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骑行四明山 骑游故乡章水镇”日记(19-07-02)

 上海崔哥 2022-10-25 发布于浙江

“骑行四明山  骑游故乡章水镇”日记

2019年07月02日  星期二  晴 

  今天骑行四明山,线路是:上虞=>永和=>梁弄=>金子岙=>鹿亭=>中村=>细岭=>蜜岩=>章水=>蜜岩=>小皎=>中村=>鹿亭=>梁弄=>朱巷=>丰惠=>上虞,基本与前几天进山线路相同,不一样的是今天往返都经过斤岭,而且过中村到了章水镇。

这次的进山起点不是上虞的下管,而是余姚的梁弄,从梁弄“金子岙”进山。走“金子岙”要比从下管到大岚再到白鹿海拔低了约130米。

4:50出发,骑行35公里到达四明湖。过四明山大门,从梁弄汽车站左转进入“荷梁线”,向前公里余就是“金子岙”村,进入了四明山。关于“金子岙”村名,当地百姓传说:当年宋朝康王赵构被金兵追着一路南逃,逃到梁弄这个地方,他们本想翻越斤岭去明州(宁波),为了赢得逃跑时间,在经过此地时故意丢下大量金器供金国骑兵抢拾,从而成功翻越斤岭逃至宁波。山岙由此得名“金子岙”。

过“金子岙”村后,荷梁线连续“发夹弯”上山,虽说山道弯弯、坡陡弯急,不过一路翠竹青青、蔽天隐日,加上毕竟时间尚早,到也不至于骑得汗流浃背。

过数个急弯之后,路边有个六角凉亭曰“它(tuō)山亭”,再往上有个“它山庙”。记得在鄞江镇有它山堰,还有一座它山庙。原来,这座“它山庙”与鄞江的“它山堰”同出一宗,是民间百姓为纪念水利功臣——它山庙神而建造的庙宇。它山殿里厢是正殿,内塑庙神、判官、四大金刚等佛像;外面是一座穿路凉亭,供人们歇息闲聊。盛夏酷暑,当你因登岭而汗流浃背之时,坐上那阴凉的石条凳,喝上一竹勺清泉,享受阵阵清风,顿觉暑热与疲劳全消。“它山殿”正对面的山垄里渗出一小泓山泉,形成一水潭,名曰“神泉井”,据说喝了它,保健康、治百病。我想,这也许与山垄内的地质构造、矿物元素有关吧。

从它山庙下来,继续沿荷梁线骑行,不久就到了斤岭顶。斤岭顶地理上是梁弄和鹿亭的分界。是今天骑行线路第一道坡的顶点。

传说明代有个老和尚路过这里,在半岭上休息,他俯身观玩山景,顿觉整条岭犹如一杆巨秤,他坐着的岩石就像一只秤砣,连声赞叹,并取出笔,蘸上朱砂,在大石岩上写上“斤岭”两字。后人观之,把它凿刻,至今字迹尚能依稀可见。自此,人们把这块岩石亦称为“凿字岩”。

    古时,斤岭乃是杭、绍经梁弄通明州(宁波)、奉化的必经之路,历来是商邮往来驿道,也是四明山百姓竹木柴笋、淘箩饭篮、粮食杂货运输出入的交通要道。成群的挑山工,无数的“白袋皮”(旧时为方便在山岭上行走,盛货物的器具都是用白布缝制的大口袋),竹木削制的扁担,还有哼着号子的山里人,都成“折尺形”在岭路上甩步行进。“上磨肩胛,下磨脚底”、“出门爬斤岭,饭包挂头颈,累了歇凉亭,渴了冷水饮……”这些都是千百年来,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写照。不过,自荷梁线通车以后,当地老百姓东到鹿亭、鄞江、宁波,西达梁弄、上虞、余姚,山民进出方便,受福良多。

过斤岭顶一路下坡,经鹿亭到中村,过中村白云桥就进入章水地界了。章水镇原属鄞县(鄞州区),现属宁波海曙区。过中村后在小皎村不到的荷梁线在修路,我过北皎桥往细岭方向骑行。这条路以前从来没有走过。翻过大皎岭,公路盘桓在水库边,从山上下望晈口水库,非常漂亮:水面上弥漫开一层雾气,将青山、碧水笼罩其间,如梦如幻,给人一种身处仙境的感觉。

山脚下的水库,在没建成前叫樟溪,是甬江水系奉化江上游的支流之一。樟溪发源于四明山对岗岭东部莲花村,主流自西南向东北流经北溪、李家坑、周公宅、杜岙、大皎等地,与小皎溪汇合后并折向东南流经章水镇和鄞江镇,再由鄞江向东入奉化江。樟溪在鄞江镇以上集水面积348.7平方公里,主流长58.4公里。在樟溪上游有大横山水库、榧树潭水库、周公宅水库等水利设施,流域地形主要为低山及丘陵,山岭高程一般在300~900之间,地势自西南向北倾斜,河道落差较大,源短流急,流域植被良好,水土保持较好。

  翻过大皎岭,往前到细岭,穿过细岭村,过桥就是蜜北线。向左往蜜岩方向,向右往周公宅水库,不过这条路就到周公宅水库结束了。

沿皎口水库的南岸骑行,一路似进入无人区。水库中央被龙山分隔为两翼,若蝴蝶展翅,左翼为大皎,右翼为小皎,这名字很容易让人想起大乔和小乔。大皎、小皎确如两位奇女子,静卧深峡中,欲遮又掩,秀色可餐。皎口水库水势浩淼,深不可测,在群山的环抱中如一块翡翠,宁静、安谧,与湛蓝的天、黛色的山浑然一体,纤尘不染。水边是整齐的贝母地和秀美挺拔的水杉林。山和水,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去,都玲珑绰约,仪态万方。

皎口水库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养鱼、供水的综合利用的大(二)型水利工程。水库于1970年5月动工兴建,1973年5月封孔蓄水,1975年1月主体工程完工,1980年6月电站三台机组全部投入运行,1980年12月省水利厅组织对皎口水库进行竣工验收。枢纽工程由拦河大坝、坝体泄洪洞、坝顶溢洪道、发电输水洞和坝后式电站组成。不过现主要是为宁波地区供水。      

水库大坝的南边是个小山头,在公路边下望就是蜜岩村。蜜岩村就是我的外婆家,虽说我从没有见过外公外婆,小时候对密岩的印象是非常薄弱的。不过到上虞工作后,几乎每年都要到密岩来。

蜜岩建村已近千年,村中90%的百姓都为应姓。蜜岩村的布局按照道家的《内经图》设计,距今有近千年历史。据《蜜岩村志》记载:蜜岩村之阳有山一座,形如屏障,名曰蜜岩山。山上多岩石嶙峋,蜜蜂巢酿蜜于其上,故以“蜜岩”为村名。又有大小两皎之水在此汇聚,称为“皎口”,因地势险要,老底子(以前)有“双皎咽喉”之说。

从蜜北线下来我没有进村,而是走一条沿蜜岩潭、崩岩山的小路,小时候“阿娘”(奶奶)领着就是走这条路往返崔岙与蜜岩之间的。蜜岩村口还有几棵古老的银杏树,这些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树虽历经百年风霜雨雪、沧桑浮沉,依然生机盎然、遮天蔽日、碧绿茂繁。记得小时候樟溪的一边是沙滩,沙滩上多银杏,秋冬时节,捡些银杏果来,脱去果肉,拿果仁炒着吃解馋,但又不敢多吃(大人们告诫,多吃会毒死人)。

在祝家村口(祝家村已经不存在)有座万安桥,这是一座清代的石拱桥,曾是蜜岩到许家、岩下的必经之路。万安桥为石质单孔高拱桥,形似半月。引道为块石砌筑高路堤,走石阶十级后上桥面,桥面二侧建有石栏板,栏板上刻“万安桥”名。路堤与石拱交接处向外挑出石板,端部分列四个水兽雕刻。万安桥历经百年而不倒,拱桥的石台阶在桥面上保持着原有风貌,桥上甚至还有长年留下的青藤,冬天曾经枯萎了,到了春天发出红嫩的叶芽,鲜艳而清新。 

万安桥,以青山为背景,远眺小巧秀气,近望小有气魄。平时桥下溪流很小,使溪滩外露,似无过水作用,当洪水来时,水流汹涌,石桥是行人的唯一通道。不过樟溪对面修建公路以后,这里几乎无人行走了。“万安桥”显得孤单而又寂寞,有种风光不再的遗憾。然而,密岩村人还念着“万安桥”曾经为附近人们造福的功德,甚至记着石桥效力时的辉煌,没有破坏它,保存了她原有的丰姿。

过万安桥就到了密岩潭,潭边是危岩高耸的“崩岩山”,密岩潭碧水森森,一条小径蜿蜒而过。现在小径拓宽了,山边、水边都筑起了石拦,没有什么可怕。旧时经过这里,胆小的人看到乱石和绿的可怕的河水深潭,不由小跑几步。

传说这蜜岩潭里曾有一种鱼,叫蜜光鱼,因长久地食用山上流下的蜂蜜而鳞发亮光,食用时鲜美无比而得名。有诗《句余土音赋蜜岩蜜》曰:“空岩万蜂巢,曾为霸王储(原注:勾践尝贡甘蜜九瓮于吴王)。春波下新涨,酝为仙蜜鱼。”蜜鲒鱼(蜜光鱼)是蜜岩村历史上最具神秘色彩的部分。

黄宗羲在《四明山志》中同样有记录,潭间鱼食之变色,“采捕食之,美珍常味。蜜非家酿,故以仙称,其潭深湛不测,是名'石质’”。

关于蜜岩和蜜光鱼的最早传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曾以此作为贡品,向吴王夫差进贡。

勾践以美食和美女迷惑夫差,亦是“伐吴九术”之计,勾践派人在越国之地遍寻珍稀美食和绝世美女,所寻美女即为西施,所寻稀世美食中,就有当时人烟稀少的樟溪流岩蜜和蜜光鱼。

功夫不负有心人,勾践终于灭了吴。

清代著名文人全祖望,因此留下了“曾为霸王储”的诗句。

全祖望在其著录的《句余土音》中,有《赋蜜岩蜜》一诗:空岩万蜂巢,曾为霸王储。春波下新涨,酿为仙蜜鱼。我亦读万卷,未窥石质书。何时来津逮,渴饮琼浆余。

关于蜜光鱼的灭绝,当地人说,日本人为得到这地方美食,用手榴弹炸鱼吃,此后蜜光鱼就所剩无几。但真正令蜜光鱼灭绝的,却是上世纪70年代皎口水库的建造,大坝拦水破坏了蜜光鱼回流的栖息环境,于是最终成了绝迹。

前面就是许岩村,曾经是许家和岩下两个村,记得过许家有一条水渠,水渠靠近崔岙有一个小水电站,在晈口水库没有建起来以前,丰水时节,水电站会发电,这时候周边的村子晚上会亮电灯。以前走的就是水渠边上的小路。现在好像找不到了。

出许家村村口石牌坊,过桥,来到了公路上,这就快到章水镇。

章水镇是宁波的历史名镇,东临鄞江镇,南界龙观乡与宁波市奉化区毗连,西依四明山,北邻余姚市,是鄞西平原通向四明山腹地的出入门户与天然屏障,地势险峻,自古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因此,有“四明锁钥”之称。章水镇是扬名全国的浙东革命老区。那里的人民具有悠久的光荣革命传统。在抗日战争时期,章水镇是全国十九个革命根据地之一——浙东四明山抗日革命根据地的主要组块乡镇;在解放战争时期,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游击根据地之一;在当代又是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镇域内散落分布着众多的革命遗迹、遗址和遗存。矗立在镇中心的鄞州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是著名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屹立在章水镇街头烈士陵园旁的是“浙东刘胡兰”李敏烈士高大的汉白玉塑像。——摘自360百科。

我是在老家长大的,到1966年要上学了,才由叔叔带回上海。记得小时候到章水镇去叫到章村街(当地土话念“ga”)去,老家崔岙到章村街仅一河之隔,经过一座小木桥,穿过沙滩就是章村街了。记忆中的章村街很小,一家百货店、一家医院、一家中学、一个汽车站——宁波进山的“长途汽车”到章村就到底了,哦,还有烈士陵园,其余就是一些小作坊了。
  现在的章水镇就沿公路一条长街,商店、商铺都在公路两侧,基本上下达岭下村,上至许岩村,原先的沙滩早就没有了,建了民居,只在章溪左岸留了一条“沿溪公路”。

时间快到午饭了,现在去叔叔家有点贸然,会让叔婶措手不及,还是街上吃碗面再去吧。在烈士陵园对面找了家“兰州拉面店”用餐。等餐时还依稀记起儿时的二、三事:

记得祠堂这里原先是座木桥,八字的桥脚是用二根圆木做的,上面铺几块木板,逢二人挑担过桥相遇是无法避让的——这是崔岙到章村街的唯一通道。每每夏季发“大水”(山洪),桥会被冲走。一次在架桥时,一条狗狗走到建到一半的桥上凑热闹,被木匠一脚踢到河里,狗狗在河里游泳才是真正的“狗刨”。

记得有次阿娘领着在河边洗山芋,那时我才三、四岁,不懂怕水,更不知深浅,见到河里的小鱼,伸手去抓,“扑通”就到了河里,边上的人一伸手抓住我的脑袋就“拎”出水面,活脱脱一只“落汤鸡”。

记得早先沙滩上还有许多桑树,每当桑葚成熟的时候,会同小伙伴一起爬到树上采桑果吃,吃得嘴唇发紫,双手乌黑。

记得念小学的时候,最喜欢读的一本短篇小说集《浙东的孩子》,作者好像叫崔前光,描写的就是樟溪这一带的孩子们在战争年代的故事。

吃过午饭到崔岙叔叔家里小憩一会,免不了“掏老古话”(聊旧事),说来话长,就此打住,时间已经1:50了,再不走回到家要很晚了。  

回程,经过蜜岩,走的是皎口水库的北岸,一路上去,经过孔岙、童家、小皎,又到中村。这一路过蜜岩有一段小坡,但还好。过中村,到鹿亭基本是平路。鹿亭以后到斤岭是一道坡,过斤岭顶以后就一路下坡到梁弄。归程我是走“梁朱线”经朱巷、丰惠回到上虞,结束今天的骑行。

骑行里程153.6公里、运动时间7:49:25小时、爬升1373米。全程有四个骑行坡段,其中二级坡段1道、三级坡段1道、四级坡段2道。

                                        <完>

                                                                 杰  2019-7于上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