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妈妈给宝宝身上装摄像机,体验孩子第一视角,“原来他总是不被理解...”

 育儿网 2022-10-26 发布于江苏

视频来源@一个李欢喜

视频中妈妈虽然陪在宝宝身边但当下却忙着自己的事,没有注意到宝宝拿到新玩具,想和自己一起玩。

几次没有得到想要的关注后宝宝开始感到失落、跪地哭泣。

这位妈妈当然是一位称职的好妈妈,只是在陪伴过程中忙着手头的事,难免忽视了宝宝的感受。如果没有相机记录的画面,她可能永远无法得知宝宝为什么莫名其妙地哭泣。


视频分享出来后,触动了不少人“心底那根最柔软的神经”。有网友就表示:
“看到这个视角的视频,我突然好难受。宝宝经常被忽视没有被好好的陪伴,可他经常抱着我说'妈妈,我爱你!

01

各位爸爸妈妈们有没有同样的疑惑:自己明明陪在孩子身边,但却捉摸不透宝宝的心思,还是总哭闹?
其实是给宝宝的陪伴没给到宝宝的心坎上!
陪在孩子身边不等于陪伴。宝宝在玩着,爸爸妈妈在一旁做自己的事、玩手机、煲电话粥,这当然不是高质量的陪伴!

什么是高质量陪伴?

这不,前段时间老育在网上无意间刷到一个妈妈记录自己和女儿小丸子的过家家日常的视频,让老育直呼“这才是有效陪伴!” 👇

视频来源@百变小丸子

在视频里,小丸子主业是当医生,同时兼任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的主任医师,副业是小厨师、收银员、干洗店老板和妈妈可以是病人、朋友也可以是顾客。

图源@百变小丸子

网友看了视频,纷纷表示被萌化了,更是发现小丸子聪明又有耐心,不仅观察力了得,还有很强的专注力


对此老育真是深有同感,两岁半的孩子逻辑如此明确、条理清晰,还有充足的知识量,能说出“腺样体有点大”、“不可以用胶带纸贴起来,它没法呼吸了”这样的话,实在是太聪明了!
不过老育可没忽略视频里陪着宝宝一起过家家的妈妈,每个视频里妈妈都耐心地配合小丸子的每一步流程,你问我答、一来一回,才不至于让过家家变成孩子一个人的“独角戏”,真是妥妥的高质量陪伴


02
最近另一个高质量陪伴的爸爸在陪伴孩子的同时还顺便出名了!👇
这位设计师爸爸“抄袭”女儿的画作,从女儿天马行空的画作中提取出重要的元素进行二次创作。


他从小“洗脑”女儿“你是一个画家”,让女儿疯狂爱上画画后,不仅和孩子一起画,还把“鼓励但不干涉”贯彻到底,每天夸女儿是个大画家,让女儿受到鼓舞后自信心爆棚,不停地创作。
这下把作品上传到网络上后大卖,最贵一幅卖出6666元,一天涨粉15万,多家媒体争相采访报导,甚至有5家美术馆想要为其办展。


其实孩子的想象力最丰富了,他们的脑袋里总是天马行空,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而这些宝贵的才能都需要家长的关注和陪伴来维持


03
看了这么多别人家的陪伴教育,各位老父亲老母亲们是不是有些眼馋,但又无从下手?
哈佛大学曾经组织过一个名为“创新先驱”的创新项目,其中有一个有趣的小项目叫做“Ready 4 Routine”,即“准备日常工作”,研究目的是为了帮助父母在有限的时间里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自关系,提高陪伴质量。
老育接下来要为大家带来的就是哈佛大学项目研究人员根据社会实验、总结出来的高质量陪伴5字法则—PEERE法则。👇


P——Pause(停止)

陪伴不只是人在一起,更要心在一起。
老育分享两个情境:
第一个是爸爸妈妈陪在宝宝身边,结果也只是让宝宝自己玩自己的,永远忙碌着自己的事情。
第二个是宝宝想和爸爸妈妈交流,却只有敷衍的回应。
陪伴陪伴,也只停留在”陪“这个层面上,还是敷衍状态下的陪着。
真正的陪伴是和宝宝在一起时暂停手头的一切事务,全身心地投入到宝宝身上,要注意到宝宝的内心需求,当然也要热情地回应孩子的倾诉和分享。


E——Engage(参加)

陪伴孩子,是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想法,要参与孩子的世界,而不是试图主导孩子的世界。
比如发现孩子趴在窗边看着窗外、孩子在观察蚂蚁......
不妨主动上前询问孩子”你在观察什么呀?”甚至参与到孩子的观察行动中。
有些家长在陪伴过程中总是试图主导孩子,指挥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做事,这里脏、那里乱,不许碰、不许爬,这样既让孩子感到束缚,又会让孩子逐渐失去自主想法。


E——Encourage(鼓励)

支持孩子的想法,经常鼓励孩子。
宝宝的想法总是天马行空,总是会问出一些“怪”问题,做出一些“怪”行为,其实这些都是在展现自己的奇思妙想。
面对孩子的奇思妙想可千万别没耐心,不妨用欣赏的角度来对待孩子,支持孩子大胆展现自我,鼓励孩子在探索中寻找天性。
”做得好“、”你真棒“这样小小的夸奖也是孩子继续探索的动力。


R——Reflect(反馈)

在陪伴孩子时要尊重孩子、平等交流并及时反馈。
“做一个好听众,鼓励别人说说他们自己。”和宝宝沟通交流,要让双方处于一个平等的关系,当孩子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时,也对孩子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给予反馈,双方相互探讨,也能增进亲子亲密关系。
当然要做到平等交流,最最最忌讳居高临下式说教,否则只会让孩子讨厌和家人沟通。


E——Extend(衍生)

在陪伴过程中引导孩子多思考、发散思维,拓宽孩子的视野。
孩子年龄小,想法还不够成熟,有一定的局限,这时候爸爸妈妈就应该以温和的态度和孩子进行探讨、完善孩子的思考。
比如孩子喜欢小动物,那就和孩子探讨他感兴趣的小动物,讨论小动物的生活习性,还能衍生到生态相关的话题。
这样换个角度不仅拓展孩子的思维、打开孩子的新世界,还能让孩子养成举一反三的发散思维方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