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良渚 八卦城的兴与亡

 老庄友华 2022-10-26 发布于海南

良渚   八卦城的兴与亡

一、无法自圆其说的中国历史

我们的中国历史教材,在清朝的课堂上,先生讲三皇五帝;在民国的课堂上,先生讲黄帝;在解放后的课堂上,老师讲夏、商、周;在现在的课堂上,老师们对夏朝已经是讳莫如深了!是我们的历史倒退了,还是我们的祖先真的是野蛮人?其实都不是,而是我们掌控着话语权的历史学者,被西方人使用进化论给洗脑了!

在西方人的洗脑下,中国历史学者们,自认为自己的祖先,是夏朝时期的原始部落人;而西方人却趾高气扬地把宙斯神奉为他们的祖先,就算混得差的那些人,也是上帝耶和华眷顾的诺亚后裔。这样一来,他们与我们的祖先就拉开了档次,白种优于黄钟,似乎毋庸置疑!

当代中国学者套用西方评判文明的标准,按照文字、城市和青铜器,把中国历史确考在3600年前的商朝。这实在是一个非常滑稽的结论。按照这个结论推理:等于衣着华丽的商朝人,手持黄钺从天而降,而且还带着车马、青铜器、甲骨文、法律、农业技术、社会阶层、以及成熟的政治体系。若不仔细追究,商朝人倒好像来自太空的外星人。华夏历史能走到今天这样尴尬的地步,并不是古来有之,而是在最近一百年,才走进这个无法自圆其说的死胡同。华夏历史的缺失,始自于西方列强把大炮架在清政府的国门之外,战场上的失利,让国人们惧怕了西方人的坚船利炮,民族自信被击沉了,革命者、学者们纷纷要革新,要找一个革新的对象。最后他们发现:凡是封建社会所倡导的,都是腐朽的、落后的、骗人的,于是一股脑地把整个封建社会的东西全部推翻,包括当时所公认的三皇五帝、燧人弇兹。

清朝以前,康熙皇帝承认三皇五帝,直言“满汉一家”,还亲笔为祭祀黄帝活动写下祭文,钦定上古昆仑山为冈仁波齐,自信华夏历史有万年;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3月,他委派了一个由15人组成的代表团专程赴黄帝陵致祭。祭词说:“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一下子把华夏历史缩短到5000年;没有民族自信心的学者登场了,他们也像工业、农业、制造业的学者们一样,开始向西方学习,开始照搬西方历史,来套路中国历史,再次把中国历史缩短,确考在3600年。殊不知,在社会科学中,唯一不能照搬套路的正是历史。自家的祖先是谁,从事什么职业,有什么爱好,一生经历了什么,能和别家的祖先一样吗?除非他的祖先就是你的祖先,如果你不承认他的祖先就是你的祖先,就不要照搬别人家的历史。

甲骨文一下子出土4000多个文字,难道是一夜之间喷发出来的吗?难道甲骨文没有前身,没有孕育、产生、发展、成熟的那些阶段吗?

1922年,巴基斯坦印度河流域,出土了四、五千年前的哈拉帕印章文字,其造字原理,文字形状,与甲骨文几乎一模一样,经过作者多年解读,最后确认这种文字就是甲骨文的前身,是夏朝以前使用的华夏文字。但是由于这种文字出土于现在中国版图之外,却被我们自己的学者视作外国文字,难道诸位就没有听过“三代之上,天下大同”这句话吗?上古无国,华夏一体,哪有什么蒙古、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用政治去考古,是产生伪历史的直接根源。

殷商甲骨文,正是以400多个哈拉帕印章文字为字根,加上“金、木、水、火、土、目、耳、鼻、舌、口”这些偏旁部首,才一下子变成4000多个文字的。

历史的真相是:在上古亚洲、非洲、乃至欧洲,只活跃着一个伟大文明,那就是华夏文明。根据作者的研究看:华夏文明有38000年的弇兹氏绳文;5000年的哈拉帕印章文字;3600年前的甲骨文;有5000年前的昆仑虚(哈拉帕)古城;有4000年前的夏邑(摩亨佐·达罗)古城;有10000-4000年前的巫玉;有4000-5000年前的三星堆青铜;有3000多年前的河南安阳殷墟青铜和王器。就算是按照西方以文字、城市和青铜器评判文明的标准,中国历史也得确考为:使用文字的华夏历史5000年;使用绳文记事的古华夏历史38000年。

如此辉煌的华夏历史,竟被我们的近代学者弄得面目全非!他们完全依靠在960万平方公里上挖掘考古,用一些支离破碎的出土文物,拼凑出所谓的华夏历史,其结果是所呈现出来的历史自相矛盾,甚至无法自圆其说。既怀疑古书的记载,又没有把历史功课做扎实,因此有些人开始妥协于华夏祖先来自西亚的说法。

之所以我们的学者,得出颠三倒四的结论,其错误根源,可以上溯为哲学问题。在古代中国,哲学叫易学。

中国的古代哲学思想,是根据观测天象运行建立起来的万物周而往复的太极理论,或者叫轮回,画作图形是一个圆。

历史也有轮回,人类文明的发生、发展、鼎盛、消亡(佛家叫“成住坏空”),也是一样处于轮回中。据古代纬书上说:人类祖先自从懵懂初开,到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总共经历了227.6万年。227.6万年共分为十纪,每一纪为22.76万年,一曰九头纪,二曰五龙纪,三曰摄提纪,四曰合雒纪,五曰连通纪,六曰序命纪,七曰修飞纪,八曰回提纪,九曰禅通纪,十曰流讫纪。

227.6万年过后,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进入第十一个纪的三皇时代。天皇、地皇、人皇才是我们这个纪的人类直系祖先。三皇时代的统治是凭据着昆仑山(冈仁波齐峰)四面天下,整个亚洲、非洲、乃至欧洲全部臣服于三皇,到五帝(伏羲、炎帝、黄帝、少昊、颛顼)时代,亦是如此。世界格局发生变化,是源自公元前2150年前尧舜禹时代的一场洪水,彼时地球处于小冰河期的温暖期,青藏高原冰盖融化,融化的雪水顺着黄河、长江、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阿姆河、塔里木河,汹涌而下,变成洪水,五帝分封的列国顷刻间变成水乡泽国,昆仑华夏的统治被迫中断,四面八方的诸侯开始各自为政,皇与帝的大九州时代结束,进入小九州王权社会。这样看来:华夏最高统治者由皇到帝,再由帝到王,是一个轮回中由大变小的历史阶段。

而西方的哲学思想,是来自唯心与唯物的论辩,辅助以进化论,画作图形,就是一条线段,人类文明的发生、发展、鼎盛、消亡(佛家叫“成住坏空”)是没有轮回的,也就是说我们这一纪的人类灭亡了,就不再会有人类。这个结果,说给鬼,鬼都不相信,因为鬼也在冥冥中轮回。

之所以西方人把历史看作是一条线段,而我们的祖先把历史看作是一个永无休止循环的圆,那是因为西方人考察历史的时间太短,只看到圆周上的一截小小线段,而这个线段,只是华夏祖先考察历史的永无休止循环的圆上的极小点。

由于华夏历史,是根据观测天象运行建立起来的万物周而往复的太极图,因此上古华夏文明就不是孤立的,而是沿着一条天地所合,四时所交,风雨所会,阴阳所和的条带遍布全球,所以在现代考古上,我们就会看到一条沿着北纬30°分布着很多古代黄种人修建的都城和王城,这一适合修建都城和王城地理纬度,被我们的祖先称作“地中”。

二、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

   十万年前,由天皇氏创造的华夏文明,并不是孤立的文化现象,而是一个覆盖当时人类脚步所能抵达的陆地的统一文化现象。我们须将这种文化现象放置到世界历史上去考量,才可以合理地解释世界各地出土的华夏古城遗址,因为这种古城地理位置的选择,都符合“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的理论。

华夏上古众多都城,是如何选择都城或王城位置的呢?

《吕氏春秋·慎势》说:“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而“天下之中”又如何确定?《周礼·地官·大司徒》说:“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影,以求地中……日至之影,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然则百物阜安,乃建王国焉,制其畿方千里而封树之。

“测日影”求“地中”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在夏至这天正午时分,将八尺(古单位)高的圭表,立于地上,然后测量日影长度。如果日影长度正好是一尺五寸(古单位)的话,那么这个地方就是“地中”,也就是在北纬30°左右。之所以如此选择,因为“地中”是天地、四时、风雨、阴阳的交会之处,也就是世界阴阳冲和中心。说白了,“地中”就是北半球气候环境适于动物生存,植物生长,农业耕种的地方。

按此规则:在圆圆的地球上,北纬30°左右,理论上可以有无数个叫“地中”的地方,可以用来营建都城。读者请参见图1,杭州良渚古城遗址是30°22′36″;四川三星堆古城遗址是北纬31°11′24″;巴基斯坦哈拉帕古城遗址是北纬30°47′20″;苏美尔埃里都金城是北纬30°48′;埃及金字塔是北纬30°0′;这些华夏古文明的都城选址,都在北纬30°左右,纬度正好与上古昆仑山冈仁波齐峰对齐,冈仁波齐峰是北纬31°。

图片

1  北纬30°地中线上的华夏古城遗址

尽管上述这些古代都城遗址,在纬度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这是由于观测者所处的历史年代不同,使用的一尺五寸的度量衡也不同,加之观测者所处的海拔不同和具体的地理环境也不同,才导致这些古代都城遗址,在纬度上不尽一致。但是他们选址所采用的理论是相同的。这些古代城市的选址,都曾使用了土圭”之法,都符合“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以为民极”的都城“地中”建筑理论。

三、良渚古城与哈拉帕古城的兴起

(一)导引:

1)良渚文明

中国浙江余杭的良渚文明遗址多达500多处,散布在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360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兴盛于公元前3250~公元前2150年。

良渚文明以发达的稻作农业、大量而精美的玉器、精制的制陶技术、以及由墓葬和大型土建工程所反映出的不平等和社会分层等现象,城市建筑修建在人工土丘或是山坡之上。

王城分内城与外城,四面各有两道水门,通向八方,形如八卦(见图2),王城正门是一道陆桥,推断为举行重大仪式之时使用。

图片

2   良渚古城复原图

良渚文明出现的突兀,消失的也突然,因为叠压在它之上作为后来者的马桥文化并未继承它那以独特的玉文化基因,故而学者认为它是一支突然消失了的文明。这一历史现象,与兴盛于青藏高原以西的巴基斯坦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明的突然消失,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2)哈拉帕文明

巴基斯坦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其文明范围覆盖130万平方公里,兴盛于公元前3100~公元前1500年。

哈拉帕人民以种植小麦为主,他们有发达的制砖和制陶技术。修建城市的材料,全部都使用红砖,这在当时的世界是首屈一指的。最令人惊叹的是,他们具有成熟的文字系统,共出土了2500多枚刻有文字的印章。

哈拉帕城市和人类居住地,全部是修建在人工台地之上(见图3),这一点与良渚和三星堆古城一致,就是《尚书》所说“丘民”时代。《山海经》说:“有九丘,以水络之:名曰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参卫之丘、武夫之丘、神民之丘。”

图片

3   哈拉帕古城建筑在人工台地上的剖面

(二)良渚古城与哈拉帕古城的兴起

良渚古城与哈拉帕古城看似遥远,但其兴起时间却都是在公元前3100年—公元前3200年,城市建筑都是修建之人工土丘之上,良渚古城形如八卦;哈拉帕古城四方周正。它们的产生看似不相干,其实全部来自伏羲据昆仑,画八卦、封八子、授八艺,是伏羲子孙下昆仑而产生的华夏子文明。

     根据《山海经》记载:伏羲是生活于公元前3100年的华夏祖先,在他之前,他的父亲拒燧皇(见图4)处于昆仑山(冈仁波齐峰)西南的雷泽,是雷神,与信风历女长老华胥合婚,生男为伏羲(《山海经》称太昊或帝俊),生女为女娲,因为拒燧皇与华胥家族的职业是风伯,因此伏羲与女娲也以职业为姓,姓风。

图片

4   汉砖画拒燧皇生伏羲女娲图

伏羲长大以后,从西向东,娶娥皇于弱水(萨拉斯瓦蒂河),纳常羲于赤水(萨特莱杰河),穿过姜水(恒河)平原,进入青水(雅鲁藏布江),娶羲和于青水。伏羲的成功是征服了三位奇女子,引发了此后华夏文明递进的火花。

伏羲家族,把发源于古代昆仑山,即冈底斯山的河(印度河)、弱水(萨拉斯瓦蒂河)、赤水(萨特莱杰河)、姜水(恒河)、青水(雅鲁藏布江)、江水(长江)的各条大河水系全部勘察殆尽,并把适于耕种的土地全部册封给后代子孙,为此后华夏农耕文明发展,奠定了地域基础。

从作者复原的图5《大荒经伏羲八卦在亚洲地图上的实际位置图》上看:伏羲分封的八个儿子有帝鸿、禺号、后稷、台玺、黑齿、宴龙、季釐、中容。他们分别隶属于姚、姬、姜、销、任五姓,五姓皆来源于伏羲女娲风姓。

图片

5

根据《大荒经伏羲八卦在亚洲地图上的实际位置图》,我们明显可以看到:长江下游的良渚古城属于伏羲之子宴龙的封地;印度河上游的哈拉帕古城属于伏羲之子黑齿的封地。

(1)良渚古城历史:公元前3200年隶属于人皇时代弇兹氏的旸谷;公元前3100年,伏羲册封其子宴龙修建良渚古城;公元前2800年以后,由于“帝俊生晏龙,晏龙生司幽,司幽生思士,不妻;思女,不夫”,宴龙后裔,不置婚嫁,无法传承伏羲父系血缘,于是本在伏羲先天八卦东南艮卦青水下游(布拉马普特拉河)的少昊氏,乘机取代了宴龙后裔的司幽国,正东坎卦也落到少昊氏手中,此后正东坎卦与东南艮卦连成一片,这样在公元前2800年以后,西起孟加拉湾平原,东至缅甸、柬埔寨、越南,东达中国云贵川,都成为少昊氏的势力范围,于是良渚出土的玉琮、玉璧,与少昊遗址三星堆出土的玉琮、玉璧,器型一致。

少昊氏掌管宴龙国一直到公元前2150年,因为小冰河期的温暖期到来,亚洲爆发洪水,才无奈撤离良渚古城。

2)哈拉帕古城历史:公元前3100年,伏羲册封其子黑齿于赤水河畔,修建黑齿城;公元前公元前2800年,炎帝叔均变伏羲八卦为《连山易》,娶黑齿国(赤国)公主听訞,入主黑齿城,开始修建昆仑虚(哈拉帕古城),昆仑虚便成为华夏祖城。此后,除了黄帝、少昊挚、颛顼、帝喾、帝姬挚定都空桑(印度拉吉加西古城),从炎帝王朝一直到尧、舜、禹,以及夏朝期间的其它帝王,都把昆仑虚(哈拉帕古城),当做全国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在公元前2150年,因为小冰河期的温暖期到来,亚洲爆发洪水,由于大禹极力治水,昆仑虚(哈拉帕古城)并未遭受到良渚古城那样的灭顶之灾,而是又作为都城,持续了500年,直到夏末商初阶段。

四、良渚古城毁于洪水

公元前2150年的这场洪水是世界性的。按照章动岁差理论,我们的地球在25800年之内,也要经过类似一年春夏秋冬四季的轮回。公元前2150年尧、舜、禹时代,正是地球“最炎热的夏季”时代,所以,每年夏天青藏高原的冰盖融化严重,洪水顺着黄河、长江、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阿姆河、塔里木河,汹涌而下,变成洪水,而处于北纬30人口密集的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和处于长江下游环太湖的良渚文明,所经受的打击最大。

西方的哈拉帕文明的古华夏少典氏,出现了以大禹家族为代表的治水英雄,开凿龙门,把印度河洪水直接引向下游,缓解了昆仑虚(哈拉帕古城)的压力,洪水得治,人民开始宅土下丘,过上正常的生活;

而处于长江下游环太湖的良渚文明的古华夏少昊氏,因为城市地理位置处于长江下游,无法抗击洪水,良渚先民只得放弃经营了1000多年的古城,向西、向高海拔的地方撤离,重新寻求新的生存空间。

作者作品展示: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