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燕铭口述8:赴西北地区和朝鲜慰问,在华沙获金奖,出访南美洲!

 顺其自然h 2022-10-25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在少数民族地区慰问

云燕铭口述  马思敬整理

   我结婚一个多月后,接受了随中央慰问团去大西北慰问少数民族的任务。团长是沈钧儒,副团长是萨空了、马玉怀。

   慰问团进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慰问的时候,遇到了这样一件事。

   在一个回、汉两族百姓居住交接的地带,据说,以前两族人常常闹纠纷,回族那边的集市,不允许汉民过去做买卖。双方剑拔弩张,关系很紧张。慰问团到了那就做工作,分头到双方去谈党的政策,缓解他们之间的矛盾,并把我们的演出地点选在两族相接的中间地带。

   我们的舞台是一个临时垒起的土台。演出的那天,回、汉两族的百姓都赶去看戏,第二天人又多了些。我们连演了3天,每天都是上百号人来看戏,没有发生任何争斗。从此以后,两族百姓开始进行沟通、联系,他们民族间的恩怨、矛盾开始化解了。

图片

1950年9月沈钧儒率中央民族西北访问团

抵达新疆

   去西藏的第一关就是吃藏饭。来到西藏,藏民待我们很热情,拿出他们招待客人的美味给我们,把生羊肉拉成块,放在米粥里煮,然后放进一些酥油(半油),再加上点盐巴。这种“待客饭”不用说吃,就是闻一闻,也要拿出些勇气。藏民平时经常吃的是“手抓羊肉”,把大块的羊肉放在大锅里煮成半熟,捞出,用刀拉成条,蘸上点盐巴吃。那个味道可不象我们在家时做上火锅。潮羊肉那么美。当时我已有身孕,一闻到牛羊肉的膻味,就得呕吐半天,这真是辜负了藏民一片盛情,没办法,只好到附近一些汉族老乡家里买些土豆吃。我们住在寺院里,有时能吃到些青稞饼,但也是用牛油做的。

   有一次慰问团的车队行进在途中,我乘的那辆车出了故障,修好后就掉队了。天渐渐暗下来,道路不熟,汽车不能继续行进。车上没有吃的东西,于是大伙决定留两个人在车上,其余的人分头去附近人家寻些吃的。荒草地上黑漆漆的,四周看不到一点亮光,远处不时传来野狼饥饿的嗥叫。我和其他几个人拿着手电筒,提着棍子去找,很幸运,找到了人家,要了些土豆回来。天亮以后,我们才找到了车队。

图片

   沈老(沈钧儒),这位77岁高龄的老人,也和大家一样地吃藏饭,给青年人做出榜样。1961年,他在哈尔滨开会,接我和我的女儿思敬去他的住处,一起畅谈回顾了这次西北之行。他神情饱满,银髯飘拂,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赴朝鲜慰问


   1953年4月,我参加了中央慰问团赴朝鲜慰问人民志愿军。到了朝鲜,这里到处都是累累弹痕,战火废墟,我们的住处在靠近志愿军司令部的石洞里。在朝鲜演出多是安排在下午、晚间,白天敌机狂轰滥炸,晚上一颗颗照明弹封锁着公路。令人佩服的是司机战士们,他们对行车路面非常熟悉,夜间开车不能打车灯,发现敌机,立刻就要停下来,敌机过去再继续开。天上有敌机轰炸,地下要避开弹坑,但无论是送给养的大车还是吉普车,都显出异常的勇敢、机灵,在公路上冲击着、跳荡着,颠晃着前进。

图片

1953年10月,第三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

总团长贺龙率领慰问团到朝鲜慰问志愿军

   猖狂的敌机要是撞上了我们的高射炮,那就在劫难逃了。这是我亲眼看到的一次,我们来到高射炮阵地为战士们演出,我演的戏是《葛麻》。正演着,遇上了敌机轰炸,我们都到小洞里去隐蔽。敌机抛下炸弹,顿时响起了骇人的爆炸声,我握紧拳头望着,忽见阵地上火光闪闪,是我们的大炮射击了,即刻就见一架敌机带着一股黑烟象一颗殒星似的笔直坠落下来。我们高兴地跑出洞和战士们一起欢呼。那次,战士们送了我一枚炮弹壳留作纪念。每当我看到它,就象又回到了当年的阵地。

   慰问团给前线战士带去许多食品,也有苹果。我们的战士把祖国人民送来的苹果看得很珍贵。发给他们,舍不得吃,留给为指挥作战日夜操劳的首长,而首长又转给了战士。结果战士们把它省下来,消灭一个鬼子,吃一个苹果,他们说,苹果虽小,但这是祖国人民给我们的奖励。

图片

图片

   有一次,我们在一个团的所在地慰问演出,用栗树枝搭起了隐蔽剧场,演的是《十三妹》。正演到“能仁寺说亲”这场戏,忽然响起了空袭警报的枪声,敌机来了。骤然间电灯全部熄灭,场内闻然无声。敌机带着嗡嗡的声音掠过头顶,投下几颗炸弹在周围爆炸了。敌机过后,警报解除,灯亮了,我们台上的几位演员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台下几百名战士坐在地上没有一个人离开,戏继续演下去。没等我们开口战士们就热烈地鼓起掌来。我当时激动得眼泪要流出来了,多可爱的战士啊,我只感到我们台上和台下的心融合到一起了……

   在朝鲜慰问的4个月里,有幸经常同彭德怀、李志民、杨德志、邓华、李达、洪学智等各位志愿军首长见面。

   彭老总很平易近人,对我们关怀备至。他称我是他的“大朋友”,杂技团一位12岁的小演员是他的“小朋友”。他知道我喜欢吃辣椒,就常常告诉炊事班给我的菜里放些辣椒。彭老总很喜欢看我演的《临江驿》,他说这戏有意义,表现了处在封建社会中劳动人民的气节。过去他最喜欢《空城计》,现在又多了一出。

图片

   慰问团的女同志在余暇时,经常给志愿军将士缝补浆洗衣物。有一次,我和几位同志一起到山下河边给战士洗衣裳,恰好被彭老总碰见,他指着我们对身边的杨德志司令员说∶“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样的演员,她们台上、台下都在为我们服务。'

   记得7月份的一个星期日,在我们和志愿军的联欢会上,邓华、杨德志二位司令员对我说,希望我能继续留在朝鲜。慰问团里的同志说,回去没法向领导交待。我笑着插上一句“就说把我交给志愿军了。”站在一旁的彭老总风趣地言道“要是别人我不批条子,留下她,我就批条子。”周围的人都被逗笑了。这虽是玩笑话,但我心里十分高兴,这些志愿军首长是如此看重我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出国访问

图片
图片

   1955年,中国京剧院有3个团参加在波兰华沙举行的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中国代表团总团长是罗毅同志,团长是马少波、任虹同志。我以《盗仙草》、《双射雁》两出戏参加了古典舞比赛,《盗仙草》获奖状,《双射雁》获金牌奖。

   来参加比赛的有一百多个代表团。比赛的那天,我们因路线不熟,汽车开到了郊区,而参赛者迟到半分钟就会被取消比赛资格。当赶到剧场时,时间已很紧了。赶场并没有使我感到紧张。在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是第一批参加世界比赛的文艺代表团的成员,我感到光荣,也感到了自己身上承担的分量,而对着舞台我充满了信心。

   第二天公布了比赛结果,领导让我去台上领奖,当接过金牌的时候,我为能给祖国和人民争得这份荣誉而感到幸福,感到自豪。

图片

   1956年8月,中国京剧院一团和二团接受了出国到南美洲访问的任务。

   乘飞机路经莫斯科,到捷克斯洛伐克,在那里停留了9个小时,我们又登上飞机,很快就飞到了美丽的瑞士上空,瑞士国土被嶙峋起伏的群山环绕着,奇拔峻秀的层峦叠嶂给它以天然的装点,使它分外嵯峨秀丽。我们在苏黎世下了飞机,又乘火车到泊尔尼(我们的使馆所在地)。沿路我一直欣赏着它的风景,它是很迷人的。据说有一对欧洲夫妇为了到瑞士旅游,积累了半生的钱。

   我们住的旅馆环境优雅,房间不邻街,窗外是一个楼上的小花园。这个城市里许多住宅的房顶上,窗口边、阳台上都随处可见丛丛簇簇的鲜花。

   一个星期日,我们乘车来到日内瓦这个著名的城市。很巧,赶上了日内瓦一年一度的节日,街上游人照照攘攘,笑声阵阵,彩车、花束……好热闹,我们到国会大厦,我们的周总理曾来过这里开会。

云燕铭  李宗义  王泉奎演唱《二进宫》选段

图片

云燕铭  杜近芳国外

   我们乘游艇观览了莱蒙湖景,绿色的湖水,碧蓝的天空,当霞光投射在湖面上。反衬着叠叠波光,就象展开一卷斑斓的彩墨画。仰首望去,是一片种着葡萄的山地,远处隐约可见少女峰矗立的身影,我被这里的景致陶醉了。

   我想,每个到过这里的人都会留下美好的印象,难怪有人为到美丽的瑞士浏览而花去半生的积蓄呢。

   我们在南美洲一些国家访问演出,受到观众热烈的赞誉。

   在智利访问结束,我们举行告别宴会,同智利朋友告别。在宴会上,有一对老教授夫妇,他们非常喜欢看我的戏,特别是《秋江》和《拾玉镯》,那位老妇人激动地握着我的手说“你演得太好了,看了你在船上的那段表演,我简直也有点晕船的感觉了。你真象我的小女儿,太可爱了。”

图片

云燕铭《拾玉镯》剧照

   许多智利朋友围着我,有的眉飞色舞地打着手势,比比划划的,后来我才明白,他们是在说很喜欢我演的《拾玉镯》,对我喂鸡的表演和做针线活的表演非常感兴趣。开始,他们还真以为台上有小鸡呢。这种虚拟动作的表演使他们入迷了。有的人还向我提出要学习这些表演技巧。

   还有几位女士,她们对我的手很感兴趣,围着我仔细地看着,在她们看来。那些优美形象的动作都是用这双手表现出来的,所以似乎希望从中能有什么意外的发现。

   国外的观众看京剧,语言不通,完全靠我们舞蹈动作的表演,使他们不仅能看懂剧情,而且起到了一种心灵上的沟通,我们的民族艺术有极大的感染力。国外的观众很喜欢我们的京剧表演,他们的热情也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未完待续)【来源:中国戏剧1992年第5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