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则徐路过嘉峪关,题写了一首名作,技法高妙,尽显磅礴气势

 海曲上人 2022-10-25 发布于山东

人生就像一条蜿蜒曲折的长河,有时风平浪静,一派祥和;有时却风急浪高,一片混沌。每个人的一辈子都会有遭遇低谷的时候,不仅心情忧郁、坐立不安,而且又急切地盼望着早点走出困境。

古代一位诗人曾经被贬异乡,经过万里征程,他早已疲惫不堪。正当他心烦意燥之时,眼前忽然出现了一座雄伟的建筑物,顿时让他心情振奋,也暂时忘记了各种烦忧。下面分享林则徐路过嘉峪关,题写了一首名作,技法高妙,尽显磅礴气势。

文章图片1

《出嘉峪关感赋》

清代 林则徐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林则徐是清代杰出的诗人,关于他的英雄事迹早已家喻户晓,这里就不再多言。诗人曾在58岁时被贬谪到新疆伊犁,当他从浙江镇海出发,经过千里跋涉,路经嘉峪关时,忽然间心潮澎湃,于是便驻足观赏,同时也赋诗记录了当时的复杂心情。

文章图片2

嘉峪关在甘肃省嘉峪关市的西边,坐落于长城的西端,乃是中原与西北之间的分界,也是当时的交通要冲。这首诗从大处着眼,描绘出嘉峪关的险峻地势,又概括了它担当要冲的特色,显得雄伟壮阔,气象不凡。

作者首先交代描写对象的位置,“严关百尺界天西”。诗人说这座险要的关塞,划分了西天的界限。远远望去,只见苍茫的旷野中,高高地耸立着一座古老的建筑物,它也算是那处的一个地标。诗人行程万里,暂时在此停马歇脚,眼前那雄奇宏伟的关隘,深深地吸引着这位远方来客。

文章图片3

作者兴致勃勃地登上关隘,细致地欣赏着这座雄奇的建筑物。接下来的两句是对其周围景物的具体描绘,“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作者回头远望,城阁高耸,与陕西的树木遥相连接。长城高高地盘曲在山上,就连云彩都在它下方,好像被它压低了一样。

飞阁,本指高耸的楼阁,此处是描述嘉峪关上的建筑。缭垣,回旋曲折的城墙,这里代指长城。“斜压”二字,采用了拟人写法,描绘精妙,也展现出这座雄关的险峻气势。

文章图片4

颈联转而描写远景,“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不远处的天山极其险峻,群峰矗立,一个挨着一个,仿佛巨人们肩并肩地站立着。那些戈壁沙漠却显得极其浩瀚,一眼望不到头,仿佛无边无际。

巉峭,形容高峻的模样;瀚海,并非广阔的大海,而是指无垠的荒漠。“摩肩立”,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段,传达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入望迷”,既刻画出眼前一派迷茫的景象,又委婉地表达出作者被贬之后苦闷的心情。

文章图片5

最后两句更显气势非凡,“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崤山边的函谷关(位于河南灵宝县)地势险要,此处在春秋战国时代曾多次发生战事。

诗人回望函谷关,又感觉它非常渺小,好像一个泥丸。“丸泥”二字,比喻生动,进一步反衬出嘉峪关的高大险要。伟人的《七律·长征》中曾有名句,“乌蒙磅礴走泥丸”,或许就从中得到启发。

林则徐的这首七律技法高妙,写景逼真,更含蓄地传达出内心的惆怅。作者在开篇就描绘出一幅广阔的背景,尽显磅礴气势;然后继续刻画“飞阁、缭垣”,以及“天山、瀚海”,并连续采用拟人、比喻表现手法,引人入胜。最后又用“一丸泥”的描写,精妙地抒写了雄关的险要和高峻,令人赞叹。

古往今来,才子们总是悲叹自己怀才不遇。林则徐曾经是大清王朝的栋梁之材,可惜他虽然建立奇功,却无端被贬,心中一定悲痛不已。可是诗人忍辱负重,竟然一字不提悲凉心境,实在令人叹服和崇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