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河将军庙:巢湖神

 zqbxi 2022-10-26 发布于江西

         

       山有山神庙,湖有湖神庙。巢湖湖神庙座落在哪里?一般人以为是中庙。康熙《巢县志》载:“中庙,在巢湖北岸,祀碧霞元君。以居合肥(县)、巢县中道,故曰中”。显然,巢湖湖神庙不是中庙。

        那么,巢湖湖神庙在哪里?嘉庆《合肥县志》载:“徐将军庙,在南乡南河口。将军即巢湖神,有宋濂碑记。”光绪《巢湖志》亦说:“徐将军庙,在合肥南乡南河口,明宋濂《徐将军碑》云:……”《合肥县志》收录了朱元璋旨大学士宋濂撰写的徐将军庙碑碑文,并有一行注释:“巢湖之神庙,在金陵、合肥、南河有庙,均刻此碑”。所谓的合肥南乡南河口,即今庐江县同大镇常丰村南河街。

       古称南湖将军庙。为何叫“南湖将军庙”?晋代建庙时,同大镇大片区域,还是巢湖湖滩。“南湖”是巢湖被湖滩分割出的一个湖中之湖,庙位于“南湖”湖梢的南湖墩子上。

      此庙原系道观。鼎盛时的将军庙,九路八庭十三厢。庙一般坐北朝南,该庙却坐西朝东,一是因地制宜,庙门正对东边的“湖门口”;二是此庙是朱元璋敕令扩建,面向当时的京城南京,好保佑大明江山。

       将军庙庙基为筛子地,无阴沟,雨再大,雨止水干。明朝之前,如今将军庙一河之隔的同大圩的马河、永熟等圩口,还是巢湖水滩,将军庙所在的创兴圩口早已形成,那时的南河村,还是一个濒临巢湖的湖湾,这个湖湾,是如今的同大圩、石大圩人下湖捕鱼、上岸卖鱼的鱼市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也是南来北往商船的码头,当时的南湖街,“渔浦家家笛,风帆处处船”。为啥选在这个地段建水码头,因为创兴圩的小南河埂,从这里忽然向后收缩,有效扼制了上游汹涌洪水的冲刷,使得这个地段不易溃破。但毕竟濒临巢湖,位于江淮之间,湖面常成为气流辐合场所,当地谚语:“巢湖能刮八面风”,意即东岸常多东风,南岸多南风,北岸多北风,西岸多西风。作为渔港,肯定要宽阔开敞牢实。因此,将军庙所在的湖岸,形成了合面街。为了防止崩岸,当地先民还从散兵开凿来青石条用糯米浆、石灰砌坡护堤,上世纪七十年代,翻盖供销社清理地基,从一丈深处挖出齐整的护坡石和固堤的梅花桩。

       建南湖将军庙的初衷,是渔民们为了借助徐大将军镇压风浪,祈求平安。常言道,行船跑马三分命,古时候,没有天气预报,也没有多少救生设备,船小,只有靠湖神保佑了。

       徐大将军作为巢湖湖神,何许人也?镶嵌在将军庙签房内壁的《护国灵佑侯徐将军庙碑文》,是朱元璋下诏扩建此庙时请大学士宋濂写的,道光年间重建此庙,由清代潜川信士徐麒刊刻,碑文曰:“将军,乌程人,晋时行贾江淮间,道庐之巢湖溺死,死而为神,巢民奉之甚谨。上(指朱元璋)初渡江,诸将多祀神舟中,所向克捷……”。徐大将军为晋代人,当时,江淮之间尤其是巢湖一带,盗贼横生,打家劫舍,滋扰渔民、商船,弄得民不聊生,徐将军临危受命,组织军队,剿匪荡寇,令匪群闻风丧胆土崩瓦解,使得巢湖一带终得尧天舜日。后来,徐大将军解甲归田,在巢湖一带行商,将巢湖渔民捕捞的鱼虾湖鲜贩运出去,又从外埠换来盐巴、山货及其他生活日用品,买卖公平,童叟无欺,深得圩民敬爱。就是这样一位爱民如子的将军,却在一次贩运过程中,不幸在巢湖溺水身亡。噩耗传来,巢湖沿岸居民,无不痛哭流涕,遗憾的是,只知其姓,不知其名。后来渔民便将他奉为湖神,烧香供奉。渔民们每每下湖,都要将他的塑像带在船上,放置船头,镇压风浪。自从有了徐大将军在天之灵护佑,巢湖溺水事件大大减少。再后来,圩民们集资,在南湖街建了徐大将军庙祭祀这位舍生忘死鞠躬尽瘁的徐大将军。

       徐大将军溺水死亡,地方将其事迹禀报到朝廷,皇上将他敕封为巢湖湖神,每年都在南湖集的大将军庙里,公祭这位湖神,备极哀荣。隋代诗人卢子道,于开皇元年(581年)十二月,参加了此次公祭,留下了《祭巢湖文》:“维开皇元年十二月朔甲子,具位姓名,遣某宦以清酌庶馐之馈,敬祭巢湖之灵曰:泱莽澄湖,南服之纪,斜通海甸,旁带江汜,深过百仞,涧逾九里,彭蠡莫俦,具区非拟。扬越不庭,多历年纪。王师薄伐,六年戾止。戒期指日,马首欲东。常阴作诊,霖雨其蒙。水气朝合,天云夜冥。中之若雾,继以严风。涂泥已甚,轨蜀不通。有稽天罚,川阻元戎。惟夫百神,受职水灵,为大皇王御宇率土,天外当使,日月争明,天地交泰。雨归止其淋沥,云将卷其蔚荟。东渡戈船,南耸鹏饰。收尉佗之黄屋,纳孙皓之青盖。然后革车旋轸,戍率凯歌。楚俘雾集,骥足星罗。无酒不报,有德如河。神其听之,斯言匪磋。”祭文极尽歌功颂德溢美之辞,把徐大将军的功德喻成天河一样源远流长。

       这位被巢民祀奉为湖神的徐大将军,到底有多大神威,清末《巢湖志》载录了南宋《舆地纪胜》里的一则纪闻:绍圣(1094~1098)中,有一位和尚渡巢湖,有人对他说,湖神之灵,过者必祭。这位和尚不以为然,结果舟在湖滩上搁浅。和尚领教了湖神的灵验,祭之,舟便浮起。

       历史上,将军庙既是佛教的圣地,也是道教的道观,儒道释三教合一,相濡以沫,道观里的道士,多为地方硕儒。元末明初的道士骆德辉,就曾在此写过不少寓意深刻的诗偈。兹录几首,以飨读者:“为道莫还乡,还乡道不成。溪边老婆子,唤我旧时名。”、“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千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蝇子透窗偈诗》“为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难。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平生被眼瞒。”

       到了元末明初,徐大将军再显神威,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第六年,就下诏在金陵建徐大将军庙,奉其教为玄武神干庙。以表彰这位巢湖湖神,对大明江山的鼎力相助,把徐将军的地位推祟到登峰造极的国祭田地,并颁发谕旨,在庐州府府治合肥建庙祭之,扩建南湖将军庙。当时,将军庙由汪与权、骆德辉、徐善诚三道士住持庙事,朱元璋下诏让骆德辉主持修葺扩建事宜,一时间宝树名木尽归其下,呈回廊式建筑群,宽敞的殿堂,明亮的门庑,红极一时,空前绝后。那次扩建,工程浩大,所用木材,取自江西深山老林。有一个传说,说是木材太大太粗,那么远的路程,运输殊属不易。听说是为徐大将军建庙所用,江西的“木蛮子”非常大度,一任采购的木匠们,在漫山遍野挑拣,木匠是朝廷派来建宫殿的监造,胸有成竹,十分了得,所伐的木材,竟然在后来建庙时,一根不多,一根不少。堆积如山的木材,山重水复,运输是件难事,当然走的是水路,先放排下长江,再从裕溪口入巢湖,至南湖集登岸。传说采购木材的人非常犯难,说是如何运回,木蛮子说,有徐大将军护佑,还愁运不回,你们只顾回家,木材自会一根不多一根不少尾随而至。等采购员回到南湖,果然冥冥中有人喊“木材到了。”只见水桶粗细的木材从庙井里冒出头来。那木材太重太多,把民工们抬得气喘吁吁,实在抬不动了,有人嘀咕:“还有啊?”应声看去,井里的木头没有了。事后,有人埋怨那个拈轻怕重的人,说是你要不多嘴,兴许木头还会往外冒呢。经过数年的建设,一个九路十三厢的庙宇群落终于峻工。

       巢湖是长江北岸的军事要地,北方军队南下由江淮之间渡江,要道有两个:一是江苏浦口,另一个就是巢湖。当年的巢湖,面积是现在的三倍,二千多平方公里,巢湖水系延伸整个皖中,形成皖中水网,上接淮河,下达长江,占据巢湖,对长江中、下游构成威胁;可以“窥天堑,南都(南京)危矣!”由巢湖南下长江,可跨江南进,可顺流而下,可溯江西征。巢湖有一个长江入口——裕溪口,“正扼其(长江)中,东西两关又从而辅翼之”,“虽有十万之师,未能寇大江”。曹魏雄劲之旅,驰骋北方无敌,却因巢湖而终不能跨江。因此,李鸿章说,“全皖之险为湖(巢湖)”。元末凤阳人后迁巢县的俞通海,水师名将,封虢国公,谥曰忠烈,据康熙《巢县志》载,俞通海和其父俞廷玉、弟俞通渊等参加金花小姐的江淮起义军,失败后于至正十四年(1354)集廖永安、廖永忠兄弟,赵普胜、桑世杰、张德胜等“拥众万余,船千艘,屯巢湖为水寨”,寡不敌众,被元将蛮子海牙所困。俞通海到南河将军庙,拜祭巢湖湖神,求徐大将军保佑,回姥山岛,每只船上摆放一尊徐大将军木像,从此,军威大震,反守为攻。至正十五(1355)年,朱元璋军困和州,欲渡江而苦于无舟楫。当时的朱元璋,已是农民起义军中叱咤风云的人物,曾在和州的鸡笼山作《登鸡笼山》一首:“罢猎西山坐拥旗,一山出地万山卑。崔巍巨石如天柱,撑着老天天自知。”诗中自有一股霸气。五月,俞通海前往和州,请求归附,以联合抗元。朱元璋对徐达、李善长说:“方谋渡江,而巢湖水师来附,吾事济矣。”于是亲往巢湖,并到南湖将军庙拜祭湖神,与水军观察水道,谋划自和阳入江。无奈主要出湖口都被元军占据,唯有一小港可行,却又干涸。朱元璋再次来到将军庙祈雨。徐大将军显灵,托梦对朱元璋说,你是真龙天子,但水浅难以腾龙,今潜龙在渊,终有飞黄腾达之时,江淮即将入梅,乘风破浪,指日可待。果然“大雨旬余,水涨一丈多”。朱元璋大喜曰:“巢湖之神助我也!”即登巢湖水师之船,兵船多祀徐大将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