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毕竟东流水,青山留不住

 法一黄壹 2022-10-25 发布于河南

毕竟东流水,青山留不住

我不擅长写抒情性的文章,不管什么样的话题,一到我手里就很难变地诗情画意、文采斐然。但其实我又厌倦过于逻辑化的表达,像数学公式的句子不仅让人难以理解,而且在表达能力上存在缺陷,它没办法让人感同身受。我想,我的确是那种不会说话的人。

可是我热爱思考,大脑的运作让我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灵感的迸发给予我生活中难得的、纯粹的乐趣。在思考中,我能够忘却所有现实的困窘,只把心与神灌注于某一两个小小的、想象中的“世界”里。

在思维之外的世界里,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同时又让人无可奈何的事情。比如,财富的多寡、身份的尊卑、样貌的美丑、成绩的高低。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不断地“被定义”,金钱的数量、身体外型的模样、在某次考试测评中的成绩,“好与坏”、“对与错”……作为一个人,他应该有一个美满的婚姻、一个稳定的收入、一群合得来的朋友、一个不错的社会的地位,它们是“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所要达到的基本标准,否则这个人就是“不成功的”——就像工厂里评价某个零件时说它是“不合格”的。为了维持生存,我们不断地榨取肉体生命中存纳的精气神。

从小到大,我上过很多课、做过很多题,却似乎很少有机会获得只属于自己的知识,更不知道该如何理解思维之外的世界。我原本以为不管怎样我是有机会献身于求知的,可惜人力有尽时,在自由的思想中奔驰的机会已经不存在了,强势的生存意志侵袭着所有可能获得进步机会的领域。知识是属于成功者的,而智慧则是人类授予成功者的勋章。

该如何形容此前的求知经历呢?我想用一种比喻来表达:我是长江里的流水,虽曾试着化为风霜雨雪侵入智识的高山,却最终未能如愿。只不过是来了又去、去了又来,不曾浸透某一片土地,最终在太阳的照耀下化为浮云、化为流水,重归长河,不息地奔走。“毕竟东流水,青山留不住”,这样来形容长江之泮、珞珈山下的求学生活似乎蛮贴切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