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六岁少女被“富二代”先奸后杀,爆尸校园!母亲:“这件事,能不能用钱解决?”

 lookee_001 2022-10-25 发布于广东

文 /叶姐

来源 / 沉浮婚姻(ID:cfhynyq)

周国平曾经说过:

“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

然而,在生活中,总有人既安顿不好心,也照顾不好命,活着像行尸走肉一般,欠自己人生一个“圆满”。

这样的人,何其悲哀?

正如今天文中这位花季少年,原本有着美好可期的未来,却由于毫无节制的纵容,硬生生将自己“作”进地狱的深渊。

01
人最大的悲哀
是被无节制地纵容

事情还要追溯到2016年。

在某外国语学校北京昌平校区元旦晚会上,年仅17岁的“富二代”王祁哲,结识了长相甜美、活泼可爱的16岁女孩姚金易。

第二天,他加了姚金易的微信,并表示想要追求她,但遭到对方的拒绝。

王祁哲因此“心里非常不爽”,却不打算就此放弃,遂心生歹念。


5月19日晚,他让姚金易的舍友以“老师召见”为由,将姚金易骗到学校601教师办公室。

接着,王祁哲以暴力手段性侵了姚金易。其间,姚金易曾多次呼喊救命,却没有人来救她……

事后,看着伤痕累累的姚金易,王祁哲害怕她报警,便恶狠狠地掐住她脖子,直至姚金易失去气息。


离开前,王祁哲用姚金易的校服盖住其身体,并将她的手机关机后带走。

接着,他从容地翻墙离开学校,并在学校旁边一家宾馆开了房。期间,还订了外卖、与同学“谈笑风生”……

天亮后,王祁哲用其母亲电话报警,称自己“过失杀人”,想要自首。


与此同时,他“颇有财富和地位”的母亲吕某,通过校方向姚金易的母亲李杰传话:

“这件事,能不能用钱解决?”

尚未抵达北京的李杰断然拒绝,吕某随即轻松地表示:

“不要钱,那就算了。”

之后,吕某再未联系过李杰,甚至连句道歉都没说过,只是不择手段地包庇王祁哲。

王祁哲本人更是坚称:

自己与姚金易两情相悦,是姚金易主动要“对他献身”,但完事后,姚金易后悔要告诉老师,他在拉扯姚金易时,才“不小心”杀害了她。

但无论王祁哲如何狡辩,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对不会缺席!他终究难逃法律的制裁,必将为自己的肆无忌惮买单。


反观王祁哲,之所以能走到这一步,离不开其母吕某对他的长期纵容。

被无节制纵容的人,早已习惯了逃避责任,作恶时也会有恃无恐,总是侥幸地认为,无论自己犯下什么错,都可以不用接受惩罚。

然而,正如这句话所说:

“一个人的不幸,并不是天意,而是自己不遵守规则造成的。”

人一旦被长期纵容,必然会变得漠视道德、践踏规则,早晚会让自己陷入深渊。

人最大的悲哀,是被无限度地纵容。

02
纵容所得的“欢愉”
是通往深渊的桥梁

吕某对儿子的纵容之甚,在此案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法庭首次见到王祁哲时,李杰曾经这样表述:

“他把自己弄得像个英雄,头发上抹了摩斯,穿着名牌衣服,像明星出场,没有丝毫表情,更无丝毫畏惧,嘴角有不易察觉的诡异微笑。”

他恶狠狠地看着李杰的辩护律师,口口声声称自己很爱姚金易,不小心伤害了她,不是故意的。

如此有恃无恐,说明一个事实:王祁哲对爱情的认知,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别人的意愿他不用考虑,只要不合他的心意,那便是别人的错。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对姚金易毫无愧疚之心,才会编造谎言来美化自己的罪行。


都说:女本柔弱,为母则刚。为了给女儿声张正义,让恶人早日伏法,李杰停掉公司,离开老家,在北京一待就是2年。

期间,她不惜代价在全国遍寻专家律师,希望能通过权威专家的介入,推翻此前法医的鉴定结果,从而推动重启检查。

在历经4年难以想象的艰难斡旋后,王祁哲终于受到法律的严惩:“被判处无期徒刑”。


在谈到王祁哲的犯罪动机,以及性格成因时,曾有检察机关会同有关部门,专门针对王祎哲做了调查评估,报告中这样写道:

“从小与父母沟通较少,自中学便开始在外生活,身心处于孤独状态。

父母陪伴的缺失,是他青春期出现各种问题的重要因素,导致他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女同学的关系;家庭监管的缺失,导致他缺乏相应的社会交往能力,遇见问题不能采取妥善方法处理和解决,从而导致本案发生”。

不得不说,王祁哲的悲剧,来源于他的家庭,是他整个家庭的悲剧。

家庭监管的纵容,父母陪伴的缺失,导致他的情感认知出现偏差,也让他的三观“误入歧途”,认为喜欢就要不择手段地得到。

殊不知,错误的情感认知,影响的不止婚姻情感,还有一生的幸福。

想起一句话:

“在错误的路上走的越远,得到的痛苦就越多。”

被纵容的人生,就是在错误的路上狂奔,最后都变成通往深渊的桥梁。

毕竟,错误认知的背后,会让人丢弃敬畏与规则。

一个没有敬畏和规则的人,无法在感情里学会尊重,无法在关系中妥善自处。

最终,不是在情感上犯错,就是在事业中挫败,而这两者都不好,人生幸福便无从谈起。

03
原生家庭不是“原罪”
人生幸福权可以“后天夺回”

东野圭吾曾说:

“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深以为然!

家庭固然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但这并不是无法改变的,人生幸福权完全可以“后天夺回”。

在电视剧《都挺好》中,苏明成被母亲纵容成一个自私自利、需索无度的人。

他自小就欺负妹妹苏明玉,经常对她拳打脚踢、恶语相向,给她留下一生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


长大后,苏明成视妹妹为仇人,一见面就是针锋相对、言语刻薄。

甚至,当他的妻子因明玉丢了工作后,他二话不说将明玉一顿暴打,将其打的鼻青脸肿、伤痕累累。

即便如此,苏明成也从未反思过自己,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

苏明成的这种错误认知,导致他不明事理、自私自利,婚姻被他弄得一塌糊涂。

他欠下巨额外债,妻子朱莉想方设法帮他借钱,他不仅不知感恩,还因朱莉借了明玉的钱打了妻子。

这也导致朱莉对他失望至极,最终选择和他离了婚。

直到他无意间得知,明玉在他投资被骗后,悄悄救他于危难之中,他这才良心发现,决定开始改变自己。


彼时的苏明成,无房、无车、无工作,且无家可归,在尝尽生活的酸甜苦辣后,终于学着与原生家庭的恶果告别。

他开始学着承担,选择去非洲赚钱还债,为自己和家人负责。

他学着与过去的自己和解。临出国前,向妹妹明玉真诚地道歉,解开了她多年的心结。

他真诚地向妻子朱莉忏悔,将错误的人生拉回正确航向,也为自己未来的感情,埋下了幸福的种子。


苏明成“斩断”原生家庭的束缚,虽然很艰辛,但连接着幸福,这是何其智慧的选择!

有这样一句话

“人生的前半段我们无法选择,但后半段掌握在自己手中。”

无论婚姻还是生活,面对原生家庭的束缚,有能力“斩断”时要迅速果断。

而告别原生家庭的束缚,最好的方式就是修正认知,拥有敬畏之心,拥有底线思维。

如此,我们的人性中,才会衍生出对别人的尊重,从而滋养我们一切幸福的感情。

04

很喜欢一句话:

“你喜欢什么,就必须拿出勇气、智慧来守护它。”

生而为人,情感是我们一生幸福的来源,需要我们用心守护,才能滋养幸福。

而守护情感,离不开时刻对认知的修正。当然,这种修正,必须本着尊重原则、利他思维,才会真正有用。

点亮在看,愿你也能不断修正认知,脱离原生家庭所带来的掣肘,从而拥有美好幸福的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