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压死蒋介石的稻草:优势巨大的杜威为什么会输给杜鲁门?

 nqdeshen 2022-10-25 发布于安徽

在2020年的美国大选中,特朗普和拜登曾经在媒体上疯狂彼此攻讦,舆论的口水仗一波接着一波,看得人眼花缭乱。

而其中最无厘头的莫过于共和党人蓬佩奥炮制的“中国干涉美国大选”论,此言一出,让无数人啼笑皆非。

或许在不少国人看来,这个论调完全是美国官员“以己度人”的无稽之谈,实在不值一哂。

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上,中国还真有人试图干预美国大选,只是效果不佳,最后功败垂成。

文章图片1

特朗普与拜登等人

这个“敢为天下先”的人正是曾经的国民党领袖——蒋介石。

在1948年的美国大选中,他疯狂押注共和党候选人杜威,不仅在国内为其宣传造势,据传还为其提供了大量的政治献金。

为什么蒋介石会押注杜威?后者又为何大热倒灶,输给了当时岌岌可危的杜鲁门?

文章图片2

蒋介石

隐藏矛盾逐渐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因为意识形态的巨大差异,美国和苏联默契地进入了冷战阶段。

对当时的美国来说,布局远东是遏制苏联最关键的一步,它必须在这个地区扶持靠谱的盟友。

在抗日战争刚刚结束的时候,国民党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美国在远东最适合的盟友。它的意识形态和美国相同,实力上也是冠绝东亚。毕竟在杜鲁门看来,国民党统一中国只是时间问题。

再加上当时的中国共产党是苏联之外最强大的“红色势力”,因此美国人必须要扶持国民党来对它进行压制。可以这么说,杜鲁门和蒋介石的联盟在1945年绝对是“天作之合”,是一个绝对双赢的选择。

文章图片3

杜鲁门

然而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对看似牢不可破的盟友却出现了嫌隙,关系逐渐开始恶化。

至于在1948年的美国大选中,蒋介石悍然站在了杜鲁门的对立面,支持他的对手杜威。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其实是两方面因素导致的。首先是美国方面对蒋介石的不满情绪逐渐提升。因为解放战争开始后,国民党不仅没有取得预想中的优势,还被解放军打得节节败退。

这让美国政府产生了强烈不满,对国民党的未来也不太看好。其次,被杜鲁门派去中国调节矛盾的官员回国后,对国民党尽是批评之词,马歇尔和艾奇逊对蒋介石政权只有一个词:令人绝望。

文章图片4

杜鲁门

因为他们在工作的几年里清晰地意识到一个事实,国民党内部早已腐朽不堪,大部分的官员都尸位素餐,脑子里除了贪污腐败什么都不想。

被这样的人领导,其败退是必然。

听多了马歇尔等人的分析,杜鲁门对蒋介石的态度也发生了180度变化,提供的援助大幅缩水。杜鲁门并没有掩藏态度的变化,蒋介石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但是他并没有反思国民党内部的问题,反而单纯认为是杜鲁门的想法发生了变化,不愿意全力支持国民党。在他看来,杜鲁门提供的支持力度和罗斯福相比差得很远,明显有所保留。

面对岌岌可危的战争形势,蒋介石心中唯一的破局之道就是寻求更多的美国援助。因此他认为应该支持一个更加激进、更加反共的新总统上台,和后者建立更亲密的合作关系。

文章图片5

蒋介石

杜威的强大优势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蒋介石选择杜威是非常明智的。后者具备雄厚的政治资本,在前期的选举中也占尽了优势。

不出意外的话,杜鲁门的败选几乎是必然。

杜威具备很多优势,他的资历要比杜鲁门强很多。后者虽然年纪更大,但是从政较晚。而杜威在很早的时候就当选为纽约州州长,做出了令人侧目的斐然功绩。

其次,杜威有着更加优秀的声望。他在1944年的竞选中,就已经具备了挑战罗斯福的实力。

虽然最终败选,但是输给巅峰的罗斯福并不丢人。很多权威媒体把他视作美国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公认其为罗斯福卸任后最强力的竞争者。

文章图片6

杜鲁门

而杜鲁门的情况就非常不乐观,虽然在他的任期内,美国成为了二战的胜利国,还在战后秩序的建设中取得了极大的优势,攫取了大量利益,赢得了长远的发展。但是伴随着战争的结束,曾经被罗斯福压制的内政问题一一爆发。

在短短的三年里,美国陷入了物价上涨,罢工不断的萧条局面。

根据过往的经验,对任何一个美国总统来说,国内的经济发展是民意基础,其他方面取得再好的成绩都只是附加值。因此,杜鲁门想要连任将会是地狱难度。

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在经济大跌的同时,杜鲁门的支持者也纷纷离去,出现了近乎“众叛亲离”的局面。

首先是民主党内部出现了分裂,导致选票分流;其次杜鲁门的施政引发了财团和大公司的不满,这些人公开放话拒绝为其提供经费。

文章图片7

杜鲁门

有了如此悬殊的实力对比,杜威在前期选举中自然是“无限风光尽被占”。1946年,共和党赢下了中期选举,在国会中获得了大量的席位,为杜威的上位之路扫清了障碍。

在选举正式开始后,有着强大财团支持的杜威更是利用金钱开道,获得了全美几乎所有主流媒体的支持。

在大选前的民调中,杜威的支持率也一直遥遥领先于杜鲁门。

而蒋介石也被美国的舆论误导,认为杜鲁门下台是板上钉钉。因此,他迅速派人联络杜威,释放自己的诚意。

文章图片8

蒋介石

为了支持杜威当选,蒋介石做了两件事,一方面是在中国国内给杜威壮大声势,他派人在北京组织了支持杜威当选的游行,还把这些画面全部拍下来,发给美国的媒体造势。

另一方面,蒋介石把自己的心腹陈立夫派到了美国,秘密接触了杜威的竞选团队。

根据坊间的传闻,陈立夫此行一共携带了400万美金,全部捐给了杜威的竞选团队作为竞选献金。

接收到蒋介石的诚意后,杜威团队也释放了善意,似乎一个新的联盟马上要冉冉升起。

文章图片9

选举

杜鲁门逆风翻盘

而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在1948年美国总统的最终选举中,被媒体和财团寄予厚望的杜威意外遭遇滑铁卢。民主党候选人杜鲁门获得49.5%的普选票和303张选举人票;共和党候选人杜威则只获得45.1%的普选票和189张选举人票。

可以这么说,杜威在总统选举中全方面输给了杜鲁门,创造了美国总统选举历史上最大的冷门。而杜鲁门逆风翻盘的举措也成为教科书般的经典案例,被后世多个美国总统学习借鉴。

杜威之所以彻底输掉美国大选,深究起来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完全可以用刘慈欣在《三体》中的那句名言来概括:“弱小和无知从来都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文章图片10

选举

因为自觉必然会胜选,所以在选举正式开始后,杜威采取了最保守和的策略。

他的团队认为只要按部就班地推进,就一定可以获得胜利,所以在很多事情上都明显有所保留。

比如杜威的竞选口号非常平庸,根本无法打到选民的内心。而且杜威不愿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巡游,他不愿意深入到中下层选民中,而是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媒体应酬和交好财团。

作为他的竞争对手,杜鲁门及其团队则是一副“拼命三郎”的架势。在己方明显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他们不能挑三拣四,每一项有可能提升选民认可的举措都必须全力以赴。

文章图片11

杜鲁门

从1948年9月开始,杜鲁门花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一场行程超过31000英里的环美之旅。

在这个被杜鲁门戏称为“大选远征”的过程里,他拜访了全美几乎所有的居民点。

和杜威略带精英口吻的夸夸其谈不同,杜鲁门在演讲的时候会特意选择粗俗且直白的语言。虽然这种风格让他在媒体上收获了很多嘲笑之声,但是在中西部的中下层民众里却赢得了一致好评。

而且杜鲁门在巡游的过程中还整了很多花活,赚取了不少话题度,比如他在一所小镇里制服受惊马匹的“表演”就吸引了很多媒体报道,并且赢得了不少选民的青睐。

文章图片12

杜鲁门

在巡回演讲的过程中,杜鲁门还多次公开批评杜威的政见,做出了很多挑衅之举。

自命清高的杜威不屑于打这种嘴仗,因此他的团队选择了对此视而不见。

然而这种做法落在很多普通选民的眼中,却被认为是杜威心虚,无力反驳杜鲁门提出的质疑,对他的认可度大大下降。可以这么说,杜鲁门团队在竞选期间用尽了各种办法去提高支持率。

而杜威的团队却被遥遥领先的民调结果误导,痛失好局。事实上,当时被广泛使用的盖洛普民调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它根本无法统计到下层群体的意向。在杜威及媒体眼中,他的获胜是水到渠成。

殊不知,他早就失去了中下层民心。直到选票统计开始后,杜威才意识到大势已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杜鲁门轻松赢得一张又一张地选举人票。1948年11月3日,在万般无奈之下,杜威公开承认败选。

文章图片13

选举

蒋介石真能如愿吗

杜威的选举失败让蒋介石大为失望,结果传来的那一刻,他的心中就充满了忧虑。

而杜鲁门的反击也很快送上,他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公开表示,美国会停止进一步支持蒋介石政权。

在撤回军事援助的同时,杜鲁门还暗中扶持了国民党内的反对派。1949年1月,在内忧外患之下,蒋介石被迫下台。此次变故被蒋介石视作人生一大遗憾,他坚信如果杜威上台,或许战争的结局就会完全不同。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其实无论杜威是否胜选,解放战争的结局都很难改变,败退台湾是国民党必然的结局。在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占据了天时和地利,军队数量也遥遥领先,背后还有着来自美国的全力支持。

文章图片14

蒋介石

如此巨大的优势下,它依然在各个战场频频受挫甚至大败亏输。

到了1948年年末,情况已经完全不同。解放军掌握了天时地利与人和,在战斗力对比上也完成反超。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有美国的全力援助,国民党也无力回天。

而且蒋介石寄希望于杜威胜选后能投桃报李,给予全力支持,本身就是一厢情愿的想法。作为一名优秀的政治家,即便杜威成功上台,他在处理美中关系的时候,也只会比杜鲁门更冷静。

这个理性的政客不会因为和蒋介石的小小私谊就轻易改变美国国策,否则必然影响他之后的连任。事实上,杜鲁门和蒋介石最初是没有个人矛盾的。前者之所以转变策略,本质还是为了美国的利益。

文章图片15

杜鲁门

在他看来,最适宜的选择是给蒋介石提供一定援助,同时不断调停战争,保证共产党不会彻底被消灭,留下一个分裂的中国。

因此即便换了杜威上台,在美中关系上,他也会延续这个策略。

就算国民党真的失败了,只要替它保住台湾,那中国就没有真正完成统一,这个结果对美国而言已经足够了。

杜鲁门也确实是这么做的,虽然他一度想推翻蒋介石的统治,但是等到国民党败退台湾的时候,依然派出了舰队去全力保护。所以无论杜威上台与否,国民党的结局都已注定。

文章图片16

选举

结语

回过头来看,杜威和杜鲁门的这场“世纪对抗”可以提取出几个重要的关键词:媒体的一边倒支持,民调的巨大优势以及依靠中下层翻盘。

看到这里,相信不少人已经能感受到满满的既视感。

是的,2016年的美国大选,就是对“双杜对抗”的完美复刻。黑格尔曾经说过一句经典名言:“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都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当自负的杜威被中下层选民狠狠教育的时候,他一定想不到,几十年后,这个套路会再次奏效,击垮了同样被“精英阶层”推崇的希拉里。


参考资料

《杜鲁门的总统之路》——陈建平

《论杜鲁门的“公平施政”》——李存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