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宝钏挖野菜:“恋爱脑鼻祖”除了玩梗,还有什么?

 崇道律师事务所 2022-10-24 发布于湖北

近日,“王宝钏挖野菜是什么梗”上了热搜,短视频的力量让多年前的电视剧《薛平贵与王宝钏》再次走红。

 王宝钏与薛平贵的故事源自民间传说,后被改编成电视剧,讲述了流落民间的王子薛平贵与相国千金王宝钏的爱情故事,影视剧中,王宝钏不惜与父亲和家族决裂,下嫁给穷小子薛平贵,后来薛平贵征战沙场,娶了西凉国公主,王宝钏独守寒窑十八年,以挖野菜为生,生活艰辛,即使后来被薛平贵封为皇后,也只活了短短十八天,命运令人叹惋。

  

人们用王宝钏的悲惨经历,来嘲讽当下一些唯爱情至上,也就是“恋爱脑”的人,不少网友也用来自嘲:“每当脖子上要长出恋爱脑时,我就会告诉自己,恋爱脑是要去挖十八年野菜的。”,以此警示自己,保持在感情中保持清醒和理智。

其实近年来,老剧翻红,老梗新解已经屡见不鲜,除了恋爱脑鼻祖王宝钏,被观众称为“绿茶”的如萍,当年红极一时的许多“霸道总裁”式偶像剧,在现代的观众眼中,却难逃油腻、不尊重女性的指控。

英国社会学家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曾提出“编码与解码”的理论。其理论强调的是,编码是人们的意识形态对于文化内容的复制,而解码则是把这种固化的意识形态进行再次的创造,有时甚至会进行反思与反抗。提出了受众的三种态度,即偏好式的、妥协式的和对抗式的解读。

用通俗的语言来概括,即是观众对文艺作品的解读是一种有选择的,有目的的接收。如果说多年前观众对影视剧所传达的观念是妥协式的接收,那此次翻红的“恋爱脑鼻祖王宝钏”则是观众对影视作品的一种对抗式解读。

时代背景的变化,观众思维水平的进步,让许多曾经的影视剧甚至文艺作品,都被赋予了全新的解读。但脱离时代背景去看待一个历史故事,是肤浅而片面的。

在这个历史故事中,讲述的是一位敢于与封建家族决裂,具有反叛精神,勇敢追求爱情却结局悲催的一位女性,她的悲剧,个人际遇与时代悲剧共同造成的。而她身上敢于追求爱情,冲破门当户对、不嫌贫爱富等反封建思想,在曾经的时代,亦是难能可贵,当代人以“恋爱脑”一词以弊之,对历史人物进行标签式解读,用现代式思想进行审视,是武断且不客观的。

  

其实,在这个短视频盛行,眼球经济无限内卷的时代,我们可以在短视频软件上用三分钟看完一部电影,五分钟快速读完一本书,甚至连三分钟的音乐,都已经“卷”到只能拥有十多秒的展现时间。

速食的信息获取方式,不可避免地侵蚀着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许多人并不了解王宝钏生活清贫一部分原因是其家庭侵吞了薛平贵的军饷,就直接给女主冠以“恋爱脑”的标签,沉浸在早梗和玩梗的狂欢之中,让文艺作品丧失了其原有的意义。

其实,对文艺作品的标签化解读远不仅出现在影视领域,以现代人的“三观”审视文学、电影作品在互联网上早已屡见不鲜,许多人总是习惯于脱离时代背景和人物所处的环境,将自己摆在圣贤的位置,来看待文艺作品中的角色。

在互联网上冲浪的大部分群体,都已经形成了对待这个世界的认知能力,已经不需要在文艺作品中学习如何做人,将现实与文艺作品分开看待应该是最基本的能力。

况且“三观”因人而异更因时而异,《魂断蓝桥》1940年上映时,当年观众的“女权”意识还远没有现在强烈,所以费雯丽饰演的女主角为爱奋不顾身,凄美的爱情故事被很多人歌颂,但如果将故事中的情节放到当代,又有几个人会鼓励和赞同呢?

  

《泰坦尼克号》中的露丝在和未婚夫订婚后,和穷小子杰克跑了,到一百多岁的时候,心中还想着前男友,可能又会戳中不少人“感情洁癖”的敏感神经。

如果总用现代的眼光去审视这些经典之作,又会出现多少三观不正?况且文艺作品的出发点,本就不是歌颂真善美,更多的是揭露人性的阴暗面。

也许创作者可以自我安慰,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一部文艺作品本就应该经受不同群体的解读,但当大家所谓的“三观”出现分歧时,其实并不需要审判对方的“三观”并打个你死我活,或许只是你们的三观不同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