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得关中者得天下”这句话为什么到三国却失效了?

 炫叶楓雪 2022-10-25 发布于广东

汉末三国时期的关中,非常有意思。

乱世开启之初,董卓选定这里,企图以次为根基,平定天下。

然而,此后很长时间,关中非但没有成为平定天下的根据地,反而变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没有太强的存在感。“得关中者得天下”的说法仿佛已经“过时”了。

不过,最终,绕了一大圈,关中,到底还是成了开启统一进程的“起点”。

汉末三国时期,关中的重要性不断“反转”,竟是为何?

董卓选定的基地

汉末乱世,由黄巾起义开始;而天下分崩离析,正是从董卓乱政开始的。

原本,董卓是想通过洛阳朝廷来控制天下。

然而,袁绍等英雄起兵,组成了反董卓联盟。

靠控制朝廷来直接统治天下的企图破产,董卓意识到,是要以军事手段来解决问题了。

当时,袁绍在北,袁术在南,曹操、张邈等人在东,组成了对洛阳的包围圈。而河东白波贼又击败牛辅,有切断洛阳与西面联系的危险。

无奈之下,董卓决心放弃洛阳,退守关中。

董卓表示:关中肥饶,秦以此并六国。我迁徙过去,如果关东豪强不服,我“以强兵䠞之,可使诣沧海”。(《三国志.董卓传》)

看来,董卓挟天子入关中,是为了重复秦并六国的故事,重复一次“得关中者得天下”的规律。

当时的董卓,本就是天下最强的军阀;当时的朝廷,仍是唯一合法政府;当时的关中,仍很富饶。

看起来,无论政治、军事还是经济,割据关中的董卓,即便不能“得天下”,也应是一个逐鹿天下的主角之一。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关中,和董卓一起,“隐身”了。

“隐身”

董卓去关中时,扬言要重复秦并六国的故事,牛逼哄哄的。

然而,没多久,董卓就被王允、吕布除掉了。

随后,凉州军李傕、郭汜又解决了王允,再次把持了朝廷。

接着,李傕、郭汜等人,将关中由富饶的根据地变成了赤地千里的人间地狱!

再后,李傕、郭汜、樊稠、马腾、韩遂···凉州诸将,在关中相互混战,打得天昏地暗。

凉州军残暴的作风在混战中彻底“放飞”,他们将关中由肥沃富饶之地变成了人间地狱!

李傕、郭汜击败王允,入长安后,“放兵略长安老少,杀之系尽,死者狼藉”。

其后,李傕、郭汜在长安内讧,长安“城空”40余日!

此前,三辅地区尤有数十万户,内讧后,“二三年间,关中不复有人迹”!

凉州军的破坏,使沃野千里的关中遭到致命破坏,因此,此后的整个汉末三国时期,关中的人口稀少,经济凋敝,其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眼中下降!

因此,很长时间内,关中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由于关中经济凋敝,因此,李傕、郭汜死后,割据关中的马腾、韩遂等人缺乏角逐天下的经济基础,只得接受曹操控制下的朝廷安抚。

同时,曹操也只是让钟繇镇抚关中,继续承认关中诸将的“半割据”状态,迟迟没有分心直接统治的打算。

关中,似乎被遗忘了。

然而,遗忘关中,注定是致命的错误!

不定关中,不可定天下

曹操暂且遗忘关中,在平定河北后,转兵南下,先定刘表,再战孙权。

赤壁之战前,周瑜分析局势,指出不必畏惧曹操的四个原因。

其中,除了“托名汉相,实为汉贼”这种“道”的问题外,第一条就是“北土未安,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曹操不能“旷日持久”。然后才是曹军“舍鞍马,仗舟楫”以及“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看来,周瑜已经看出:曹操如不定关中,没有渡江灭吴,一统天下的条件!

同样,在曹操平定关中前,孙权、刘备,都曾认为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争夺天下!

诸葛亮《隆中对》曾规划:在占据荆州、益州后,刘备亲自“出于秦川”,与荆州方向合力北伐。

周瑜则曾规划:在夺取西川、汉中后,与马超(正割据关中)结援,与荆州方向合力北伐!

可以说,诸葛亮、周瑜,都认为,在南方获得稳固根基是第一步,要实施北伐,争夺天下,首先就是要在关中作文章!

而曹操呢?在意识到问题后,迅速做出调整。

赤壁之战后,曹操很长时间内不再以大举南下为主要方向,将重点放在控制关中上!

曹操不惜逼反名义上已经顺从自己的关西诸将,也要直接控制关中!

曹操、刘备、孙权,其基本盘都不在关中。

然而,大家都认识到:不定关中,不可定天下!要打破僵局,一统天下,必须控制关中!

统一天下的步伐,自关中始

此后,三足鼎立逐渐稳固,各方疆域基本维持稳定,持续40多年!

打破平衡,开启一统天下步伐,正是从关中开始的。

如前所说,关中地区在李傕、郭汜之乱中受到的破坏严重,经济凋敝、人口稀少。

因此,在魏人看来,“蜀远吴近”,相当长时间内,他们都将重点放在伐吴上,在关中长时间没有驻扎大军。以至于:久驻汉中的魏延曾经认为只以精兵万人攻关中,就能与诸葛亮“异道会于潼关”。

当然,直接伐吴,始终是“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因此,魏国迟迟打不开局面。

同时,由于魏在关中无力长期驻扎大军,诸葛亮北伐时,曹魏每每要从洛阳、荆州调兵过来,“十万之军,东西奔赴,边境无一日之娱;农夫废业,民有饥色”,反而有些狼狈。

平衡的打破,正是从关中经济恢复开始的。

在卫凯、司马懿等人的努力下,关中的经济迅速恢复。诸葛亮去世后,关东大饥,司马懿反倒能从关中运粮赈灾!

关中富庶,可驻大军,天下的平衡彻底打破了!

262年,魏以钟会都督关中,开始了灭蜀平吴,一统天下的历程!

灭蜀之战,钟会率大军自关中出发,取汉中,下西川,一举灭蜀!

蜀灭,魏(晋)在益州造大船,使“舟楫之利”不再是“吴越”专属!

如此,顺流而下,一举灭吴,平定天下,只是时间问题了!

打破平衡,一统天下,到底还是要从关中开始!

汉末三国时期,关中的地位可谓一波三折!

一开始,由于关中在地缘、经济上的优势,最早拥有最强军力和政治优势(把持朝廷)的凉州军看中这里,试图以此为基地,再来一次“秦并六国”的历程。

然而,凉州军阀虽有强大武力,但缺乏经营能力。他们不但没有得逞,反而将破坏破坏成人间地狱!

群雄割据阶段,群雄的首要任务是巩固根据地,争夺关键资源,尤其是人口资源,以获得“立国”的基础。

因此,这段时间,当时已经经济凋敝、人口稀少的关中,不再是各方争夺的重点。

然而,在曹孙刘解决了“立国”的问题后,大家都认识到:不得关中,要统一天下就无从谈起!

于是,曹操、诸葛亮、周瑜,都重新重视起关中,试图抢先占据,以获得争衡天下的优势!

曹操抢先占据关中,但由于关中经济未恢复,曹魏始终无力打破平衡,一统天下。

随着关中经济恢复,“统一路径”才重新明朗起来:自关中出发,先定西南,而后顺流而下,一统天下!

不得关中,也可“立国”,但“得天下”无从谈起!要“得天下”,必要抢“得关中”!

一波三折之后,历史再次证明:“得关中者得天下”,在三国时期依然是一条未失效的准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