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照片故事:消失了的呼和浩特新城鼓楼

 听取蛙声 2022-10-24 发布于内蒙古

在呼和浩特,很长时间以来,鼓楼是人们经常提到的一个位于新城区的大致的地理范围,尽管曾经的鼓楼早已经不见了踪影,但人们的思维是倔强的。

在古代,每一座大的城市,都有钟楼或鼓楼,或合二为一的钟鼓楼,但现在,大概只有西安、北京、南京三个城市较完整地保留下来了古代的鼓楼。

呼市新城鼓楼,正式名称应为绥远城“钟鼓楼”,清乾隆二年(1737年)随着绥远城的兴建而建成,基本位于绥远城的中心,即现在的将军衙署东约110米处,鼓楼立交桥东南角。

钟鼓楼是“三重五楹”砖木结构建筑,楼高32米,直至1939年,才被33米高的归化城(旧城)清真大寺望月楼超过。钟鼓楼在呼市地区第一高楼的记录保持了202年。

钟鼓楼共分为三层,第一层为夯筑台基,高10米,长宽各30米,外包汉白玉石条。第一层左边的小亭内挂一口铁钟,右面小亭置一面直径5尺有余的大鼓。按照清朝制度,每天晚上黄昏(初更,19时)、平旦(五更,5时)设专人分别擂鼓三通,鸣钟108响,作为城中兵丁和眷属的作息号令。

钟鼓楼二层檐下正中悬挂一块木质巨匾,上面用汉文雕刻“帝城云裏”四个字,据说是第66任绥远将军定安在同治年间任内手书。对面、也就是北面檐下悬挂兵部颁刻的“玉宇澄清”巨匾。

三楼檐下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也分别悬挂木质巨匾,分别是“绥德静远”、“镇鼓惊钟”、“帝城云裏”、“玉宇澄清”。楼内设木质宫殿式神龛“玉皇阁”,供设一尊尺余高的紫檀木雕玉皇大帝像。

钟鼓楼下,每面都开设有高大的门洞,形成十字形的拱形门洞,分别通达新城东街、西街、南街、北街四条大街,各街的尽头是绥远城的四个城门。

绥远城最初是一座纯粹的军城,城内的都是驻防兵将及其家属。后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不知什么时候,把钟鼓楼周边的连体建筑拆了,修筑了环绕钟鼓楼的石子路,钟鼓楼就“独立”了。

新中国建立初期,有关部门又将鼓楼的4个门洞安上了门窗,利用鼓楼底部的空间建起了内蒙古图书馆,一些专题讲座和小型展览也在这里举行。

1959年7月,钟鼓楼突然开始拆除,当时由于没有工程机械,再加上钟鼓楼都是严丝合缝的榫卯结构,拆除费了大劲,历时1个多月,整个新城北街两侧的人行道都被堆满了木石。

逐渐消失的钟鼓楼上方的天空中,无数曾经栖息于此、如今无家可归的燕子、麻雀盘旋着悲鸣,久久不肯离去。

老照片故事:消失了的呼和浩特新城鼓楼绥远城钟鼓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