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曾评价:老蒋手下有三大悍将,重用一个都不会败得这么惨

 严高才 2022-10-24 发布于天津
众所周知,革命的胜利除了需要有见识卓绝的指挥者,也需要有优秀的作战将领。
一个能打胜仗的将军,无疑会是战争胜利的强大助力。
以毛主席为指挥的中共中央,手下有着很多的优秀将领,比如有着“军神”之称的刘伯承元帅、粟裕将军等。
其实蒋介石手下也有不少“名将”,据悉毛主席都曾感叹:
“老蒋手下有三员悍将,如果当初他能重用一个,都不会败得这么惨。”
那么,这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究竟有多大的本事?又为何没有受到蒋介石的重用?解放战争失败后,他们的结局如何了呢?
作为地方实力派“桂系”的代表人物之一,白崇禧与蒋介石的关系,一直十分微妙。
从北伐战争开始,白崇禧协助蒋介石上台,却又多次逼迫老蒋下野,以至于两人之间的矛盾,甚至到了必须打一仗的程度。
在北伐之前,白崇禧和他的好搭档李宗仁,合力取得了广西的政权,不久后顺势而为投靠广东国民政府,他们领导的桂军也因此被改编为第七军。
第七军的实力绝对不容小觑,素有“钢七军”的称号。
这支军队并不是蒋介石的嫡系,自然不能获得蒋介石的各方面支持,但战斗力却丝毫不输老蒋嫡系的王牌军。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后,在蒋介石的一再恳请下,白崇禧随北伐军总司令部参加指挥战争。
起初,白崇禧是十分不愿意掺和进来的,多次推辞。
但仍耐不住蒋介石的再三恳求,最终两方协商,蒋介石以借用的名义派出第七军,在白崇禧的带领下,多地很快就被攻破了。
随后白崇禧又率军,援助蒋介石嫡系所在的上海,成功进入上海后,蒋介石开始着手准备“清党”问题。
1927年4月,他和白崇禧等人秘密协商,向上海的工人纠察队发起了攻击,制造了名震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即便到此刻,白崇禧与蒋介石之间仍然不是下属和领导的关系,反而更像是短暂的合作关系,一旦合作的契机破灭,两人便能迅速恢复敌对模式
事实也正是如此。
政变之后,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了新的国民政府,这使得汪精卫大怒,连发多篇电文要求蒋介石立刻下野,否则自己一定会征兵讨伐。
很快,多方势力开始进攻南京。本以为白崇禧已经是自己这边人的蒋介石,迅速找到白崇禧和李宗仁,想要商量应对的策略。
但他没有想到的是,李、白两人竟也同意了让自己下野的请求。
眼见自己胜利无望,蒋介石迫于形式同意,在发表“辞职宣言”之后便带着几个保卫员,匆匆离开了南京。
这或许就是蒋介石与白崇禧矛盾的开始。
北伐战争结束之后,或许是无法忘记当年的下野之耻,亦或是忌惮于李、白两人桂系的军事势力,蒋介石很快便以整顿军队的名义,对李、白二人所在军队进行了攻击。
战争在武汉一触即发。蒋介石在派军队攻打武汉的同时,也不忘记在后方搞小动作。
他先后派人携带巨款到武汉,策反了多名桂系的将领,致使桂军在前线连连战败,无奈只能离开武汉,逃往鄂西。
而此时作为桂系核心人物的白崇禧并不在武汉,而是在河北,但由于蒋介石也派人到河北进行策反行动,导致桂系的四个军都反水倒向了蒋介石。
白崇禧无法掌握军队权力,又怕被蒋介石的军队抓住,只好化装离开河北。
但蒋介石怎么会轻易放过白崇禧呢?
他先是开除白崇禧党籍,然后又将他通缉,好在李宗仁从中周旋、费力营救,这才救回了白崇禧。
白崇禧逃走之后,很快便整装待发,和李宗仁重新组织了军队,以护党救国的名义讨伐蒋介石。
奈何蒋介石此时已经和粤、湘两方合作,桂系不敌对方实力,蒋桂战争最终以白崇禧逃往越南、李宗仁宣布下野告终。
只不过,打了一场胜仗的蒋介石,并没有轻松。
因为国内军阀割据的局势太过混乱,时而就有几个派别出来倒蒋,白崇禧和李宗仁自然不会放过这些机会,总是通电响应。
连续几次的你争我夺,难分胜负,蒋介石最终与各大派系进行了谈判。
桂系的最终结果就是李宗仁、白崇禧在广西自治、自卫,实际上属于广西半独立状态。
两方的表面和平,一直到抗日战争时期,才被打破。
基于国内国土沦陷的惨状,桂系开始和蒋介石合作,一起抗击日本侵略,并在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多场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
但蒋介石与白崇禧两人之间,基于时机而选择合作的方式,便注定了合作只是暂时的,敌对才是长久状态。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发起内战,准备对共产党下手。
他任命白崇禧为剿匪总司令,但白崇禧心里始终有着自己的合计,他早就与李宗仁合计好,准备“坐山观虎斗”,等国共两方两败俱伤之时,再找准时机壮大自己势力。
因此,他多次在淮海战役中进行阻挠,导致蒋介石嫡系势力伤亡惨重,之后败局已定的蒋介石只能下野,李宗仁由此继任了总统一职。
李、白两人很快便派人北上进行和谈,提出划江而治,但遭到共产党拒绝。
手握三十万军队的白崇禧,自认为绝不会输,但最终却被解放军打的节节败退。败退后,白崇禧逃到了香港。
但在不久后,败退台湾的蒋介石,便派人劝说白崇禧到台湾就职。
白崇禧虽然不相信蒋介石会不计前嫌,最终还是选择前往了台湾。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来到台湾后不久,自己便被撤销了一切职务,整日只能闲着消磨时光。
1966年12月2日,白崇禧于台北病逝。
和白崇禧不同,另一员拥有国军“战神”之称的大将薛岳,并没有拥有自己的地方势力,始终是一名国民党的高级将领。
但同样,薛岳也算不上蒋介石的纯嫡系,因为他并非始终跟随在蒋介石身边,在最开始他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拥护者。
孙中山先生下达北伐令之后,薛岳很快便听从命令跟随孙中山先生前往了广东,但随后不久便发生了陈炯明的叛变事件。
早在陈炯明假借北伐之名,将孙中山夫妇引到广州时,薛岳任总统府警卫任务,时刻守卫在孙中山夫妇身边。
半个月之后,陈炯明在夜里发动兵变,早就侦查到环境变化的薛岳,提早便通知了孙中山,使得孙中山先生有机会在叛变之前逃离。
而作为知晓内情的薛岳,却没有和孙中山先生一样离开大元帅府,因为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宋庆龄,并没能离开。
于是,薛岳率领仅有的八百多名警卫军,和前来攻打帅府的两三万叛军,展开了激烈地战斗,誓死守护着大元帅府的安全。
这次攻击持续时间长达三天三夜,但叛军始终没能将帅府攻下。
第三天夜晚,薛岳带着仅存的两百多名警卫军从帅府突围而走,成功护送宋庆龄离开了险境。
一直到北伐,薛岳与蒋介石之间的关系,都不是很紧密。
北伐战争后期,蒋介石对于共产党就小动作不断。
此时薛岳所在的第一师与共产党走得较近,蒋介石知晓这一消息,便决定将第一师调离上海。
薛岳得知这一消息后,亲自来到中共在上海的委员会,向他们告知蒋介石的野心。
很快,薛岳所在的第一师被调离了上海,薛岳也因此被解职。
随着日军大举进攻侵略国土,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开始合作抗击日本侵略,作为国民党的得力干将,薛岳也在抗日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作为打仗内行、却不懂宦途的薛岳来说,他再次没有了用武之地,只能离开部队,赋闲在家。
国共内战开始之后,薛岳又被赶鸭子上架,担任了徐州绥靖主任。
但不久后,他带领下的鲁南战役发生了惨败,蒋介石本来委以重任的机械化部队,在这场战役上损失惨重,薛岳借此渐渐失去了蒋介石的信任。
很快,国民党败退台湾,薛岳也远离家乡,跟随蒋介石来到了这里,但性格不善钻营的薛岳,根本无法在政治斗争中,站稳脚跟。
仕途波折,无兵可领,薛岳只能过起了赋闲在家的半隐居生活。
也许是这样的生活,让薛岳平心静气,102岁才安然去世。
幽禁33年的孙立人
蒋介石的三员大将中,从结局上来看,孙立人可以说是命运最不好的一个,他早期跟随蒋介石,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
败退台湾后,曾经实力一度超过蒋介石,被生性多疑的蒋介石扣上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对他实行了长达33年的幽禁。
孙立人祖上,是古代具有盛名的军事家孙武、孙膑。
作为孙氏后代的孙立人,同样继承了先祖们的兵法头脑,从国外留学回来之后,便进入了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担任教官。
之后,日军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孙立人带兵支援上海。
七七事变之后,他又贸然违背蒋介石以内战为重的主张,先后在上海、苏州等地,狠狠打击了日军进犯的势头。
或许就是这样危急时刻敢于顶撞上司的性格,才让孙立人在跟随蒋介石退到台湾之后,屡屡遭到猜忌。
手握重兵、多次顶撞自己、美国意图扶持孙立人。
这每一点都踩在了蒋介石的雷点之上,即便不说出口,蒋介石也已经将孙立人视为潜在的对手,意欲除之而后快。
所以在到达台湾不久后,蒋介石便撤销孙立人身上的职务,给孙立人扣上发动兵变等罪名,甚至将其进行幽禁,现在看来也就不以为奇了。
在长达三十三年的幽禁岁月中,孙立人一度过得非常拮据,甚至到了要自己种花、种果树,来维持生活的程度。
一直到1988年,孙立人才被解除幽禁,但2年后便因病去世了。
结语
总结这三位将领身上的相似点,他们都极具军事才能,曾经带领军队打出胜仗。按理说,这三位应该极受蒋介石的重视才对。
但同样的是,他们三个无一人是蒋介石的嫡系,这也就注定了极富军事才能的他们,无法真正走到生性多疑的蒋介石心里。
或许,这也是蒋介石最终会败走台湾的原因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