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皮动物饲料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张景涛 2022-10-25 发布于辽宁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毛皮动物养殖业不断壮大,大型集约化养殖场也在不断的增多,但目前还是以小型散养模式居多。养殖毛皮动物最大的支出就是饲料,约占整个养殖成本的50%。为降低饲养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养殖者各持己见,选用不同的饲喂方式。目前总的来说毛皮动物主要存在两种饲喂方式,一是采用传统的自配饲料,二是选用厂家生产的全价干粉料。无论是哪种模式都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问题,文中针对这两种饲喂方式可能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1 传统自配饲料

目前,由于市场上卖的全价商品料的价格相对较高,运输费用也较大,加之养殖场对饲料质量与饲喂效果的好坏心中没底,很多养殖场为降低成本,因地制宜,采用自配料方式来饲喂毛皮动物。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加之受无检验设备的限制,饲料在配制与饲用上常会出现一些问题,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1 饲料原料的选择

很多毛皮动物养殖场,由于地理位置因素的影响,常采用单一饲料。有些地区直接用鱼粉加膨化玉米来喂毛皮动物;有些地区只用一些鸡下杂加熟玉米面。表面上毛皮动物采食未受影响,往往只考虑适口性和采食量问题,而忽视了毛皮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饲料原料在选择上应尽量多样化,因为不同原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是不一样的,如果长时间饲喂某种单一饲料则会造成其它营养物质的缺乏。在选择饲料原料时还要考虑是否适合饲喂毛皮动物,最好是选择一些有一定理论依据的原料,不要盲目地选用一些没有在毛皮动物上做过试验的新型原料。另外在选择饲料原料时,一定要考虑饲料来源的安全性,不能喂死因不明的畜产品,也不能购买饲料卫生无保证的劣质肉粉、鱼粉、血粉等干性动物饲料,这些原料中有可能一些致病菌超标,饲喂后给养殖者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此外,在选择植物性饲料时一定要仔细观察,看是否有发霉变质现象,因为毛皮动物个体小,对一些造成不良反应的因素较敏感,且抵抗力差。

1.2 饲料原料的合理搭配

毛皮动物日粮除少量矿物质元素和微量元素添加剂外,主要是由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组成。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在毛皮动物日粮中是有一个最佳比例的,但由于原料种类太多,各原料在毛皮动物体内的消化率又有所差异,而不能将这一比例固定下来,所以养殖者经常根据自己的经验或效仿其它养殖场来搭配日粮,而无一定的理论依据,经常造成一些营养物质的不足或一些营养物质的浪费。一般市场上的大部分原料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可根据书籍或网络查出,我们可以结合毛皮动物现有的营养标准与本场现有的饲料原料,做一简易配方,做到各营养物质的合理搭配。另外,在搭配饲料原料时,动物的不同食性也是一个依据,以常见的狐、貉、貂为例,一般貂是肉食性最强的,则对动物性饲料要求的多一些,并且品质要好一些,如喂鱼时最好是上等的海杂鱼;貉是三者中杂食性最强的毛皮动物,动物性饲料相对来说要少一些,对于饲料品质要求也没那么高,如喂一些海杂鱼头、畜禽下杂类即可;而狐的营养需要则介于两者之间。

1.3 不同原料的处理

1.3.1 选料处理

很多养殖场对一些饲料原料只进行简单粗略的处理,经常引起一些问题,当查找原因时发现,原来问题出在饲料上。对于选料的处理来说,新鲜的肉、鱼类及其副产品饲料,要去掉多余的脂肪,并应彻底洗涤干净。冻肉、冻鱼类饲料,要经过充分解冻后再去脂除污。气温较高时,应把鱼的头和内脏去掉,并将鱼洗净。畜禽肉、内脏应摘去胆囊、甲状腺,剔除大块脂肪,尤其是在繁殖期,对牲畜下杂中分泌激素的腺体一定要摘除。饲喂毛皮动物的谷物饲料一定要熟化,其中的团块、杂质或异物一定要挑出去,有可能是发霉变质造成的。蔬菜要去根并摘除黄叶、烂叶以防止引起毛皮动物亚硝酸盐中毒。腐败变质或来自疫区的饲料绝对不能给毛皮动物使用。

1.3.2 浸洗处理

一些饲料原料要通过冲洗和浸泡处理后才可饲喂毛皮动物。肉、鱼、畜禽副产品以及果蔬类饲料,使用前须用清水洗去污物和泥沙。轻度失鲜或可疑的动物性饲料,必须先用0.1%的高锰酸钾消毒5~10 min,再用清水洗净,鱼粉要用清水浸泡4~6 h,换水2~3次;淡干鱼浸泡12 h, 换水2~3次;咸干鱼浸泡1~2 d, 每天换水2~3次。干渣粉以及质量较差的干鱼,也要充分浸泡。干制的肉、鱼类饲料(如肉粉、肝渣)、蚕蛹等,需用净水彻底浸泡4~6 h,待软化后与谷物粉一起蒸成窝头。难于消化的蚕蛹及其蛹粉,应浸泡去碱后蒸煮,干制的动物性饲料如果品质较差,除充分浸泡、洗涤或用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外,还需要高温处理。

1.3.3 蒸煮处理

质量差的肉、鱼及畜禽内脏经高锰酸钾消毒后,还要蒸煮熟制。淡水鱼一般煮2 h;痘猪肉去脂后必须高温、高压处理;谷物粉料加水做成窝头充分蒸熟,或者高温膨化,也可炒制成炒面后再用开水冲制成粘稠的粥状。鲜牛、羊乳要加热消毒,牛、羊乳加热消毒需要正确掌握温度,温度过高将破坏维生素,过低达不到灭菌的目的。乳粉用开水冲调稀释;禽蛋煮熟,尤其是“毛蛋”,一定要煮熟;血粉应在喂前煮沸,然后再混入饲料中;蔬菜洗净后用沸水浸烫一下,去掉苦涩味。所有经过热处理的饲料,都必须冷却后才可混合调制。

1.4 自配料的饲喂方法

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以及添加剂成分的添加都是有一定方法的,如果方法不当,会造成添加物质效应丧失,或对毛皮动物产生不良影响。药物酵母或饲料酵母和药物可直接加入,在加入药物时,一定要投量准确,搅拌均匀,以防药物中毒。活菌酵母要进行灭活处理,加热至70~80 ℃,并保持10~15 min后加入饲料中,也可以与谷物粉和在一起蒸窝头。骨粉可按量直接加入饲料中,但不能与酵母和维生素B1同时饲喂。维生素饲料、乳类以及酵母等必须在临喂前加,防止过早与饲料混合而被氧化破坏。食盐和酵母应先用水溶解稀释后再混入饲料。自配料在饲喂过程中还应注意不能和得太稀,尤其是在繁殖期,干稀要适度,保证毛皮动物干物质的采食量,忌和稀料,不喂水。

1.5 自配饲料的全价性

由于毛皮动物有不同的生物学时期,各个时期由于毛皮动物生产目的的差异导致各营养物质的需求量也是不同的,有些养殖者不能适时地调整饲料配方,会对生产产生一些影响,我们应根据毛皮动物现状结合各时期的生产目的,及时调整饲料营养水平,争取做到最佳的营养物质配置。另外在微量元素方面,由于养殖场配料技术水平有限,经常忽视一些微量元素的添加,不能保证毛皮动物对各种氨基酸、维生素及矿物质元素的需求量,而导致一些微量元素缺乏症的发生。养殖场可以根据本场毛皮动物现状,适量补充一些多维和必需氨基酸,以保证日粮中营养物质的尽可能全价。

2 毛皮动物全价干粉饲料的使用

由于鲜饲料原料的逐年短缺与集约化养殖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毛皮动物养殖者接受了使用方便快捷营养全价的干粉料。干粉料的饲喂方式简单,省时省力,极大地促进了毛皮动物产业的发展,然而受地域及传统饲喂方式等的影响,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误区。

2.1 干粉料的选择

目前市场上,各种毛皮动物饲料品牌数不胜数,我们如何在众多产品中选到最好的一种呢?关键是要看饲料的消化吸收利用率。毛皮动物是肉食性比较强的动物,对饲料蛋白水平要求比较高,加上毛皮动物的消化道相对来说比较短,因此需要大量的动物性饲料。而一些饲料生产厂家为了节约成本,大量地使用毛皮动物不容易消化的植物性饲料,各营养水平是符合要求,然而消化吸收利用率却很低。受传统思维的影响,我们在使用饲料的过程中,主要看吃了多少饲料,长了多少斤肉或生产出多少有用的产品。而在毛皮动物生产中,因为分不同的生物时期,因此各时期的生产目的也是不一样的,如冬毛期要看毛皮品质,繁殖期要看繁殖性能。因此我们在选择饲料的过程中一定要看饲喂效果,算好一笔经济账,综合各生产性能来评价这种饲料的好坏,不要盲目的受价格等一些表面因素的影响。

2.2 干粉料的使用

2.2.1 干粉料的使用数量

市场上各饲料厂家生产的饲料都有一个建议饲喂量,这个量是有科学依据的,然而每个养殖场跟别的养殖场的动物都不一定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养殖者应根据自己所养毛皮动物的具体情况,在厂家建议饲喂量的基础上适当进行调整,以保证个体的营养需要,使其没有采食量不够的,也没有浪费料的。另外,在饲喂某种饲料的过程中,如果打算中途换料,应注意换料要逐渐的进行,以减少动物应激反应。一般采取替换原饲料的25%、50%、75%、100%,完全替换需要约一周的时间,这样比较科学,因为要让动物肠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以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2.2 干粉料的适宜加水量

干粉料在饲喂过程中有个最适合加水量,并不是加水越多,说明饲料越好、饲喂效果越好。一般加水量是料的2~3倍即可,如果料和的太稀,就会稀释消化道中的各种消化酶,不利于各种营养物质更好的消化吸收,另外由于毛皮动物的消化道相对较短,如果食物太稀,则在消化道的存留时间会变短,也不利于营养物质更好的吸收;再者毛皮动物排出的尿一般都是在35 ℃以上,而和料用的水一般都用冷水,当动物采食后,一部分能量要用于水温的提高,造成一种能量的浪费,从而增加了饲养成本。据调查,秦皇岛以南地区气温相对较高,大部分兽笼都是不单独安水盒,每次把料和的很稀,不再另外加水,这种当地传统式的饲喂方式是不科学的。目前,一些较大的养殖场多采用贴料,即把料和的很干,直接贴在兽笼顶部,供毛皮兽自由采食,多采用自由饮水,保证毛皮动物有足够、清洁的饮水。

2.2.3 干粉料的饲喂方式

受传统饲喂方式的影响,人们都习惯于把东西蒸熟了再喂毛皮动物,这对植物性饲料来说是科学的,植物性饲料熟喂消化率会提高,而且不易引起毛皮动物的肠道疾病,而动物性饲料,如无蒸煮消毒、脱毒等特殊要求,一般生喂消化率相对较高。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全价干粉料,既有动物性饲料又有植物性饲料,饲用者只需按说明书直接和水饲喂即可,一般不能二次蒸煮。如果二次蒸煮会破坏干粉料中的维生素以及其它营养物质,反而不利于毛皮动物的饲养。

2.3 干粉料的吸水性

很多养殖户在选择饲料时,把饲料的吸水性作为评价一种饲料的重要指标,这是非常不科学的。一些厂家为了迎合购买者的这一心理,会通过加粘合剂等各种方法达到这一目的,从而作为自己的一大卖点来提高饲料价格,其实对毛皮动物养殖没有太大价值。干粉料的吸水性,只是由于用的原料及加工工艺不同造成差异,而干粉料的好坏,还是要看消化吸收和毛皮动物采食后的表现,不能被这些表面现象所蒙蔽而臆断某种饲料的好坏,从而给我们养殖造成无形的损失。

2.4 干粉料的适口性

毛皮动物养殖者在选用饲料时,一般会闻一下饲料的味道。饲料生产厂家为了迎合消费者这一需求,盲目的夸大调味剂的功能,大量使用调味剂。其实人闻到的、喜欢的味道与毛皮动物是不同的。在饲料内添加一定比例调味剂的主要作用是调节和改善成品饲料的风味,对采食动物味觉和嗅觉产生良性刺激,诱导和兴奋动物大脑神经中枢系统产生食欲,以增加采食量和提高饲料消化率,但如果超量添加,就会对动物正常营养代谢产生干扰。我们不能通过饲料的气味来断定某种饲料的适口性好坏,重要的是要看动物采食及消化吸收情况。

2.5 干粉料的全价性

市场上的毛皮动物饲料从理论上讲营养应该是全面的,不需要额外添加其它物质,但是目前为止毛皮动物饲料还不像普通家畜饲料研究的那么深入,还没有一套系统的营养需要指标,因此当我们选择一般厂家生产的饲料时,一定要注意一些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的补充,或选用一些高档的饲料添加剂,以弥补全价干粉料中营养物质需要的不足,尤其是在动物的繁殖期。

3 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在养殖毛皮动物的过程中,无论是饲喂传统的自配料,还是饲料厂家生产的干粉料,一定要保证饲料营养成分的全价性,科学的选料和配料,并采取科学的饲喂与饲养方式,尽量减少因饲料问题给我们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毛皮动物养殖行业技术要求比较高,风险大,市场变化比较活跃,只有利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模式,认真做好生产中的各项工作,并最大效率的运用价格杠杆来调节平衡稳步发展,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