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六个场景看新课标如何落地

 海阔天空sx 2022-10-25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全文长 28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分钟

图片

课程标准是学校育人蓝图,也是教育教学的导航系统和基本依据。新课标的发布,必然催生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当前,引导教师学习新课标、理解新课标、践行新课标,已成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新常态。只有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教师才能更好地理解新课标精神。结合中小学一线教学管理现状,我们认为学校里有六大场景可以促进教师理解运用新课标。

1


场景一:制订教学工作计划

新学期,教师制订个人教学工作计划可参考这样的基本框架:教情、学情分析,教学进度表,整本书备课结果呈现——整本书思维导图、知识树图、知识网络图,整本书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质量的新举措,教研组长审核意见等。
那么,如何在教学工作计划中体现新课标理念呢?我认为,可以在教情、学情分析中增加核心素养阶段目标是否落实、学业质量是否达标内容;在制定教学进度表时,可以对照新课标,看内容的增删与调整,教材整合从以往的内容单元走向大概念统整的结构化单元,在此基础上设定教学进度;在个人思考及团队教研基础上,用思维可视化工具呈现整本书备课情况,新课标中课程内容结构化框架可作为画思维导图的参照。
比如,语文学科可以语文实践活动中的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为主干去整理,也可以学科素养为主干进行,还可以任务群为主干进行设计。
整本书教学确定重难点时,在关注学情的前提下,教师务必参照学段目标、新课标内容要求、学业质量来确定。
在确定提高教学质量的新举措时,教师可以关注新课标相关要求(教学提示、教学建议)、教参上的相关教学建议、上届优秀教师经验,也可以参考前面学情、教情分析的个性化应对策略。

2


场景二:设计单元教学

单元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单位。对于大概念的理解掌握也是靠单元整体规划设计来实施的,因此,先整体性单元备课再细分到课时备课就格外重要。当前,很多学校都倡导大单元教学,倡导围绕任务群、内容结构化来重构教材单元,同时倡导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等研究。
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是:单元主题、课题确定,目标链构建与目标解读及达成,教材解读,学情分析,学程设计(情境、任务、问题、评价设计),课时划分,单元考评设计。
那么,在单元备课中如何有效落实新课标呢?
在目标解读层面,可以构建“学科总目标—学段目标—年级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五级目标链条;要厘清总目标与学段目标、年级目标的关系,学期目标与单元目标的关系,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的关系;要重点做好单元目标的细化与分解,在此基础上确立要培养的技能、理解的大概念以及能做什么。
在教材解读层面,要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重点梳理三大关系,即册与册知识、概念结构之间的关系,知道前面学了什么,这一部分是为后面的哪些知识服务的,即搞清知识、概念的来龙去脉,做到上挂下联;课时与课时之间的关系,要明确教材编写体例及设计意图;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要画出单元思维导图。
在教学设计层面,可以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对本单元教材结构进行梳理;二是目标达成设计,尤其要注意对符合学业质量要求的新题型的搜集与研讨;三是关注新课标中相关学段与之关联的教学提示、教学建议;四是从关注学科章节知识逻辑走向关注“基本问题—思维方式—具体思维模型”的学习逻辑、问题解决逻辑,关注本单元大概念的形成及渗透的学科核心素养。
图片

3


场景三:编制学习设计案

学习设计包括将知识放到真实情境中体现知识意义化的情境设计,包括学习中的规则设计,以及提供内容、思维外显化载体的工具设计等。
教师在进行学习设计时,要变三维目标为素养目标,对照学业质量要达成的指标;以大概念构建问题化系统,即关注主干问题设计及问题化系统的构建;从情境点设计走向情境链设计,用一个大情境贯穿始终,而非仅在课堂导入环节使用;关注课堂问题动态生成;重视目标、学习流程、评价任务一致性;从课堂小结、课堂整理走向学后反思,侧重点在借助深度体验反思感悟,达成单元大概念所蕴含的学科核心素养,重心落在单元知识的关联和转化上。

4


场景四:作业设计与命题设计

作业设计、考试命题注意事项及评价试卷质量要关注以下指标:关注高考中考命题走向,研究小学非纸质化测评;依据学业质量标准命题;从知识、命题双向细目表变为多维细目表。
知识、命题双向细目表的横栏是识记、理解、应用、创新,竖栏是各个知识点,大概念命题多维细目表的横栏是情境设置、任务设计、思维、推理层级、问题设计、答案开放度,竖栏是大概念、核心任务;关注从试题到试题的近迁移,再到大概念运用的远迁移;关注客观性试题评分标准变化;从能力到素养,重视试题复杂情境设计。
图片

5


场景五:依标创编案例与命题

如何依据新课标创编案例、分析案例呢?
学科实践活动、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评一体化、大概念统领下的大单元设计、课程结构化带来的任务群学习、主题学习,这些新理念和新要求不是单单听听专家报告、仅仅学新课标就会操作的。
学科典型案例创意设计与解读是新课标理念落地的有效抓手。
在操作层面:一是选择课例,即选择学科主题下的关键内容、增加内容和调整内容。二是确定教学设计与解读专题研讨基本框架:
第一步是思考要破解的问题,即设计研讨重点问题。
第二步是查找列举该主题在新课标中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
第三步是分析课例教材的起点、地位、作用。
第四步是制定符合新课标精神、体现大概念的学习目标。
第五步是围绕目标教学任务及评价同步设计。
第六步是教师在教研组重点解读该课例,过去怎么设计,现在怎么设计,如何体现新课标要求,以及怎样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同时还要重点谈作业设计、命题情境设计、任务设计、设问设计、答案开放性等;最后对案例进行总结,指出可借鉴、可举一反三的地方。
第七步是同伴提问、质疑互动。
第八步是专家答疑、点拨升华。
同时,教师要大量写课例、析课例、改课例,只有这样才能在合作反思基础上变理念为可落地的行动。
如何通过教师编制试卷,倒逼教师读教参、学新课标呢?
教师在阅读新课标和教材基础上,列出单元目标要求清单,然后依据学业质量标准编制一份单元测试卷,同时要求教师在说课时说明试卷编制的立意、结构、涉及的大概念、问题设计,尤其要说明为什么选编这些题目,依据是什么,即新课标对该知识点学习目标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图片

6


场景六:观课议课

在观课议课中可以关注以下8个新视角:
一是用学科核心素养理念评价新的学习目标的制定,关注目标达成指标是否具体、可测;
二是关注情境链的创设;
三是关注问题化系统及学习方法指导,即学习支架的设计;
四是关注借助大概念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五是关注是否从公共的自主、合作、探究走向学科特色的学科实践活动;
六是关注检测题设计是否与学业质量标准、与要达到的指标匹配;
七是关注从课后小结到课堂整理再到学后反思的落实;
八是关注课堂动态生成,即教学评一体化的落实。
总之,落实新课标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需要具体的抓手与载体,需要从抓教学常规中落实新课标理念,需要一线教师不断学习,反复实践,用以致学,在大量的实践中逐步深化理解。 
作者 | 黄金红(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教研室)王红顺(河南省郑州市陈中实验学校)

旧教材如何应对新考试?

教师如何真正落地新课标?

新课标离课堂有多远?

为深入理解《课程标准》(2022年版)实质内容,精准把握各学科课程核心素养要求,为“双减”赋能,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推出新课标首批百名“种子教师”培养计划,由名家引领、名师实战经验分享、分组磨课、导师真实课堂展示等模式解决教师在实操过程中遇到的三大困境与重点问题,实现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生根!

扫码报名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