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南第一书院,你可来过?

 zzm1008图书馆 2022-10-26 发布于上海

       仙居,地灵人杰,自古以来就人文荟萃,书香绵延,文脉不断。国庆期间到浙南采风返回上海之际,绕了个小弯转道仙居,就是为了感受仙居那千年书香。在仙居政协文史研究员郑昌来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桐江书院。

图片图片图片        桐江书院地处皤滩乡的山下村与板桥村之间,省道322紧贴着书院而过,这里前有鼎山叠翠,后有溪水萦回,东有鉴湖烟柳,西可登临道渊山,确是一处环境清幽适合读书著说的钟灵毓秀之地。山下、板桥两村村民多为晚唐诗人方干后裔,方干是浙江桐庐人,其诗文卓越,然相貌丑陋,又喜欢捉弄人,见到自己不合意的人就地拜三拜,人称'方三拜'。晚唐时局纷乱,方干携家眷暂居于仙居皤滩板桥,其第八代子孙最后定居于此。桐江书院始建于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3年),为方干第九世孙方斫所建,因其祖上为桐庐人氏,遂将书院取名为桐江书院。

图片图片

        据记载:方斫,字宗璞,号子木、又称韦溪先生,宋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特科进士。方斫以方氏族产创办桐江书院,'旁置义田数十亩,以备四方来学膏火之费,一时文人荟萃'。南宋时期,临安成了国都,因此临安成为了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宋政权无心北伐,大兴文治,在地方除官方创办的州县官学以外,各地的民间书院不断涌现。而此时印刷业的发达更使书籍出版相当方便,大量的经典书籍流入民间。在民间乡绅阶层中,以有影响的学者儒士为知识界的领袖,形成民间知识传播的主要途径。书院这种办学方式分担了朝廷培养科举人才的责任,以其学术独立性,使新兴的理学得到广泛传播,也使这些知识界的领袖们在朝野上下获得尊重。桐江书院的创立进一步推动了儒家思想在仙居的传播,并对浙东南一带学术界影响甚深。方斫门徒众多,如淳熙二年(公元1048年)年特科进士方刚,张布、黄宜等。出自书院的仕宦儒者代之不乏其人,如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特科进士方一新;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武科进士方初;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武科进士方裕等。图片图片

         桐江书院创办后,名闻遐迩,方斫其个人的人格魅力和学术修养,也让其成为'东南学者表正之师'。因此吸引了一大批一流的学者。朱熹、王十朋等历史名人新笔题写的'鼎山堂'、'桐江书院'匾额沿存。王十朋(1112-1171)南宋乐清人,1157年进士第一。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曾两次巡视仙居,并满怀激情地留下了'鼎山堂'三个字,这个有朱熹真迹匾额至今还保存着。图片图片图片

         桐江书院自南宋建立起来至清朝,因经历代政权更迭,兵燹毁坏,又屡毁屡建,皆因其儒学思想在众多儒士心中有着无比崇高的地位。历代众多儒士到桐江书院抚今思古,追怀先贤之思想,桐江书院更是他们精神上的归宿。图片 图片图片

        今时,桐江书院修葺一新并对外开放,一群群蒙童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大成殿上拜孔圣人,行儒家之礼,读圣人书,品圣人德,也许他们还不明了先贤的思想,但千年书香似以新的方式开始延续。

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