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放前上海的特务组织

 A松毛岭634高地 2022-10-25 发布于山东

(一)“中统”在上海的组织

1927年2月,蒋介石建立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组织部调查科。1934年,改组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1938年3月,改为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局”)。抗战胜利后,改为国民党中央党部党员通讯局、内政部调查局。


1928年4月,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派员来上海发展组织,设立秘密电台,并以公开的外围组织“长江通讯社”名义,收买各大报馆记者充当通讯员。


1、特工总部上海区


1931年,成立特工总部上海区。历任区长有黄荣华、马绍武、潘哲、徐兆麟、陈建中、孙云峰。另在上海市公安局设立特务股,股长刘槐,受上海区指挥;又派季源溥为上海市公安局侦缉队长,进行反共、反人民的活动。


抗日战争期间,除上海区依然潜伏外,并派行动队来沪进行暗杀活动,队长苏成德,1939年投靠日伪。1941年,中统局派嵇希宗、黄大霖由重庆来沪,以东南银行作掩护进行秘密活动。1942年,又有周英才以律师身份掩护潜伏;何尚时以商人身份潜伏;陈叔平以京沪特派员名义,与日伪特工勾搭。


2、中统局专员办事处


抗战胜利后,在上海同时出现4个中统专员办事处:(1)驻沪专员办事处,专员嵇希宗、黄大霖、许渭清。地址:安福路201号。(2)驻沪专员办事处兼市党部调统室,专员兼主任何尚时。地址:福州路519号。(3)京沪区指导专员办事处,专员陈叔平。地址:麦琪路7号。(4)专员办事处,专员周英才。地址:陕西南路153号。


3、中统局上海办事处


1945年9月,中统局副局长顾建中到上海整顿组织,撤销4个专员办事处,于10月1日成立中统局上海办事处,处长顾建中兼。10月15日,顾建中离职,由吴星伯代处长,重新整编,扩大组织,下设秘书室、机要室、总务组、经济调查组、审编组、督察组。直辖单位有:浙赣路调统室、京沪、沪杭两路调统室、上海市党部调统室、东南干部训练班。另设上海区,区长孙云峰,副区长何尚时、嵇希宗、黄大霖。管辖7个区:吴淞区主任黄正,浦东区主任柏晓岚,北区主任蒋宗堂、张文奎,西区主任朱崇发,南区主任魏无愁,东区主任杨元才,中区主任黄刚。


4、中统局上海特派员办事处


1946年5月,中统局派季源溥来沪,撤销上海区机构,成立特派员办事处,下设秘书室、总务组、党派组、党政组、组训组、青运组、政治组、商运组、文运组、工运组、社团组、妇运组、经济组、行动大队以及工作委员会、国际委员会。外设11个分区,后改为9个分区。督导单位:中华海员调统室、上海市调统室、京沪、沪杭两路调统室、浙赣路调统室、江苏松江所属9县调统室。


5、党通局上海办事处


1947年5月,中统局改称党员通讯局。同年9月,上海特派员办事处改称党通局上海办事处(1949年2月,改称内调局上海办事处)。处长季源溥,副处长陈庆斋、杜超群。将党政组和经济组的特务人员,全部转到上海市政府统计处第三科和经济部特种经济调查处上海办事处。同时,改组9个分区为7个通讯站。1948年9月,季源溥调任党通局副局长,由徐兆麟接任上海办事处处长,副处长朱凌云。1949年3月,朱凌云、李德裕代理处长。4月,徐、朱、李潜逃台湾、厦门,由范子文代理处长。5月中旬,党通局上海办事处溃散。


6、上海市政府统计处第三科


成立于1947年9月。由党通局上海办事处秘书李德裕任科长,党政组组长陶石安任专员。


7、经济部特种经济调查处上海办事处


成立于1948年2月。由党通局上海办事处第五组组长赵毓麟兼主任。




(二)“军统”在上海的组织


1932年3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中华复兴社,其核心组织为力行社(又名蓝衣社),蒋介石任社长。同年4月,成立特务处,戴笠任处长。1938年3月,力行社特务处升格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


1、力行社特务处上海特区


1932年4月,力行社特务处设上海区,首任区长翁光辉。1937年,上海特区区长周伟龙,下辖南市、法租界、公共租界、闸北4个情报组和1个行动组,发展一批有公开职业的人充当直属通讯员,进行暗杀、绑架等恐怖活动。上海特区还控制淞沪警备司令部侦察大队。京沪杭铁路警察署、上海市公安局警士教练所、招商局警卫稽查室,并打入公共租界和法租界警务处。同年11月,上海沧陷后,周伟龙充当青浦组训别动部队总指挥,由朱啸谷代理上海特区区长。不久,王天木为区长。1939年秋,王天木投靠日伪特务机关,军统局又派陈恭澎接任沪一区区长,重建特务组织,并设沪二区,区长姜绍谟。1941年冬,陈恭澍澍投靠汪伪特工总部后,军统局又成立上海实验区,王一心为区长。


1942年春,姜绍谟遭汪伪特务打击,逃往重庆。当时,军统局在沪的潜伏组织和人员还有:京沪区区长程克祥、副区长彭寿;忠救军指挥部调查室主任刘方雄;上海工运直属站站长季仲鹏、副站长陆京士;东南特区区长毛森等。


1945年5月,钱大钧兼任军统局局长,戴笠为副局长。军统局指定陈一心负责整顿在上海的军统组织,并建立新的上海特区。


2、军统局上海办事处


1945年9月8日,军统局上海办事处成立,地址在杜美路(今东湖路)70号。9月10日,戴笠在上海办事处成立会上宣称为“中美合作所上海办事处”。主任戴笠,副主任梅乐斯(美籍),参谋长李崇诗。1946年3月17日,戴笠死后,梅乐斯离去,主任李崇诗,副主任龚仙舫、王新衡、毛森。下设:秘书主任、人事组、会计组、总务组、电讯组、经济组、行动组、军事组、情报组、督察组、司法组,以及汉奸案件审查委员会、汉奸财产清理委员会。


3、军统局上海特区


1945年9月10日,戴笠决定,将上海直属站、沪郊指挥站、忠救军指挥部调查室、东亚政治经济研究所、汪伪中央税警团政训处合并成立军统局上海特区,区长王新衡,副区长刘方雄。并在上海市政府设立调查处,掩护上海特区活动,王新衡、刘方雄任正副处长。上海特区下设:情报编审科、总务科,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站,京沪、沪杭两路特别站,直属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组、侦查组、学运组、工运组、国际组、浦东组、苏州组、松江组。


4、保密局上海站


1946年7月,军统局改组为国防部保密局。同年10月,军统局上海特区改组为保密局上海站,站长王新衡,副站长刘方雄、王方南。1948年春,站长刘方雄。1949年初,站长王方南,副站长王仲青。下设3个科、11个直属组。


5、保密局上海办事处和上海一、二站


1949年3月初,保密局局长毛人风、行动处处长叶翔之在上海南阳路145号设立保密局上海办事处,主任叶翔之,下设7个处,以及布置组、督察室。保密局上海站划分为一、二两站,第一站站长王方南,以市政府调查处为站部,由站内勤单位和三、四、六、工运、学运、侦防等6个外勤组组成。1949年3月底,这些特工相继潜逃,至5月中旬,仅剩几人。第二站站长王仲青,由一、二、五外勤组组成秘密站,地址长乐路南华新村21号。同年4月19日,两站又合并,站长王方南,副站长王仲青。同年5月20日潜逃。


6、淞沪警备司令部稽查处


1945年9月1日成立,地址在东江湾路1号。淞沪警备司令部稽查处处长程一鸣,兼军统局上海办事处行动组长,下设秘书室、督察室、情报科、行动科、总务科、电讯监察科、外事组,以及沪东、沪南、沪西、沪北、江湾、浦东、水上7个稽查所和侦防大队、巡查队。


1946年6月,陶一珊任稽查处处长,郑重为任副处长。撤销7个稽查所和侦防大队、巡查队,成立9个稽查大队,另设社侦组、工运组、经济组。后又成立公训同学会、义务稽查大队、机动车队、保卫团干训班等外围组织。


1948年2月,郑重为任稽查处处长,张扬明任副处长。撤销督察室,内勤改为情报、经济、行动3科和军事、政治、社会3组。另有经济组直属经济科指挥。外勤撤销稽查大队,改设警备大队,下辖3个警备部。增设甲室,直接对保密局行文。


1948年7月,何龙庆任稽查处处长,向友楠任副处长。恢复督察室,撤销甲室,另设特侦组,内勤3个科不变。后撤销警备大队,恢复稽查大队,编为6个大队;撤销军事、政治、经济、社会组。另成立水上、车站、航空3个检查所和邮电检查组。


1949年4月,黄加持任稽查处处长,向友楠任副处长。5月中旬,该处人员潜逃。


7、保密局上海国际情报站


1945年9月,毛森任汤恩伯第三方面军第二处处长兼军统局东南特区区长,建立上海国际情报站,站长郑庭显;苏南站站长朱崇文。1947年1月,军统局东南特区撤销,改组为保密局江苏站,设于上海梵皇渡路(今万航渡路)76号。上海国际情报站隶属江苏站。


1948年2月,毛森任总统府军务局专员兼第五科科长,保密局将上海国际情报站改编为保密局直属甲级站,归毛森管辖,下设3个情报组。


1949年3月,毛森任上海市警察局局长,将上海国际情报站骨干大部转入警察局活动。同年5月中旬该组织瓦解。


8、淞沪警备司令部第二处


1946年7月1日,军统缩编后,一批编余特务转到淞沪警备司令部第二处,主管军事谍报。处长魏毅生,下设2个科,管辖松江、崇明、南汇、宝山4个谍报组,以及上海、苏州、南翔、嘉定、南汇、松江、嘉兴、青浦、周浦、海盐、高桥、昆山、奉贤等13个组台。另有国防部二厅直属上海侨防组。


9、宪兵司令部警务处特高第六组


1945年9月,上海驻有一个宪兵团,内设特高第六组,组长曾建人,下辖内勤、外事、调查和浦东、虹口等5个组。先后发展一批通讯员,其中,有白俄和日本人。主要搜集党派、外侨、工厂、学校、社会情报。


(三)汪伪特务组织


特工总部


1939年2月,在侵华日军特务头目土肥原贤二、影佐祯昭指使下,李士群、丁默村等人在上海筹组特务组织,地址在沪西忆定盘路(今江苏路)诸安浜10号,对外称“中华扬子轮船公司”。同年5月,迁至极司非尔路76号(今万航渡路435号)。日特梅机关派晴气庆胤、冢本、中岛信一为顾问,并派涩谷率日本宪兵担任警卫。


1939年8月,汪精卫组织成立伪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特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周佛海,副主任委员丁默村,秘书长李士群;特务工作总指挥部(简称特工总部,地址在上海极司非尔路76号),主任丁默村,副主任李士群、唐惠民,下设3个委员会、4个厅,及警卫总队、看守所,为时月余。同年10月,扩充机构,撤销委员会,改厅为处。


1941年,汪伪特工总部在上海,设日警区(后改为上海区)。


警政部政治警察署


1940年3月,汪伪南京政府将特工总部和警察局合并成立警政部,设于南京成威街。由特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周佛海兼任警政部长,特工总部主任李士群兼任政务次长,伪首都警察厅长邓祖禹兼任常务次长。下辖政治警察署,设于上海极司非尔路76号,署长李士群,后迁南京。在极司非尔路76号设警政部政治警察署驻沪办事处,处长岳光烈。1940年冬,李士群充当部长,邓祖禹任政务次长,唐惠民任常务次长。1941年夏,警政部撤销。上海特工总部由傅也文主持。1942年春,李士群为便利傅也文指挥特工总部活动,改变组织形式,并设上海组(前为上海实验区)。


调查统计部驻沪办事处


1941年11月,在日特梅机关支持下,李士群组织汪伪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部,设在南京,直接受汪精卫指挥。调查统计部驻沪办事处,设于上海极司非尔路76号。办事处处长夏仲明。


1942年6月,傅也文将上海特工总部迁至杭州,仅留少数人在上海活动。


政治部政治保卫局第一局上海分局


1943年9月,李士群中毒毙命,之后汪精卫在南京设立政治部,将上海特工总部和南京伪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部合并,成立政治保卫局,隶属于政治部,局长万里浪。下设第一局、第二局。第一局局长万里浪兼,辖4个分局,上海(第二)分局,局长朱崇文。


政治保卫部第一局上海区


1945年3月,汪精卫死后,陈公博在南京将政治部改称政治保卫部。下设第一局、第二局。第一局局长万里浪兼。下辖:上海区,区长陆懋仪,分设松江站、浦东站、青浦站。1945年9月,被国民党军统局接收。


(四)蒋经国系统特务机构在上海的组织


1、“戡乱建国”第六大队


1948年8月,蒋经国担任上海经济督导副主任时,将“戡建”第六大队从河北唐山调来,共有官兵354人,前任大队长为范魁书,后任大队长为蒋经国的特务亲信王升。下设大队部和4个中队、1个大上海青年服务总队,并在全市设立“人民服务站”14处。主要任务为执行所谓“经济戡乱”政策,担任经济检查和经济情报搜集工作。以后则从事组训其外围“青年服务总队”的特务工作和布置“上海组”的特务潜伏任务。1949年2月撤离上海赴江西。


2、大上海青年服务总队


1948年9月22日成立,代号为“37922”,是“戡建”第六大队在上海进行经济特务活动的群众性外围组织,成员中大部分为地痞流氓,也有部分是店员职工、小贩、三轮车夫及青年学生、失业知识分子,人数在1万人以上。其中大队长、中队长一级干部,由“戡建”大队指派。首任总队长由王升兼任,以后由陈志竞代理总队长。总队下设2个直属中队和20个大队及1个直属大队。其中直属中队队员多为青年军复员干部及国民党员、三青团员,大都受过特务训练,破坏性很强。


3、青友社


为“大上海青年服务总队”的核心组织。蒋经国在上海的“经济管制”工作全面失败后,“青服总队”组织渐形解体,为“巩固组织、安定人心”,总队部命令各大队开办干部讲习会,拣选“优秀”干部受训。其中一部分进入“上海民众自卫武力训练班”受训,共100人,毕业后秘密成立“青友社”,总干事为吴铁侠。


4、青年革命救国大同盟


其在上海的组织成立于1949年4月19日,约1100人左右。系蒋经国在上海的特务潜伏人员主要系统之一,下设组织部、文教部、联络部、民运部东南指挥部及京沪地区部等机构。徐佛观、吴藻堂任正副书记。


5、铁血救国会


1948年5月成立,是蒋经国的秘密核心组织。对外称“社会问题研究会”,会员200余人。上海支会会员40余人。其主要活动为破坏学运工作。该会下设总会、组织训练、行动各组。会长蒋经国,上海支会负责人陈志竞。


6、青年军联谊会上海支会


1946年10月成立,主要成员为青年军干部。上海支会主任为陈志竞。该会在交通、复旦、同济、暨大、光华、大夏、大同、商船专科等大学都有分会,人数在1000人以上。该会成立初,以联谊为掩护进行活动。1947、1948年,在苏州、嘉兴夏令营集训后,完全变成特务组织,对青年军学生布置情报工作,打击各种进步运动。


(五)陆京士系统特务组织


陆京士,大革命时期在上海组织邮务工会起家,历任上海邮务工会及全国邮务总工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总工会筹委会常委、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执委等职。抗日战争开始,陆组织工人忠义救国军,在浦东一带活动。不久,离沪赴渝,先后任军委会第六部设计委员、中央组织部及社会部专门委员等职。


抗日战争胜利后,陆京土以“社会部组训司长”、“社会部京沪特派员”身份,在市社会局长吴开先支持下,于1946年2月组织“上海市工运党团指导委员会”,对外称“上海市工人福利委员会”,陆任主任委员,凡工福会委员均为工运一级干部。主要任务是控制全市的工会组织,收集工运情报。同年7月,又组织护工总队,陆兼任总队长,严棐贤为副总队长,下辖19个大队、1个直属交通大队及直属中队、直属区队,共有队员9000余人,短枪数千支,遍布各工厂及产业职工会,镇压上海工人运动。以后,陆京士在沪举办3期“社会工作人员训练班”,先后调训各职工会理监事2000余人,毕业后均为工运二级干部,负责各厂工会的情报工作。1949年初,陆京士将“上海市工运党团指导委员会”扩组成“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工运委员会”,进一步对工人运动进行捣乱破坏,企图阻挠上海解放的进程。陆还组建“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工运委员会突击队”,队长黄大中,在浦东设有联络点,队员40余人,配有电台1座、长短枪70余支,担任突击破坏工作,必要时掩护情报人员撤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