分享

二战简史:珍珠港与北非战场

 A松毛岭634高地 2022-10-23 发布于山东

第四章 珍珠港与北非战场


德军在莫斯科前方的退败令人震惊,然而几乎与此同时,地球的另一面也在进行另一场大战,日本军队成功地突袭了位于太平洋中部夏威夷群岛的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取得了辉煌的战果。这场战争的起因要追溯到几十年前。在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中,日本军队击败了俄国海军,使日本成为了除欧洲各国以外第一个击败欧洲海军的国家。当时,日本正试图建立一个强大的帝国。日本尽管没有原材料,但是凭借顽强的适应力,它接管了西方在亚洲的很多殖民地。后来在大萧条期间,日本的邻国中国发生了革命,于是日本人、共产党和国民党三方开始互相较量。日军攻占了多个通商口岸,触动了美国的利益。美国将“门户开放政策”(自由贸易,不干涉内政)视作基本规则,而且由于日本粗暴地对待中国(比如提倡大和民族优等论,与一些欧洲国家的做法非常相似),美国于是对日本做了很不客气的回应。日军的暴行臭名昭著,5 000名美国传教士的见闻都验证了这一点(一位传教士的女儿赛珍珠写了很多同情中国农民生活的小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是她获得这一奖项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日本人无法容忍美国人的任何批评,美国人也以制裁相威胁。石油是日本最大的软肋,而且在1940年,日本从法国、荷兰战败中渔利,派军入侵了法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并将侵略的矛头指向了盛产石油的荷兰东印度群岛。英美两国对日本实施了石油禁运,并且冻结了日本在各自国内的资产。结果,日本和英美两国成为了死对头。在与苏联签订《苏日互不侵犯条约》之后,日本继续推行自己的战争计划,重创了美国设在珍珠岛的海军基地,抢夺了关岛和威克岛等岛屿,占据了荷兰在东印度群岛和菲律宾群岛[184]的石油资源,并且把英国人赶出了他们设在新加坡的海军基地。随后,日本开始建立联邦国家(起了个古怪的名字叫“共荣圈”),而西方诸国却无力阻止。当然,一些对英美两国非常了解的日本领导人懂得,日本这么做将引火烧身,但是由于日本的种族自豪感和国民对天皇的神化根深蒂固,他们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寄希望于一线胜利的曙光。

1941年12月7日,日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功地突袭了珍珠港。不过,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珍珠港正处于沉睡状态。飞机整齐地排列在机场上,等着日军来轰炸;高射炮无人操作;弹药库大门紧锁,钥匙也不知去了哪里。幸运的是,美军的3艘航空母舰都不在港内,它们被派去守卫另一个可以开辟为机场的小岛去了。但是,尽管如此,日军的突袭仍旧造成了严重的破坏,8艘战列舰瘫痪,2 402人死亡。日本所豪赌的是,在遭受如此突然而惨重的失败之后,美国将同意与日本签订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为所欲为。当时的英雄、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185]并不认为这次袭击的决策是正确的。他了解美国人,知道他们最终会从一开始的混乱和迷茫当中走出来实施反击,他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一耻辱。毕竟,美国人的损失并没有达到他们一开始所设想的程度。美军的航空母舰要比战列舰重要得多,而且,由于日军发现航母不在港内,他们担心遭到反击,于是过早撤退,导致关键的海军基础设施(油料罐和造船厂)、潜艇和信号情报装置全都毫发无损。

1942年上半年,英美两军在太平洋战场持续失利。丘吉尔是一个老派的帝国主义者,他决心向世人显示英国的力量。他知道维持英国在印度的统治这一“面子”有多么重要,也非常看重他那不同寻常而又少有反省的自信,这样他就能依靠区区6万英国军队和一支主要由当地人组成的部队来维持英国对拥有4亿人口之众的印度的统治。他命令两艘大型战列舰开进印度洋,以便宣示英国的力量,威慑日本。然而,这两艘巨型军舰遭到了日军飞机的袭击,双双沉入了大海。现在,日军开始取道泰国等地进攻马来西亚,而美军在关岛和威克岛的空军基地也遭到了日本海军的攻击。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了《联合国家共同宣言》,在东南亚建立了为英国所掌控的最高司令部。然而日本对此毫不在意,他们攻占了菲律宾的马尼拉和新几内亚岛的大部。1942年2月15日,英国人再次遭受了沉重的打击——新加坡陷落。100多年来,新加坡一直是英国的属地,也是利润丰厚的贸易中心。2月8日,日军发起进攻,此时还有13万大英帝国军队驻扎在这里,兵力是日军的5倍。但是,英军连一辆坦克也没有,而日军有200辆。此外,日军在空军上的优势也非常明显。英军投降后,约8万名战俘(有英国人、澳大利亚人、印度人)被日军押往战俘营,等待他们的将是强制劳动、饥饿、死亡等无比残酷的境遇。

1942年2月下旬到3月上旬,日本海军一路势不可挡,进入印度洋后攻打了锡兰[186]。随后,一艘英军航母被击沉,英军舰船于是不得不远离印度洋。此外,日军也攻打了缅甸,以图切断中国国民革命军的供应线。中国国民革命军阻碍了日军的计划,并且仍然在顽强抵抗。美国人对他们施以援手,不但派出军事顾问,还援助飞机,并且通过缅甸公路向中国运送补给物资。英军起先想固守他们的殖民地,但是兵力严重短缺,缅军的作战能力又无法保证,何况当时的日军还拥有制空权,所以只能向后撤退。这是一次长达1 600公里的艰难跋涉,一路上,地形非常复杂。最后,他们终于在5月初到达了印度边界。此时,雨季来临,才使日军无法继续进攻。现在,中国国民革命军的供应线已经被切断,只剩下一条飞越喜马拉雅山脉极其危险的航线。不过,中国国民革命军还是成功地拖住了3/5的日军,安东尼·比弗中肯地写道:“许久以来,中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像是缺失的一部分。”除了中国,其余区域都没能抵挡住日军如潮的攻势。美军名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187]曾经放言守住菲律宾,但是他的大部分飞机都被日军炸毁在了机场上。3月,麦克阿瑟被调离了战场。麦克阿瑟曾于1937年从陆军退役,后来成为了菲律宾自治领政府[188]的军事顾问。1941年,麦克阿瑟再次服役。现在,他溜到了澳大利亚。不过他发誓:“我还要回来。”他的8万名士兵在马尼拉湾的柯雷吉多尔岛一直抵抗到5月8日。在澳大利亚,美国和欧洲帝国的一系列退败引发了严重的恐慌。日本只是一个远离大陆的岛国,如今却极大地拓展了自己的疆域。日军在中国占领了大片的土地,并对印度形成威胁。日本海军控制了广阔的海域,把太平洋岛屿用作军事基地和防御要塞。新几内亚岛附近的拉包尔[189]被建设成了主要的海军基地。同时,日本也在所罗门群岛进行扩张,打算在瓜达尔卡纳尔岛建设空军基地。此外,日军也有效地利用了从美国手中夺取的关岛和威克岛。

此时,英国人正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他们在印度的统治显然已经走到了尽头,但是他们既无法抛下印度,也无力为它提供有力的保护。由于在新加坡等地的一系列失败,大英帝国已经失尽颜面,就连印度也不愿继续臣服于它的统治。如果出兵抵抗日本,其余领地的防御就会受到削弱。随着1942年的继续,英国的噩梦还会一个接一个地到来。事实上,英国所占据的地域已经远远超出了它所能保卫的范围。整个大英帝国所呈现出的样貌是非常反常的,位于欧洲西北岸之外的一座岛屿怎么能够管理全世界1/4的陆地呢?这是不可能做到的,除非英国获得美国的支持,而丘吉尔所赌的也正是这一点。日本对珍珠港的袭击使美国也加入了战争。从此之后,两国开始并肩战斗。在此之前,美国一直竭力避免再次卷入世界大战。在整个20世纪3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一系列中立法案,禁止向交战国出售武器。然而,到了1940年12月,回忆起德军对波兰的进攻,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美国将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罗斯福的目的是在美国不参战的前提下帮助英国,他制定了一份租借法案。1941年3月,美国国会也通过了一份授权法案,允许美国政府“通过出售、转让、置换、租借等方式”为特定的国家“提供防御武器和物资”。当年3月,英国成为了受益于授权法案的第一个国家。在接下来的4月和10月,中国和苏联分别成为了第2个和第3个受援国。现在,盟军的首要目标是控制大西洋,以便使美国的军队和补给能够运抵英国。到1942年7月,正当美国人最终在自己的海域组织起护航舰队时,德国海军指挥官卡尔·邓尼茨[190]也开始把他的U型潜艇对准了北大西洋。德军有足够的U型潜艇在广大的海域里制造威胁,有时能同时对多达15艘船只发起攻击。为了保护护航舰队不受U型潜艇的攻击,盟军战斗机既可以从英国空军基地向西飞行,也可以从美国空军基地向东飞行。但是,战斗机在飞行中要预留足够的油料,以便能返回机场。而当时的战斗机航程很短,所以无法为舰队提供全程的保护。于是,在一片叫作“中大西洋空隙”的海域,舰队就完全失去了飞机的保护。正是在这里,盟军的护航舰队最容易遭受攻击,而U型潜艇的攻击在这里也最为频繁。1942年10月,在仅仅一个月里,因为盟军的战机无法到达这里,盟军就在格陵兰岛和冰岛之间的海域里损失了66艘舰船,总吨位高达25万吨。不过另一方面,盟军也击沉了更多的U型潜艇,在8月和9月之间击沉了60艘。此时,被击沉的商船比例为1/10,而从前是1/40。英国海军上将马克思·霍顿[191]上任英国西部海区[192]总司令后,他组织了护航舰预备队,在需要的时候主动搜寻德国潜艇。如果他当时能调派更多的飞机,战果会更加辉煌。同时,一种新战术也出现在了反潜作战领域。在作战中,护航舰会长久地停留在一艘潜艇的上方,使潜艇内的空气消耗殆尽。老式的深水炸弹非常笨重,而且会把海水搅浑。不过,英国很快就用一种叫作刺猬炮的反潜武器代替了老式的深水炸弹,这种炸弹只有接触到潜艇才会爆炸。此外,英国海军还发明了射程更远的乌贼炮。这两种武器总共击沉了1/4的德国潜艇。不久后,英国又发明了一种新式反潜武器——“利”式探照灯。在夜间,只要飞机的雷达在海面上搜索到潜艇的信号(潜艇在海面能快速航行,同时为电池充电),探照灯就会自动打开,照射目标。随后,潜艇将遭受突然袭击,沉入海底。厘米波长雷达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这种雷达可以部署在飞机上,而潜艇却侦测不到。于是,潜艇只能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击毁。

在从1942年2月开始的10个月里,英国的密码破译小组被升级了的恩尼格玛密码机给难住了,于是德军潜艇很少暴露行踪。与此相反,德国人却能破译英国海军的通信密码,了解护航舰的方位。1942年10月30日,盟军取得了一项重大突破。当时,英国海军在地中海东部捉到了一艘浮出水面的U型潜艇,并把它拖上了岸。在这艘潜艇里,英国人找到了一件即将改变“二战”进程的东西——恩尼格玛密码机的密码本,德国人就是用它来解码通信信息的。很快,由于恩尼格玛密码被破译(破译者是计算机科学之父艾伦·图灵),英国海军就能知晓德国潜艇的位置,使得从北美出发,运送补给到英国和苏联的大西洋护航舰得以安全到达目的地。到1942年11月,盟军的损失已经大为减少。不过,随着春天的到来,反潜战斗再一次打响。这一次,德军派出了大量的潜艇进行巡逻,盟军的护航舰几乎逃不过这些潜艇的眼睛。在3月,盟军有81艘舰船沉没,总吨位达到了47.6万吨,而德军只损失了12艘潜艇。一时间,英国出现了严重的供应短缺。不过,形势随后开始好转。在4月里,盟军只损失了39艘船,总吨位23.5万吨,但是德军损失了15艘潜艇。5月,形势进一步反转。在一次慢速的护航行动中,16艘战舰为43艘商船护航,遭到了30艘德国潜艇的攻击。在战斗中,盟军损失了13艘商船(部分原因是风暴冲散了护航舰只),而德军有6艘潜艇被护航舰或飞机击沉。在另一次护航行动中,5艘德国潜艇被击沉,而盟军却没有损失。在5月一整月,43艘德国潜艇被击沉,其中34艘沉入了大西洋,使德军损失了1/4的潜艇。与此同时,盟军只损失了34艘舰只,总吨位只有13.4万吨。出现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盟军装备了航程更长的新式飞机——B–24解放者轰炸机,它的巡航范围覆盖了中大西洋空隙海域。而且,盟军也出动了航空母舰为舰队护航。此外,葡萄牙允许盟军使用亚速尔群岛的机场设施,于是英国皇家空军海岸司令部便能在战争的最后3年里(在1942年4月之后)成为德国潜艇的第一克星。在1943年,德军损失了258艘潜艇。英国皇家空军击沉了其中的90艘,并另外击伤51艘。这意味着,美国能够放心地把英国作为欧洲的大本营,斯大林已经多次要求盟军尽快在欧洲西海岸开辟第二战场了。

1941年和1942年见证了盟军的胜败起伏。在东南亚,英国的地位不断下降。不仅如此,英国在全球的战略地位都在下降,只有北非除外。在这里,英军正在修建一条铁路。铁路的一端是亚历山大[193]附近的阿拉曼,另一端是利比亚的图卜鲁格[194],中间要穿过1 600公里的荒凉沙漠。1941年1月22日,英国人夺取了先前由意大利占据的图卜鲁格要塞。但在随后,英国人遭遇了补给短缺的问题,甚至连淡水都供应不足。此时,德军和意大利军实施了名为“战斧行动”的反攻,攻入了利比亚东部的昔兰尼加地区,图卜鲁格也在这片区域当中。参加“战斧行动”的德军和意军士兵有10万人,配备了849辆坦克和604架飞机,超过了英军的规模。为了阻挡德军坦克的进攻,英军已经布下了大片的地雷阵。而且,英国人也迎来了他们的新装备——格兰特坦克。这种坦克的装甲和主炮足以媲美德军的Ⅳ型坦克,射程也不再落后(其6磅反坦克炮相当于德军的Pak38型50毫米反坦克炮)。

“沙漠之狐”埃尔温·隆美尔是盟军在北非的大敌。他非常有号召力,他的士兵都十分钦佩他。而且,隆美尔还成功地解除了英军最强大的武器——超级机密(Ultra)。他违抗从罗马的最高统帅部传达来的命令,令英国情报部门措手不及。同时,他还能监听北非的无线电信号。于是,隆美尔知道该如何行动。1942年5月26日,隆美尔找到了英军防线上的一个弱点,甚至打掉了一个装甲师的指挥部。英军的装甲旅一个接一个地投入到战斗,却没有德军所配备的反坦克炮和机动步兵提供支援。隆美尔还创造性地利用了英军的地雷阵,并且用反坦克炮来掩护自己的工兵排除地雷。而英军将领尼尔·里奇[195]虽然是个不错的参谋,但指挥起来却十分迟缓,而且各部之间缺乏协调,结果被德军逐一击溃。隆美尔派遣部队从沙漠中迂回,绕过了英军的南翼,把原地不动的英军逼向了他们自己埋设的地雷阵。在英军南翼,“自由法国”的部队在战斗中表现出了极高的水准。这意味着,法国军队的实力正在恢复当中。不过,隆美尔还是突破了阵地。德国装甲兵从3面进攻英军阵地,战场上散落着许多受损的英军坦克。英国人本来可以把这些坦克抢救回去,但他们没有这么做。英国第八集团军一路退到埃及边境,使图卜鲁格要塞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英军已经把要塞里的地雷用作加固阵地,他们非常依赖这些工事。然而,在德军猛烈的炮火和无情的轰炸下,缺少战斗经验的英军部队还是在6月21日丢掉了阵地,为德军留下了大量的物资给养和3.5万名战俘。在华盛顿,罗斯福小声地对丘吉尔说,他愿意立即为英国提供帮助。美国驻开罗公使向美国报告了英军作战效率低下的坏消息,结果被意大利人截获。在这种情况下,隆美尔决定对英军发起进一步的攻击。而这一次,他们所缴获的车辆和油料帮了他们的大忙。

图卜鲁格于1942年6月沦陷之后,英军在埃及边境再次遭受了新一轮的攻击。此时的英军只有不到100辆坦克,火炮也损失了一半。然而即便到了这个时候,英军在布置防御时仍然死搬教条,不敢越雷池一步。部队被部署在固定的防御工事内,前方埋设地雷,而隆美尔很容易就能绕过这些雷区。不过,英军已经吸取了教训。他们的指挥官克劳德·奥金莱克[196]元帅调整了部下的职位,以便增强部队的机动能力。不过,这一切都来得太迟了,等待他们的将是另一场失败。后来,有一张照片记录了失利后的英军。照片里,穿着宽松短裤的奥金莱克元帅情绪低落,独自一人伫立在路边。在他身旁,他的部队正在向最近的一处防御阵地撤退。此时,英国人的学习速度明显加快了很多。他们将在地中海小城阿拉曼(字面意思是“两面旗”,一面是英国国旗,一面是埃及国旗)的火车站挡住隆美尔的进攻。阿拉曼地处大约65公里长的荒漠地带,地势有两处微小的起伏,却被冠以“山脊”的称呼。这两处起伏可以用作观察瞭望,也具有一定的掩护作用。沙漠的边缘是一处巨大的洼地,里面是一大片盐沼,既没有军事价值,也没有任何其他用途。德军无法从这里实施包抄,因为南侧就是坦克无法穿越的撒哈拉沙漠。英军已经在阿拉曼防线筑起了工事。火车站附近的防御尤其坚固,那里还安装了铁丝网。此刻,英军士兵当中已经开始出现恐慌情绪,因为英国舰队正在撤出亚历山大港,总部的职员也在焚烧机密文件。墨索里尼已经为他自己进入开罗准备好了一匹白马。6月30日,隆美尔的军队逼近了阿拉曼防线。但是他的士兵十分疲惫,而且他们在先前的战斗中也有不小的损失,淡水供应也非常困难。奥金莱克已经从伊拉克调来了一个印度旅,他们装备了先进的反坦克炮。而且,英国皇家空军也占据了这里的空中优势。不久后,隆美尔只剩下了37辆坦克。手下的3个德国师,个个都不足2 000人。而且,意大利提供给他的补给遭到了严重的削减。在6月和7月,隆美尔只获得了5 000吨物资,而在5月,这一数字是3.4万吨。前线的炮火逐渐停息了下来。随后,英军展开了一次反攻,缴获了隆美尔的“宝贝”——信号截获器。

在整个北非战役期间,丘吉尔给前线的将领增添了很多“麻烦”。前线指挥官正在克服无穷无尽的困难,他却发了很多封语气强硬的电报,要求迅速发起进攻,打败隆美尔。最后,他亲自赶赴开罗,解除了奥金莱克的官职。接替奥金莱克的是伯纳德·蒙哥马利。蒙哥马利脾气暴躁,目空一切,非常注重细节,连丘吉尔也要让他三分。丘吉尔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蒙哥马利的审慎,并且允许他在战斗前多做一些准备。而要换了其他人这么磨蹭,丘吉尔则是一定不会同意的。而且,蒙哥马利在人员和物资上也占据了巨大的优势,但是他不慌不忙,直到后方补给线运转通畅,并且掌握空中优势时为止。英军的一场大捷终于就要到来了。

不过,阿拉曼的位置却比较有利于隆美尔的防御,尽管他的坦克和飞机要比蒙哥马利少得多。隆美尔用50万颗地雷埋设了地雷阵,其中的部分地雷来自图卜鲁格。此外,意大利人也制造了大面积的假地雷阵。隆美尔没有机会从侧翼进行包抄,所以只能从正面实施突破。不过,隆美尔只有11.5万名士兵、559辆坦克,而蒙哥马利却有22万名士兵、1 100辆坦克,在兵力上占据了很大的优势。蒙哥马利动了很多脑筋制造假坦克(给吉普车钉上木板,再喷上油漆),而且在其他方面也花了不少心思。不过重要的是,英军占据了绝对的空中优势,而且他们还在不断地袭扰德意联军的补给线。对蒙哥马利有利的另一点是,隆美尔由于劳累过度病倒了。蒙哥马利计划派出工兵,使用波兰设计的快速探雷器,从隆美尔阵地北部的地雷阵中开辟出行进路线,每条路线都足够一辆坦克通过。而且在这之前,英军还计划像1916年那样实施大规模轰炸。于是,10月23日,近千门火炮轰击了6个小时,每门炮都打掉了约600发炮弹。随后,步兵和工兵跟进。然而,工兵发现,他们的任务之重始料未及——雷区纵深竟达8公里。如果一辆坦克发生故障,或者发动机出问题,那么整条路线的坦克都得停下来,变成德军反坦克炮的靶子。德军的反坦克炮射程远,穿透力强,英军的坦克最怕这种炮。英军在攻击战斗力较弱(但也不是弱得一塌糊涂)的意大利军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从整体上来说,蒙哥马利的第一次进攻失败了。此时,患病的隆美尔正在康复之中,而他的代理指挥官却因为心脏病突发而去世,导致指挥官一职出现空缺,尚未康复的隆美尔只得返回,重新指挥部队。此时,英军出动火炮和1 000架次[197]飞机对德意联军阵地狂轰滥炸,把135吨炸弹倾倒在了他们的阵地上,但英军仍然无法突破防线。蒙哥马利把主攻点调整到了北侧,切断了德军与意大利军的联系。澳大利亚军队和苏格兰军队即将损失殆尽。隆美尔既没有预备队,也没有足够的油料组织起有效的反击。

10月26日,蒙哥马利进兵受阻。丘吉尔两手抱着脑袋问:“难道真的找不到能打胜仗的将军了?”不过这个时候,英国皇家空军成了救兵,他们把德国刚刚派出的一艘油轮击沉在了图卜鲁格港。这时,蒙哥马利抽调前线部队组成了预备队,准备发起另一次攻击。此时的战场已经像地狱一般。在一阵阵热浪下,一团团黑色的苍蝇飞旋在尸体上方;伤兵、排泄物、武器零件、燃烧的卡车和坦克,满眼都是。不过,英军要比德军更顽强一些。到了10月29日,英军还有800辆坦克,而德军和意军分别只剩下148辆和187辆,而且几乎无法移动。随后,一艘德国油轮在希腊附近被英国空军发射的鱼雷击沉。11月1日,又有另两艘德国油轮在图卜鲁格港被击沉。隆美尔意识到,现在恐怕连撤退都是很困难的了。他不得不坚守阵地,待在原处。这时,蒙哥马利调整了部署,在北侧增加了攻击的力度,先用飞机轰炸了7个小时,又用360门火炮轰炸了4个小时。然后,工兵在全面的掩护下在雷区里开出了5条通道。在对阿拉曼火车站前方的反坦克炮阵地的攻击中,英军付出了整整一个坦克旅的代价,但是德军的损失更高。他们能用的坦克最多只剩不过35辆,炮兵的战斗力也仅剩余1/3。隆美尔对希特勒说,他必须撤退,然而,希特勒却让他死守。随后,11月3日,1 208架次的英军飞机再次向隆美尔的阵地投掷了400吨炸弹。隆美尔终于撤退了。他过后解释说:“没有预备队,所有能派出的士兵和能用的大炮都部署到前线上去了。所以,我们尽全力想要避免的事情还是发生了。防线被突破了,高度机械化的敌军从我们的身后涌了进来。上级的命令无法再执行了,我们得保住我们现有的力量。”在战斗当中,隆美尔的副手被俘。11月4日,蒙哥马利突破了隆美尔的防线,但仍然不敢轻率冒进。他一定记得,英军曾经从这里打了过去,但随后就被机动灵活的隆美尔打了个措手不及、损失惨重。然而,此时的德军已经分崩离析,只剩下5 000名士兵、20辆坦克和50门火炮。他们灵巧地后撤了1 600公里,退到了突尼斯。

在11月15日的英国,教堂的钟声鸣响了。从1940年开始,它们就不再发出声音,因为那将意味着德军的进犯。现在,这一可能性已经不复存在,英国民众终于迎来了一场久违的胜利。丘吉尔发表了全国演说:“隆美尔的部队已经被我们打败了,他们已经被我们消灭了,基本上没有了战斗力。”站在历史学家的角度,丘吉尔把这一胜利写进了历史:“现在还没有结束,甚至结束阶段还没有开始。但是,或许开始阶段已经结束了。”“二战”结束后不久,丘吉尔还写道:“在阿拉曼战役之前我们屡战屡败。在阿拉曼战役之后我们战无不胜。”

对经历过1942年年末的英国人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发生在海上和空中。如果德国封锁了大西洋,英国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而且,如果德国继续维持空中的优势,苏联也将陷入绝境,无法阻挡德国人的进攻。对于这两点,起到关键作用的还是英国。确实,德国在北非只有3个师,其中一个还是轻步兵师,其余都是意大利人,但北非的重要性非同小可——要害在中东,那里不仅有丰富的石油,战略位置也极为重要。

问题在于,随着战争的继续,不只是英国人,连美国人也被分散了注意力。或许,问题出于奥康纳将军在1940年击败了意大利人。这一胜利鼓舞了英国人,而且当北非战局在1941年年底和1942年年初出现危机时,由于英国已经在埃及驻扎了军队,那么理所当然的做法是继续加强这支部队。但是这样一来,英军主要的陆上作战就发生在了非洲,非欧洲。而在美国人看来,英军在这里作战要么是罪恶的(这是帝国主义行径),要么就是避重就轻。但是后来,英军作战失利,盟军需要采取行动来挽回败局。于是英美联军开始对法属北非展开进攻,从西向东打击隆美尔的部队,因为隆美尔指挥的部队从东到西的进攻没有取得成功。对美国人来说,他们完全可以把进攻的重点放在太平洋地区的日本,而不是大西洋地区。而罗斯福始终把大西洋放在第一位,这一点彰显了他的政治智慧。虽然罗斯福把太平洋放在第一位,会更受美国普通民众的欢迎。

随着美国军力的增长,美国选择在北非介入战争,而不是在其他地方,这么做是有道理的,而这一行动的提议者正是丘吉尔。随后,盟军实施了火炬行动(Operation Torch),派遣了一支庞大的英美联军在法属北非登陆。奇怪的是,卡萨布兰卡[198]有一个波兰情报组织(就像电影《卡萨布兰卡》里上演的那样,唯一不同之处在于演员是维也纳人),而且在1942年10月,他们还与当地的维希政府进行了秘密的联系。后来,一位法国将军亨利·吉罗逃出维希法国投奔盟军,他是一位非常勇敢的人,但不太机智(他想做法军总司令,然而在被拒绝后,他就退出了)。盟军计划派3个特遣队实施两栖登陆,占领关键的港口和机场,然后向东移动,进入突尼斯,直捣隆美尔的后方。在当时的情况下,盟军的行动非常成功。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乔治·巴顿将军和他的3.5万名士兵乘坐100艘船从美国而来。另一路英美联军主要从格拉斯哥来,他们穿过直布罗陀海峡,在阿尔及利亚登陆。附近区域的德国潜艇被派去攻击商船了,于是在11月8日,巴顿指挥的部队就登陆完毕了。盟军遇到了一些抵抗,维希法国的一些法国士兵特别恨英国人,不过他们还是失败了,因为维希法国的一位高级官员弗朗索瓦·达朗[199]上将当时正好在附近,他下令停止抵抗。达朗是一个没有原则的人,他甚至允许隆美尔出钱使用法军的补给线,所以派他担任法军的指挥官将产生争议。因此,“自由法国”部队的领导者查尔斯·戴高乐不赞成吉罗和达朗这两个人选。戴高乐的巨大优势是,他与法国国内的抵抗力量(大多数是共产主义者)关系良好。后来,达朗被暗杀(这一事件非常神秘,凶手年龄不大,还没来得及开口就被迅速宣判处死了),戴高乐这才松了一口气。

尽管各种安排混乱,导致盟军错误不断,但是英美两国军队已经开始威胁隆美尔的后方。盟军还有一个好消息,法国军队(实际上是摩洛哥军队和阿尔及利亚军队)再一次加入了战斗。随着他们的部队在1943年1月攻入突尼斯,隆美尔也在此刻返回部队,重新指挥德军。此刻,丘吉尔和罗斯福在卡萨布兰卡相会,兴致十分高昂。2月,由于美军缺乏战斗经验,导致“沙漠之狐”隆美尔在卡塞林隘口战役中故伎重演。不过,盟军已经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并且完全掌握了制空权和制海权。随后,希特勒做了一件可笑的事情,他把大量德军投入到了这片毫无希望的战场。5月份,他调来了25万德国士兵,其中半数成为了俘虏。希特勒的行动看起来难以理解,但却产生了其他的效果。因为1943年的进攻季已经过去大半,导致盟军无法在1943年进攻法国。火炬行动还产生了其他不可估量的影响。火炬行动的目的是帮助埃及的英军。如果蒙哥马利根本不打阿拉曼战役,盟军的形势可能会更好,因为隆美尔与西侧部队的联系已经受到了威胁,所以他不得已必须撤退。而且从莫斯科(甚至华盛顿)的角度看,北非战役就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是“二战”的小插曲。斯大林甚至会认为,为了保住英国在中东的利益,英国甚至不惜让苏联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地死去。不过,火炬行动来自于图卜鲁格的战局,而图卜鲁格的战事又起源于1940年6月墨索里尼加入“二战”。此刻,北非战场聚集了几十万士兵和几百艘战舰,而这一切都可以追溯到1939年德军对波兰的进攻。接下来,战火将烧向何方?答案是意大利,尽管美国人不喜欢这个答案。换句话说,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在陆地上,苏联人仍将孤军奋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