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人白居易养生之道 闲适清娱练气功享高寿--幸福老年养老网

 12345csdms 2022-10-26 发布于湖南

健康养生 12-31 185

在唐代,活到50岁便被认为是寿终正寝,而白居易寿达75岁,大概应属高寿吧。其实,白居易自早年身体衰弱,疾病缠身。“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又自悲。”(《与元九书》)。通过自己对养生之道的钻研和实践,这位眼看夭折的香山居士健康地活到了七十五岁。下面就来看一下白居易养生之道吧!

诗人白居易养生之道 闲适清娱练气功享高寿

白居易养生之道一、气功修炼

“负闭宣月座,和气生肌肤,初似快醇醪,又如蛰若旁,外融为骸畅,中适一念无,旷至妄所存,心与虚俱无。”这首诗是描写地练气功时的情景。诗的大意是:关着门在幽静的室内坐着练气功;练出温和之气,可使肌肉结实,皮肤健美;练切之初就象喝了甘美的酒,如醉如痴,又好象昆虫入洞冬眠,旁若无人;全身暖融融的感到十分舒畅。这个时候他一点杂念也没有,好象进入了一个极其空旷虚静的地方,把一切都抛到九霄云外走了。

《晨兴》:“宿鸟动前林,晨光上东屋。铜炉添早香,纱笼灭残烛。头醒风稍愈,眼饱睡初足。起坐兀无思,叩齿三十六。何以解宿斋,一杯云母粥。”这首诗提到了气功中常见的“叩齿”。叩齿是中医中常见的一种牙齿保健方法,长期坚持可以使牙齿坚固,不生牙病。现代科学认为叩齿能兴奋牙体和牙周组织的神经、血管和细胞,促进牙体和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

“澹然无他念,虚静是吾师”是白居易养生的头条经验。诗人熟读深研老子《道德经》,遵循其精髓,潜心体道,并付诸于实践,习练打坐,常进入虚静安适状态,他在《隐几》诗中表达这种状态:“身适忘四肢,心适忘是非,既适又忘适,不知吾是谁。百体如槁木,兀然无所知;方寸如死灰,寂然无所思。今日复明日,身心忽两遗。”显然,白居易悟道体道确实达到养生家们所追求的“身如槁木,心如死灰,澹然虚静,物我两忘”的理想境界;而且在诗人笔下,这种境界是那样的富有诗情画意,令人向往。再看《题玉泉寺》:“闲心对定水,清静两无尘。”若非亲身体验,诗心焉能通禅心?白居易得老、庄哲学“清静无为”之真。

白居易养生之道二、饮食起居

《作息率有常》:日出起盥栉,振衣入道场。寂然无他念,但对一炉香。日高始就食,食亦非膏粱。精粗随所有,亦足饱充肠。日午脱巾簪,燕息窗下床。清风飒然至,卧可致羲皇。日西引杖屦,散步游林塘。或饮茶一盏,或吟诗一章。日入多不食,有时唯命觞。何以送闲夜,一曲秋霓裳。一日分五时,作息率有常。自喜老后健,不嫌闲中忙。是非一以贯,身世交相忘。若问此何许,此是无何乡。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白居易日出而起,梳洗完毕先静默养神,而后吃早餐。中午午休,旁晚时散步,兼以饮茶吟诗,颐养性情。晚上则听曲休养。整体来看,生活很有规律,符合科学生活方式。

白居易养生之道三、闲适清娱

《好听琴》:本性好丝桐,尘机闻即空。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清畅堪销疾,恬和好养蒙。尤宜听三乐,安慰白头翁。这是白居易的一首著名的论乐诗,诗中一开始就说明了喜爱音乐(丝桐:琴的别称,这里泛指音乐)乃是他的“本性”,有了音乐就能“万事离心中”,听到了音乐就可以忘掉人世间的一切烦恼和忧愁,尤其是“听《三乐》”,诗人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思想,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寻到了一丝安慰。白居易不仅喜听音乐,还是一个弹琴能手,经常是:“夜深数十声”、“惬心潜有情”。

蜀桐木性实,楚丝音韵清。调慢弹且缓,夜深数十声。进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夜琴》

夜深人静,琴调舒缓,自弹自娱,“亦不要人听”。在这里,诗人的自我沉醉讲究的只是一种“进耳淡无味”的恬淡和清正之音,并非着意追求完美的官能享受,只是为了养颐心性、导泄情怀罢了。有时,白居易弹琴并不仅仅只限于自我沉醉,还能为客人演奏一番呢!

松寂风初定,琴清夜歌阑。偶因群动息,试拨一声看。寡鹤当徽怨,秋泉应指冷。惭君此倾听,本不为君弹。——《松下琴赠客》

明明是“松下琴赠客”,却偏偏说成是“本不为君弹”,这反映了白居易琴艺不仅高明,还要自我谦虚一番,他还曾以“欲得身心俱静好,自弹不及听人弹”来表明自己的自谦,但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欲得身心俱静好”,能够聚精会神得欣赏音乐要比亲身演奏音乐效果还要好。

白居易既然已将“诗、酒、琴”以为一生中的“酷好三事”,故而琴在其生活当中的地位已是可想而知。在白居易晚年生活当中,弹琴竟为其逐日早晚必做的一件事,《秋思》就是其“朝课”和“晚坐”之曲:

蕊珠讽数篇,《秋思》弹一遍。从容朝课毕,方与客相见。——《朝课》

晚坐拂琴尘,《秋思》弹一遍》。——《冬日早起闲咏》

早晚都要“《秋思》弹一遍”,可见白居易对琴的挚爱是多么得执着,以至于他在出外旅游时,船上都要带着琴:

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身外都无事,船中只有琴。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船夜援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白居易不但经常自弹自娱,还曾教养过一些歌妓,“小玉”就为其中的一例:

老往将何散老愁,新教小玉唱《伊州》。亦应不得多年听,未教成时已白头。——《伊州》

白居易的一生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特别是他的晚年。由于一生坎坷,音乐便成了他排解愁闷、摆脱尘扰的养颐手段。

白居易养生之道四、防疾养病

《戒药》:促促急景中,蠢蠢微尘里。生涯有分限,爱恋无终已。早夭羡中年,中年羡暮齿。暮齿又贪生,服食求不死。朝吞太阳精,夕吸秋石髓。徼福反成灾,药误者多矣。以之资嗜欲,又望延甲子。天人阴骘间,亦恐无此理。域中有真道,所说不如此。后身始身存,吾闻诸老氏。白居易所写这一首诗,它是针对当时人们为了求得长生不老而滥服各种药物的风气而写的。古代的帝王们,都妄想长生不老以永享富贵。为了迎合帝王们的这种心理,一批骗子便应运而生,如秦始皇时的徐福,汉武帝时的李少君、奕大等。不过,他们还只是以花言巧语,骗取点财宝官位,并不敢真地弄什么不死之药给皇帝们吃。到了唐代,帝王们追求长生不老之心更迫切,于是玩弄骗术的人也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胆大。这些骗子多是僧道,他们不再鼓吹到海外仙山去寻访什么仙药,而是就地炼制各种金丹。这种丹药所用的原料多为硫磺、朱砂、琥珀、石英、珊瑚等。这些东西并非毒药,但吃多了就会损害身体健康,如果再搀有其他剧毒药物,那就让人必死无疑了。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在古代,白居易开创性地提出了“戒药”。“是药三分毒”,在今天滥用药物已经影响了人的健康。

在白居易的诗篇中,还自不少是记述地自我保健治疗疾病的情景。譬如,“药酒醺醺引醉眼,摩挲病脚曰阳前。”事说他用药酒导按摩来治疗自己的风湿性足关气炎。“风屡侵凌临老头,血凝脑滞不调柔”则是记过气管炎与气候的变化有关,于是写下了:“气嗽因寒发,风痊欲雨生;病身无所用,唯解卜阴清。”在那科学不倡明的时代,白居易能有这般丰富的医学科学知识,实在是谁能可贵的。此外,白居易认为,人的寿命之长短,不在于人的胖瘦和贫富。他的观点展:“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

白居易养生之道五、达观自强

《梦得前所酬篇有炼尽美少年之句因思往事…以长句答之》:炼尽少年成白首,忆初相识到今朝。昔饶春桂长先折,今伴寒松取后凋。生事纵贫犹可过,风情虽老未全销。声华宠命人皆得,若个如君历七朝。

“生事纵贫犹可过,风情虽老未全销”,这正是诗人“乐天”精神的自我写照。白居易就这样以他的“乐天知命”的穷通观,化解着自己心中的不平。他一方面以“行在独善”自律,“玉向泥中洁,松经雪后贞”;一方面又以“达人知命”来慰穷销忧,“富贵本非望,功名需待时”,“尝闻君子戒,忧道不怀贫”,“时来不可遏,命去焉能取。唯为养浩然,吾闻达人语”,从思想看,这正是儒家的“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和“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的精神境界。这在当时政治腐败,官场险恶,以至于正义者无端遭受排斥、迫害,而“兼济之志”势难实现的情况下,“独善”本身也是一种出污泥而不染的美德。这虽不能与“德迈宏道,匡俗庇民”的社会作用和意义相比,但也是进步士人道德修养和人生价值的自我完成。从历史眼光来看,我们是不能苛责于古人的。

面对坎坷的人生和仕途沉浮,白居易胸襟豁达、淡泊名利、养生有术,故才得以高寿。

作者:    文章来源: 网络转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