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疫情带来的焦虑与机遇 | 国内艺廊如何转危为机?

 木蘭猫不睡 2022-10-24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图片

2019年,墨斋于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的展位现场

新冠疫情或许颠覆了艺术市场,但同时也激发出无数新的经营方式:从网上展览到快闪空间,以及创新合作。在中国,为应对自2020年初的首次疫情封锁,以及随后基本上被封闭的边境而带来的诸多挑战,艺廊已经打破常规,应“疫”而变。

大部分无法离开中国的本地收藏家群体推动了2020年下半年艺术市场的健康复苏。瑞银集团(UBS)和巴塞尔艺术展联合发布的、由知名文化经济学家、Arts Economics创办人Clare McAndrew博士撰写的2021年度中期调查报告《艺术经销商抗逆力》中指出,亚洲的艺术经销商——早在2020年初就最先受到疫情冲击,导致销售额按年同比下降41%——去年下半年销售额提高最为显著,平均增加18%,包括大中华区6%的增长。2021年,中国内陆市场持续活跃,不仅有新艺廊开幕,以及国际艺术经销商在中国大陆委任代表人选,二线城市艺博会也在激增,同时像北京博乐德艺术中心(Blanc Art Space)这样的新项目也在保税区内提供了临时艺廊空间。

图片

玛丽莲·敏特在立木画廊的北京季节性空间的展览现场,图片由艺术家及立木画廊提供

立木画廊(Lehmann Maupin)曾在去年年底于博乐德艺术中心推出过一个季节性空间,艺廊总监许冉冉(Tiffany Xu)说:“中国艺术市场的力量和潜能是不可否认的。尽管2020年和2021年爆发了全球疫情,但事实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最多当代艺术展和文化活动的国家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新冠疫情给中国带来了挑战,但中国内陆艺博会强大的网络仅受到短暂影响。

许冉冉说,艺廊在博乐德艺术中心为尚塔尔·约菲(Chantal Joffe)和玛丽莲·敏特(Marilyn Minter)举办的展览销售强劲,艺术家在这里的忠实追随者对他们的作品表现出持续兴趣,同时也吸引到新的收藏家和策展人。她还提到,她注意到年轻收藏家的数量在增加,“尤其是那些寻找新趋势和新风格的人”,以及“那些开始购买当代艺术品的古董收藏家”。

这与上海东画廊(Don Gallery)的创始人及总监程曦行的经历相似。程曦行说:“在过去两年里,一个重要的变化是中国已经有很多具备高水准艺术鉴赏力的90后收藏家,他们也是我们未来着重关注的群体。”

位于北京草场地艺术区的墨斋(INK Studio)创始总监余国梁(Craig Yee)说:“好消息是中国买家仍在购买艺术品。不同的是,对我们而言,较低价位的市场已经逐渐消失——那些悠闲逛展并会当场花费2万元人民币的收藏家。”墨斋那些更有见识的收藏家对文革后活跃的那批艺术家较高价值的作品更感兴趣。

图片

2018年,墨斋于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呈献的作品局部

自2020年初以来,没有一家大型艺廊停止过在中国大陆的业务,不过有些艺廊,比如前波画廊(Chambers Fine Art)和马凌画廊(Edouard Malingue Gallery)已经重新考虑所需要的空间。他们保留了团队——无论是在家办公还是在办公室工作——并开始专注于通过并不是那么传统的平台呈现他们的艺术家。《艺术经销商抗逆力》发现,2021年期间,有11%的美国艺术经销商和13%的全球经销商仍继续远程工作,全世界有高达55%的艺术经销商更倾向于远程和面对面结合的工作方式,中国的艺廊也反映出这种趋势。通过快闪展览、艺博会和线上销售,前波画廊和马凌画廊在2020年底艺术市场恢复期开始一直保持着稳定的销售,并在2021年大部分时间内持续业绩。

马凌画廊上海西岸空间的总监廖薇(Ella Liao)说:“在2020年初,销售变得十分困难,这也是我们关闭西岸空间的原因。但最终2020年其实也没那么糟,而且2021年的趋势很好!”马凌画廊于2020年夏天将其香港空间迁至香港仔工业区,并希望今年夏天在湾仔区开设第二个空间。

图片

2021年,马凌画廊于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呈献的作品局部


尽管马凌画廊在上海不再有实体空间,但他们在国内的四人团队2021年一直很忙碌。去年4月,他们在798艺术中心举办了王之博的展览项目,作为画廊周北京(Gallery Weekend Beijing)展览的一部分。7月,马凌画廊在上海陕西北路一座历史悠久的大宅里举办了一场群展。11月,与上海的艺博会同期,马凌画廊在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Sifang Art Museum)拥有的上海历史建筑联华公寓(Avenue Apartments)的一个空间里举办了艺术家娜布其(Nabuqi)的场域特定展览项目。廖薇说:“在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后,艺廊的客户都想购入艺术品,我们不会放弃内陆市场。”

前波画廊目前已经关闭了在北京和纽约的空间。艺廊负责人茅为清(Chris Mao)说:“2019年底我们就决定不再续签切尔西空间的租约,也不会搬迁,其中有几个原因——艺廊目前以艺博会和线上销售为主——线下的客流量很小。”在这一决定的6个月后,新冠疫情发,中国的形势变得难以控制。他回忆道:“进出艺廊所在的区域几乎是不可能的。”他还提及当时疫情分区的异常使得草场地艺术区受到限制的时间比其他艺术区要长得多。目前前波画廊的草场地空间已经永久关闭,但茅为清表示“艺廊正在寻找机会”。

图片

2021年,吕松在上海东画廊的展览“日本花园”(Japanese Garden)现场,图片由东画廊提供

茅为清是新冠疫情期间被迫离开并且在中国有空间的几位艺廊总监之一,他们无法回到中国或不愿回来。对于在中国没有永久居留权的外国人来说,很难获得入境签证所必需的外事办邀请函。而目前对所有海外入境者的三周强制隔离仍然是一个很大的阻碍。

由于墨斋的三个美国负责人无法访问中国,艺廊将焦点转移到美国,甚至更远的地方。今年1月,墨斋在新加坡艺术周期间于Helutrans自由港的展示空间举办了快闪展览。艺廊的艺术家也即将举办大型个展:包括郑重宾在澳门及香港的个展。墨斋还计划今年开设纽约空间,紧跟着他们去年在博乐德艺术中心的保税仓库开设的第二个北京空间。墨斋的总监余国梁说:“博乐德艺术中心身处在中国本土,但没有关税,而只是收取月费,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安排”,相比于至少13%的增值税和1%的进口关税,月费只相当于通常成本的“一小部分”。

然而,尽管艺廊主们在过去两年里表现出了非凡的韧性,但未来仍面临巨大的挑战。余国梁认为,在控制新冠疫情的同时,我们可能会看到中国藏家对自己的资产和财富的计划有所变化,2022年不会是稳定的一年,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