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玄觉虚空阴阳双修细密功程真诀

 火圭 2022-10-25 发布于陕西

编者按:玄觉虚空阴阳双修细密功程真诀乃无上神仙栽接密法,为青衣道长所传,实属道教阴阳法派经典,现整理出全部,仅供参考。

第一节、开关展窍

一、 要论

开关展窍乃是开启进入虚空阴阳双修之玄门而能直达修真之真正的捷径,其作用宏大,意义非凡,可愦憾是却未被修真学者重视,更有甚者不屑一顾,认为多此一举,实乃误人,盖不知,大凡得其真传有明师指点的修真人士莫不对此倍加重视,而从不轻视之,著名的道教阴阳法派经典名作《金丹真传》的作者孙汝忠先生,也实曾言“开关展窍,当在筑基之前”,是可见开关展窍一事在阴阳双修中的地位甚重,仙翁淘存存也云:“修道之人,如不开关,就先言筑基练已,此乃融鞋搔痒之举,如此无益于事”如此言之见,大凡著书之说,讲授后天修练法程下手功夫的,倘只言筑基练已二层功夫的,此必为之一乃为作者保守之,二乃著书之人不知修练诀微,不过,修道练法关键多在细微之处,自古均被知者珍之难以轻易示人,但若不授之,学者自徒劳费力,必走弯路,否则怎么会有此一说“细微诀窍,师不道破,则难达臻境矣”,吾此为了宏道之愿,故不惜点破千古之秘,在诀微之处——点破,还望读者学者珍之自习。

图片

开关、展窍,是两种作用,即开关是开关,展窍是展窍,但是两者又互相连接在一起。为同时发生,都是以阴跷之气萌动,然后摄入鼎内,勿忘而勿助。之后使后天之气生起,再调再烹,使真机自动。我乘其动而引其运行,不必去着力开,而关自然开,不必去着力展,而窍自然展。但这一切都要是自然而然,切忌着力,又忌当面错过而不知。

开关,是开何关呢?当阴跷气萌动的时候,也即生出了后天之真气,当此真气升达泥丸之时,已经将关口一一打开,也即是河车之路打通。以备追摄彼家异性气血于我身中之时,通畅而无阻。其间所开之关口分别有:尾闾、夹脊、玉枕。

展窍,是展何窍呢?窍也有三处,分别是:泥丸、土釜、华池。这三窍,凡人不展则闭。合闭以后,自家的真气也难以进主,如果不将其展开,又怎么能将彼家异性的气血等物纳入呢?所以在虚空双修之前,窍也当展开无碍,方可进行男女双修,否则双修无益。

运行自家真气开关、展窍的火候要妙在于,乘气机乍动而又静时的交会之机,微微起火,逼过尾闾,从而逆流天谷。

讲到这里,又有必须注意之处。古仙有云:“一窍展而百窍皆展,大关开而众关开欤”所以学人尽量不要拘于一处,一点,一团的感觉。而尽量使众窍齐展,众关齐开。

但又须知开关展窍与河车之事不尽相同。虽然开关展窍是打开了逆运的路途,也即是打开了河车之路,但是开关乃是运行后天的真气,河车则是运行后天的金水。当功夫到了河车这一步功夫,则如同日日筑基而无分别了。但开关展窍却是在筑基之前。换句话说,开关展窍如同运矿石,而河车之行如同运黄金。

二、 开关展窍行功秘程

1、备一丹室(能安静之处便可),我于其中盘腿静坐下来,(按平时习惯的静坐方法,若无习惯的方法,那么就将腿脚盘起而坐。按自己的能力,能双盘的就双盘,能单盘的就单盘。总之,一切以自然舒适为主)首先静心,放下平日一切烦琐之事,尽量不去想其它事物。接着轻闭嘴唇。然后接下来就开始调息,平缓而细长以后,就可以行下一步功夫,当然,心静而气自然平,应该以不调之调为最上。

2、等调到鼻息平和以后,就将双目微闭,从而内观自身。此时,以神注肾根之下阴跷一脉,即将神意之念等等停住于阴跷一处。阴跷在肛门之前,睾丸以后的地方,类同于会阴一处,但决不可等同于针

4、然后就在虚无之窍内,停神安息。停神,就必须要神静,如果神燥而不安,那么就不能停,强停也必不在虚无窍内,而在窍外,无助于修练,并使神损而快耗,促短生命。或者是妄神、邪气与淫精混杂,其病主更深了。如此,乃是与修道之事有南辕北辙之歧。安息,就必须要调之有度而方才能安。息调平而神也就自得安静,神安静息也就能达内。息达内,就是内息,丹经中称为橐龠。内息呼之而不出喉,吸之而归于命蒂。从而又可达于踵。也就是庄子讲的:“真人之息以踵”。相接不断,绵绵若存,彻于涌泉,而往来不绝。初时停神安息于虚无窍内,应当以自然为主。如果心太过于严,那么就会使心火上炎,所以务必要顺其自然,但顺其自然,却不是听其自然。这在丹经中叫做“文火”。如果这时候心太散,那么就会使心液乱露而冷凉,所以务必要守住此自然,这在丹经中叫做“武火”。文火与武火的烹练,在丹法中是贯穿于始终的妙用。

图片

5、如此调到内息匀称,然后勿忘而勿助。以内息而踵外息,即内息为呼,而鼻中吸气。以外息而踵内息,即鼻中呼气而内中为吸。

6、这时候,心如同虚空,因有息相依,那么就是真虚。又因有息相随,那么就是真空。真虚真空之间,静而又静,清而又清。气息也绵绵,心神也默默。至此要一切放下,人我皆忘。这一段功夫,在丹经中叫做“钻杳冥”。《道德经》中最根本的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杳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钻入杳冥,就是夺此成仙之信。杳冥中有精,然而钻得不深,便把握不住,但杳冥中也有气。只要我能一神独觉于其间,其气即为我的真息。一旦真息发现,薰心而有酥痒之感。我还要将此息按入虚无窍内,在那个空腔里,于是慢慢积累,从此命蒂生而阳气自长。如此之后,便可以开关运气了。

三、 杳冥要诀

钻杳冥,乃是身内的阴阳交媾,陆潜虚仙祖曾说:“交媾乃太上密秘之旨”。说到底,交媾就是至阴的本源,杳冥的根核。人要能够钻入杳冥,方才能够得成交媾。一旦入于杳冥以后,不交媾而也能够自动交媾。于是便从至阴中而生出至阳。

钻杳冥的功法,总之不出四个字“凝神调息”。这里所讲的凝神,是将先前已清之心,收而入于内境。心没有清时,眼不要内闭。先要自动而自勉,把他收回来,清凉恬淡以后,才可以收入气穴,也就是前面说的虚无之窍。然后将神坐于虚无中,不偏也不倚,如此就是凝神于虚。

调息一事并不难,只要心神一静下来,神随息而归于自然。我只是守之,顺之。然后神光下照,(闭目后,神静而自有神光下注)。如此便是调息。

但调息又不止于此,应该调度阴跷之息与我心之息相会于气穴中。调度的方法,应该顺其自然。只要将前面讲授的功夫修练好了,自然会令神在气中,而默注于元海,不交而自交,不接而自接。我只是守其性,使之不散乱。存其神,而使之不昏沉,所以能够杳冥恍惚。

总之,心止于脐下,叫做凝神。气归于脐下,叫做调息。神息相依,我守其清净自然,就叫做勿忘,我顺其自然,就叫做勿助。

勿忘而勿助,以默以柔,只要呼吸之息(包括内息与外息)活活泼泼,心神自在,那么就可以钻杳冥。总之两句口诀:“以虚空为藏心之所,以昏默为息神之乡”。经过三番两次,澄之又澄,忽然间心息相忘,神气相融,便是不觉恍然而阳生矣!

四、 开关展窍总要心传

总结前面的功法,次序分别是:收心(静神)、调息、闭目存神,然后就顺之自然,静之又静,清而又清,一切放下,而全体皆忘。最后是进入混混沌沌,杳杳冥冥的境界。功夫到了这时候,就如同天气季节到了冬天,万物芸芸,都各返于它们最原始的根本时代。又如同一天中的夜晚亥时,所谓“亥漏沉沉,各息其心”。这就是无知、无识的时候。

又有谁知道,正是此无知、无识之际,才有一阳来复呢?就恰如冬季过完而生出春天,夜晚结束而曙光来临。

当时,蓦地一惊,无烟似有烟,无气而似有气,由下丹田处薰至心阙,使人如梦初醒。值此初醒之时机,就叫做活子时。

这时候,只觉得忽然从内鼎(气穴)之间,冲出一物,跳跳跃跃,嘘嘘喷喷,直由冲脉(冲脉起于脐下之气街,也即是阳物上一点,而直上散于胸中,即心口处)上至心府,即展窍的时候。

注意:此时的展窍,乃展有横骨,大赫,气穴,四海,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共十一处,为小展窍,开篇所论为大展窍。开关、展窍全都自然而然,不可死拘于某点、某位、某处。

展窍以后,我便等候着此气冲突有力的时候到来,于是就变神为意,用意将此真气引出尾闾,一撞三关,透夹脊,而飞上泥丸,如此便是开关。

图片

展窍、开关,从头到尾共经历四层功夫,如今再祥细说一下,以便学者习练。

第一步:收心

心即是神,元神从先天而来,用不着收,已在心内。但是心内也有识神,就像云遮月亮一样,识神将元神遮盖了起来。白天,识神接触于事物,生出七情、六欲等感情与想念。夜晚入睡之后,识神又接于梦态而始终不让元神显露。

识神的性质是外驰而接于物,所以要将它收回,让它灭亡,而露元神。

方法就是放松入静,如前文所讲授的。

第二步:寻气

寻气,就是在阴跷一处寻得。阴跷之内是活活泼泼,一块不见不闻之处。我将收来之心(即行专气致柔的调息法与抱神以静的功夫),静于类同会阴穴的阴跷一处。如此数日之后,阴跷处便会升起一股元气,乃是元精所化,这也就是最初的练精化气功夫。

化气之后,我更加倍静神以守,守到气动之时,即以神去相会合。

此时的神气会合(即交媾)之法,就是凝神的功夫。

第三步:凝神

凝神,就是将神意注于下关气穴之处。气穴在肚脐以内一寸三分处。然后自然而然,等到阴跷的气机萌动,但因火候不到故气机萌动时还不能以神会合。

所谓以神会合的方法,就是气机走在那里,我就将神注在那里。

一旦气机萌动后,则会清楚的感到它在慢慢地由会阴(睾丸之后,肛门之前)处上升,此时气尚在动,不能与神相合。至于什么时候相合,就是丹经中所讲的火候。

当气机运动着而忽然一停的时候,就是交媾的火候到了。一般人的气机此时都在肚脐之后的那片地方,但不论此时气机停于何处,都要将神注于其间,使神气自然交媾。

如此渐渐地积累,忽然有一天,从内鼎(从脐下一寸三分处,再入内一寸五分,方圆一寸处为内鼎)之间,冲出一件物品。

这件物品就是最初的药物真气。

当真气产生之后,就应该展窍了。

第四步:展窍

此时是展小窍,共十一处,前文已有祥细介绍。

这时候展窍,完全不*我之神意,而是真气充足,自然冲开,只觉得此气由冲脉之路,直冲到胸口。

起初,这种冲突较弱,但渐渐地感觉明显了。我于是改变不知不觉的神为意,但绝不是气功学上的意念,当是神意。学者心到而神知,体证而明知,这时候很难言说。

用神意将真气引导,由尾闾的左右两孔而进入尾闾关中,就已是开关的事了。

第五步、开关

如前一步,用神意将真气引导而入尾闾关。入口就在尾闾的左右两孔。此时如有针刺一般的感觉于尾闾左右两端,那已经是将真气引入了。如果没有这种感觉,应当将神意置于尾闾深处,引真气而如同托重物上陡坡一样。

但大多数人都能一次通过,即自然而然的以神意略引即过,始终引不过关者,那么说明真气不足冲突不够,当静神守于阴跷,使真气充足冲突明显后再引导过关。

过尾闾后,只觉真气循督脉返行而上,到脊椎中间处,有一夹脊关口,过时也有针刺之痛,再上去,就到了脑后的玉枕了。

玉枕一遇刺痛,三关即全部打开。

如此开关,展窍之后,就是要修练筑基的功夫了。

五、 行功指要

打坐一事,一定要做到形体端庄,但只是形体端庄,合眼闭目,则是假打坐矣。如果要行真打坐之事,须全天之中,行住坐卧,心似泰山,不动不摇,六根不出,七情不入。平时富贵就行于富贵,平时贫践就行于贫践,无遇不安,无人不得。知打坐法后,便须降心,其间湛然而不动,昏昏黑黑,不见万物;杳杳冥冥,不分内外,直至不生出丝毫欲念,此为真定,如此则不必再降心,若是心逐境驰,而又有所感,生出念头,寻头觅尾,或者静中有所见闻,现出无数的幻象,心生败坏,道德有损,则必行湛然不动之法而降心。降心之后,则可练性。练性一事,如同弹琴,太快会使弦断,太慢则不应,所谓紧慢得中,琴得调和。其又如同铸剑,若其中钢多,则易折断,若其中铁多,则易卷曲,唯有铜铁得中,方才是一把利剑。练性之后,则当断缘,即为断绝尘缘之事。倘尘缘不断,足以蔽心,那怕万样聪明,也皆为所蒙。凡是人皆不可能无荣辱得丧之心,若一旦有此种种之见,便有种种念生而不安宁,于是乎耘耘扰扰,心无片刻安,神无片刻定,如此便会促短寿命。古人云:“弃事则形不劳,无为则心自安,勿显德而露能,勿障已而抑人,一切荣辱得丧之情,不系于念。一切生老病死之事,不萦于心,则尘缘自断矣!”断缘之后,可以收心。收心则更进一层了,心乃是一身之主,全神之舍,所以静净则可生慧,动则味矣。当人情迷于幻境时,以为事事真实,甘愿去受污染,蒙蔽一天天加深,离道就越来越远了。如能够日新又新,绝尘离境,虚灵空洞,不着于物,心即可与道合,此曰归根。归根一刻不离,就是定静。当归根定静之后,其心泰然,内无所着,外也无为不垢而不净,非智也非愚,自然毁誉不生,利害不侵,此为上智。

人心如同眼睛,当纤尘入于眼内,眼常常不安,心遇小事来萦,便常不得安。不安不定,其病最深。故应随起而随制,务令其不动,调和纯熟,自得安闲。无昼无夜,行住坐卧,应事而接物,着意而安。心若是得定,即须安养,从而令其不生烦恼,收心之后,当知简事,也即遇世事不宜求之过分。比如食中的山珍,衣中的绫罗,身中的名位,则中的金玉,这些都分外引人,足以乱我心神,自当远远避开。

人生当中,最难除者莫过色欲。当知道色由想生,想若不生,最终也无色事。色即是空,而想则是幻。心一冰冷,还有何事不能除去呢?遇有真见之人,早已看破,不受其害,是以:“观真者,达人之先觉也!”定之一事,乃是出俗之极也,而为致道之初基,习静一旦成功,持安一事便完毕了。即便形如槁木,而心如死灰,无心于定,而心无时不定,方为泰定。

心乃载道之器,静极则道居,而慧生也自生。生慧乃是本性之固有,非今日才有,所以叫无光。又心乱则昏,心静则明。慧即是明,故不要以多智而伤损于定,生慧并不难,生慧而不用才难。自古乃望名者多,而忘名者寡。慧而不用就是忘名。庄子曰:“以恬养静,智生而不用其智,谓之以智养恬”若能悟智双养,和理自出其本性。恬智是定慧,和理则是道德。

其实人寿的短与长,乃是元气之所禀,元气是有厚薄之别。善于养生的人,虽然其本为薄,然而却能善保并护持,自然也可以延年。不善于养身的人,虽然禀受厚气,却不加善护且滥用无度,亦足以促短寿命。如同烛之有长短,若置长烛于风中,那么其焰必然快灭,但能护短烛于笼内,那么其灭也就必迟。养生之道,也是如此。道无处不在,慧光乍现,万事万物皆为道师矣!

天地之气,周于一年而循环。人身之气,只周于一日而为循环。人身之阳气,从子时开始,自左足而上循到左股,经左胁,左肩,左脑,横过右脑,右肩,右臂,右胁,右足,则刚好又是子时。人身之阴气,从午时开始,自右手心通向右臂,右肩,横过左肩,左臂,左胁,左足,外肾,右足,右胁,则又是午时。二气的运行,昼夜不停息,必以一日为一周。天地之气,以一岁为一呼吸。人身之气,以一出一入为呼吸,一呼一吸就是一息。天地之悠久,人类之寿夭,全是赖此一息,而权以造化,改天命,夺神工,也莫不是赖此一息。所以这一息,实乃为操纵阴阳生灭之权,万物存亡之柄。所以道家以胎息为入道之根基。而想长生延龄之人,当行呼吸引年之诀。胎息本来是养气习静的功夫,须要喜怒不干,使心不乱,杂虑不留,使志不分,然后面向东方,端坐,厚铺毡褥,使身体不倦,解带宽衣,使气不促。谨闭六门,使神不散。端坐良久之后,神气清定,一念观中,万缘俱寂,移神于气穴之内。不一念别移,也不必用意注想,只要神息相依,不令一息外驰,而吸气时,心即随之而到气穴气海之中,呼气时心即随之而到灵台,绵绵不绝,若存若忘,目不离视,观无所观,神不离照,而照无所照。坐到澄澄湛湛,物我两忘,元神真气,凝入黄庭。内不出,而外也不入,如同在胎中一般,神息相交,则呼吸不调也可自匀。只是不可间断,那黄庭热气,自然涌沸。于是就缩头耸肩,蹲身如猴子一样,行十二息,微胁小腹,紧闭谷道,以意引此热气至尾闾,又行十二息,至夹脊双关,又行十二息,便觉得夹脊中微痒微热,直达玉枕。这一关最实,这一关也最小,用目上视泥丸,仰首昂鼻,将目九开九闭,存气注满泥丸。即通泥丸之后,低头行二十四息,便闭目下视,使泥丸之气,转过明堂,下山根而逼动承浆,舌舐上腭,从而引气过鹊桥,紧闭鼻息,虚咽气下重楼,过绛宫,以意引下其气,归于黄庭。如此后上前下,始为一转,谓为小周天,这样运行六次,可得乾之策而阳升,并坤之数,而阴降。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一百四十有四,阳升阴降,共合一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之数,每天子、午时前后,按时行功,遇有身中一阳发动,即我身活子时,久久行之,其关自开,其窍自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