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俄军T72B3坦克防护再升级,都是血的教训,值得我军坦克借鉴学习

 天承办公室 2022-10-26 发布于江苏

莫斯科时间10月24日,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视察了下塔吉尔的乌拉尔机车车辆厂,在随后俄官方放出的视频里出现了最新版的T-72B3主战坦克。相比之前的版本,最新版根据俄军在乌克兰战场的反馈针对防护进行了较大的升级。相比根据日常演训的反馈进行的升级,这种用血的教训换来的升级无疑效果更好。并且这份实战经验对于尚未有过如此大规模现代化战争的我军而言同样非常有价值。

T-72B3主战坦克作为俄军军改后选定的三款主力坦克里装备数量最多的型号,其实是对俄军大量库存的T-72坦克的深度改良。通过更换T-90A同款的1A45T火控系统,动力更强的840匹马力发动机,以及加装新型反应装甲,T-72B3主战坦克的综合性能从早期型三代坦克提升到了主流三代坦克的水准。其中在防护在一块,T-72B3坦克在炮塔正面、侧面和顶部安装了接触-5反应装甲,炮塔正面抗穿能力达到了550毫米,抗破能力达到了900毫米。

早期型T-72B3,特征是没有格栅装甲

而在2018年开始装备的T-72B3M(也被成为T-72B4)的防护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爆炸反应装甲升级为了最新的“化石”重型反应装甲,能够提供200毫米的抗穿以及400毫米的抗破能力,防护效率比接触5提高两倍。

化石反应装甲

车体和炮塔后部加装了格栅装甲,提升了对“RPG”这类便携式反坦克弹药的防御能力。T-72B3M还在车体侧面加挂了软质“化石”反应装甲,可以额外增加200毫米的抗破能力,综合防护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当然,T-72B3M的战斗全重也因此增加了几吨,不过在换用了1130匹马力的V-92S2F发动机后机动性并未下降。

俄乌战争中的T-72B3M,注意格栅装甲和软质化石反应装甲

而这次亮相的最新版T-72B3则根据战场反馈进一步提升了防护能力。首先是升级了T-90M同款的带有重型反应装甲的前挡泥板。推测使用的是“化石”重型反应装甲,能够提供200毫米的抗穿以及400毫米的抗破能力。

T-90M同款带重型爆反的前挡泥板

这个升级来自俄乌战争的教训,即坦克在城市战或者是野外高速推进过程中,熟知坦克防护弱点的敌人会从坦克的侧面和车体航向角发动攻击,这些地方的装甲很薄。比如开战之初非常著名的那辆飞炮塔的T-80BVM坦克,就是被认为是被乌军坦克发射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从航向角击穿车体,进而导致了弹药殉爆。

乌军目前最好的穿甲弹是3BM42“芒果”,2000米穿深为450毫米均质钢装甲。很显然,在被带有“化石”重型反应装甲的前挡泥板削弱后,仅剩下的250毫米穿甲能力至少不会引发坦克弹药殉爆。

就是这辆倒霉蛋

而我军目前所有的坦克(包括出口的VT-4和VT-5)似乎并不重视车体航向角的防护,采用的只是传统的金属挡泥板,真正就只能起个挡泥的作用。即便是被误以为采用了装甲挡泥板的96B坦克,其真实情况是在挡泥板上打孔后贴上橡胶片,目的也只是为了减少重量,以便于在坦克竞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99A坦克采用的是金属挡泥板

96B坦克的挡泥板上的方块只是用来减重的橡胶块

而相信通过借鉴俄军的这次教训,后续我军坦克应该会加装类似的带有重型反应装甲的挡泥板。事实上,除了挡泥挡,笔者认为T-72B3M的软质化石反应装甲我们也可以借鉴。毕竟在未来可能发生的战斗中,我军坦克大概率是需要进入城市进行巷战的,那么坦克车体两侧必然成为敌人的重点攻击的方向。作为坦克装甲薄弱的地方,坦克车体两侧的抗破能力亟待增强。

进行城市战训练的96A坦克,可以看到车体两侧空空

最新版T-72B3还进一步强化了炮塔顶部的防御能力,这同样是对俄乌战争反馈的改进。其实在开战之初,为了对抗乌军大量装备的具备攻顶方式的“标枪”反坦克导弹,俄军部分T-72B3和其它坦克专门在炮塔顶部加装了格栅装甲,被戏称为“遮阳棚”,但是实战效果并不好,大量加装“遮阳棚”的坦克被“标枪”摧毁。

加装遮阳棚的T-72B3M

被“标枪”摧毁的加装有遮阳棚的T-72B3

并不是说“遮阳棚”对标枪没用,而是标枪的破甲能力太强,削弱效果不明显。因此在实际使用中,不少俄军坦克车组都会在炮塔顶部加装“接触-1”反应装甲来增强防护。这次工厂推出了更全面的官方解决方案。首先是进一步增加炮塔顶部反应装甲的覆盖面积,从下图可以看到反应装甲基本将炮塔顶部的空隙都塞满了。

甚至连在炮长镜前面的空位都安装了两块反应装甲(下图1)。而T-72B3/B3M相同位置是没有安装反应装甲的(下图2)。此外,反应装甲的形状也与之前不同,推测应该是升级成了最新的“化石”重型反应装甲。这样一来,基本能够做到对“NLAW”和“RPG”这类便携式反坦克弹药的免疫。虽然大概率还是防不住标枪,但也能够大幅削弱标枪的破甲威力,降低飞炮塔的概率并减少其对人员的杀伤。

在炮塔顶部的防御这一块,我军的99A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从下图可以看出,炮塔顶部反应装甲的覆盖面积要大于俄军的T-72B3和T-72B3M,甚至是俄军最先进的T-90M。但是我们的99A炮塔顶部防御有一个缺陷,那就是炮长镜前面没有安装反应装甲或者只安装了防护能力较低的轻型反应装甲。而且位置比较明显,从高处很容易就能发现。

但是要在这里加装重型附加装甲,就需要整体加高99A的炮长观瞄装置,可行性并不高。笔者认为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加装主动防御系统,通过主动拦截来袭的弹药来提升生存能力。

99A炮塔顶部反应装甲覆盖面积很大

T-90M炮塔顶部反应装甲的覆盖面积要小于我们的99A

这次将在珠海航展上亮相的VT-4坦克已经搭载了我国第二代主动防御系统,这套系统体积小,加装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都很小,易于安装。而且具备多次拦截能力,相比只能拦截一次的反应装甲无疑更合适。

加装主动防御系统的VT-4

总的来说,俄军最新批次的T-72B3的改动并不算小,而且都是从俄军在俄乌战争中血的代价换来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非常强。当然具体效果如何就要看这批坦克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的表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