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升华七律诗 有问

 难时方觉影孤单 2022-10-26 发布于江苏

有问

此生只诩咏怀诗,首首皆涵一感时。

只为番番事成敏,由因句句语如痴。

放翁狠扫红尘梦,屈子深忧白玉墀。

流水高山谁是你,迩遐与共两心知?

【注释】读宋代诗人陆游的《题阳关图》诗,依韵而咏他事。原诗云:“谁画阳关赠别诗,断肠如在渭桥时。荒城孤驿梦千里,远水斜阳天四垂。青史功名常蹭蹬,白头襟抱足乖离。山河未复胡尘暗,一寸孤愁只自知。”依韵诗作于2022年10月23日。

这首诗的意思是:这一生只矜诩苦吟而成的咏怀诗,一首一首的都蕴涵着一次次的感时。只因为番番事都濒临敏感,所以一句句都似乎话语如痴。陆放翁狠扫过红尘之梦,楚屈子深忧过白玉高墀。流水高山谁才是你,无论迩遐我们都是两心相知?

首联中的“咏怀诗”,指组诗名,三国魏阮籍作。诗多表现作者在魏末政治黑暗年代的忧思、苦闷,充满悲凉气氛。见唐代诗人独孤及的《贾员外处见中书贾舍人巴陵诗集览之怀旧代书》诗:“取公咏怀诗,示我江海澜。”又见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浙西李大夫晚下》诗:“因赋咏怀诗,远寄同心友。”还见宋代诗人赵蕃的《寄杨溥子》诗:“子昂感遇不啻过,阮籍咏怀何念深。”以及宋代诗人韩维《寄谢师直》诗:“十年三退卧吾庐,解组归来始定居。数亩家园荒杞菊,一池秋水拂龟鱼。临花对月难忘酒,咏古怀贤不废书。更欲两忘真俗累,逍遥常御白牛车。”

这一联中的“感时”,指感慨时序的变迁或时势的变化。见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酬思黯相公晚夏雨后感秋见赠》诗:“暮去朝来无歇期,炎凉暗向雨中移。夜长只合愁人觉,秋冷先应瘦客知。两幅彩笺挥逸翰,一声寒玉振清辞。无忧无病身荣贵,何故沉吟亦感时。”又见南唐诗人李煜的《九月十日偶书》诗:“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颈联中的“红尘梦”,指红尘之中美好的梦。见宋代诗人于石的《寒梅》诗:“闭门一卷易,风定缕香凝。落叶空阶雨,残梅阁砚冰。鸟啼深夜语,犬吠隔篱灯。不作红尘梦,寒窗几曲肱。”又见宋代诗人陆游的《溪上小雨》诗:“我是人间自在人,江湖处处可垂纶。扫空紫陌红尘梦,收得烟蓑雨笠身。”

这一联中的“白玉墀”,指宫殿前的玉石台阶。亦借指朝堂。见宋代诗人魏野的《送石太尉移镇许昌》诗:“厌居棠树远京师,新自飞章白玉墀。许郡虎符依口得,凉州龙节逐身移。离声银字调家乐,行李金函锁御诗。想到即徵归密地,碧波亭上不多时。”又见宋代诗人杨亿的《孙寺丞知考城县》诗:“早得东堂桂一枝,凌云词赋汉皇知。從军久在红莲幕,对策曾临白玉墀。霰雪陪游应不晚,弦歌为政莫嫌卑。春官宗伯大京兆,喜见门生趋府时。”还见明代诗人严嵩的《赠别汝湖学士》诗:“少年擢第胜琼枝,同在清朝白玉墀。渐老不堪仍送别,后期何地更传卮。横经帝幕皆称贵,载笔纶闱巳讶迟。剡水越山深驻马,因看春草一相思。”

尾联中的“流水高山”,即“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典出《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用典见唐代诗人牟融的《写意二首》其一:“寂寥荒馆闭闲门,苔径阴阴屐少痕。白发颠狂尘梦断,青毡泠落客心存。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醉后曲肱林下卧,此生荣辱不须论。”又见宋代诗人黄杞的《用洪宪韵自述》诗:“壮志摩云一剑闲,欲屠石堡斩楼兰。功名努力车登坂,岁月惊心水下滩。小小茆茨渔子舍,星星鬓发腐儒冠。高山流水无穷思,整顿瑶琴试一弹。”还见明代诗人安磐的《绝句二首》其一:“竹杖纶巾避俗翁,闭门终日坐高松。抱琴却是无弹处,流水高山一万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