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眉札记之十:邂逅汤汤、傅菲、杨雨等一些码字人

 珍影像 2022-10-26 发布于江西

(一)邂逅汤汤

她来了。轻灵清澈,简洁干净。

半小时前,香囊姐姐告知我,她们顺道经过茶舍,会来歇息会再去火车站。

我寻思着,为码字的女人准备白茶:我从云南雪山上带回来的白茶。心里装着孩子世界的人,一定有天使的心肠,一定会喜欢上白茶,润而回甘。

果真是的。她像两位姐姐形容的一样:童话般的女子。恬静的微笑,似邻家温婉小妹,却原是比我还大上两个月。儿童文学,却让岁月在她身上更了无痕迹。

第一次知道她,是从香囊姐微信朋友圈里。

我不记得之前和孩子有没有一起读过她的童话。百度词条里,这样描述她:

汤汤,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

她是中国近年崭露头角的儿童文学作家。第一部短篇童话集《到你心里躲一躲》即获得第8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她还获得过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等荣誉。

她用略带幽默的语言,将至死不渝的爱、执著的等待、对誓言的坚持、坚韧无私的友情等等孩子们不太容易理解的主题,轻松而准确地表达出来。

她擅长写鬼,而她笔下的鬼,都怀揣着一颗超乎人性的慈悲之心:

有为治疗失眠症,倒挂烟囱88年,与小姑娘共同经历友情、爱情、生死的失眠鬼蓝绸缎(《烟·囱》);

有善良的、期待获得友情的女鬼阿四(《鬼牙齿》);

有用打麻花辫的借口,让病中的女孩获得了生的希望的鬼枣子(《给枣子打麻花辫》);

有在不经意中突破禁忌,却发现所有的禁忌并没什么实际威力的小妖阿紫阿蓝(《别去五厘米之外》);

有将所有温暖与爱给了孩子的傻路路(《到你心里躲一躲》)。

当一无所有的傻路路冷得打着哆索问:“如果我冷了,可以到你心底躲一躲吗?”时,汤汤用作品给他,给所有的读者都做出了不容置疑的回答。

她的童话,会让人想起莫扎特的音乐。纯真、宽容、饱含爱意与怜悯......哀伤与叹息,都消融其中。我急切着,和孩子马上去她的童话世界里走一遭。

青眉茶舍,邂逅过汤汤。(原稿于2014-10-31)

中间为儿童作家汤汤

(二)

傅菲,不止一次做客青眉茶舍。

有时碰巧路过,便小坐一会与茶舍姐妹畅谈一下创作、创业经验,以及人脉圈。

有时,他从外地回饶,特意就去茶舍呆坐。

我们会很长时间不说话,只喝着茶,磕着瓜子,翻着某本书。有一次,他留在茶舍和我们一起晚餐,只两小碗白粥,下一小碟霉豆腐。他亦不介意。

茶舍书架上,存着他亲笔签了名的九本《南方的忧郁》。可能他本意是想放茶舍看看卖出情况的吧,我却刻意用作“换书”活动了。我想身边码字朋友的著作,不要被应酬式的搁置,而是被真正的阅读者收藏。

傅菲,江西上饶人,1989年毕业于上饶师范专科学校,1996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做过十七年报纸编辑。现从事教育投资,高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西滕王阁文学院第三届特聘作家。

散文作品常见于《人民文学》《散文》《天涯》等刊,并收入五十余种各类选本。出版过的散文集有《屋顶上的河流》《星空肖像》《怀揣植物的人》《炭灰里的镇》《生活简史》《亲爱的生活》《南方的忧郁》《饥饿的身体》。

2016年的春天,市新华书店策划的一个活动里,作为第一批“读书达人”我推荐的正是傅菲的新书《饥饿的身体》。读他这本新书,录制了一档节目,还特意写了一段推荐感言——《痛里的温暖,有爱》

我是读书达人XX,今天推荐的是傅菲散文集《饥饿的身体》。

傅菲新近出版的这本集子,是继“枫林系列”、“城市系列”、“自然系列”之后开创的新系列——“身体系列”。一部用身体器官来扮演某个角色和生命意义的探索史。

读傅菲的作品,最早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他当时作为《上饶日报》副刊版编辑,到师专《流弦》文学社招聘实习记者。从此,亦师亦友,断断续续接触彼此文字。

傅菲的文字一直适合诵读出声,《饥饿的身体》也不例外。许多句子干净、洗练,却不乏优美。每篇文章都一气呵成,连接紧密。

“与青丝相比,我更爱手中渐白的发丝。”《头发》

“你的脸像一束玫瑰,在时间深处绽放。”“你睁开的眼睛,是一对伤口,是我的黑洞和深渊。”《脸》

“一个扎头巾的女人,在旷芜的野外,有独自的落寞和光阴流逝的惆怅。她的唇在绽放,蜂鸟翩翩而来。”《唇》

类似这样的文字,不管是一个人独自轻声吟诵,还是一伙人放声畅读,那种强烈的诗韵和旋律,在整篇甚至整本集子里随处不在,运用得游刃有余。

这些年,傅菲从一个乡村语文教师到报社编辑,再以创业管理者身份重新走向教育领域的过程中,从未间断过笔触。他的写作状态,有时近乎是对自己苛刻到一种极致。那种对自己狂虐的另类,让他的文字含着成熟的痛感,又充斥着孩子般天马行空的想象。

比如《脸》:“像一根孤独的火柴,躺在火柴盒里,等待一只手拉开人世间最小的抽屉,拉出抽屉里的遗体。”

比如《唇》:“与一个人的相识,与一个人的诀别,都是旅程上不断移动的坐标物。如同唇印,既像玫瑰花瓣,又像伤口,相遇的时候绽放,诀别的时候凋谢。而有一种凋谢,让人的一生都感觉到莫名的荒凉,并深深地陷于这种荒凉。”

比如《思念》:“天上所有的星星会落进了池塘,但池塘一点儿也不拥挤,恰当的缝隙让星光多一份光晕。没有落进池塘的星星,落进了我眼里,但我眼睛一点儿也不拥挤,苍穹那么浩瀚,恰好可以镶嵌在我眼球里。”

比如《鼻子》:“我爱上的人,当然不是卡通鼻子。当然是世界上最美的鼻子。其实,我看她哪儿,都是世界上最美的。即使是渐白的头发,沙哑的嗓音,都是美的。即使是疾病,即使是坏脾气坏毛病,都是美的。

在一起,她是最美的。不在一起,她也是最美的。这相当于天气。天气都是好天气。下雨打雷,艳阳高照,飞雪漫天,都是好天气。无论什么样的天气,需要我们怎么样去欣赏。像一个词语,用到恰当的地方都是好词语。

我更愿意爱上她鼻孔里呼出来的气息,暖暖的,淡淡的,茉莉花般,吹佛在我脸上。那是她的生命在我的生命里漾漭。”

他把成熟的痛感与童性的天真两种矛盾,娴熟又诗意地,和谐到一起。

傅菲其实是个非常“小我”之人。他活在功名利禄之外,只为自己欢喜之事毫无道理地去坚持。有时,像偏执、任性的孩子。他不关心政治。机械盲。除了看电影、长时间不动地钓鱼、看书,他只爱走路。不停的走路。

他几近宠溺着妻小、父母。他认为值得的亲友,淘心窝子待之。只要在家,他必包揽厨房的一切。他把一天从床上起来进入菜场,到晚上写完东西爬上床入睡的日子,过得平静、真实。他说自己是个纯粹的小人物,活在社会的底层。他却以这个身份为傲。

是呢,众生多以这种身躯活着,带着各种痛,却温暖地,各自精彩。

那些缓缓叙述在字里行间的戚悲之痛,让文章内容产生无比的张力;那些不羁的想象力,又同时增强文章句子之间的诗性;而行文后的整体,又总能让人好似无意就发现其中其实蕴含生命的各种爱意。它们矛盾又和谐地并存在傅菲的文字里。

《饥饿的身体》,如是之。傅菲的字中总有痛,他用痛,传达着温暖与爱。

开心阅读,开卷有益。(原稿于2016年2月)

    (三)

青眉茶舍,停留过不少上饶本地或全国有名的码字者。

百家讲坛的杨雨和散文家夏磊,那天在《悦读吧》引荐下在二楼露台上小坐,泡的是菊花枸杞茶,婺源的黄菊。

省里著名书法家吴京亮老师和诗人王彦山也在《三清媚》安排下造访茶舍,吴老师还为文学会众姐妹留下不少墨宝,用的是铅山连四纸。吴老师爱喝岩茶。

写《我是城管》闻名海内外的周亚鹰,与家人散步经过紫阳公园附近时,也总会来青眉小坐一下。我喊他夫人为嫂嫂,一个外表时尚、内心古典的女子从此亦成了我的好友。

我曾想,青眉茶舍或许可以打造成读书人、写作者经过上饶就能要去停留一下的城市名片。可惜,青眉茶舍终究不是我的。我能做的,就是享受目前的每个当下,享受茶掌司生活里的分寸感。

茶舍的四棵红豆杉,都枯了。十盆吊兰,还剩三四盆半死不活。两盆红掌,有一盆也开始叶片泛黄。九月新移植的六盆花儿,有一半开始发蔫……

每日看着花草在自己手中一点点枯萎,有点难过。我就不是个精致细心养花之人。群里博友向东说我们是摧花之手,一点也没错。

想撒一包蔬菜种子进二楼露台的所有花盆,能发出芽儿见绿意,也养眼养心。那大自然里的花草树木多丰盛啊,我们偏想搬至屋里来折腾,彼此受伤。

所有相遇,一定都有各自美丽。

信州区工商局读书会成立于青眉茶舍

书法家吴金亮老师留墨宝于青眉

百家讲坛杨雨由夏磊作陪做客青眉

更多《青眉札记》链接

青眉札记之一二(连载)

青眉札记之三:常客

青眉札记之四:几个姊妹

青眉札记之五:交友如吃茶

青眉札记之六:自爱,由初及老

青眉札记之七:蜕变

青眉札记之八:如茶无怨,心自安然

青眉札记之九:一季生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