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圆运动节气图的错误及四时脉重解读

 慧然 2022-10-24 发布于广东

圆运动节气图的错误及四时脉重解读

图片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是一本在行业内很著名的书籍,可以说启发性很大,对中医的理论及实践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这篇文章只是对其二十四节气图的部分内容提出一些质疑。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二十四节气图如下:

图片

这个图中,冬至为圆之底,原因是“冬至者,由立秋降入土下的热,多至极也”。而书中阐述这个热是由太阳射到地面的光热,属阳。另外,书中对降的阐述为“大气热而上浮,寒而下沉。故冬时大气,寒沉而属水气”。

初看,这个结论很自然。细想之下,这个就有问题了。

问题在于,这个冬至,真的是沉降最底的时间吗?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这一天的特点是白昼最短、黑夜最长。

白天日照的时间最短,黑夜最长,很自然地就应该是最寒冷的一天。寒而下沉,冬至就是沉降最底的时间,这应该没错啊。

慢着,

再想想,

冬至后的一天,不是白昼最短、黑夜最长,但仍然是黑夜长于白昼。这时的大气之寒是比冬至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呢?

问题的关键在于:大气之寒的多少是由一天的时间所决定,还是由其累积的结果所决定?

假设有一块没有质量的木头,上面有一股力R再往上拉,下面也有股力H在往下拽。

图片

H大过R时,这块木头是往下沉的。H越来越大,R越来越小时,木头就下沉得越来越快,当H到达最大值,R同时到达最小值时,木头下沉的速度最快。然后H开始减少,R开始增大,木头下沉的速度减慢,但由于H仍然大于R,木头也还是在下降的,一直到H=R时,木头下降到最底。

还可以换种比喻方法:

图片

在一杯水里,一次放入一个火球和一个冰球,火球小于冰球,水就会变得温度更低一些,然后每一次放的火球越来越小,冰球越来越大,水温变冷的速度就越来越快,当火球最小、冰球最大的时候,水温变冷的速度最快。然后每次的火球开始变大,冰球开始变小,水温变冷的速度变慢,但由于火球还是小于冰球,水温依然还是下降的的,一直到火球与冰球相等之时,水温不再下降,此时的水温最低。接着的,放入的火球开始大过冰球,水温开始升高。

火球类似白昼,冰球类似黑夜。火球最小、冰球最大时就是类似冬至。

结论很清晰:大气之寒的多少不是由一天的时间所决定,而是由其累积的结果所决定

所以,冬至后的一天,虽然不是白昼最短、黑夜最长,但仍然是黑夜长于白昼。这时的大气之寒是累积增加了的,就必然会比冬至下沉更低一些。

那么下沉最底是什么时候呢?

答案是:春分。此时的白昼与黑夜同长,类似火球与冰球相等之时。

同理,我们也可以推导出,上升最高的时间点应该是秋分。

因此,正确的二十四节气圆运动图应如下图:

图片

如果把二十四节气全部放上去,就变成下图:

图片

从这张图可以明显看到,秋分之气有处暑,秋分之后有霜降,一升一降非常清晰。而冬至之后有小寒大寒,仍然是处于降的范围。

关于四时脉:

四时脉:春弦夏洪秋毛冬石

以新的二十四节气圆运动图来重新理解这个四时脉,首先以阴影来代表四时寒热对脉象的影响变化,绘制下图:

图片

春分为寒气下沉最底之处,脉象受寒气所迫,细紧而长,湿气旺盛,是为弦;

春分之后,热气渐升,气温随增,脉象开始变柔而向上之力渐大;

夏至为热气增加最快之时,脉象受阳气所提,来盛去衰,是为洪;

夏至之后,热气进一步提升,气温炎热,阴液耗损增加;

秋分为热气最大之时,阴液耗损最大,此为秋燥,脉浮而底空,是为毛;

秋分之后,寒气渐增,气温随降,脉象开始变紧而下降之力渐大;

冬至为寒气增长最快之时,脉象受寒气所迫,脉紧而来衰去盛,是为石。

冬至之后,寒气进一步增加,气温寒冷,脉更进一步收紧。

可以看到,这个脉象的变化是一个顺滑的过程,随着四时的寒热变化而逐渐变化,然后在某个时间节点显示出典型的脉象。

如此,我们在应用四时脉就无须那么刻板地按四季来划分,也无须刻板地让其必须对应肝心肺肾。刻板的结果就是会产生一系列不符合实际的理论模型。

本想继续再展开一下,不过下班时间到了,也有师兄老是说我的文章太长,不方便阅读。就偷偷懒,不展开了。本文的论点可能与很多经典不同,供大家讨论批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