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效验良方荟萃

 新用户5616Y0eR 2022-10-26 发布于辽宁

急性胆囊炎未得到彻底治愈,胆结石、胆道机能紊乱等,均可形成慢性胆囊炎。发生胆囊壁增生,结缔组织增生,胆囊萎缩变小等病理改变。本病缺乏典型的症状,表现有类似“胃病”的临床症状:消化不良,上腹不舒或隐痛,食欲不佳、腹胀、恶心等。行B超可作出正确诊断。中医称此为“胃脘痛”、“腹胀”、“胁肋痛”等。中医认为此系肝胆湿热、气滞血瘀、肝气横逆等因所发。以下妙方,供治疗时选用。
1号方
治疗方法
四逆散加减 柴胡、白芍、川楝各15g,枳壳12g,木香10g。水煎服。
治疗效果
本组103例,除19例伴有结石反复发作出现黄疸及造影、B超等检查发现胆囊颈部折叠畸形改作手术治疗外,其余84例中临床治愈78例,仍有症状者8例。按:本方系张扬越经验。曾刊于《湖南中医杂志》1989年第4期。
2号方
治疗方法
和中利胆汤 柴胡、苍术、枳实、甘草各9g,白芍12g,白蔻仁、郁金、猪胆汁各6g。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治疗期间忌食油腻物。
治疗效果
本组62例,显效(症状、体征消失,B超、胆囊造影恢复正常,1年内未复发者)46例;好转(症状、体征缓解,B超、造影改善,1年内未复发者)14例;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变或好转后1年内有复发者)2例。总有效率为91.8%。有效病例服药最少者6剂,最多者32剂。按:本方系陈敬先经验。曾刊于《湖南中医杂志》1989年第5期。


3号方
治疗方法
牛胆散 鲜黑牛胆1枚,黑豆100g,郁金、半夏、枳壳、木香、白术各30g。将诸药装入牛胆内封口,待胆汁将药浸透后,置瓦上焙干,研末过筛,装入胶囊内备用。每次2粒,每日3次。1料为1疗程。忌食油腥。
治疗效果
治疗76例。痊愈63例,显效13例。
按:本方系孙希圣等经验。曾刊于《新中医》1988年第5期。
4号方
治疗方法
柴胡疏肝散 柴胡、白芍、青皮、陈皮各20g,枳壳、川芎、香附、甘草、郁金、元胡各10g,厚朴6g,金钱草40g,茵陈30g。水煎服,每次300ml,每日2次,15天为1疗程。
治疗效果
治疗30例。治愈25例(1疗程7例,2疗程10例,3疗程8例),好转5例。按:本方系武政文经验。曾刊于《陕西中医》1990年第3期。
5号方
治疗方法
自拟疏肝利胆汤 柴胡、白芍各15g,枳实、黄芩、大黄、元胡、川楝子、郁金、半夏各12g,甘草6g。每日1剂。服药期间禁食辛辣油腻之品,切勿饮酒。
治疗效果
治疗142例。行之医话公众号整理编辑 治愈82例,好转49例,无效11例。按:本方系李双贵经验。曾刊于《陕西中医》1989年第11期。
6号方
治疗方法
蒿芩茵陈清胆汤(自拟) 青蒿、茵陈、地骨皮各15g,黄芩、栀子、竹茹、枳壳、元胡、郁金(或姜黄)各9g,黄连、大黄(后下)各3~9g。水煎服,每日1剂。加减法:呕吐者,加重郁金15~31g,大黄15g(后下),加半夏、茯苓各9g;腹胀者,加陈皮、豆蔻各3~9g;黄疸或便秘者,加重大黄、茵陈用量,加元明粉31g(冲服);虫积者,加槟榔15g,乌梅、川楝子各9g。

治疗效果
治疗24例。经1疗程(60天)治疗后17例症状消失,6例减轻,1例无效。以胆囊区有压痛者疗效佳。
按:本方系江陆芹经验。曾刊于《上海中医药杂志》1979年第4期。
7号方
治疗方法
理胆汤 木香、黄芩、赤白芍各12g,柴胡、枳壳各9g,金钱草、郁金、山楂各15g,蒲公英50g,海金沙18g。加减法:若脾虚湿滞,苔白腻,加党参、白术、薏苡仁;若气滞化火,苔黄燥,大便秘结,加龙胆草、生大黄、黄连、虎杖。水煎服,每日1剂。
治疗效果
治疗68例。有7例服药3剂,16例服药5剂后痛止,症状缓解。39例服药8剂,6例服药20例后,症状逐渐缓解,临床基本治愈。按:本方系沙玉芹、何佳音等经验。曾刊于《赤脚医生杂志》1976年第4期。
8号方
治疗方法
小柴胡汤 柴胡12g,黄芩15g,半夏10g,党参、甘草各9g,生姜4g,大枣4枚。每日1剂,水煎服。不宜食高脂肪食物,避免精神刺激。
治疗效果
治疗28例。痊愈26例,有效2例。最少服9剂,最多服30剂。按:本方系张连城等经验。曾刊于《河北中医》1987年第5期。
9号方
治疗方法
蒿芩清胆汤加味 青蒿、半夏、柴胡、龙胆草、车前子各10g,黄芩、茯苓各15g,枳壳、竹茹各9g,陈皮、大黄(后下,便正常或稀者同煎)各6g,滑石30g,生甘草5g,青黛0.2g(布包),茵陈20g。每日1剂,清水煎2次合并一起,上、下午饭前各服1次。
治疗效果
治疗48例。显效40例,好转6例,无效2例。有效率占95 8%。按:本方系陈泮朝经验。行之医话公众号整理编辑 曾刊于《江苏中医》1987年第5期。
10号方
治疗方法
利胆泻热汤(自拟) 金钱草、蒲公英、赤芍各30g,栀子、枳壳各10g,柴胡、生甘草、大黄各6g。加减法:伴有结石者加威灵仙30g,鸡内金10g;痛甚者加郁金、玄胡各10g;呕甚者加乌梅15g。每日1剂,水煎服。
治疗效果
治疗35例。痊愈17例,好转13例,无效5例。按:本方系杨祖旺经验。刊于《湖北中医杂志》1990年第1期。
11号方
治疗方法
升阳益胃汤 柴胡、白术、陈皮、茯苓、泽泻各12g,白芍15g,党参、半夏、防风、炙甘草各10g,黄芪18g,黄连6g,羌活、独活各8g,生姜、大枣各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加减法:舌色青紫、属血瘀者,去茯苓、泽泻、羌活、独活,加炒蒲黄、五灵脂各12g,丹参15g。
治疗效果
治疗132例。治愈36例,好转67例,无效29例。总有效率77.3%。按:本方系毛长岭经验。曾刊于《湖北中医杂志》1988年第2期。
12号方
治疗方法
利胆和胃汤 柴胡、青蒿、枳实、茯苓、郁金、陈皮、法半夏各10g,白芍6~10g,灵仙15~30g,生甘草3g。每日1剂,水煎服。加减法:发热重者,重用青蒿;呕吐重者,加竹茹、大黄。治疗期忌油腻食物。
治疗效果
治64例。显效43例,好转3例。服药7~20剂43例,20剂以上3例。1年内复发22例,2年未见复发20例。按:本方系彭家森经验。曾刊于《中医杂志》1984年第1期。
13号方
治疗方法
温肝利胆汤 吴茱萸、柴胡、枳实、郁金各9g,肉桂、甘草各6g,党参12g,车前子15g,茵陈、金钱草各25g,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服,每日1剂。
治疗效果
何某,男,42岁。右胁持续隐痛5年,经超声诊为慢性胆囊炎。多方治疗无效。近半年来渐重,右胁挛急而痛,厌食油腻,脘闷不舒,恶心呕逆,口吐涎沫,畏寒肢冷。诊见右上腹轻度压痛,面色白光白,舌淡苔白,脉沉迟。证为肝寒胆郁。予以上方6剂,肝寒诸症消失,唯脘闷纳差。改服逍遥利胆汤20余剂,诸症消失。超声检查胆囊收缩功能正常。按:本方系唐新华经验。曾刊于《北京中医》1990年第1期。
14号方----金铃泻肝汤
〔药物组成〕 川楝子15g,三棱、莪术各9g,乳香、没药、龙胆草各12g,甘草3g,大黄10g。
加减变化:发热加柴胡、黄芩各10g,黄疸加茵陈30g,呕吐加半夏10g,胆结石加金钱草30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病症〕 胆系感染。
〔临床疗效〕 用本方治疗胆系感染150例。痊愈(症状消失,莫非氏征阴性,血常规正常)130例,好转(症状缓解,莫非氏征阳性,血常规正常)20例。
〔经验体会〕 本方出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主治胁下掀疼。笔者用本方随症加味治疗右胁下痛为主症之胆系感染,收到满意效果。一般服3剂后,大便即通畅,右上腹疼痛随之缓解。方中川楝子能引肝胆之热下行自小便出,故治肝气横恣,胆火炽盛,致胁下掀痛;三棱、莪术行气活血,消积止痛;乳香、没药宣通脏腑,流通经络;甘草调和诸药。本方对胆系感染证属气滞型及温热型者,均有良效。
15号方----安胆汤
〔药物组成〕 金钱草30~60g。生白芍15~20g,大黄6~15g,柴胡15g,茵陈30g。
加减变化:热重加黄芩、黄连;湿重加藿香、佩兰、白蔻仁、碧玉散;脾胃虚弱者加白术、茯苓、陈皮;纳呆加焦三仙、鸡内金;便秘者重用大黄;腹胀者加枳实、厚朴;胁疼者加延胡索、木香、川楝子;十二指肠引流脓细胞多,或近期内难以消失者加虎杖、马齿苋、蒲公英。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病症〕 慢性胆系感染。
〔临床疗效〕 用本方加味治疗慢性胆系感染55例。其中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连续2~3次正常,超声波未见异常)40例,好转(临床症状消失,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尚有少数脓细胞)13例,无效2例。服药10~130剂,平均45剂;住院10~14天。
〔经验体会〕 胆为中清之府,输胆汁以传化水谷而行糟粕,以通降下行为顺,最忌郁滞,凡情志怫逆,郁怒伤肝,引起肝胆疏泄失司,或因感受湿热之邪,或过食肥甘,化生湿热,影响疏泄而致病。现代医学对慢性胆系感染多采用抗生素保守治疗,但疗程长而效果并不理想。本方用金钱草、茵陈清化肝胆湿热;柴胡疏肝解郁;白芍柔肝止痛;大黄攻积导滞。从中医角度看,肝与胆相表里,治肝即可以治胆。从西医角度看,上述药物均具有利胆作用,且大黄与白芍有较强较广的抗菌作用,本方通过胆汁的大量排泄,起到引流冲洗之功,同时因为抗菌作用的发挥而使炎症得到控制,故能奏效。经临床观察,单用抗生素效果不好,加用或单用本方后皆显效。
 

16号方--乌黄合剂
〔药物组成〕 乌梅5g,片姜黄、制川军、鸡内金、佛手、枳实各9g,茵陈15g,焦山栀10g,滑石30g,甘草3g。
〔治疗方法〕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一般服用1~2星期后,炎症即可控制。
〔适应病症〕 慢性胆囊炎。
〔临床疗效〕 经过40年的临床探索,证明本方对慢性胆囊炎确有良效。
〔经验体会〕 慢性胆囊炎的用药,除利胆、消炎外,必须加用消导药,疗效更好。服用中药的同时适当忌口,确有助于炎症的控制、较小胆石的排出和部分胆石的溶解和崩裂,达到长期解除病痛的目的。方中姜黄味辛苦,性温,入心、脾、肝三经,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的功效。近代药理报告指出,姜黄煎剂及浸剂能增加犬的胆汁分泌,使胆汁成份恢复正常,并增加胆囊功能持久的收缩。姜黄的Curcumen可治疗胆道结石,5%姜黄煎剂可促进食欲。这些实验结果,以及姜黄可靠的镇痛、抗菌作用,都证实了使用姜黄有充分根据。乌梅味酸,性温,入肝、脾、肺、胃四经,历来用作收敛生津、驱虫安胃,后世又发展用于治瘾疹、牛皮癣,外用还可治恶疮、胬肉。本方中乌梅用量小,仅用5g,其目的,一是起到引经的作用,使复方对胆囊的药效更强;一是利用乌梅收缩胆囊、促进胆汁分泌的有效作用。实践证明:经验方中加用乌梅、姜黄则效果明显、持久、稳定;不用乌梅、姜黄,则不仅疗程长,且疗效不持久,不显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