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青允(富书作者),来源:富书 生命的每一次馈赠,都在暗中标好了价码。让梦想变为现实,踏实的执行力才是最快的路径。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 接手的稿子,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行动,最后焦虑到不行; 立志改变,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什么事都没有拿到结果; 年初给自己立了各种flag,年底发现一切都是老样子,没有任何变化; 发誓要在工作以外的时间多读书,可晚上刷短视频不经意间已过凌晨,时间日复一日被浪费; 想要减肥,办了健身卡,去了几次,后面因为各种忙、懒彻底放弃,卡被遗忘在某个角落布满灰尘…… 不止一次地跟自己说,等下次吧。但是永远不知道下次,到底是什么时候。 很多时候,我们缺的不是改变的决心,而是执行力。 孩子都知道,踮起脚尖才能够得着自己想要的东西;诚然,要将梦想变为现实,具有执行力才是最好的捷径。 请记住:你的美好,要靠自己去成全! “人民日报”的提升行动力的九个小技巧,让你拒绝拖延,即刻付诸行动,遇见更好的自己。 ![]() 明确目标 蒙田说:无所不在等于无所在。 明确的目标是行动的终极根源,是关于“为什么”问题的最终答案。 “为什么我要做这件事情?” “为什么我选择做这件事情?” “为什么这件事情很重要?” “为什么我要努力做到这一点?”等等。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能去为之努力。 网上有这样一则小故事: 一个农夫去耕田。当他到达田地时,发现机器没有油了; 打算去加油的时候,突然想到家里的小猪没有喂,于是想回家喂猪; 然而经过仓库时,他又想起地里的马铃薯可能正在发芽,需要去看一下; 路上经过木材堆,突然记起家中柴火没有了; 正当要去取柴的时候,又看见了一只生病的鸡躺在地上。 这样来来回回忙了一天,农夫最后油没加,猪没喂,田也没耕…… 真正的目标是短期目标和日常行为背后,所隐藏的深层根源。 没有目标的人就如同一艘没有舵的船,漫无目的、漂流不定,到达的,也只能是失望的港湾。 只有分清主次,聚焦主攻方向,才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 拆解任务 托尔斯泰认为,人要有一辈子的目标: 一年的、一个月的、一个星期的、一天的、甚至是一个小时的目标。 由此可以看出,目标是一级一级细化的。 人们往往做事犹豫不决,没有执行力,是对“模糊”和“未知”产生了焦虑和恐惧感。 归根到底,就是因为自己对要做的事情只知道个大范围。 只有把大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把大问题拆成一个个小问题,就会消除模糊逐渐清晰,如此就有了实际的着手点,执行力也就得到了保障。 拿破仑曾说:想得好是聪明,计划得好是更聪明。 而根据拆解做好规划,搭建行动框架是执行力的核心。 框架会放大某些部分,同时又弱化另外的那些部分,会让我们从不同视角认识自己,从而更好地改变自己。 ![]() 立即行动 洛克菲勒曾说:一旦做出决定就不要拖延,任何事情想到就做,立即行动。 不要等条件达到完美才行动,如果一直等准备好了才行动的话,那可能永远都不会行动。 因为事情总有不合理的一面,在真实世界里,永远等不到完美的时机,必须立即行动,在行动中解决问题。 扎克伯格说: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与其焦虑纠结,不如立即行动;与其闪躲逃避,不如直面迎接,先完成再完美。 一旦决定去做,就要迅速采取措施,并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只有行动起来,才会发现问题在哪里,从而更好地迭代精进,不断进步。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拒绝拖延,立刻付诸实施是执行力中的关键一步。 ![]() 持续精进 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的六项精进中,第一项就是持续精进: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锲而不舍,持续不断地精益求精。 有这么一句话形容想努力却又不坚持的年轻人:间歇性努力,持续性躺平。 心血来潮想改变,列了满满一堆计划,但是按时完成计划的可能性不大;并且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因为各种小事而渐渐遗忘在后脑勺。 心理学家认为:自律的前期人们的内心是兴奋的,中期则是痛苦的,到了后期才是享受的。 只有持续精进的人,才会体会到后期的享受。 稻盛和夫一生成就了两家世界500强的企业: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52岁创办第二电信。 66岁时被查出胃癌,却仍然在日本航空危难之际,78岁的他临危受命,用短短一年时间将日航从破产危险边缘拉回正轨开始盈利。 他成功的最大秘诀就是:每天精进一点点,在平凡中不断突破。 坚持自律,拒绝间歇努力,是执行力中最需要坚持的一步。 ![]() 定期复盘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盘原本是围棋中常用的术语。现在人们经常用在工作和生活中,对自己做过的事进行反思总结,留精华去糟粕。 复盘的过程,是从得失中分析原因、自查不足、及时修正的过程。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 经历之所以宝贵,是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复盘将曾经走过的弯路、踩过的坑转变成难得的经验。 经常问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得更好一些? 记住失败的教训,积累成功的方法,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错误越来越少,事情越做越好。 海涅说过: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 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 复盘真正作用在于内驱;不复盘,再努力都是低水平勤奋;注重总结,才能实现自我升级。 定期复盘,是执行力中最容易被人忽视,但却是作用最大的一步。 ![]() 自我驱动 《傅雷谈艺录》中有这样一句话: “所谓浮浅者,缺乏内心。而缺乏内心,故无沉着之精神。” 所谓内心,也就是内驱力。 很多公司的招聘标准有一条是:希望你是一个有自我驱动力的人。 老板都喜欢这样的员工:优秀、努力是这个人的刚需。 刚需到什么程度呢?就跟吃饭呼吸一样刚需,不优秀他就觉得饥饿、不进步他就感觉憋得慌。 这就是内驱力的来源。 雷军曾经是一名程序员,他说:“我有杂念,而真正一流的程序员是没有杂念的。 我曾经72小时不睡觉连续写程序,但这有什么了不起呢?难的是日复一日一直如此循环往复。” 拼命干三天,90%的人都能做到,拼命干一年,只有10%的人能做到。 只有稳定内核,建立强大的内驱力才能让执行力得到更好的执行。 内驱力是人生的方向舵,让我们的人生之船避开暗礁漩,在人生海海中畅游。 ![]() 拥抱未知 《价值共生》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当一个人处于充满未知的环境中时,本身的优缺点都会异常清晰;如果可以直面未知的冲击,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成长。 未知不可怕,不可控的才是人生;跳出舒适圈,给自己一个直面挑战的机会才是人生。 如果你正在积极准备一场早已滚瓜烂熟的演讲,或者在拖延地实施一项已经策划了两年的项目;希望你可以转身去做一件一直想做却一直望而生畏的事情。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事实上,最糟糕的情况,不是你半路停止,而是自己在起点给自己划定了界限、不想前进。 直面挑战,跳出固有藩篱;不给人生设限,才能让执行力一路绿灯,所向披靡。 ![]() 重视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细节的不等式意味着1%的错误会导致100%的错误。 因此,有细节决定成败一说。 曾经有一群小老鼠讨论怎样应对猫的偷袭: 一只小老鼠说:不如给猫挂上一个铃铛吧?这样猫走动的时候,铃铛就会响,我们就会知道啦。 其他小老鼠都纷纷拍爪叫好,公认这是一个好主意。 可是,谁去给猫挂这个铃铛?怎样做才能挂上呢? 然而这些问题却无从解决。 于是,“给猫挂铃铛”便成了空话。 任何一个计划,任何对细节的忽视,都可能导致决策失误,无从执行。 戴维·帕卡德说: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不断精益求精、注重细节,才会让执行越来越顺畅。 ![]() 抵抗诱惑 歌德曾说:⼀个⼈不能同时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会丢掉那匹。因此,聪明⼈都会把分散注意力的东西全部置之度外。 互联网发展丰富的今天,大量的信息涌入,分散着我们的注意力,收割着我们的时间。 就像食物一样,即使是最好的食物,吃多了也会很难受。因此,对于一些额外的信息,我们必须学会放弃。 牛津大学教授卢西亚诺·弗洛里迪认为:我们必须要学会抵抗信息的诱惑。 你抵抗诱惑的能力有多大,你的成就就会有多大。 选择一个方向深耕下去,一步一个脚印扎实自己,终会成功。 心无旁骛,切断一切外界干扰,是精进路上的一大法宝,也是执行力中坚强的后盾。 写在最后: 《好好学习》中有句话说: “知道这么多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就是因为99.99%的道理都不能通往行动。”生命的每一次馈赠,都在暗中标好了价码。伟大理想若是不投入实际行动,就注定只能在想象中将激情消耗殆尽。 点个在看,让梦想变为现实,踏实的执行力才是最快的路径。愿我们都能做行动上的巨人,创造更好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