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中,谁最优秀,谁最像李世民?

 随缘8341 2022-10-25 发布于山东

唐太宗李世民有十四子,依次为:

①太子李承乾;②楚王李宽;③吴王李恪;

④魏王李泰;⑤齐王李佑;⑥蜀王李愔(yīn);

⑦蒋王李恽(yùn);⑧越王李贞;⑨高宗李治;

⑩纪王李慎;⑪江王李嚣;⑫代王李简;

⑬赵王李福;⑭曹王李明。

其中,李承乾①、李泰④、李治⑨是嫡子,都是长孙皇后所出,咱们就从这哥仨说起。

一母同胞,“愚”兄“渔”弟

1、太子李承乾

李承乾是嫡长子,8岁被立为太子,史书形容当时的他为“性聪敏”、“丰姿峻嶷(nì)、仁孝纯深”,瞧这形容的,绝对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好苗子。

不过“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好苗子多了,未必棵棵可成有用之材。

唐太宗对李承乾可谓喜爱有加,倾力培养,自幼便找了一批顶尖的老师教导他,12岁便让他参与朝政,14岁开始监国,这都是为了锻炼他的理政能力,为将来继位打基础。

按理说,李承乾先天拿着一手好牌,这要规规矩矩等着李世民驾崩,这皇位就是他的了。

但是两件事的发生,让李承乾逐渐走上了歧途。

一个是李承乾患了足疾,而且随着年岁增长越来越严重,都到了行动不便的地步。这个事情使得李承乾变得十分焦虑不安,因为连选拔官员都需要考察形容仪表,更何况是皇帝?一个瘸了的太子还能顺利登上皇位吗?朝中逐渐开始出现易储的声音,虽然被李世民压了下来,但足以触动李承乾敏感脆弱的神经。

另一个是弟弟李泰的崛起,让李承乾深感不安,加上李世民还火上浇油,对李泰的赏赐规格甚至超过了太子,这样明显的信号让李承乾起了杀弟自保的心思。刺杀李泰失败后,李承乾干脆策动谋反,想学玄武门之变那样强行上位,但他哪里是李世民的对手,最终谋反失败。李元昌、侯君集、杜荷等一众党羽被处死,唯有这个嫡长子李世民还是不舍得杀,只是被废为庶人,流放黔州(重庆彭水一带)。不久后(644年),李承乾便在黔州去世,结束了他先扬后抑的太子人生,享年26岁。

2、魏王李泰

李泰是李世民的第四子,但又是嫡次子,因而扳倒了太子,他就是第一顺位继承人。

原本太子李承乾的地位稳固,几个弟弟是不敢有非分之想的,但后来李承乾身患足疾,又开始自暴自弃,这时李泰的心思就开始活泛了。

△李泰

而让李泰敢于正面与李承乾竞争的关键,正是李世民暧昧不清的态度。

李泰虽然生得大腹便便,但却是当时公认的大才子,还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书画鉴赏家。史书形容他都用上了“聪敏绝伦”,他的才华可见一斑。

唐太宗对他的宠爱冠绝诸子,允许李泰在府邸设置文学馆,任他自行引召学士,这就相当于给他开府的权力,可以组建自己的班底。

641年,李泰主持编纂的名著《括地志》完成,李世民倍儿有面子,十分高兴,对他的赏赐居然超过了太子的规格。

李承乾非常尴尬,而李泰则因此生出了夺位之心。

不得不说,表面看李世民是宠溺儿子不假,但我认为李世民暧昧不清的背后,还是有帝王平衡之术在作祟。纵观历史,心术重的帝王们几乎都会为太子树对手,搞平衡,比如曹操不就给曹丕安排上了曹植吗?

李泰的锐意进取令本就抑郁寒心的李承乾彻底绝望,于是发生了后面的刺杀和谋反事件。

李承乾谋反失败被废,原本李泰以为终于可以轮到自己了,便向李世民撒娇要储君之位,李世民本来是想遂了他的愿的。

但李世民担心李泰会容不下李承乾和李治这两个嫡子,便问他继位后会如何做,结果李泰居然说自己死后会杀子传位弟弟李治,如此没有人性的话都能说出口,这还能让人放心吗?再加上宰相长孙无忌也支持晋王李治,所以李世民为了保全三个儿子,就选择李治做了储君,而李泰则被贬为东莱郡王,以绝其争储之心。不过后来在647年,唐太宗又重新进封李泰为濮王。

李治即位后,确实对李泰不错,恩赏有加,直到永徽三年(652年),李泰去世,享年33岁。

3、高宗李治

李治是长孙皇后的小儿子,李世民的嫡三子,也是第九子。

△李治

他原本应该是安安分分地当自己的晋王,没想到两个哥哥在前面斗得你死我活,最后两败俱伤,最终令李治渔利,政治斗争还真是充满了意外。

唐高宗李治这人宅心仁厚,在李世民看来比较懦弱,难以支撑帝业。知子莫若父啊,李世民虽然安排得问题重重,但是看儿子们的眼光还可以。

事实上,李治在位期间,延续了李世民的善政,做到了守成之君的成绩,但他的性格,也直接导致了武则天的崛起,换作其他皇子继位,武则天都别想出头。

而大唐的混乱正是从女皇改唐建周开始的,有人觉得武则天毕竟也颇有政绩,对大唐还是有益的吧?

这明显是以小遮大了,一个人颠覆了政权,还造成了巨大的国家内耗,是有点政绩就能弥补的吗?何况武则天的特务统治,加上武氏乱政带来的深远且恶劣的影响,直到唐玄宗时期唐朝才堪堪喘匀了气。

△李治与武媚

而这些的源头,都是李治没有把控好,说他是罪魁祸首一点都不冤枉他。

最强血脉,难兄难弟

杨妃,是隋炀帝杨广之女,生两子,分别是李恪③、李愔⑥。

这两位皇子,身兼隋朝和唐朝双重皇族血脉,堪称当时的最强血脉。

1、李恪

李恪是唐太宗的第三子,历史对他的评价很高,《旧唐书》上说“太宗诸子,吴王恪、濮王泰最贤。”,可惜最贤能的两位皇子,偏偏都没能继承皇位,高宗李治是多么的幸运。

唐太宗曾说过“吴王恪英果类我。”,肯定了李恪是最像他的一位皇子,因此唐太宗一度想要将皇位传给李恪,只是遭到了长孙无忌等一众朝臣的强烈反对,李世民无奈,只好放弃了这个念头。

△李恪

这其实很好理解,李恪的“最强血脉”虽然听着荣耀,但是在政治场中,却成了他的累赘。毕竟,大唐开国功臣们造的正是隋朝的反,你一个身具隋朝血脉的人当皇帝,一旦哪天脑子抽筋开始清算怎么办?功臣们还想睡个安稳觉呢,所以李恪当储君的阻力,大到让人只能放弃。

等到高宗继位后,太宗诸子中,老大、老二都已去世,李恪成为最年长者,官拜司空、梁州都督。

永徽四年(653年),由高阳公主引发的皇室谋反案席卷一时,房玄龄之子房遗爱为了活命,协助长孙无忌攀咬诬陷李恪,致使李恪含冤被杀,享年35岁。

李恪死前痛斥长孙无忌,说他玩弄权术,终归会有报应,不会得好下场。此语后来果然应验了。

毛主席当年曾经评价过李恪:“李恪英武,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他认为,李恪胜李治很多,李世民虽然知子,却听由长孙无忌摆布,实在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长孙无忌

2、李愔

比起他的亲哥哥,蜀王李愔就逊色太多了,简直就是一个小纨绔。

他性格顽劣,时常无故殴打官员,沉迷游猎,多次违法乱纪,因而在太宗朝与高宗朝数度被贬官。

永徽四年(653年),因为吴王李恪被诬陷谋反,李愔作为同母弟被连坐,废为庶人,流放巴州;不久之后,又被改封涪陵王。

乾封二年(667年),死于流放地。

家仇孽缘,歧途难归

李佑⑤是唐太宗第五子,母亲是阴妃,李世民与阴妃也算是一段孽缘了。

李佑的外祖父,也就是阴妃的父亲阴世师,隋末镇守长安。617年(隋大业十三年),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留在长安的幼子李智云被阴世师所杀,年仅十四岁。阴世师又找到了李渊的家族墓地,掘了李家的祖坟。

△李渊太原起兵及攻伐战略

李渊攻入长安后,怒火万丈地将阴世师抄家灭族,只留了阴妃和她的弟弟阴弘智。后来阴妃被赐给李世民,李世民欣然将其纳入帐中。

两家如此血仇,李世民还娶了阴妃,生了李佑,我只能说太宗不愧是太宗,心胸可装天地。

这段孽缘显然是有很多副作用的,齐王李佑从小的处境比吴王李恪还糟糕,经常被排挤讽刺,就因为他这尴尬的身世。

因而李佑心态受损,比较叛逆,喜欢结交奸邪之徒,德行不举。

尤其是李佑的舅舅阴弘智常在他身边吹邪风,更是不断助长李佑的叛逆之心。

李世民为了这个顽劣的儿子操碎了心,时常训诫并找严格的老师教导他。

结果,极为严苛的老师见李佑屡教不改,便处置了他身边的奸邪之徒,惹得李佑大怒,一气之下杀师造反。

不过,李佑其实仓促,加上自身才能有限,谋反很快被镇压。

643年(贞观十七年),李佑以“谋反罪”被贬为庶人,赐死于长安太极宫内省。

△阴妃

其实,李佑的成长本身就大有问题,阴妃在宫中无法过多干涉,宫外的阴弘智作为家族的幸存者,他怎么可能甘心被李世民如此羞辱,势必不会教李佑好的东西,所以李佑的悲惨人生不能全怪他自己。

最后不得不说,历史就是有着诸多意外和巧合,李佑虽然失败身死,但是彻查的过程中,间接导致太子李承乾的谋反计划被朝廷发现,这样一来,李佑也算是拉着太子大哥当了垫背。

其余诸子,善终是福

1、楚王李宽②

楚王李宽是太宗第二子,生母不详。

武德三年(620年),他被过继给唐高祖李渊第五子李智云,加封凉州总管、司徒。(李智云就是上段所说,被阴世师杀死的那位)

李宽去世得较早,都没能等到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贞观初年追封为楚王。

2、蒋王李恽⑦

蒋王李恽是太宗第七子,母亲是王氏。

贞观年间,不像那些抢眼的哥哥们,李恽安然度过。

高宗初期,李恽历任多州刺史,仍然做他的安闲王爷。

不过到了上元初年(674年),李恽转任箕州(今山西左权县)刺史。录事参军张君彻诬告李恽谋反,唐高宗派使者调查,李恽吓破了胆,惶恐之下选择自杀。唐高宗知道实情后,处斩张君彻,追赠李恽为司空、荆州大都督。

3、越王李贞⑧

李贞是太宗第八子,母亲是燕德妃,他为人好文史、善骑射,有才干,皇族中与十弟纪王李慎齐名,时人尊称他们为“纪、越”。

从太宗时期到高宗时期,李贞历任多州刺史,虽有政绩,但也有识人不明、欺压百姓的污点。

垂拱四年(688年),李贞起兵反对武则天当政,拱卫皇室,结果兵败自尽,享年62岁,被赐姓虺(huǐ)氏,以示惩戒。

△武后

4、纪王李慎⑩

李慎是太宗第十子,母亲是韦贵妃。

李慎勤奋好学,擅长文史和星象,在地方上多有善政,地方百姓甚至立碑纪念他。

后来,他支持越王李贞起兵推翻武则天,坐罪下狱,也被改为姓虺。

永昌元年(689年),在流放途中逝世,享年62岁。

5、江王李嚣⑪

李嚣是太宗第十一子,母亲是燕德妃,与越王李贞是亲兄弟。

李嚣631年进封江王,632年就去世了。

老十李慎628年出生,老十一李嚣肯定晚于此,可推测李嚣很可能没活过4岁,属于早夭。

6、代王李简⑫

李简是太宗第十二子,母亲不详。

他631年封王,同年就去世了,按照相同方式推算,也属于早夭。

7、赵王李福⑬

李福是太宗第十三子,母亲是杨贵妃。

贞观十三年(639年),进封赵王,并过继给隐太子李建成,以续香火。

之后一直到高宗年间,李福历任多州刺史,直到咸亨元年(670年)去世,享年35岁。

8、曹王李明⑭

李明是太宗第十四子,母亲是巢剌王妃,也就是原李元吉的齐王妃,李元吉死后,太宗将弟弟的王妃收入后宫,相传齐王妃美艳无双应该是没错的,不然李世民不能干这种事。

贞观末年,李明封王并加封食邑;

高宗年间,他被过继给齐王李元吉继承香火,不过这事有点讽刺,李元吉泉下有知不会高兴的。

永隆元年(680年),李明被卷入章怀太子李贤的谋反案,因而贬为零陵郡王,流放黔州。

永淳元年(682年),在武后的授意下,被黔州都督谢佑逼死。

结语

综合上述十四位太宗之子,我们不难看出,最优秀的是老三李恪和老四李泰,最像李世民的非吴王李恪莫属。

除了高宗李治⑨,细数诸子生平结局:

李承乾①、李佑⑤、李贞⑧、李慎⑩、李明⑭因谋反被废或被杀;

李恪③、李愔⑥、李恽⑦被诬陷而死;

李宽②、李嚣⑪、李简⑫早亡;

李泰④被废但好在善终,唯一没被废过还善终的只有李福⑬,但活得也不算久。

由此可见,即使贵为皇子也难以安享荣华富贵,面对政治旋涡谁也别想独善其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