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之地,皆为毓秀。物华天宝,胜景长留。兹为咏叹,仓促而就。勾画素描,挐心内之不朽。倾情涂鸦,做宣传之所求。莼羹鲈脍,都是五柳。千山暮雪,只取一裘。若家若乡,但愿无谬。 ![]() 我们访村访人访古,最终是访故事,访传说,访文化传统。请跟我一起去登上那座“仙气”飘飘的山——天马山,去探一探那“仙味”十足的洞——狐王洞吧。 狐王洞,是林州市采桑镇最西边的一个村子。 官方记载:狐王洞村隶属于河南省林州市采桑镇,西与与南平村接壤,西北与沙河村接壤,东部与舜王峪村接壤,东南部与大岭沟村接壤。 依着官方记载,从镇中心出发,向西行十多里,穿村过路,便到了狐王洞村。 遇见狐王洞,便是遇见了传说,在村里,随便拉一个人问问,狐王的故事便如浮眼前: 传说在很久以前,这里住着一狐仙家族,除一对老夫妻外,还有10个貌若天仙的女儿。这狐氏一家心底善良,常以扶贫济困为己任,帮当地百姓办了不少好事。全家白日闭门不出,一到夜间就分头行动,谁家有困难就帮助谁家。犁地、送衣服、熬汤煎药、打活水井,解决老百姓抗旱浇水。由于狐氏家庭给当地人带来了许多好处,人们便把自己居住的村庄,叫成了“狐王洞”村。 有一天,狐王洞外突然飞来了一群金翅黑雕,此鸟凶悍异常残暴无比,要公开侵占狐仙洞。双方展开了激烈战斗,这鸟凭借着一双铁翅和一张钢嘴,直啄得狐氏全家有眼难睁。最后,老狐王被迫离开了山洞,带着全家异乡逃难去了。后来有人见他们在北京开了一家丝绸店,生意十分红火,他们一家在北京生意做的很大。 故事的前半部,狐仙在村,扶危济困,狐王洞由此得名;故事的后半部,狐仙虽离村,人人仍感恩,村名流至今。 或许,正是狐仙一家的离去,才让这个村蒙上了一层美丽、神秘的面纱,因为,遗憾造就美丽,怀念才是最好的记忆方式,而记忆的最好表达就是不朽的传奇。 ![]() 石门石洞石雕,说不尽的自在逍遥,高山密林狐仙,道不完的纯朴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但狐仙洞一直在那里,等着你,等着“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春日,鲜花满坡,夏天,绿树环绕,秋有果,冬有雪,一年四季,皆成景观,你来或不来,天马山,狐仙洞,狐仙垴,静立,不语。 白云缭绕,松柏有声……
景观墙,整齐牢固,别具一格。种植的绿植枝繁叶茂,青翠欲滴,月季花、樱花、碧桃,逢春吐蕊,一片灿然。 整个村庄大路两侧,主要街道全部绿化,闲散地、小广场、房前屋后,见缝插针,全部栽上了景观树,不愧为安阳生态文明村。 平静恬淡,与世无争,是身在喧嚣中的快节奏的城里人所不能体会到的。 摩诘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其实,你不必介意中岁与否,也不必介意厌尘俗与否,若觉心中烦闷,即可前往狐王洞。循斜径,上南山,分花,拂柳,至白云深处,悟“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之处事之变,之求学之义。若偶然值林叟,亦可谈笑无还期也。 当然,亦可仿效少陵,昔闻狐仙洞,今上天马山。或许,就真的如刘长卿所言: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洗,相对亦忘言。 游胜地,除烦恼,听最好的景莫如实地一看。 来吧,高德为您导航,行见“狐王洞村”牌坊,停车,寻路,去那山上云深处,听一听村子的传说,感一感传统的魅力。 那山那洞那村,值得你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