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经思想检索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作家杨文华 2022-10-26 发布于广东

《月亮与六便士》是国著名作家:毛姆的成名作,讲述了一个画家的生平。

主人翁斯特里克兰,他本来拥有一个看起来完美的家庭,妻子漂亮温和,自己证券人的工作收入也高,两个健康可爱的孩子。一切看起来都特别完美。

他也确实这样过了很多年。可是在他45岁那年,他又重新选择了一次自己的人生。

他想要画画,于是抛妻弃子,辞去工作,去往另外一个城市,重新开始。没钱,只能住非常破旧的旅馆;没有收入,只有打零星的散工。经常厚脸皮向认识的朋友借钱,靠着一两个欣赏他的人的接济,度日。

总之生活过得是相当窘困,但他显得非常快乐。

其实是瞎扯淡,现实中根本不会有这种人的。任何为钱所困的人都不会快乐。注意我说的是为钱所困。大部分人的生活是既没有太多钱可以随便花,也不至于太穷,连基本的生存都没有保证。

这个主人翁过的就是朝不保夕的生活。他之所以感到快乐,那是因为他刚刚开始,就图个新鲜。

陶渊明辞官归隐,姿势是相当潇洒,初期也确实写了大量田园风光美景的好诗,寄情山水,舒心畅快,可是这样的日子他并没有过得很久,后期他过得一点也不快乐。

有兴趣的朋友,找找他后来的诗读读就知道了。他生命的最后岁月,写了有很多描述生活相当窘迫的诗歌,没钱的日子并不好受。

总结下来其实特别简单:有钱的时候随意花当然快乐,钱花完了好日子也就过到头了。

对于主人翁的人生选择,我不明白的地方有两点:第一,想要画画,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干嘛非要抛弃家庭呢?第二,他之前的工作是做证券投资人的,收入相当丰厚。也就是说他的谋生能力其实是很强的,就是选择绘画,也不一定非要过这种穷困的生活啊?

现代很多人不都是这样吗?一边打工挣钱,一边空闲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既解决了生存的问题,又照顾了自己的爱好理想。干嘛非要搞得你死我活非此即彼呢?

我估计这是作者故意塑造出来的一个典型人物,故意把这种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剑拔弩张到不可调和的程度。

放到现代社会里,这就是一个人职业选择、生命转向的一个故事。

文中的“我”问画家:你为什么要选择画画呢?

画家说:这是一个傻逼问题,就像你问一个将要淹死的人为什么要游泳一样?

这句话可以看作是他对过去生活的厌恶、对画画生活的热爱的一种抒情。所有人类的行为动机,说到底都是一种情感的冲动。

你干某件事情,感到快乐,自然会继续干;干某件事情感到痛苦,自然就会停止干。

文中的有些对话也特别有意思。


“为什么漂亮的女人都嫁给无趣的男人?”

“因为有脑子的男人不娶漂亮的女人。”

我之前的一个朋友也说过类似的话:“娶老婆嘛,有个差不多就行了,不能太漂亮,漂亮的女人是大家的”。

很早的一个电视剧《趟过男人河的女人》,主题曲《女人不是月亮》,其实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漂亮的女人,在几个男人间穿梭的故事。

你看,大作家的话,和我朋友的大白话,意思都是差不多的。

我之所以拍下这段文字,是因为里面一些简短的信息是作家毛姆对自己写作生活的描述。

你看,成名作家过的就是这种生活:上午勤奋地写作,完成既定任务,下午出去闲逛,随意走走看看。

我记得之前余华有篇文章,讲他早期走上写作道路的动机,就有说过:他特别羡慕他看到的他们县城文化馆的那些作家们的生活,可以整天闲逛。别人说这就是他们的工作,他们是作家,这是他们在观察生活。

余华说我也想过这种生活,于是他开始拿起笔努力写作。我也想过这种生活,所以我也一直在努力写。

最后再来总结一下我读这本书的整体感觉。

我基本上不看外国人写的书,因为有很深的文化隔阂。

什么是文化隔阂呢?就是很多地方,明明字你认识,但你还是不太懂,就像汉语里面的成语一样,光看字面意思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比如我举个例子:说曹操曹操到,只要是中国人,基本上都懂这句话的意思,但外国人没有这种文化积淀,如果只是照字面意思理解,肯定是要闹笑话的。

读这本书的过程也是一样,里面很多文化典故,人物名称,我基本上都是囫囵吞枣地读过去,并不完全懂。这是其一。

其二,我试过几次想要阅读国外的作品,都没有太好的感觉。

这是一本名头太响的书,看过很多人的文章都在介绍,正好在朋友那里看到,就拿过来看看。看过了之后更加验证了我之前的阅读经验:外国人的书都不要读。

书皮子的介绍上说:毛姆被成为全世界最会讲故事的人。净瞎扯淡,我读了没一点这种感觉。跟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根本没得比。

怨不得网上有报道说:中国的玄幻小说被翻译到国外之后,特别受欢迎,比在国内卖得还火。玄幻小说的水平大家都知道的,在中国根本不入流。也就是说中国的文化垃圾传到国外都变成宝了,想来外国人真是可怜,根本没读过故事!

最会讲故事的人也就是这水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