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豫翻身记

 视觉志 2022-10-25 发布于山东

今年娱乐圈最“高危”的职业要数《脱口秀大会》里的领笑员了。

周迅,那英……之前颇有口碑的明星纷纷在这里折戟翻车。

可偏偏网上受到群嘲最多的鲁豫,在领笑员的岗位上扳回一城。

从废话大王“真的吗?我不信!”到“共情能力好强”;

从清华教授眼中的“最没文化的主持人”,到鲁豫提升了《脱口秀大会》水平;

甚至连相貌也由“筷子上插贡丸”,变成了“姐姐真美”。

这样云泥之别的评价,就发生在鲁豫当了领笑员之后。

所以,鲁豫到底变了吗?

鲁豫并不是因为当了领笑员才开始突击恶补脱口秀的。

1996年,还在香港凤凰卫视工作时的鲁豫就开始接触脱口秀。

她看大卫·莱特曼、杰·雷诺的演出,“一个人拿一支麦上舞台,舞台也不需要绚丽的布景。”

这让鲁豫爱上了脱口秀的简约、简单。而当时内陆几乎还没有“脱口秀”的概念。

所以在《脱口秀大会》中点评选手时,鲁豫会引用自己看“脱口秀大家”表演时的体验。

在庞博登场时,鲁豫敏锐地捕捉到了段子里的的精髓,然后联系到了乔治·卡林有名的贯口表演,说,“之前以为搞笑才是王道,但现在发现,看嗨了也会流泪”,可谓一语中的。

而对于《脱口秀大会》的选手,鲁豫也做足了功课。节目里每一个选手的每一个梗鲁豫都十分了解。

她一上来就表示自己是漫才组合肉食动物的粉丝,能熟练背出两人之前的段子。还能记得杨波翘起手指的小动作。

不光对选手的风格熟悉,鲁豫还能在此基础上做出一些自己的理解和延伸。

她说选手鸟鸟,这样的“显性社恐”是比较幸运的。

因为还有很多人是“隐形社恐”,表面热情开朗奔放,却社恐到骨子里。鲁豫的描述,非常精准地戳中了一部分当代年轻人的心。该话题也一度登上热搜。

最重要的是,鲁豫能总结出脱口秀舞台上的一种“不成文的准则”。

她说,当一个脱口秀演员具备某种特征,而该特征通常在生活中被视作一种弱点时;那么这个脱口秀演员就比其他演员拥有了更多讲述相关话题的权利,甚至是优势。

听到这里,观众们都会一拍大腿,这说的不就是“丑男突围”的徐志胜吗!

如此看来,鲁豫在《脱口秀大会》的表现,已经远远超过一个领笑员合格的标准,而已经是相当资深了。

其实就在当领笑员之前,鲁豫的口碑一直处于“黑红”状态。

这几年,互联网上的鲁豫并不活跃,但是网络江湖里一直有她的传说。

看网上流传的鲁豫“尬聊”集锦就知道了。

作为主持人,她被网友诟病最多就是“废话多”,包括但不限于,“真的吗?”“我不信。”“你爸打过你吗?”“你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而“真的吗?”“我不信。”已经被很多搞笑综艺用过,《百变大咖秀》里,沈凌模仿鲁豫就用了她这句经典的口头禅。

鲁豫的第二宗罪就是“没情商”。

周传雄上节目,问自己的专辑怎么样,换来鲁豫一句“也不怎样”的评价;

当周迅聊到,一下子见到好多喜欢的演员,“你能想象我的那种开心吧?”

鲁豫:“我不能想象。”

黄晓明说过,我这辈子除了幸福,什么都有了。鲁豫直接“哇哦“了一句。

若说鲁豫这么多年主持生涯中,最不可以原谅的黑历史,就是采访留守儿童的那期节目。

在节目中,孩子说,每顿饭都只能吃米饭,结果鲁豫当场追问道:为什么不吃肉呢?

何不食肉糜,成了鲁豫职业生涯的最大“黑点”。

如果把网络上的所有鲁豫节目翻车的视频汇总浏览一遍后,真的会有一种前所未有的爽感。你看一次,都会笑一次。每笑一次,鲁豫“不太聪明”的样子就会再被加固一次。

新的学科“鲁学”,似乎马上就要诞生了。网友说,学好鲁学,那是走遍天下都不怕(挨揍)了。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以上的段子和槽点,有多少是你亲自看完《鲁豫有约》的真实体感。

包括,最经典的“真的吗?”“我不信。”真的是你自己亲耳在节目里反复听到的吗?

有没有一种可能,其实自己是被网络上的梗洗脑了。

这些“梗”只是一种剪辑手法,是片面的,而并不是一个人的全部。

只是问题是,大家已然不关心全面还是片面,真的还是假的。这些都不重要,图一乐才重要。

恐怕年纪再小一点的观众,以后只能记住鲁豫的段子,而忘了她的真正专业。

实话实说,在媒体行业风风火火的十多年前,《鲁豫有约》这个节目确实没有《康熙来了》那么搞笑,也没有后来的《易见》那么犀利。

而在传统媒体日渐式微、自媒体发达、一手采访稀缺的今天,鲁豫的访谈仿佛宝藏一样的存在,《鲁豫有约》中料之丰富,干货之多,每一期都值得一个热搜。

而能把《鲁豫有约》坚持做17年、5000期的鲁豫,也绝不是大家眼中的“头大无脑”。

《鲁豫有约》节目的主要负责人郭志成,曾评价陈鲁豫,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会装傻的主持人”。

细数市面上的访谈节目,《杨澜访谈录》《十三邀》《易见》《超级访问》,以上节目的主持人,看起来都比鲁豫聪明又有个性。

可他们在访谈对象身上挖掘出的信息,远远都没有鲁豫多。

《十三邀》的许知远和《易见》的易立竞锋芒毕现,他们自己的话题,甚至比明星还多。

而《非常静距离》《超级访问》的主持人李静、戴军好像和哪个明星都是的朋友,访谈气氛没得说,但是一团和气之下,什么关键信息也没有。

相比之下,鲁豫没有凸显自己的风格和机灵。

但是如果你能往深看一步,就会发现她看起来傻傻的样子,都是装出来的。因为只有让自己显得什么都不懂,才会激发出对方的表达欲。

事实也的确如此,比较一下李敖分别上杨澜和鲁豫的节目,区别一目了然了。

李敖在杨澜的节目里,说话比较虚,是一幅端着的大师范儿,而在鲁豫的节目里就更放得开,妙语如珠侃侃而谈。

而鲁豫想要挖取嘉宾更多信息的另一个手段,就是大家所说的“没情商”。

她的话有时候会让人下不来台。

当年鲁豫采访国足时,问出了这样的话:“为什么要往自己的球门踢球呢,是因为近吗?”

这样的问题看起来“白痴”,但是仔细想想就能感觉到,问题里是带着主持人自己的脾气的。

不是一味地迎合,在恰当的时机给采访对象一些刺激,是能让对方吐露真言至关重要的手法。

鲁豫的刺激,让一向体面温和的刘德华,说出了对“小鲜肉”演员的真实感受。

毛阿敏在上《鲁豫有约》时,曾为自己的税务问题辩解过,而当时已经是毛阿敏第二次漏税被查。鲁豫毫不留情地戳穿她的解释:

“如果相同的错误,再犯一次的话,有的时候就不可以原谅了”

这种“得罪人”的访谈方式,在获取信息的同时,必然也存在风险。

你不能保证每个采访者都接受,也不能保证每次都成功。

但是因为某几次失败,就全盘否定一个节目和一个人,甚至歪曲事实,显然是不合适的。

“为什么不吃肉”,让鲁豫长久以来都背负着“无知”的罪名。其实如果看过原视频,就知道,她问句的重点是下半句“还有什么别的原因呢?”

鲁豫是想通过孩子的嘴说出,肉太贵、生活上有困难。

毕竟孩子自己的表达,才是最真实,也最引起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的。

前几天,小视在网上看到了一段鲁豫大学刚毕业时的工作视频。

视频里的鲁豫还是圆圆的娃娃脸,也还没有现在这么瘦。有网友评论,好像初代王冰冰。

据说,这个“娃娃脸”在当年面试央视时,就不按常理出牌,她问面试的张晓海:“为什么文艺部的导演都爱留大胡子?你,赵安,张子扬。你们之间的竞争厉害吗?”

谁能想到鲁豫的娃娃脸和“没情商”,竟然成了当时严肃央视系统中的一股清流。

此后20多年间,鲁豫的采访风格虽然毁誉参半,她却也成了名副其实的知名主持人,至今她都还从事这份工作。

在近些年的节目《鲁豫一日行》中,小视看了她对IG电子竞技俱乐部的探访记录和深度访谈。

已经50多岁的鲁豫,完全是这些队员妈妈的年纪。但对于自己完全不熟的电竞行业,鲁豫既没有长辈凝视也没有装嫩。

她放低的是姿态,提高的是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

最后,让一切都朴实归真。

从群嘲到群赞,鲁豫可能没有改变什么,也可能她是在动态发展之中,才保持了现在的本真。

就像她在书中写的一句话:“人见人爱的人多半没有那么好,而那些被群嘲、被狂踩的人,似乎也没那么糟。”

而如今,似乎就是一边造神也一边毁神的时代。

点个「在看」,希望你有一双慧眼,也有一颗不被噪音左右的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