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拜水问道——油画《山道幽幽》

 新用户24030ygV 2022-10-24 发布于北京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都江堰市的这一城市品牌,将我引到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与都江堰的面前。
    因青山四合、状若城廓而得名的青城山,古称天谷山坐落在都江堰市西南。青城分前、后二山,前山以宫观寺庙荟萃、文物古迹众多见长;后山以自然景物绮丽、原始风光神秘著称。人说青城山的特色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为“幽”字,二为“道”字。
    《山道幽幽》,自古“青城天下幽”,“幽”为天下最。“幽”在何处?林园幽深,古道幽静,山花幽香,啼鸟幽鸣,亭阁幽雅,道观幽玄。无处不幽,无景不幽,青城山仿佛将天下之“幽”都召唤于此,凝聚于此
    青城之“幽”素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唐代杜甫当年于离乱中失意入川,在游山时咏下《丈人山》一诗。在诗中他自比为青城客,甚至说连口水也不忍吐在天下最“幽”的青城山地盘上:
    自为青城客, 不唾青城地。
    为爱丈人山, 丹梯近幽意。
    丈人祠前佳气浓, 绿云拟住最高峰。
    扫除白发黄精在, 君看他时冰雪容。
    杜甫在诗中注:山在青城縣北,黃帝封青城山為五嶽丈人。青城山古称丈人山,据传是因为黄帝的老师“五岳丈人”宁封子曾住此山炼形修真而得名。宁封子曾在山中向黄帝传授可以御风腾云的“龙硚之术”,并且帮助黄帝打败了蚩尤。因此,功成圆满之后的黄帝,便在青城山中筑坛,拜宁封子为“五岳丈人”,在山中留下了古黄帝祠、龙硚栈道等遗迹。
    在这位唐代的“青城客”出川远行1170年后,一位也自号“青城客”的国画大师归乡入川。其时业已驰名画坛的张大千,举家来到青城山并寓居于上清宫。青山迎知己,幽境入丹青,张大千在此问道观山,寻幽探胜,“以自然为师”,在青城山泼墨作画千余幅。“平生梦结青城宅”、“看山还是故乡青”,大师的心中抹不去永远的乡情,他的画也与青城山的“幽”和“绿”结下了不解之缘。直至晚年,远在巴西的张大千,还怀着一腔眷恋之情,精心绘制出巨幅的《青城山全图》供自己及家人卧游。“半壁江南图画里,而今能画不能归”、“五洲行遍犹寻胜,万里归迟总恋乡”,一句句沉重的叹息,成为张大千至死不忘“青城天下幽”和祖国锦绣山河的真实写照。
    另一位至死不忘“青城天下幽”和祖国锦绣山河的文化名人是于右任。1941年初夏,现代著名爱国诗人﹑革命家和书法大师于右任游都江堰后,溯岷江寻访“神禹故里”,深为青城山的景色所感动,慨叹道:“这简直是一幅绝妙的泼墨写意画,愿与青山共白头!”这位国民党元老晚年还梦游青城山,在弥留之际留下哀惋动人的《望大陆》遗嘱: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以优美的语言把“青城天下幽” 写到了极致的文人是老舍,他那篇散文《青蓉略记》,堪称为朱自清《荷塘月色》的姐妹篇:
    “',青得出奇,它不像深山老峪中那种老松凝碧的深绿,也不像北
方山上的那种东一块西一块的绿,它的青色是包住了全山,没有露着山骨的地方;而且,这个笼罩全山的青色是竹叶,楠叶的嫩绿,是一种要滴落的,有些光泽的,要浮动的,淡绿。这个青色使人心中轻快,可是不敢高声呼唤,仿佛怕把那似滴未滴,欲动未动的青翠惊坏了似的。这个青色是使人吸到心中去的,而不是只看一眼,夸赞一声便完事的。
    当这个青色在你周围,你便觉出一种恬静,一种说不出,也无须说出的舒适,假若你非去形容一下不可呢,你自然的只会找到一个字──幽。所以,吴稚晖先生说:“青城天下幽”。幽得太厉害了,便使人生畏;青城山却正好太高,不太深,而恰恰不大不小的使人既不畏其旷,也不嫌它窄;它令人能体会到'悠然见南山的那个'悠然
    以“幽”著称的青城山,又因仙道而闻名,以道教发源地和天师道祖山、祖庭名标史册。青城“道”肇始于东汉顺帝汉安二年(143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率弟子数人由江西龙虎山辗转经长安从蜀道入川。传说当时巴蜀之地人鬼杂混,巫妖横行,青城山更是鬼王妖魅们盘踞的总据点,号称“六天鬼域”。由于鬼王妖魔肆意挑衅,张天师亲率众弟子入青城山斗法,以符咒之力降伏了八部鬼帅和六天鬼王,其中包括“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士贵、“中瘟”总管史文业等“五部瘟神”。张天师与归顺的诸天鬼神会盟于青城山黄帝坛下,发誓归心正道,永不为妖。从此青城山鬼魅尽扫,成为“青城仙山”,清诗人王士祯有《望青城山》诗赞曰:
    云气连西城,名山作汉标。
    千秋轩帝迹,每夜岳灵朝。
    玉宇凌丹壑,神鸾下碧霄。
    丈人以招手,天路未应遥。
    云雾缭绕的青城山中深藏着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为道教第五洞天,全称洞天第五宝仙九室之天。自张道陵来青城山赤城崖舍,用先秦“黄老之学”创立了“五斗米道”即天师道。他在山中“羽化”后,其子张衡、孙张鲁也嗣法于此;随后晋范长生、隋赵昱及赵冕五又相继到此修道。唐王朝祟奉道教,中国道教进入一个繁盛时期,青城山尤其兴旺,山中道观达40多处,先后演变成7个教派。
    9世纪晚期,道教学者杜光庭入蜀后隐居于青城山白云溪,对各派道法进行深入研究,圆融各派。他居青城近30年,著述约30250多卷,成为一代宗师和道教理论集大成者,影响遍及中国道教名山和东南亚各国。青城山道教在明代归属正一道,清康熙时武当山全真龙门派道士陈清觉来山传道,从此属全真龙门派碧洞宗,至今已传13代。
    青城山殿宇相接,道观相望。其中著名古建筑有相传张道陵曾在此降妖除魔、结茅阐道所居的天师洞,有原为“登高一呼,众山皆应”的呼应亭改亭而建的老君阁,有人称“洞天福地”、“人间仙境”的上清宫。上清宫始建于晋代,为天下名观,相传常有仙家莅临,上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摩崖石刻,因此素有“洞天福地”、“人间仙境”之称。走在上清宫三清大殿外,感受袅袅青烟,享受幽幽青翠,仙境大概也莫过于此了。曾经夜宿于此的诗人陆游,咏下《宿上清宫》一诗,感叹人与大自然浑然一体,凡人也可以达到神仙的境地:
    九万天衢浩浩风,此身真是一枯蓬。
    盘蔬采掇多灵药,阁道攀隮出半空。
    累尽神僊端可致,心虚造化欲无功。
    金丹定解幽人意,散作山椒百炬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