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店主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爱花”是她的名字。老人卖出第一碗馄饨的时候还是三十多岁的年纪,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味道和店面一样未曾改变。 ![]() ![]() 馄饨的皮薄而透,馅料足而鲜,在碗里轻轻搅动,如片片羽衣上下浮沉。零星葱花在紫菜的衬托下如柳眼初舒。舀起一个馄饨,连汤带水滑进嘴里,满口的柔软鲜香。 ![]() 老人包馄饨的手法也很纯熟,左手馄饨皮,右手竹签,挑一点点肉糜,贴在馄饨皮上,几根手指一拢即合,扔一旁,如此反复。馄饨之间撒了面粉,互不搭界,相安无事。 ![]() ![]() ![]() 光听名字就能感觉到这家店有一定年头了。 ![]() 有不少史料记载,最初馄饨与水饺并无不同,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二者渐渐有了区别。饺子重在吃馅,馄饨重在喝汤。而清朝馄饨的精髓,就藏在这汤里。 ![]() ![]() ![]() ![]() 在碗里放好配料,等水沸就将馄饨下锅,鲜红的馅心一面朝上浮起,是馄饨熟了的征兆。把煮熟的馄饨放入碗里,舀一勺高汤浇入,紫菜、蛋皮丝、葱花、虾皮、油条碎等在汤波荡漾里铺展开来,色、香、味的水乳交融让人舍不得留下最后一口汤。 ![]() 这样简简单单的一餐,充实又满足,是专属于古镇老街的烟火气。 ![]() 古镇面馆的招牌是卤面,门口的幡旗上写着“馄饨面条”,这足以说明店主对自家的馄饨有一样的自信。 ![]() 古镇面馆的馄饨皮薄,肉糜少而鲜,不像水饺那般饱满得盛气凌人,吃一只进嘴,口感如棉花糖一般绵柔易化。好吃的馄饨就是润物无声的,一碗下肚,好像什么都没吃,却余味常在。 ![]() ![]() 馄饨加辣油也是安昌人喜好,古镇面馆的辣椒碎粗香而不呛口,厚厚盖在清汤上,透出了一股“有骨江南”的豪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