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葵

 草药君 2022-10-23 发布于贵州

有粉丝留言要看龙葵,今天安排了!想要了解什么药材,请在文末写留言告诉我,给您安排哦!

别名

龙葵草、天茄子、龙眼草、山海椒、野茄菜、耳坠菜、黑茄、黑天天、苦葵、野辣椒、黑茄子、野葡萄、天泡果、野辣椒树、老鸦眼睛

性味归经

苦、微甘,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散结,利尿。用于咽喉肿痛,痈肿疔毒,水肿,小便不利,跌打扭伤。龙葵有清热解毒和散结的作用,治疗咽喉肿痛,可配合土牛膝、筋骨草、大青叶等药同用。治疗外科痈肿疔毒,可用鲜草洗净,捣烂外敷;内服可配合地丁草、野菊花、蒲公英等药同用。兼有利尿作用,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症,可配合泽泻、木通等药同用。近年来在临床上常用本品治疗癌肿,可配合蛇莓、白花蛇舌草、白英等药同用。据古代文献记载,服食本品可解劳少睡。现在临床上试用本品作为避倦防睡药,在实践中体会到用本品治昏昏欲睡似有一定疗效,值得做进一步研究。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注意

龙葵含龙葵碱、澳洲茄碱等天然成分,龙葵碱作用类似皂甙,能溶解血细胞。过量引起中毒:头痛、腹痛、呕吐、腹泻、瞳孔散大、心跳先快后慢、精神错乱,甚至昏迷。曾有报告小孩食未成熟的龙葵果实而致死亡(与发芽马铃薯中毒相同)。澳洲茄碱作用似龙葵碱,亦能溶血,毒性较大。

来源

为茄科植物龙葵Solanum nigrum L.的全草。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生于田边、路旁或荒地。全国均有分布。

性状

干燥全草,茎圆柱形,多分枝,表面黄绿色,具纵皱纹。质硬而脆,断面黄白色,中空。地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呈卵形或椭圆形,先端锐尖或钝,全缘或有不规则波状锯齿,暗绿色,两面光滑或疏被短柔毛;叶柄长0.3-2.2cm。花、果少见,聚伞花序蝎尾状,腋外生,花4-6朵,花萼棕褐色,花冠棕黄色。浆果球形,黑色或绿色,皱缩。种子多数,棕色。气微味淡。以茎叶色绿、带果者为佳。

炮制

净制:除去杂质,老梗及残留根。泡水洗净,晒干。切段;晒干或烘干筛去杂质。

方选

1.龙葵散《圣济总录》

诸恶疮,多出脓水不干者:龙葵1两,景天1两,黄连(去须)1两,天灵盖1两,龙骨半两,乳香半两,木鳖子半两,黄蜀葵花半两。为散。看疮大小,入腻粉少许,蜜调,摊纸上贴之。

2.龙葵膏《圣惠》

恶刺:龙葵根半两,莨菪子半两,胡燕窠半两,独颗蒜半两,胡荽子半两,鼠粪半两,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豉半两用酱饭相和烂捣。醋调封之,每日1换。经5次愈。

3.灵仙龙草汤《验方选编》

软坚散结。主无名肿毒,不痛不痒,痰核瘰疬,乳腺包块,喘咳痰鸣,呕吐痰涎,症瘕积聚,坚硬难化,舌质晦暗,苔腻,脉滑:威灵仙30g,龙葵30g,夏枯草30g,土茯苓30g,栝楼30g,黄药子15g,山慈姑15g,了哥王12g,水煎服。忌服寒凉。

4.揩齿龙骨散《普济方》

揩齿壁净令白。主齿垢口臭:龙骨1分,细辛1分,石膏1分,藁本1分,白芷1分,芎窮1分,升麻1分,龙葵花半两,凝水石半两,盐花(研)半两上为散,以瓷器盛,别用生地黄3斤,以竹刀细切,晒干,入盐花水拌,于铜器中熬令黑色,又取巨胜子5两,炒猪牙皂角3斤,以盐水浸一宿,炙梧桐子半两,牛膝半斤切,捣罗为散,与前散和令匀。每晨、临卧,以指点揩齿上。

5.治急性肾炎,浮肿,小便少:鲜龙葵、鲜芫花各五钱,木通二钱。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

6.治跌打扭筋肿痛:鲜龙葵叶一握,连须葱白七个。切碎,加洒酿糟适量,同捣烂敷患处,一日换一、二次。(《江西民间草药》)

7.治一切发背痈疽恶疮:虾蟇全个,同老鸦眼睛藤叶捣敷。(《袖珍方》)

文献摘录

1.《证类本草》

味苦,寒,无毒。食之解劳少睡,去虚热肿。其子,疗疔肿,所在有之。食疗∶主疔肿。患火丹疮,和土杵,敷之尤良。经验方∶治痈无头,捣龙葵敷之。食医心镜∶主解劳少睡,去热肿。龙葵菜煮作羹粥,食之并得。

2.《新修本草》

味苦,寒,微甘,滑,无毒。食之解劳少睡,去虚热肿。其子疗疔疮肿,所在有之即关河间谓之苦菜者,叶圆花白,子若牛李子,生青、熟黑,但堪煮食,不任生啖。

3.《本经逢原》

龙葵性滑如葵,言苗叶也,消热散血。压丹石毒,去妇人败血。老鸦眼睛言其子也,善能续筋消疔肿,与苗叶不异。根利小便,与木通煎服效。

4.《本草图经》

龙葵,旧云所在有之,今近处亦稀,惟北方有之,北人谓之苦葵。叶圆,似排风而无毛,花白,实若牛李子,生青熟黑,亦似排风子。老鸦眼睛草生江、湖间,叶如茄子叶,故名天茄子。

5.《滇南本草图说》

治小儿风邪,热症惊风,化痰解痉,亦治痘风疮,遍身风痒。疔,可攻能散。叶:洗疮。

6.《本草正义》

龙葵,可服可敷,以清热通利为用,故并治跌仆血瘀,尤为外科退热消肿之良品也。

本内容参考《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等文献资料,仅供学习交流,若需用药,请遵医嘱。小编水平有限,图片文字难免错误,欢迎留言探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本号致力于中医药文化知识的传播,文章可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毕竟收集整理编排需要时间,谢谢理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