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都是对的,可是为什么我们并不开心?

 九州好人 2022-10-24 发布于辽宁

毛毛是个“冒失鬼”,常常弄坏东西、染脏衣服、摔破花盆,惹得父母批评。可他家的亲子关系并没有因为毛毛的过失、父母的批评而疏远,毛毛觉得与父母在一起很开心。当问及毛毛有什么诀窍时,他说:“我有错会认,挨批评会听,帮父母做事,还会夸赞父母,老爸老妈能不喜欢我吗?”

你有过毛毛的体验吗?谈谈对“你想让父母怎么待你,你就怎么待父母”这一与父母交往黄金法则的理解。你与父母交往有哪些窍门?请讲给大家听。

在这里,我们提倡以下做法:

赞赏父母,赞赏中增进亲情。父母对我们恩深似海,值得我们赞扬。赞美父母对我们的爱,他们会感到甜;赞美父母当年之勇,他们更开心。要学会真诚、得体地赞赏父母,这是增进亲情的有效方法。

认真聆听,聆听中获得教益。说话是学问,听话也有艺术。

与父母交谈,要先倾听、再倾诉。尤其在接受批评时,有错就承认,有理委婉地说。在倾听中我们能体会出父母的心情、期望和用意。

帮助父母,用行动感动亲人。我们竭力为父母分忧,努力帮助父母做事,父母就会更疼爱我们,更为我们着想。这样,即使我们对父母小有冒犯,他们也会原谅我们。

其实,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即使父母错了,也要多原谅,不要非与父母争个高低上下。有时即使争赢了,也不-定给自己带来快乐、给家庭带来幸福;我们认了错,也不会丢面子,反而让我们丢掉包袱,得到更多的爱和快乐。

了解父母,沟通就有主动权。知道父母怎么想、怎么处事、有什么兴趣爱好、是什么脾气秉性、对我们有什么期望,我们与他们沟通就有了预见性和主动权。敞开心扉,沟通起来无顾忌。我们要克服闭锁心理,向父母传递有关自己的信息和情况,表达自己的心情,说出自己的意见,让父母了解自己。这样,沟通起来就没有隔阂和忌讳了。

笑口常开,沟通起来无障碍。 就像喜欢晴天一样,人人喜欢笑脸。沟通的成效与心境关系很大。开朗幽默,沟通成效乘以正数;沮丧无趣,沟通成效乘以负数。我们高高兴兴地与父母商量,就不会轻易招来斥责。

耐心解释,沟通之中得理解。与父母发生矛盾,要耐心解释,让父母听得进,以得到他们对自己的理解。解释时说话放低声调,斟酌词句,有商有量。即使父母不对,也要就事论事,不对父母本人,更不能迁怒于父母。

换位思考,有效沟通不可少。当我们不理解父母、与父母冲突的时候,要学会换位思考,替他们想一想,了解他们是为了什么,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道理。这会使我们变得更加冷静和理智。

尊重理解,正常沟通最关键。 尊重是与父母交往的基本要求。如果连最爱自己、对自己付出最多的人都不尊重,就失去了最起码的道德。与父母正常沟通首先要理解父母,理解其心情,尊重其意愿,还要讲求基本的礼貌,不能任性。

求同存异,沟通不要走极端。 两代人之间毕竟存在差异,难免有不同的观点、动机和行为方式。正因为有分歧,所以才要沟通。这种沟通,不一定非要统一不可,而要求同存异。找到同,我们就有了共同的语言和行动;保存异,就是保存对父母的尊重和理解。

最后,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有个寺庙,高僧众多,可就是彼此不服气,在争吵中过日子,谁也不快活。方丈到附近的团结寺取经,那里人人为他人着想,大家过得很舒心。这个方丈一到团结寺,就见一僧人摔倒在地。这时,一个小和尚赶紧搀扶说:“抱歉,是我的错,扫地时我把水洒多了,地滑摔了您。”话音未落,另一个赶来搀扶的和尚说:“对不起,是我的错,我见地湿了,没来得及提

醒您要小心,结果摔了您。”摔倒的和尚说:“还是我的错,小心一点儿就不会摔了。”取经的方丈纳闷儿了一咦? 他们都说自己错了,可是他们都很快活,我们都对,可是我们不开心,这是为什么呢?

文章图片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