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建军:应对新挑战,以“十化发展”理念振兴我国中药材产业

 健之康生态养生 2022-10-26 发布于江西

应对新挑战,以“十化发展”理念振兴我国中药材产业
——访河南省道地药材保育及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建军

文图/《中国医药导报》记者 刘志学

图片

  结识李建军老师,缘于3年前在河南新乡举行的一次有关振兴中医药产业的学术论坛。在会议开幕前播放的暖场视频中,一位身材瘦峭、戴着遮阳帽的专家蹲在烈日下的大田里,一面抹着额头的汗水、一面全神贯注地观察金银花植株长势的画面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后来我才知道他叫李建军,时任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是我国著名的中药材培育专家,也是那次论坛邀请到会做专场学术报告的专家学者之一。从那之后,因为各种机缘,记者又在另外几次学术会议上先后4次聆听了李建军老师的学术报告或讲座,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了李建军和他的团队对金银花、皂荚、地黄等中药材在良种繁育、栽培加工等领域的研究情况,同时还获知,李建军老师深受豫北的封丘、辉县等地种植药材的老乡们爱戴。他们认为,李建军科技帮扶的一项项措施,有效提高了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一位高校的学者、一位从事中药材新品种培育和药用植物资源评价以及中药材综合开发研究的专家,究竟是如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缘此,记者萌生了深入采访他的夙愿。终于,在2019年6月10日那个阳光热烈、熏风习习的日子,本刊记者走进有着百年历史的河南师范大学,对李建军老师作了将近一天的采访……

中医药是我国的独特资源

图片

  跟随李建军老师走进他那堆满了书籍的办公室,记者一眼看到了办公桌前和茶几旁摆放着的几个独特的花盆。说其“独特”,是因为那四五个花盆里栽培的不是什么名贵花木,而是几株长势并不旺盛、甚至显得有些枝叶枯瘦的金银花,几乎没有什么观赏价值。
  “你别看不起眼,这可是我的宝贝。在它们身上,我都耗费了十几年时间啦。”经李建军介绍,记者才知道那是他悉心培育的金银花植株,长势旺盛的是豫金1号,长势有些瘦弱的,是他正在培育的新品种。
  从办公室的金银花说起,李建军首先谈及了我国中药材悠久的栽培历史,他说:“除金银花之外,中医临床上最常用的中药有四五百种;而最新的1999版《中华本草》共收录了8980种中药材,如果加上其他少数民族用药,有统计说是12 800余种。”他接着介绍说,远古时期,随着人类的进化,我们的祖先开始有目的地寻找防治疾病的药物,所谓“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其实就是这种生存活动的写照。随着人类对药物的认识和需求不断提高,药用植物逐渐从野生植物采挖转为人工栽培,继而肇始了中华民族的中药农业文明。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先民对于药用植物的分类、种质鉴定、选育与繁殖、驯化栽培,以及加工贮藏等,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李建军进一步诠释说,有专家考证,我国古籍中有关中药栽培的记载,具体可追溯到2600多年以前。“比如说《诗经》,在这部不朽的文学典籍中,竟记述了蒿、芩、葛、芍药等100多种药用植物;而《山海经》中记载的药物也达到了百余种,其中多数是药用植物。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农事历书《夏小正》中,对芸、桃、杏等各种食药两用植物的栽培技术,已经有了确切的记载……”
  李建军接着说,“可能是因为中药中草类植物占了大多数,所以记载药物的书籍就被先贤们称为'本草’。据考证,现在知道的最早的本草著作为《神衣本草经》。该书总结了战国时期的许多用药经验。到了南北朝时期,梁代的陶弘景著有《名医别录》。在这部著作中,每药之下不但对原有的性味、功能与主治有所补充,并增加了产地、采集时间和加工方法等,比如我一直在研究的河南封丘所产的道地药材金银花,就在《名医别录》中,以其别名'忍冬’而列为'上品’,记载在《上品·卷第一》。《名医别录》大大丰富了《神农本草经》的内容,随后历经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一脉相承的发展之后,中药学已经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完整的、系统的学科体系,其中的突出代表是明代医家李时珍历时27年之久写成的《本草纲目》,共收载药物1892种,附方10 000多个,对中国和世界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这部史作先后被翻译成日、法、英、德、俄等多国文字,在世界广泛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李时珍也被誉为'东方达尔文’。”
  他接着声音沉滞地说:“历史进入近代以后,社会动荡,国力衰退,加之'西风东渐’,西医在西方宗教人士的极力推动下,以其外科发达、疗效快捷等的优势在当时的中国得到迅速发展,而中医药却受到严重抑制,中药材栽培的面积、产量、种类全面锐减,中药种植产业逐渐式微,整个行业再度回复到了仍以采挖野生药材为主的境地……”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面对中医药事业极度凋敝的现状,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中医药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我国的中药栽培产业也迅速复苏,并得到了空前迅猛的发展。”李建军的声调渐渐激昂起来,“我国的中药产业发展到今天,野生变家种并在大田栽培成功的药用植物就有200多种,如天麻、罗汉果、金银花、甘草、麻黄、细辛等。通过我国中药工作者的努力,20多种国外名贵的药用植物也已在我国成功栽培,如番红花、西洋参、丁香、水飞蓟、胖大海等。如今我国常年大面积种植的药用植物已经达到了250多种。中药材在种植面积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药用植物栽培学也成为我国一门富有特色的独立学科。”
  李建军表示,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先后制定了许多有利于中药发展的政策,采取了诸多符合中国国情的有力措施,促使中医药科研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出台的发展中医药的政策举措之多、力度之大、分量之重,前所未有。特别是《中医药法》实施两年以来,中医药事业进入了更加规范、迅速地发展的新时代。

中原地区的中药资源得天独厚

  采访前记者了解到,成长于中原大地的李建军,大学毕业后即专心于药用植物研究。自干上这一行后,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中原大地,尤其是豫北的山山水水。除了他全力专注的金银花、地黄和皂荚等中药材的良种培育、栽培加工等的专业研究外,在他心里,还装着一部中原地区的“中药资源谱”。
  在采访中,他操着一口纯正的豫北方言如数家珍般介绍说,地处中原的河南省,属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区。河南北部为古黄河冲积平原,东部为黄河改道冲积区,西部为太行山区、秦岭余脉伏牛山区,南部为大别山系,自然条件优越,物种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多种中药材的生长;而且,由于“天下之中”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十分优越,一直以来,作为“南药北移”和“北药南栽”的过渡性区域,河南中药材资源和种植面积都处于全国前列,是全国中药材的主要产区之一。据李建军了解,河南地区共有中药材资源2302种,隶属10门、324科。其中药用植物203科、1963种;药用动物121科、270种;药用矿物44种;其他类别的有25种。
  李建军接着说:“自古以来,河南就是很多中药材的道地产区,其区位优势得天独厚,道地药材物种数位居全国第二。在中药学界有明确结论的道地药材计有37种,占统计总数的23%。为了保证中药材的质量,适应我国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要求,河南各地早已大面积开展了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有效推动了我国中药材产业的规范化发展。近些年来,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河南各地充分利用当地中药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有很多地方已逐步形成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其中比较成规模的大型中药材生产基地有6个:沁阳'怀药’基地、封丘金银花基地、洛阳牡丹基地、卢氏丹参基地、嵩县柴胡基地、开封菊花基地和西峡山茱萸基地——地理面积仅占河南全境六分之一的豫北地区,光大型中药材生产基地就有两个,而且排在第一、第二的位置。”
  李建军进一步介绍说:“位于黄河以北的豫北地区,既有山区,也有平原,气候多样,环境优越,地貌层次自西向东错落有序。分属太行山区和古黄河河道淤积区的豫北大地,为众多中药材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地理生态环境,因而道地中药材资源品种十分丰富。产于此地的道地药材,除了广为人知的山药、牛膝、地黄、菊花此'四大怀药’之外,封丘县的道地金银花种植产业异军突起,发展迅速。封丘县域属于典型的古黄河河道淤积区地貌,土质非常肥沃,土层厚度很大,特别适宜花卉类中药材的生长,其卓越的地理、气候条件,形成了与'四大怀药’生产基地并列于'河南6大中药材生产基地’的'道地金银花生产基地’的天然的、优越的基础性条件。”

锲而不舍培育“幸福金银花”

图片

  在此之前,记者多次聆听的李建军的学术报告,大多与金银花、尤其是封丘县的金银花种植加工产业有关。对于这个缘由,陪同记者采访的封丘县金银花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张伟接过话头介绍说,坐落在黄河最后一道弯儿里的封丘县,隶属于河南新乡,是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封丘人民种植金银花历史悠久,加之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封丘金银花具备了不同于他地的优良品质,素有“封丘金银花,质量甲天下”的美誉。
  张伟接着介绍说,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药材公司(现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记者注)经过考察,确定封丘为全国金银花生产基地。鉴于封丘金银花悠久的栽培历史和种植规模。当时还具备全国中药生产、经营、科研行业管理职能的中国药材公司授予封丘“中国金银花之乡”称号。2003年3月,封丘道地金银花获得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原产地标记注册证,使封丘道地金银花在世贸组织成员国内受到知识产权级保护。近年来,为促使封丘的金银花产业由大到强、由强到专、由专到精,封丘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金银花产业发展办公室,出台了金银花发展实施意见和优先发展扶持等政策,列出专项资金用于扶持金银花基地建设、GAP认证、技术培训推广和中介组织建设,扶持金银花加工销售龙头,突出抓好生产基地、服务体系、市场体系、深加工体系和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建设。随着封丘金银花品牌形象的确立和不断加强,广药集团、金陵药业、吉林敖东、佐今明等大型药企纷纷在封丘建立药源基地。封丘县因势利导,进一步拉长加工产业链条,提高该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目前,封丘金银花加工业已经培育、孵化出了一批高科技龙头企业,新开发的系列高端产品主要有金银花茶、金银花啤酒、金银花白酒、金银花含片、金银花泡腾片、金银花饮料、金银花面食、金银花提取物等。在此背景下,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道地药材分会金银花学组在封丘成立;同时,道地药材分会还设立了封丘工作站。
  张伟还介绍说,去年12月18日,国家农业农村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下发了《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指导今后若干年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要文件,也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的重要举措。今年5月15日,中国中药协会向封丘县颁授了“金银花道地药材保护与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的牌匾和证书。由此,封丘县成为《规划》颁布之后我国首个获得“金银花道地药材保护与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的金银花原产地。这些举措和成就,更加巩固了封丘的金银花道地药材的产业地位。封丘县县长王献臣在中国中药协会授牌时曾经表示:“中国金银花示范基地这张名片,将是封丘宝贵的无形资产,是对封丘金银花自身价值的一次重大提升。它不仅可以增强封丘金银花的市场竞争指数,还可以增添封丘金银花的文化软实力,增加诸多金银花产品的附加值,为大健康产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张伟介绍完上述情况后感慨地说:“封丘的金银花产业之所以得到如此发展,是与李建军为代表的专家学者的技术支持分不开的,尤其是在新品种培育和中药材综合开发领域,没有李建军老师的技术输出和科研支持,封丘金银花产业的发展步伐就不会迈得这么快。在他们的技术扶持和指导下,封丘金银花在栽培、加工方面,已经摸索出了单株栽培、计划密植、整形修剪、烘干加工等国内领先技术,形成了封丘道地金银花人工大田种植面积最大、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管理技术最好、品质最优、效益最佳等金银花种植行业的'五个之最’。”
  “李建军老师与封丘金银花的渊源,至少在10年前就开始了。”张伟回顾说,早在2009年,李建军老师作为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在封丘县农村科技研究开发推广中心挂职。当时,封丘县南部的金银花种植区,点片死亡现象特别严重,自小在农村长大的李老师最懂农民的苦,他对灾害带来的药农的焦虑感同身受,决心要为农民解决问题,选育抗病良种。于是,自2009年起,李建军和他的团队奔波在全国各地,收集优质金银花资源,建立金银花资源圃,进行资源评价,创制新种质,选育新品种,再进行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推广应用。“在这10年间,李老师几乎也跑遍了封丘的每一块金银花田……”
  据李建军介绍,他的团队的金银花研究技术线路共分为两大方面:一是金银花资源评价与种质创新及新品种选育方面,二是金银花茶系列的开发,通过系统选育、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创制新种质,建立良种繁育基地优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推广集成技术。他的团队经过10年锲而不舍的努力,选育出了“豫金1号”“豫金2号”两个新品种以及“特蕾1号”新品系。
  李建军在封丘县及周边推广种植豫金1号、豫金2号和特蕾1号的同时,他与他的团队也在研究与金银花配套的烘干技术。其中他们团队研究的新型烘干机采用低温阶梯静止烘干技术,为第三代智能烘干设备,采用低温阶梯式静止烘干工艺,烘干过程共分为十个阶段。他们研发的金银花智能烘干机可以方便快捷地控制金银花烘干的任一阶段,具有节能环保、省时省工、易操作、烘出的金银花品质高等诸多优点。烘干机分为节能型和普通型两种,目前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新型烘干机的发明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金银花的品质,为金银花大面积种植提供了条件。为当地及周边县市金银花种植户的生产加工带来极大便利。
  李建军的团队充分抓住金银花的特点,进行金银花茶的开发。因为封丘金银花的品相好,市场价位高,大部分出口做茶用。他们通过研究传统烘干技术及提香技术、发酵制茶技术,开发出了金银花绿茶、黄茶和红茶,在市场畅销。将金银花开发成不同品质的茶,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目前他的团队通过省级鉴定金银花新品种2个,通过国家林业与草原局新品种权保护1个,良种良法配套技术1套,参与国家团体标准制定2项,发表金银花方面的论文30篇。今年3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专著《金银花栽培与深加工应用技术》一书,对李建军的金银花培育等的研究系统、深入、翔实地做了总结。
  在采访中张伟还介绍说,封丘县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而李建军作为河南师范大学派出的科技特派员,他带领团队通过“政、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培育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在封丘县的产业扶贫、精准扶贫进程中,改变了一大批从事金银花种植的农民的生存状态,促使他们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小康之路。而在去年5月,记者参加“中国封丘第四届道地金银花产业发展大会暨中国道地金银花交易大街开街仪式”活动期间,也曾参观过封丘县贾庄金银花合作社。当时从合作社社长刘保彬那里了解到,李建军将新技术依托贾庄金银花合作社等单位推广应用。他作为河南省扶贫科技特派员对接贾庄金银花合作社之后,通过免费培训、跟踪指导等方式,带动周边90多户脱贫,受益群众500多人,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此外,为了提高金银花的烘干效率和品质,李建军还干起了“机电专家”的差事,又研制出了一套采用低温阶梯静止烘干工艺制造的设备,并获批新型专利。目前,李建军主导的皂荚+金银花+其他的立体生态种植以及低温阶梯静止烘干工艺制造的设备等科研成果,正在封丘示范推广。
  去年在贾庄金银花合作社参观时,合作社社长刘保彬在谈到李建军对于封丘县金银花种植产业发展中的巨大贡献时介绍说:“李特派员把技术真正送到了俺们农民手中。在他的指导下,我们贾庄村金银花合作社年收入从2016年的800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1650万元,周边的贫困村都被我们带动起来了。”
  对此张伟主任也介绍说,类似贾庄金银花合作社这样的现代农业经济体,在封丘还有很多,只不过贾庄合作社做得最好而已。如今,在多种有利因素的推动下,封丘道地金银花已经成为国内金银花产业的风向标,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也成为封丘名片、河南品牌、中国亮点。封丘县正利用金银花资源和生态环境两大优势,以农户为基础,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品为核心,整合金银花产业资源,加快金银花原产地交易市场建设,打造全国最大的金银花交易中心,强化金银花文化的对外宣传,扩大封丘“中国道地金银花之乡”的国内影响和国际影响力,从而带动封丘金银花产业链并助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就在本文即将发稿时,从李建军那里又传来了新的消息:河南师范大学的“校地合作”又迈出了更为踏实的一步——7月4日上午,河南师范大学与封丘县人民政府“深化校地合作暨共建金银花联合研发中心”签约仪式在新乡举行。9月4日上午,河南师范大学与封丘县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共建的金银花联合研发中心揭牌仪式在封丘举行。李建军对此解释说,建立“金银花联合研发中心”是深化校地合作、促进县域特色产业和现代农业有机结合的一项创新,为河南师范大学与封丘的深入合作提供了又一个良好平台,双方将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围绕封丘县金银花全产业链、生态链、价值链进行深度研发,让金银花产业在脱贫攻坚和振兴乡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另据记者了解,有一首抒情歌曲在封丘当地流传很广,即“封丘道地金银花之歌——《幸福金银花儿开》”。歌中以拟人化的手法唱到:“……岐黄点化了你的灵性,本草收纳了你的博爱;岁月丰满了你的枝叶,历史开阔了你的胸怀。等到今天的朝阳升起,金花啊银花啊幸福花开……”是啊,不仅仅是封丘,当前在全国各地,在像李建军这样的专家学者的科技春风拂煦之下,中华大地处处“金花啊银花啊幸福花开”!

我国中药材种植产业蓬勃发展

  采访前记者还了解到,李建军老师的研究视野并不局限于金银花。除此之外,他的团队在地黄、皂荚、山药等方面的研究也同样硕果累累。针对“四大怀药”中的地黄、山药,李建军和他的团队采用杂交和航天育种、高效液相和中红外检测等多种技术手段,对怀地黄资源评价和新品选育进行了系统研究。他们在温县、封丘等地建立了地黄、山药种质资源圃,对地黄进行资源评价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筛选地黄优质抗病种质,创制新种质、选育新品种,推广优化生产技术SOP,采用化学指纹图谱和中药红外指纹图谱进行质量监控。共研发了地黄新品种1个、山药新品种1个,新品种权受理2项,专利受理2项;其中2014年年底地黄怀地81新品种通过省级鉴定,2016年怀地黄种质资源评价与新品种选育研究获得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2017年“一种地黄杂交育种的方法”通过专利申请受理,目前发表相关论文23篇。
  作为河南省科技扶贫特派员,和封丘一样,李建军还为河南师范大学的另一个扶贫单位——辉县柳湾村带去了科技扶贫的春晖。以前,柳湾村没有项目、没有技术,在李建军的扶持下,他们种植了80亩(12 000株)皂荚,成立了向华种植专业合作社。三年过去,当时1株皂荚苗10元,现在每株可以卖五六十元,还有采收的皂刺再加上套种的黄芪、花生和金银花,综合效益非常可观。此外,李建军又引导药农种植了20亩金银花,加入合作社的35户贫困户绝大部分脱贫了。作为技术顾问,李建军既提供技术支持,也引入公司合作,全力推进“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运作,促使柳湾村也成为了新乡市农业产业扶贫示范点;与此同时,在2018年,李建军和团队研发出的“皂福1号”“皂福2号”新品系,也通过了国家林业与草原局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受理。
  李建军谈及他在封丘、辉县、温县等地的实践认识,感慨地说:“中药材和其他农作物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一方面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另一方面,中药材讲究道地性,和大部分农作物侧重于产量不同,中药材更注重产品品质。因此,中药材产业需要独具特色的发展方向和思路。”
  话题由此引申开去,李建军接着回顾说:“实际上,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立足于丰厚的历史传承基础,我国的药用植物栽培事业发展十分迅速。像我们河南师范大学的科研团队一样,全国各地先后建立起了许多新的药材产区和药用植物种植场及专门的科研机构,这个行业的科技人员正在以科技的力量,推动着我国中药材产业的振兴和发展。”
  他接着说:“在我们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生物学、农学、药物学的新理论与新技术开始广泛作用于传统的、悠久的中药材栽培技术,现代科技融入和影响了中药材种植产业的研究和发展,形成了药用植物栽培学广泛的理论体系。于是,以前遗留下来的难题得到逐步解决,比如栽培粗放、种质混杂、品种落后、药材质量不稳等等。”

“有这样几个时间节点,能够清晰地说明新中国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历史,”李建军扳着手指头给记者介绍说,1998年,国家开始实施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1999年8月,国家科技部在四川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药现代化基地;2002年4月,我国颁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试行方案,并于当年6月开始施行;2015年4月,我国发布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整体关于中药材的专题规划——《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2016年12月25日下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在京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并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施。去年年底,我国又颁布了《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这是指导今后若干年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要文件,也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的重要举措。
  李建军认为,在2018年至2025年我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规划中,明确了道地中药材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任务措施,为未来几年我国中药材种植业指明了建设方向。同时,国家中药材生产扶持项目资金从“十一·五”的2100万元/年提高至“十二·五”的2.5亿元/年,其支持力度前所未有。仅仅从“十二·五”开始至今,我国就已扶持了105个品种260个基地,这充分说明,当前我国的中药材种植业正在向“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但是,李建军随后表示:“依据我国中药农业的发展现状和生产实际情况,要切实保障我国《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的顺利实施,中药材生产必须以'有序’'安全’'有效’为目标,提高科技有效供给,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力度,推进中药材生产'十化发展’,以创新驱动中药农业的现代化。”
  “十化发展”——李建军由此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他介绍说,在他刚刚出版的《金银花栽培与深加工应用技术》一书的结尾,用大量篇幅对中药材的“十化发展”作了非常系统的论述。其“十化发展”的“十化”分别是:产地道地化、种源良种化、种植生态化、生产机械化、发展集约化、产业信息化、开发多样化、产品品牌化、研究基础化和管理制度化。
  李建军表示,他过去十多年的药用植物研究,有意无意地在实践着这个“十化发展”理念。因为中药材种植发展到今天,尽管在技术、管理、加工、销售等方面已经积累了诸多宝贵的经验,但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我们在进入新时期时又遇到了无数新的挑战;而且,中药材毕竟属于特殊农产品,从业者大部分为农民,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对行业整体把握不够,在从事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等一系列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我们除尽快落实已有的中药材相关法规之外,在现阶段,顶层还要加强规划引导工作,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优化全国中药材生产布局,重视品种和产区的道地性,建设一批历史悠久、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并做到有计划地生产中药材。此外还要加快制定《中药材种子管理办法》《中药材用农药登记管理细则》《道地药材认定管理办法》等工作制度和细则,限制中药材盲目引种,加快道地药材认证,保护中药材种质资源,逐步解决中药材生产上的种源混乱问题。同时还要加快建设中药材大数据信息平台,构建全国统一的、权威的中药材生产供给和市场需求信息数据系统,推进供求对接、质量溯源、产业调控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从而保障我们的中医药事业的全面振兴和发展,更好地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更好地呵护全人类的生命健康。
  采访快要结束时,在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一处中药材实验苗圃中,李建军指着阳光下一丛丛长势旺盛、形态各异的金银花、芍药、菊花等的药用植株感慨地说:“我十余年的时光都耗费在这些药用植物上了。我对此无怨无悔。我认为这是一个神圣的事业。我有幸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有幸参与和见证了我国几千年文明史上中医药事业发展最规范、最迅速的历史时期,我只能夙夜不懈,勤勉而为,不能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专家简介
  李建军,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原副院长,现任河南省道地药材保育及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河南师范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省级(三区人才)和市级科技特派员,兼任林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实评专家,河南省药用植物首席科普专家,河南药学会中药资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药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河南省专家委员会委员。担任多家专业期刊审稿专家。长期从事药用植物资源评价、新品种选育及综合开发利用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国家“十·五”“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2项、省级科研项目课题7项,在研国家重点项目子课题1项,省级科研课题3项。获国家教师教育教学奖及省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级、省级各类奖项5项,通过国家林业与草原局金银花新品种权保护或通过省级鉴定中药材新品种5个。发表研究论文56篇,其中SCI4篇,EI2篇。获专利2项。主编出版专著2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