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62年中国单方面停火,其实只是东段撤军,依然牢牢控制西段

 数字人生6688 2022-10-24 发表于山东

1962年,印度军队在时任总理尼赫鲁的指示下,武装侵略我国藏南地区的大片领土,遭到中国解放军的迎头痛击。在歼灭印军主力以后,我军宣布单方面停火,此举引起世界各国一片哗然。

不堪一击的印军精锐

印军的战斗力一直是世界各国网友争相嘲讽的对象,但在1962年中印两军交手之前,我军对印度军队还是十分忌惮的

中印边界问题是英国殖民者撤离印度后故意挖的坑,为了把这个坑越挖越深,除了大肆挑拨中印关系,英国还一直向印度军队提供武器,并在中印冲突爆发后,派遣航母开赴印度洋为印军撑腰。

面对我军边防部队的强硬回击,印军有了英国撑腰也毫不示弱,派出了其最精锐的部队第七旅妄图与解放军一分高下。没想到中印两军的第一次交手就让全世界目瞪口呆。

印度最精锐的野战部队在中国边防军面前不堪一击,不仅迅速被击溃围歼,印军第七旅旅长还临阵脱逃,完全没有重新组织溃散的部队,而是坐上飞机逃回了大后方。

印军的表现让观战国家瞠目结舌,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先进武器还没来得及开火就被势如破竹的解放军一一缴获。数万印军甚至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就彻底被我军打散了编制。

解放军战士更是喜笑颜开,本以为是一场硬仗,没想到胜利竟然来的如此轻松。就连当时参战部队的炊事班都战果累累,在给前线战士送餐的途中俘虏数名印军官兵和大量武器

见证了印度在战场上的惨败以后,原本给印军撑腰的西方各国都安静了下来。志愿军的老对手麦克阿瑟将军更是直言,印军脑子有问题才会想着和中国陆军作战

见好就收

我军在肃清了争议地区的印军主力后,迅速收缩攻势,并作出了单方面停火的书面声明。此举一出,世界各国再次哗然。印军将领更是偏执的认为,中国军队取得战场的胜利后就停火,是明目张胆的看不起印度军队,这是挑衅,印军不能接受。

其实,我军单方面停火是基于现实情况的考虑

当时的中印战场分为东段和西段,西段本就是我国领土,是战前被印军非法侵占的。由于地形相对平坦,所以西段同样也是中印争夺的焦点。消灭印军主力后,我军已经完全掌握了西段控制权

而东段不仅大多都是山地,地势险要不利于作战,又是历史问题遗存的结果。完全可以通过后期的谈判来解决,犯不着舞刀弄枪。当时的国际舆论又偏向印度,我军本就是自卫反击作战,不希望为一时之快而被国际社会扣下“侵略”的帽子。

战略态势的层面考虑,西段也比东段重要得多。前文提到过,东段地势险要难以驻防,干脆把这个问题扔给印军。让印军为长期防守所困,我军只要维持好对西端的控制权,实际上就已经拿下了边境问题上的主动权。

同时东西两段的地理重要性也不可同日而语,西段阿克赛钦是连接西藏和新疆的咽喉要道。印军原本的战争目的也是为了占据阿克赛钦后同时威胁西藏和新疆,形成对中国的战略压力。如今印度的计划已经被挫败,我军只需要维持现状就好。

口嫌体正直的印度

别看印度政府和军队对中国单方面宣布停火的决定骂骂咧咧,实际上印军接到的命令同样是遵守停火协议,维持藏南地区现状。印度之所以会拿出这样的双面做派,主要的原因还是当时印度国内的情况造成的。

毛主席曾经纳闷过,尼赫鲁为什么要来攻打军事力量明显更加强大的中国?

与其说是尼赫鲁想打,不如说是必须打。当时印度国内由于宗教,经济等等因素,矛盾十分尖锐,强硬如尼赫鲁,也有些无法弹压剑拔弩张的国内形势

为了维持印度社会的稳定,尼赫鲁政府只能在外部为全印度社会找到一个宣泄点,那就是点燃印度对中国的战争热情。所以印度军队对中国边境地区的屡次侵犯,除了是对我领土有所图谋,更重要的还是打给印度国民看。

当印度在战争中战败后,印度国民内部在宗教,阶级方面的矛盾被印度和中国之间的矛盾替代,为了向中国“复仇”,印度国民将对彼此的敌意放在一边,转而一同对付中国人。

尼赫鲁算得很精准,不论输赢,战争都让印度社会暂时团结起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与其在战场上自取其辱,不如维持住中印边境的现有局面。更何况中国已经把占领的东段领土让了出来,中印双方的态势重新回到了战前,一来二去约等于没打仗,还把国内问题解决了,血赚!

暗流涌动

2021年,中印领土争端再起,印军沉寂了数十年后再次对我边防官兵出手。这一次,促使印度行动的不再是国内政治的需要,而是外部大国力量的推手。在血腥的边境冲突中,我军边防官兵虽然付出了惨痛的伤亡,但仍旧牢牢守住了祖国的领土。

随着中国周边地区斗争形势的愈发严峻,中印围绕边境问题的战争极有可能再次上演,我边防部队也必将如同数十年前的先辈一样,痛击一切来犯之敌,誓死捍卫祖国领土完整和边疆安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