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中西方教育的差别在哪里?

 少宇20 2022-10-26 发布于广东
现代中、西方教育的差别在于:

前者是存储力教育,后者是洞察力教育,这两者在本质上有着根本的差别(不是差距)。

存储力教育的假设前提是,一个人处理“外在事物”的能力与大脑“内在知识量”是成正比的,就像一台电脑,你要让它处理一个什么事情,你得先让它装上相应的程序,没有程序再好牌子的电脑,也是死机一台。所以,就得多学知识,学更多、更深、更广的知识,简单说就是不断的存储。

洞察力教育的假设前提是,一个人拥有的“内在知识量”永远跟不上“外在事物”的变化,所以一个人要能处理好“外在事物”,必须拥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洞察力”,简单的说就是激发自身发现本质、创造新知识的能力。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假设带来截然不同的教育现象。

   这点在中国的中小学教育中表现的最为明显,中国的学生从小就背起重重的书包,每天要做大量的作业,经常性的一做要做到晚上9点多,而且要家长陪着,很多抱怨工作太累的人,回家看看孩子做功课,就不抱怨了。很多小学生的题目让大人做,都能让大人费老半天的脑子。什么童年的乐趣、爱好,统统的没有了……

   给小学生减负的呼声,喊了多少年了,有用吗?为什么呢?关键就在于我们是存储力教育的假设前提,这个假设前提不该,减负那是绝没有可能的。

   而到了西方,连很多搞教育的人都搞不懂,看看人家的中小学生,那哪是在上学啊,简直就是在玩嘛。而且假期还多的出奇,与中国学生拥有的知识量来相比,明显中国学生领先了一大步,这样的教育的能行吗?

   可奇了怪了,就是这样玩出来的小老外们,在创造力上明显的比中国学生领先了一大截,前几天结束一个什么青少科技大会,18个一等奖,让小美国佬顺走了17个,剩下那个给台湾女孩拿走了,全场三个顶尖大奖也让人家从小玩出来的美国女孩抱回家了。

   其实这些一点都不奇怪,关键的原因就在于人家的教育是洞察力教育,学生的洞察力被激发出来以后,已经形成了思维习惯,对未知的事物自然产生了发现、探索的能力。

   进了大学,那就更不用说了,前几天有个华人权威说,在美国大学里,真正顶尖的学生并不是中国学生,还是人家欧美的。

   在我们的大学教育上,依然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前几年,央视搞过一次北大校长与耶鲁大学校长对话,讲老师责任的时候,我们北大校长说的意思是,老师第一要创造知识、传授知识,第二要为人师表。耶鲁校长说,老师第一要教会学生质疑,第二要鼓励学生质疑,第三监督学生质疑。

   两位校长讲得都很好,而且都很有风度,北大校长很儒雅,耶鲁校长很绅士。但是从他们的话里,明显的体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模式,

   我们的,就是存储力教育,老师负责创造知识传输知识,学生负责接收,包括如何做人。我们的老师就是权威,包括如何做人都得教你。

   人家的,就是洞察力教育,知识都在你面前放着了,老师负责是教会你自己去“质疑”(质疑与置疑是有本质区别的);鼓励你质疑,不是给你答案;监督你质疑。老师不是权威,更像是同道中的指路先行者、教练。

这两种教育模式会带来什么不同的结果?

   这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思维模式

   存储力教育模式教育出来的学生,遇到“外在事物”的时候,首先在自己的“知识库”中寻找答案,如果在“知识库”中没有的,首先会找类似的答案,如果类似的也没有,要么就持否定的态度(置疑),要么就惊慌失措。这样的思维模式不善于做建设性的沟通,非对既错。

  洞察力教育模式教育出来的学生,遇到“外在事物”的时候,他她首先也会在“知识库”中寻找答案,如果“知识库”中没有,他们就会去洞察“外在事物”表象背后的本质,自己去发现答案,有这样思维模式的人,很开放,什么都可以接受,什么都可以质疑,很善于沟通,很有创造力。

   一个国家如果是采用存储力教育模式,那么这个国家的人能够很好的应对确定性事物,这样的国家很适合大量的开设制造工厂,因为工厂的确定形式是最高的。

   一个国家如果是采用洞察力教育模式,那个这个国家的人能够很好的应对不确定性事物,这样的国家很适合大量的开设研究所,营销中心,研究所、营销中心需要面对的是大量不确定性事物。

国未来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那么首先就必须从教育模式上转型。

   把我们现有的存储力教育向洞察力教育转变,这种转变是本质的转变,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非常非常的难,但是再难,也要踏出这一步,否则,创新型中国永远是一种媒体上的口号。

中国对洞察力教育并不陌生

   为什么我的题目前要加上“现代”二字?

   这是因为,中国的古代教育的本质就是洞察力教育。

   老子的道德经。就是在教育人,如何洞察事物的本质,并按事物本质去行事。

   儒家学说,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根本也在洞察事物本质“格物、致知”

   孔子说自己,“予一以贯之”,也是说,读书不在于多,而在于通,把书读通了,有了洞察力,就能贯穿其他事物。

   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上千年,从根本上讲,就是我们古代实行的是洞察力教育模式,我们祖先的洞察力被激发出来了,中华文明也因此在世界民族之林灿烂了数千年!

   摆在中国教育改革面前的方向是清晰的,但是把一个根深蒂固的存储力教育转变为洞察力教育,其任务是何等的艰巨。

   30年前有谁敢想象今日之中国?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敢想象30年之后的中国,是一个恢复我们祖先洞察力教育模式的国家,那时的中国将会是一个具有世界领先创新能力的中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