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97期】老父仗责长子,成就南坪一方木匠王

 珍影像 2022-10-26 发布于江西

(图片均来自网络)

华坛山李村的南坪自然小组,尚有两栋年代久远的老宅。一栋属李氏,一栋属古氏。

乡间流传,它们重修的记忆三、四次以上,最后一次重建于现古姓当家已过逝多年的太奶奶八岁之时,约120年前。

村中一、二耄耋老人,尚能依稀叙述这两老宅曾是方志敏的临时住处,也传闻被什么怀玉政府当作临时办公处……最津津乐道的,便是两宅子原主李氏祖上出过赫赫有名的木匠王。

南坪李氏其中一支的族谱记载着,这支李氏乃晋朝乾德年末由界田(今万年大源境内)迁入婺源赋春严田,宋初在德鸾公的带领下迁入华坛山。李门木匠王,出现约于明朝末年间,当时南坪这地基上已有前栋显赫祖宅。

那留在婺源赋春严田的李氏后代多出读书人入官场仕途,华坛山李村这支李氏自到南坪之地,却不知为何,多从耕从商,显少为官。


 

明末一位李老爷,生有三子,把那老大自小便送往外地拜师学木工,老二、老三留在身边种田储粮。

多年后,待老大学艺归来,李氏已然人丁兴旺。李老爷合计着该给兄弟三人分家了,心里却盘算着小九九:

“老二老三除了种田,虽不会其它营生,却自小常伴祖宅,与这李村南坪上下乡亲早也熟络无隙;而老大,如今虽算学得手艺归来,却在外多年,既与族人生疏,也不知这木工斤两如何,能否慈明无双?”

这李老爷啊,为让家中伯歌季舞,那是费尽心思。

他先用积蓄购置祖宅门前另一大块地基,加小份田产为第一份;再把祖宅厅堂左右各划一份,与大部分田产均分为两份。立下声明:

正厅永世不得割分,子孙共有;长辈居正厅,轮流奉养;不论谁抽得第一份,须得兄友弟恭,前三年家中收入皆用于建新屋立新家,否则不得其它任何田产。

三子本孝顺,分家方式也公平合理,自是一切听从老父安排无所异议。殊不知,这李老爷却在抓阄前私下找了大儿分析利弊:

“老二老三别无所长,良田饱肚却无所其它赢余金钱。若是你抽得一份祖宅,虽现成,也是要全力帮扶一两年建那新宅,自然无所其它收入;若是你抽得新地基,自己是木工,可全心设计主见,一方面挣得家中老少全力帮助,另一方面也可借机展现你多年所学,以后营生不用愁计……”

老大一听,老父所言甚有道理,便也欣然应允。

抓阄时,便与李老爷合计使了些小手段,第一份地基如愿落于手中。众人皆大欢喜。

新宅开始筹建。因是李村大宅,老大亲自设计的宅型,除了聘请各种工匠,每日也自发来了不少村民帮工,李老爷只管供应好三餐。

有了家中老少全力资助,老大选的木材石料均为上乘,大宅刚半,便已初现显贵,石木结实、雕工精细,乡民纷纷称赞老大手艺。老大言行之间便不由多出些自豪与挑剔来。李老爷暗暗看在眼里,也不声张。


 

一日,众人正又干得热火朝天时,老大半蹲在木马上锯木头,专心构思着一些窗上的榫,随口就喊:“递块木料来……”

老二随手从身边墙角捡起根细胳膊粗半人长的杉木,兴高采烈地递上。哪知老大接过一瞅:

“这根前日锯坏了长度,又是新杉,不早丢在角落去了么?怎又取来用?”满脸不高兴地扔于一旁。老二略微尴尬,赶紧去寻其它好料。

李老爷远远看着这幕,回身搁下手中威仪的楠木拐杖,慢悠悠行至墙角捡起那根“废”木料,再面无表情地到老大身旁:

“老大,随我回厅堂……”

低头构思着木榫的老大一愣,也不知老父有何吩咐,赶紧搀扶着一手柱着废木料的李老爷进了祖宅厅堂。

哪知刚跨过门槛,李老爷一把便推开老大,一声大喊:“跪下!”

老大不明就里,委屈低头跪下。

有人听得动静,慌忙喊族人来劝阻。只见李老爷怒发冲冠,双手高举那根细杉木,一杖一杖落在老大背上:

“你出息了啊!那么些年就学得这好手艺?全村人上下帮扶你建大宅,你的好手艺就只会嫌弃废木料?真正好手艺,是能将每个料用上实处啊!这粒粒稻米换得来的营生就这般让你糟蹋了去……”

老大忍痛抬头,恍然:真正的好木匠,是要每根料都用上实处啊!

自此,老大上工均细细均量,至李宅建成后,果真无浪费一材一石一瓦。那新宅雕粱挑檐的气派,在南坪之地绝无仅有。

李老爷那几杖打得老大声名在外,从此,远近乡野不论家境贫贵,需建宅时,均慕名前来相请李老大:绝对用最实在的底料做出最好的屋宅。

遇上困苦者,李老大也义务替家主谋划简陋结实的家宅。不几年,老大开山收徒,徒孙遍布华坛山里外。南坪木匠王,从此遐迩。

老大后人世代也必有子传承木匠手艺,至清末年间,老地基上的宅子已辗转重建数次。怎么到古氏为其中一宅主的已无从考证,只是古氏后人至今也口口相传着:

最早最早时,是李家木匠无偿帮我们建起第一个家……

(原稿《南坪木匠王》于2015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