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90年代,她曾因美丽红极一时,是第二个登上《时代周刊》的中国人。都说人生如赏花,她的传奇一生,却开出了截然不同的两朵花:年幼时刚硬,成熟后柔韧。生父成谜,从小跟外婆长大,继父对她很好,但在她10岁那年吞药自杀,死后直接火化,全家人连最后一眼都没见上。潘虹代替母亲,独自取走继父的骨灰,再独自坐火车送回老家。三天的火车旅程,让潘虹意识到:从此以后没有人能撑起我的天,我必须保护自己、保护妈妈。“他的死,让我一下子超越了时代,超越了年龄,甚至超越了痛苦。也就在那一刻,我彻底失去了我的童年。”失去童年的潘虹,从“孩子王”变成了遭受歧视的女孩。外界铺天盖地的白眼“砸”在她身上,但潘虹不肯示弱,没人给自己撑伞,她就逼着自己坚硬起来。压力实在太大时,就找个无人的地方,放肆地大哭一场,直到嗓子沙哑才敢回家。 中学毕业后,潘虹被分配到崇明岛食堂卖饭彩票,恰好这时上海戏剧学院来招生,为了抓住这个离开的机会,潘虹二话不说去报名。潘虹被顺利录取,成了一名演员,并在之后的日子里,她使出吃奶的劲儿,努力改变自己的处境。才大二,她就被选中参演电影《沙漠驼铃》,后面又陆续参演电影《青春》《欢腾的小凉河》《朝霞异彩》等。在拍摄《人到中年》时,潘虹饰演一位医生,因为外表太漂亮,又具有攻击性,被原著作者批评:“你太漂亮了,不是我心目中的陆文婷。”于是,生性倔强的潘虹,毅然断绝一切社交活动,独自一人去医院学习、体验眼科医生生活。早起查房、看手术、和病人交谈、亲自上手用猪眼睛做练习......潘虹,看似是个明眸皓齿的美人,行动起来却如此凶猛热烈,但骨子里的多愁善感,让人一见难忘。就像她在自传里写的:阳光下的我,是别人眼里灿烂的辉煌;月色中的我,却是我自己心里空洞的失落。她身上的“刺”,不过是受够了失落,和不想再受伤害,长成的一副“保护壳”而已。毕业那年,导演米家山为电影《奴隶的女儿》挑选角色,一眼看中正在擦玻璃的潘虹;她独特的气质吸引了他,后来,她也成了米家山人生的女主角。米家山比潘虹大8岁,相貌平平、事业也不红火,但潘虹就是认定了他。这个年长的男子,给了潘虹阔别已久的父爱,让她感到:“好像找到了半个父亲”。于是,她自认为后顾无忧,一心发展事业,完全把家庭抛在脑后。1981年,电影《杜十娘》上映,被送往亚洲国际电影节参展;潘虹凭借这部电影,斩获第四届长影“小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女主角、第六届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趁着这股势头,潘虹的事业一路高歌向前,前后拿了三个金鸡奖、四个百花奖,堪称名副其实的影后!某天,米家山忍不住问她:“你到底要家庭,还是要事业?”这一次,米家山没再像以前一样包容她,而是提出了离婚!他翻出日历给潘虹看:因为忙于事业,两人结婚8年,相处不到400天。她说:“那个时候的我,太年轻气盛,总把更多精力放在工作中,现在才明白什么最重要。”怀着痛失前夫的落寞,潘虹独自回到上海,并为了缓解痛苦,她将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上。以前365天,潘虹可以300天在片场,只留短短几十天给自己。现在,她学会比起工作,与亲人、朋友在一起的日子才更重要。这份迟来的成长,让她越来越柔和、沉静,慢慢走向一种和以前截然不同的活法。过去,她害怕让母亲操心,总一个人倔强硬撑,导致母女关系十分疏离;如今,她工作中和母亲同吃同住,工作之外陪母亲四处旅游。过去,她生怕被人看到自己的脆弱,拼了命抓取成功证明自己;如今,她名留影史,却甘于扮演“配角”“绿叶”,觉得有戏可演就很开心。除此之外,她还不网购、不用微信,原因之一是她坚信:衣服上身试了才放心,朋友见面聊了才算聚;她变得学会去享受生活,养花养草、看书学习,一个人忙得不亦乐乎。那颗曾躁动不安的心,也慢慢沉静,修炼成一份强大的柔韧力,让她越来越自洽。她说:“我年轻的时候把成功看得太重,如果那时舍得放弃一点点,我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母亲和演员……如果人生让我再次选择,我愿做一个普通的母亲。”婚姻失败带来的教训,给潘虹上了沉重的一课,让她对自己的不足有所察觉,也让她身上的“刺”渐渐脱落。拍摄这部电影时,潘虹还是米家山的妻子,电影上映后,两人已分道扬镳。潘虹却在致辞里感谢前夫:“没有他就没有现在的我,米家山是我一辈子的牵挂。”身边的朋友惊讶极了,都说:潘虹变了,不再像以前那么尖锐了。是的,与大家印象里的“恶婆婆”不同,生活中的潘虹并不凌厉、严肃;相反,她亲切、温柔、低调,甚至还给许多晚辈带去如沐春风般的关照。演员李勤勤曾这样评价——潘老师自始至终都是我心里的大明星。原来,在李勤勤还名不经传时,因为要试一个镜头,她几经周折赶到片场,却遗憾落选;就在她失望而归时,潘虹却看到了她的辛苦,主动向剧组提议:“不如去送送她吧,一个小姑娘这样太不容易了。”直到今天,李勤勤依然感谢潘虹:“那时候大明星就这么几个,她是那么高高在上,却又那么平易近人。”这份刻在骨子里的善良,让潘虹在无意中既温暖了他人,也滋养了自己。她常年吃素,把“我这个年纪的女人”挂在嘴边,看似妥协,实则是一种洒脱。这朵曾经艳压群芳的“玫瑰”,不再与外界和时间较劲,而是顺其自然地做自己。这或许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和生活较过劲,才知道较劲有多累;为不甘勉强过,才知道勉强有多不必要。与其为了保护脆弱自我而穿上铠甲,不如去经历蜕变和沉淀,最终塑成一个真正强大的自我,去活出真正想要的人生。就像潘虹说:“不管怎样,我希望我这一生是无愧的。为曾帮助过那些需要我帮助的人,感到无愧。”少时带刺的玫瑰,如今活成清润的莲花,当我们的心态发生了转变,生活也随之松弛自洽,也更加淡定从容。时间总是会带来改变,可无论选择哪种生活,都不要忘记静待花开,才能经营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