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浪汉成国学大师?谈谈读书这回事儿

 作家杨文华 2022-10-26 发布于广东

最近一个流浪汉火了了,火爆全网。

我先是在朋友圈里看到他,有人转发了一个他出镜的视频,并且配上文字评论:这个世界到处是有才华的穷人!

视频里他在谈论《论语》,好像挺有道理的。

后来我又在其他自媒体平台上看到他,很多人在谈论他。带着好奇的心理,我到网上把他资料全部都看完,并且浏览了网上很多的评论。这才把事情弄清楚。

本名沈巍,上海本地人,已流浪26年,曾是上海徐汇区审计局公务员,长病假员工。单位认为他有神经病,给他办理了病退。然后,他确实被关进精神病院三个月。

他在谈到这件事情的时候,是这么说的:我主张环保,垃圾分类。可是单位里认为我有神经病。家人也反对。把我关进精神病院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肯站出来为我说话。

所以,他对家人也是痛恨的。


视频里的他,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胡子拉碴,头发花白,他今年52岁了。就是一个常人眼中的流浪汉形象。

我相信,不但他的单位和家人认为他是神经病,正常人都会这么认为。他把自己流浪,不被接纳的原因,归结于理念不合。

看到他这副尊容,我相信,没有人会和他的理念合拍的。并不是别人对环保,垃圾分类不感兴趣,而是对他不感兴趣。

他为什么会火呢?非常偶然的原因。

因为他喜欢看书,非常喜欢,从小的时候就看。经史子集,诸子百家,这几十年捡垃圾换的钱全都买了书,买了有几大卡车的书(这个真的不夸张),一直看,看得满腹经纶,书生意气。

某天一个路人经过他身边的时候,看到他正在闭目养神,怡然自得地默默背诵诗经。

这可太有意思了,街头捡破烂的流浪汉在背诗?当时他就拍了一个小视频上传到网上。由于他的形象和他的行为有巨大的反差,有看点,一下子,他就火了!


有多火呢?

现在他身边,每天人来人往的,都有几百上千人。不管他是坐下来吃东西看书,还是站起来拉着小车出去捡垃圾,都有人紧紧跟随。并且没话找话说。以请教学问的名义,想办法和他多攀谈。

抖音上,以他名义开的账号,有好几个,关注量过百万,随便一个他出镜的视频,点击量都有几十万。有人已经在出售这些抖音号卖钱了。

由于每天慕名而来的人实在太多了,附近的酒店房间预定量激增,房价都涨了。

多么讽刺,故事的主角本人,自己都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没有一个像样的地方住,却能给酒店方带来生意。

有个中年大叔,推着自行车,带自己的女儿过来凑热闹。因为他女儿是做微商的,过来拍点视频发到朋友圈,可以引流。

哎,一到有社会热点出现,人们总不忘嘲笑几句做微商的。

很多美女网红,跑到他身边,拍各种视频,直播。


他的视频,我几乎看了个遍。

总体有一个感受:头脑清晰,语速飞快,引经据典,上下千年,滔滔不绝。对自己以现在的形象,突然间蹿红网络,有清醒理智的判断:表示不想红,只想回到平静的生活,自己就想安静看书,平静生活,不想被人打扰,劝网友们不要过来找他瞎聊,要自己回去看书。

所以网上不少人对他肃然起敬,送“国学大师”称号。甚至还有人说: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

我大笑:果然每个神经病院出来的人,都比正常人还正常!

之前有看到这样一个段子:如果你在精神病医院里,如何证明自己不是神经病?

如果,你直接说自己是正常的,肯定是行不通的。因为那里的每一个病人都说自己是正常的。本来,神经病人和正常人也没有多大区别,绝大部分时候,神经病人都是正常的。

所以你会怎么办?

这个问题,暂且不说,还是说回他神经病这事。你不能因为一个神经病,看书多,懂得多,博学多才,有文化,就说他不是神经病了。你只能说他是一个看书多的神经病!

历史上,一直有这种现象:很多神经病人,忧郁症患者,都是有某方面过人才华的人。

比如杀人狂魔希特勒,其实他学绘画多年,一直有艺术梦想。

比如张国荣,影视歌三栖明星,样样出色,却因忧郁症自杀。

比如周星驰,电影才华不容置疑,却是一个内向,敏感,不太会和周围人相处的人。

沈巍的经典视频语录里,有这样一段,他说:我不知道《了凡四训》为什么这么火,很多人都给我推荐。

很多人没有看过论语,却看过这本书。我告诉他们说,其实这本书的作者名字,不是叫袁了凡,而是叫袁黄。后来他们一查,喔,我说的是对的!

看得出,他说这段话的时候,洋洋自得,颇为自己的学问而骄傲,知道一般人不知道的。

我想到了鲁迅的小说《孔乙己》,孔乙己落拓成那样,腿都给人打折了,却还不忘给酒馆店小二卖弄一下学问,“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喔”,小二根本不理他。


还记得这篇小说的主题吗?鲁迅在讽刺传统文化洗礼下的某些知识分子的可笑,迂腐不堪,脑袋里装满了没用的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在读书这件事情上一直有两种声音:经世致用和无用之为大用。

一般人读书的目的起初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来的,也就是经世致用。可是读着读着,就忘记了这回事儿了。由于读书实在是太美好太享受的一件事情,大部分人都沉醉于过程,反而忘记了当初是为什么而读书了。于是开始忽悠自己说:无用才是大用。

就像这个沈巍一样,不管是论语还是战国策,三国演义还是聊斋志异,甚至稻盛和夫的管理哲学,他都能如数家珍,侃侃而谈,可是有什么用呢?

读这么多书,就是为了做一个流浪汉?

他读这么多书,一定知道圣人王阳明的存在。阳明哲学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知行合一。就是说一个人的认识一定要和行动结合到一起。

整天扯那些没用的,干嘛?

绝大部分人都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通过这件事情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以后少说读书使人明智,因为也有可能变得弱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