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园新星(155期)| 马皓哲:时间永远分岔,通向无数未来

 高校科幻 2022-10-26 发布于福建

 时间永远分岔,通向无数未来 

马皓哲

马皓哲兰州大学2018级中文系本科生,第二届星火杯复审评委,邯郸市作家协会会员,科幻创作爱好者兼研究者,发表过多篇文学作品与研究论文。

采 访 实 录
高校科幻:您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科幻的?有哪些印象深刻的科幻作品?

马皓哲: 大二的时候,那是两年前,新冠,在家无法出门。我拿起一本书:《球状闪电》。有时候就是这样,没有特殊的契机,一本书进入我们恰好准备好的心灵,就像一粒籽晶落入过饱和溶液中。忽然间,有什么东西在心里溢出来。作品的话,从《三体》到《球状闪电》,刘慈欣的所有作品我都印象深刻。但还有一部非科幻作品也给了我很深的印象:《最糟的宇宙,最好的地球》。

高校科幻:您提及的科幻科普著作都是刘慈欣的作品,其他作家的著作是否有所涉猎?

马皓哲: 当然有,我是从国内出发一点一点到国外的的,最开始是国内的知名作家作品,从刘慈欣到王晋康,从郝景芳到杨鹏。因为我本科一直在研究儿童文学,所以对儿童科幻作品也有很多涉猎,我的毕业论文选题就是儿童科幻方向。

高校科幻:您是文学专业出身,本专业的知识和底蕴是如何应用在科幻创作上的?

马皓哲: 就创作而言,科班出身给带来的最大的好处是环境的影响:浸泡在阅读的环境中,身边有很多一起创作的同学,还有一些赏识你的老师,他们或给我的创作提出意见、或在我写作发表中给予重要的指导,这种沉浸的创作体验让我的创作受益匪浅。而涉及到专业理论对创作的影响,不能说没有,但是相对要小一些,比如我在创作时一直秉持着“作者已死”的理念:我的作品在我创作出来后,它就不属于我了,这篇作品的思想内核、表达重心,统统是由它的读者的决定。具体到创作层面,在这个理论的影响下,我倾向于创作含义比较模糊的文本,这样读者们便拥有更大的诠释空间,而作品的高度也将由读者参与完成。

高校科幻:您第一次创作科幻作品是什么时候?故事创作初衷是什么?

马皓哲:第一次就是《洪荒》的创作,这是篇灵感之作,没有特别大的初衷,当时夜里睡觉前来的灵感,第二天一早两个小时就写完了。但说是灵感之作,我们其实还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灵感到一些具体的作品,都受到了其它很多著名科幻作品的影响。《洪荒》就是把中国传统的神话如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转化为了科幻的曾经:史前的洪荒时代其实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在培养皿中的人类经历了如女娲修补氧气罩等事情后,给他们赋予了神学元素,最终成为了史前的洪荒传说。其实受《山海经》影响蛮大的,因为这是一次想象力的狂欢,《山海经》是突破口。

高校科幻:您目前已创作多少科幻作品?有无对特定题材的喜好,比如赛博朋克、丝绸朋克或太空歌剧?

马皓哲: 并没有创作很多篇,大概也就五万字不到的样子,但是现在已经开始准备启动创作计划了,我因为去年一年都在忙升学,所以并没有过多的精力分配给创作。特定题材的话,乍一问还真没有,但是仔细想想,我偏爱描写太空的题材的,而且我不是特别喜欢赛博朋克风,当然这只是个人审美偏好的问题。

高校科幻:您介绍的自己的两篇作品都与古代神话和传统文化有关,近年来结合我国历史神话的科幻作品很受重视,您对这类题材有什么想法?

马皓哲: 我认为寻求突破的努力应在两个方面集中开展:关注时代问题与文化寻根。新时代给人们带来新思考。科幻小说作为以变化为特征的文学,在20年的时间里可以产生更多新的世界,而新世界必然会带来新问题,在互联网渗透日常生活的今天,人们不难察觉到时下最亟待讨论的问题是什么,在科幻创作的维度上,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人工智能、元宇宙、新能源、网络世界。如新能源领域是中国2025计划中非常重视的方向,但生活中人们似乎很少见到与能源问题相关的科幻小说创作,与能源问题相关的儿童科幻小说也可以是新时代儿童科幻小说关注的一个重点,科幻小说就是在时代的眼光下去提供更多任人选择可能性的“广谱未来”。

高校科幻:在“文化寻根”这一点上,假如有一位科幻新人也想写这一题材,您会对他提出什么建议和期待?

马皓哲: 复归文化传统方面,吴岩在《文化传统与科幻小说的繁荣》中提到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封建王朝的轮回使中国人的个性形成强烈的保守倾向,对新事物退避三舍。但思想的禁锢不代表中国文化没有创新与想象力的狂欢。实际上,聚焦本国文化并再在此基础上彰显出更深层次的文化价值的创作在世界范围内是常用的创作方法。从文化传统中汲取灵感的尝试一方面可以扩充创作者的灵感储备,另一方面能在遥远的叙事中彰显出古典的美感。科幻小说可以从“新”与“旧”两段进行主题突破与创新,文本创作的张力也会在新旧的交合尝试中凸显出来。这个问题正好也是我最近研究的问题。

高校科幻:您提到研究,读研方向是科幻相关吗?未来会继续从事科幻方面的工作吗?

马皓哲: 大概率是,我目前非常有志于在研究生阶段开展纯粹的科幻研究。我本科期间是儿童科幻研究,但在研究生阶段,我计划开展成人科幻作品的研究。

高校科幻:作为文学出身的研究者和作者,您认为“科幻文学”在文学领域有何特殊地位?如何从创作者和研究者两方面把握科幻和文学的关系?

皓哲: 老实说,地位不算高。但科幻文学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为科幻文学有自身的不可替代性,一般小说只是描写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而科幻文学涉及的是人与宇宙的关系,它提供了未来文明所可能遭遇的问题,这种主题几乎是科幻文学独有的。两方面的把握,其实研究者和创作者的身份在我看来关系不是特别大,在创作的时候,作者是不会像写论文一样的。但创作者和研究者双重身份最大的好处是,它能让人站在两个不同的立场上去看待同一个文本,有些作品为什么读起来似乎不是那么吸引人,但是它就能获得很高的地位,以及有些作品为什么不太得到主流学界的认可,双重身份会让你对这些事情有更深的独特见解。

高校科幻:您未来会坚持科幻创作吗?有无一段时期内的创作计划?

马皓哲: 会的!但是暂时没有计划,而且在这方面我并不喜欢有计划,因为这会给自己添加无谓的压力,我喜欢完全无功利性的创作,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嘛。

高校科幻:文学之外的其他艺术形式,如音乐、绘画、戏剧、影视等,对您的写作有影响和帮助吗?

马皓哲: 摇滚乐,我非常喜欢摇滚乐,实际上摇滚乐与科幻还真有一点联系,“赛博朋克”,“朋克”就是摇滚乐的一个分支。我们熟悉的新裤子乐队等就是后朋克乐队,这种音乐简单、直接,而我也非常简洁的表达方式。再有就是崔健,崔健的歌词有极强的批判性与思考性,我的创作现在也越来越倾向于写一些“苦大仇深”的主题,去触及一些比较严肃的问题。

高校科幻:除了文学和摇滚,您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其他爱好吗?

马皓哲: 运动,我喜欢长跑和骑行。我目前五公里长跑水平已经达到军人水平,我跑过马拉松并得到完赛奖牌,我是校骑行队队长,组织过学校同学环骑青海湖。

高校科幻:关于当前的世界,疫情已持续到第三年,许多过去看来非常科幻的场景也成了现实。您对当前这一时期和未来的世界有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马皓哲: 我依然持乐观态度,其实人类历史上这种大规模的流行病很多,但是我们每次都挺过来了,这次我依然相信会好的,我盲猜我们早晚会回到没有疫情的样子。

高校科幻:您担任了星火杯比赛复审评委,您与高校科幻和星火杯是如何结缘的?

马皓哲: 是在一个科幻活动中,我记得是当时的一篇文章《扶摇》入选了高校科幻小说实验室。在加入这个大家庭后,我接触到了星火杯,并申请担任星火杯的评委,最后也是幸运入选。非常感谢星火杯提供的这次机会,让我能看到更多优秀的作品。

高校科幻:对高校科幻平台和星火杯,您有什么建议和期待?

马皓哲: 宣传!科幻是值得被关注的文学,科幻文学没有黑暗森林,他应当并且值得手舞足蹈的对众人大喊:“看!我在这儿!我在这儿!”,我期待我们的比赛能获得更多的人关注。

采访 | 赵晓宇
文字编辑 | 赵晓宇
排版 | 柯珂
审核 | 王俞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