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启蒙 丨高山书院硅谷站开课

 skysun000001 2022-10-25 发布于北京

时隔三年,高山的师生们再次来到美国硅谷,开启了科学探索的新征程。

图片

高山书院硅谷站开学典礼现场合影

三年疫情磨砺,高山并没有因此而停下科学探索的步伐。在与病毒作战的同时,除了另辟蹊径、精益求精,重新设计了国内的课程;更是时刻准备着迎接每一个能迈开步伐,重新走出去,寻找更广阔科学天地的机会。

这一次,高山硅谷课程也以全新的面貌来迎接老师同学们。

开学典礼导师致辞

此次课程由高山书院顾问委员会委员,著名学者、投资人,人工智能、语音识别和互联网搜索专家,丰元创投创始合伙人吴军博士亲理。

开学典礼上,吴军博士特意给同学们分析了此次课程的不同之处。

图片

吴军博士在高山书院硅谷站开学典礼现场    

高山海外课程重启,我们一行人来到硅谷,我觉得有两重意义。

第一,从高山整体层面来讲,学校的运营开始逐渐恢复正常。

第二,今年6月中的时候,校长就开始与我谈起高山的未来发展,希望能换一种形式,把全球办学的概念再进一步落实。但总的目标还是科学普及,科学复兴,大目标是坚持不变的。

那么,从硅谷站开始,我们就开始做了一些新的尝试。接下来的几天,大家应该会在课程体验上有很明显的感受。这里我先透露一点:

以前我们总希望能听到科学家们讲前沿科学知识。而这一次的课程中,我们不仅有前沿科学知识,更是增加了每个学科最重要的基础课程——学科101。

为什么这样做?

我们都知道,前段时间Web 3.0很火,于是一堆骗子也就出现了,很多人被骗。而如果了解了学科基本的知识原理,99%的骗子你一眼就能识别出来。

学完基础知识,我们再来了解科学是什么,为什么要学科学?

我们能学到的所有的学科前沿知识,大概就够你用2-3年,之后就会不断有新的知识出来。但是高山强调的是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维方式,这是可以受用终生的。

美国很多大学的校训都是来源于《圣经》里的一句话:知识使人自由。科学和自由之间确实是有关系的。首先科学就是需要在一个自由的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而有了知识,我们才更容易获得自由。

未来课程里,郭毅可教授也会讲到——为什么科学并不是简单的用钱堆出来的,有钱我们可以搞各种技术,但是科学的基础原理是堆不出来的。

理解了为什么要学科学,再慢慢去体会科学的精神是什么,去形成一个科学的思维方式。很多时候科学结论并不重要,科学的思维方式才更重要。

所以某种程度上,科学家其实是一个挺悲催的职业,因为今天所有科学家的工作就是不断推翻前人的科学研究。当你做出来一项成果后,基本就相当于向全世界宣布你们可以来推翻我了。

科学的权威就在于不断质疑、更新。

此外,原高山校董杨培东院士,高山顾问委员会委员、此次课程导师郭毅可院士也在开学典礼上给同学们带来了精彩致辞:

图片

杨培东院士在高山书院硅谷站开学典礼现场    

高山创建于2016年,当时也是在硅谷,文厨校长、张首晟教授、李开复老师还有我,我们当时一起在思考这个事情。现在回头看,这确实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6年时间过去了,我们看到,高山确实是一个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的舞台。

高山的英文名字叫Global Academy of Science and Arts(GASA)。在美国,有一个非常古老的民间组织,叫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AAAS),成立于1780年,什么概念?

美国第一届总统宣誓就职的时间是1789年,所以这个组织是在这之前9年成立的,他们最早的宗旨是“pursuit useful knowledge”,追求有用的知识。组织的成员包括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

之后他们的宗旨慢慢演变成了“...to cultivate every art and science which may tend to advance the interest, dignity and happiness of a free, independent, and virtuous people...”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高山人会比较有感触,因为这和我们高山做的事情是差不多的。可能未来我们不是想要做一个比American Academy更大的Global Academy,但不管怎样,这一定会是一个科学的平台,有科学的精神在里边。

图片

郭毅可院士在高山书院硅谷站开学典礼现场    

我们常讲,科学能给一个国家和他的人民带来富裕。但这其实仅仅只是一个方面。科学精神给一个国家或者整个人类带来的贡献,是远远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所以高山的“意境”我个人是非常钦佩和喜欢的,接触了这几年,在这里也非常的欢乐开心。

昨天咱们硅谷课程开始之前,我跟着大家一起去参观了计算机历史博物馆,非常有感触。我本身就是学计算机出身的,本来打算后面的课程中给大家好好讲讲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但是参观完之后,结合我这几年的经历,我打算这几天再重写一下我的PPT,以“自由精神”为主题来讲讲人工智能,我相信这会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

为什么要讲自由精神,因为就像刚才吴军老师和杨培东老师所提到的,在高山不仅仅是要学科学知识,更是要探索科学精神,要用科学为我们指引方向,让我们看到创新。

就比如人工智能领域,这么多概念和公司出来,哪个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如果我们懂得了人工智能的内涵,那么对于这些公司的发展方向和真正意义我们就能提前想到和看到,它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应该走什么样的路,都是非常明确的。

我觉得这就是一个科学的思想能带给我们的好处,不仅仅是财富,更是无限的远见和快乐。

能聚在一起不容易,希望未来几天大家都能快乐地度过,不浪费每一分钟。

与多位顶级科学家学者同行,从斯坦福校园,到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再到NBA球场,未来一周,希望同学们能开启一场不一样的“科学启蒙”沉浸式学习之旅,体会到受用终身的科学精神。

课程信息

图片

课程主题

科学启蒙

课程时间

2022年10月22-30日

课程地点

美国·硅谷

课程导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特邀导师

张益唐

华裔数学家,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数学系终身教授。

其研究方向是数论,在《数学年刊》发表《质数间的有界间隔》,证明了存在无穷多对质数间隙都小于7000万,从而在孪生素数猜想这一数论重大难题上取得重要突破。

袁征

ZOOM创始人兼CEO,2018年全美大公司100强CEO榜单第一名,2021福布斯中国·北美华人精英TOP。

余晓帆(BARBARA ZHANG)张首晟基金会主席。该慈善基金,延续张教授一生对于科学研究的追求,推动科学创新,设计奖学金,资助扶持学术创新人才。

谢晓泽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WATTIS讲席教授,曾任巴克奈尔大学艺术系主任,斯坦福大学艺术与艺术史系研究生部主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