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很短,多跟让自己发光的人在一起。

 金苹果6 2022-10-24 发布于北京
Image

我问儿子一个问题:“你认为两个人的关系是相互合作,还是其中一个人顺从另外一个人?”儿子肯定地回答是“合作”。

我接着问他,怎么解释你的观点?他说,合作是两个人一起动脑,顺从是只靠一个人思考。这是一个多么完美的解释,来自一个11岁的少年。

Y先生的梦想就是当一名保安,挣一日三餐。我问他:“你有没有想过为孩子做点什么?”他说:“在我印象里,我爸就经常缺席,但也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父子关系。俗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为什么要为儿孙而活着?”

曾仕强老先生曾经讲过,儿孙自有儿孙福,指的是儿孙将来要做什么,那是儿孙的事情,作为长辈无需干预。但是儿孙的将来福不福,那么长辈需要为他们奠定好良好的基础。

朋友们,大家是否认可曾老先生的解析呢?

我的爸爸,因为时代性的贫寒耽误了学业。所以,我和弟弟从小就被爸爸鞭策,读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我看到过爸爸醉酒后因为擦肩而过的梦想而仰面哭泣,也读懂了那种爱而不得的痛苦。我也见证了爸爸对学习的热爱,他从事的中医事业,没有交过一分钱的学费,全靠自己翻着书本摸索,他给全家人把脉,给自己针灸,还自学考取了医师证,现在也是十里八乡的名医,锦旗挂满了整间屋子。爸爸热爱书法,我翻过他几十年来的学习笔记,字迹越来越有特色,越来越漂亮。过去村民们节日的对联,大部分是爸爸义务写的,年少的我喜欢蹲在一旁帮忙磨墨,偶尔也心痒痒描上几个小窗贴。

我和弟弟因为爸爸的言传身教,最终都迈进了大学的门槛。爸爸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跟大家炫耀,他靠自己的绝门手艺供出了两个大学生。

每次跟发小见面,她总是说:“全班我最服你,曾经相互竞争,慢慢地就争不动了。”我笑着对她说:“那是因为我有一个学习达人的老爸。”

所以,我能够深刻地理解曾老先生说的那句话,儿孙福不福,也得参照长辈为其奠定的基础。

Image

或许,我跟Y先生的成长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交谈起来十分困难。他的很多观点,似乎没有什么错误,但总是觉得哪里不够分量,而且感觉有些习惯性PUA。

他的思维只活跃于一日三餐,冬暖夏凉。至于其他方面,他希望有人告诉他该做什么,又该怎么做。他总是说:“两个人在一起要相互理解,相互沟通,首先你得告诉我,我才能知道,你说是不是?”我也曾经反驳过:“咱自己有脑子,到是舍得动一下呀。”他再一句杠回来:“我这还不是为了迁就你?”从战术上,他冠冕堂皇地碾压了我。从战略上,他当仁不让地僵了局。如果探讨深奥一些的问题,他就需要去征求他妈妈的意见。过去,我期待他慢慢改变,时光一晃十余载,在某些问题上我选择了沉默。

我虽然懂得换位思考,但不赞成下坡式地发展。

Image

随着工作的变动,我们会接触到不同的圈子。八年前,在闺蜜的鼓励下,我破釜沉舟敲开了职场的大门。六年前,我跳槽到现在的单位,虽然目前状况极不乐观,但这段时光使得我改变了许多。这是一个学习氛围超好的圈子,每年都有应届生加入,他们个个学历高,思想潮,而且每个人都在坚持考证,不知不觉我也跟随他们的脚步拿下了几个职称证书。

多年前,我结识了一位良师益友。起初因为性格随和,后来因为热爱运动,视觉上的朝气蓬勃,再后来我们切入的话题更多更深刻。有一次,他读了我的文章,鼓励我开通公众号,记录琐事和感悟。我思考了许久,先是在“糖水”练笔,慢慢地我听取了他的建议,开启了我的公众号之旅。

他会经常鼓励我做一些看起来很难的事情,他的口头禅是:“相信自己,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我从量力而行,逐渐走向乘风破浪。后来,我学习了心理学,用科学解释了某些认知。再后来,我把科学理论搬到实际行动上,用于亲子关系,用于朋友闲谈,用于工作沟通……

我们不能够改变别人的认知,但可以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我希望多跟让自己发光的人在一起,激发出深度潜力。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