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月初一到,老人说“冷不冷,且看十月初一”,这天是啥日子?

 三农小毛 2022-10-24 发布于北京

听村里的老人说,马上就要农历十月初一了。在笔者的家乡这边有些老人到了初一、十五都会去寺庙里烧香。有些老人还说,“冷不冷,就看十月初一”了。

那这话是什么意思?十月初一又是什么日子?它和冬季冷不冷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十月初一是啥日子?

在农村里,不少老人记录一些重大日子都是看农历的。比如谁家里有人过生日了,谁家乔迁、子女结婚等等,他们都是以农历的日子来记录的。也是因为这些原因,就算有些老人没什么文化,但是对记录农历的一些日子却几乎是“滚瓜烂熟”了。

之前我也很好奇,有些人家里连日历都没有,他们都是如何记录日期的呢?后来问了一下才知道,原来基本都是看月亮的圆缺。

现在已经是农历的九月底了,马上就要迎来十月份了。而在10月25日这天就是农历的十月初一。在有些人看来这是很普通的一天,但是在北方很多地区它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日子——寒衣节。

寒衣节是在农历的十月初一这天,因此也叫它“十月朝”、“十月一”,有些地方也叫它“祭祖节”、“冥阴节”、“秋祭”等,这同样是我国一个流传历史悠久的传统祭祀节日,它和清明节、中元节一起并称为“三大鬼节”。而在寒衣节这天,最主要的习俗就是人们会在这天会祭扫烧献,以此来纪念去世的亲人,谓之“送寒衣”。

据了解,最初的时候寒衣节是在农历的九月份,这个是起源于周朝的古老节日,在《诗经·豳风·七月》记载“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农历九月开始天气逐渐转凉,妇女们就要拿出棉衣,送给在远方戍边、服徭役的亲人,后来就演变成了为祖先、过世的亲人也一并送去过冬寒衣。

但因为到了农历十月份才开始入冬,而九月份的时候送寒衣有点早,于是在宋朝的时候这个节日就被十月朔日,即农历每个月的第一天。

十月初一寒衣节和冬季冷不冷有啥关联?

在过去没有天气预报,但是农民又都是靠天吃饭的。一年粮食收成的好坏,很多程度上取决于“老天爷”的脸色。而为了吃饱饭,古人在长期和大自然打交道的过程中,也是发现了一些规律,于是就把这些规律、经验总结成为了俗语、农谚,就是为了给后人参考。

寒衣节是古代的一个重要节日,并且古人认为寒衣节到了,天气就开始入冬了,于是也发现了这一天的天气对后面天气也有一定的影响,或者说是预兆,自然就有了“冷不冷,且看十月初一”这样的说法。

①十月初一阴,柴炭贵如金。

字面的意思也很简单,说的是如果在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这天是阴雨天,那么当年的柴炭就会非常的昂贵。

其深层的意思是说,寒衣节当天如果是阴雨天,预示着冬季就会偏冷。而在古代取暖、烧火都是用柴炭的。古人用“贵如金”这样夸张的说法,就是为了凸显出当年冬季的寒冷程度。

十月初一晴,皮匠婆娘嫁得成。

说的也是在寒衣节当天是晴朗的好日子,这样皮匠就会没有什么生意,养不起婆娘而可能会改嫁。之所以这样说,当然也是夸张的说法。因为在寒衣节这天是晴天,预示着冬季也是干旱少雨雪,这样冬季就会偏暖和。

而皮匠就是给人做皮衣、皮棉袄和皮靴子的,天气暖和做这些的人就少了。相反,如果十月初一这天是阴雨天,那么冬季就会偏冷,这也就是农谚所说的“”十月初一阴,皮匠婆娘穿戴金”。

类似的农谚还有“立冬无雨一冬晴,没有十月初一灵”的说法;意思也是差不多的,如果在立冬这天没有下雨,冬季就会以晴暖为主。而且这一天来看冬季的雨雪多少和冷暖程度,还没有十月初一寒衣节这天准确率高。在笔者的家乡也有“十月初一晴,单衣过寒冬”的说法,即寒衣节这天是大晴天,冬天偏暖,穿单衣也能过冬了。

③寒衣立冬后,必定是灾年。

这是通过寒衣节是在立冬节气前,还是在立冬节气后来判断来年粮食收成好坏的。意思是说如果寒衣节在立冬节气之后,那么来年的粮食收成就不会太好。相反,如果寒衣节在立冬节气前,那就是正常的年份,粮食会迎来丰收。

因为古人认为寒衣节是冬季的开始,到了寒衣节之后天气就开始冷起来了。但如果立冬节气已经到了,它也是表示冬季来临了。可是这个期间天气还比较暖和的话,这一年的冬季就来得晚,较往年的冬季就会偏短,而这样的话第二年的春天容易出现倒春寒,古人把倒春寒天气现象视为灾害,它会导致很多农作物受到冻害而死亡,这样农作物肯定会减产。

关于通过十月初一来预测倒春寒的农谚,还有一句“十月初一晴一天,来年三月霜雨雪”,意思是说十月初一是晴天,这样冬季偏暖和,而“该冷不冷,不成年景”,这样到了第二年的三月份就会出现霜雪天气,也就是俗称的“倒春寒”天气现象。

今年的寒衣节是在10月25日,立冬节气却是在11月7日,明显寒衣节是在立冬节气前,预示着明年会是丰收年。

写在后面

在过去民间确实认为,十月初一这天晴天,预示着冬季晴天为主,天气偏暖和,但是在来年可能会出现倒春寒的天气现象,提醒农民要提前做好准备。但如果十月初一这天是阴雨天,那么冬季以雨雪天为主,这样下雨降雪多,自然温度偏低。这样人畜虽然难熬,可是对农业却是有利的。

十月初一寒衣节到了,老人说“冷不冷,且看十月初一”,你认为它说的还有道理吗?你还知道哪些相关的农谚呢?也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