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6年,毛主席接见中共河北省委秘书长王林:赶快给他们送点钱

 lixj1028 2022-10-26 发布于山东

前言

1936年6月,中共河北省委秘书长王林奉命到延安,向中央汇报和请示工作。

在一个叫凉水湾的地方,王林找到了中央机关,见到了毛主席、周恩来等人。谈话中,毛主席特别关心刘少奇住在哪儿,安不安全?王林回答,绝对安全,我们很注意保密。

回想起与毛主席、刘少奇等领导人的接触,即便几十年过去了,但王林的心中依旧是感慨万分。

文章图片1

图 | 王林

王林的早年经历

王林于1916年出生在河北省唐山市。青年时,在省立第二中学上学,李大钊最早在也在这所学校上学。

1931年以后,因为仇恨日本侵略者,对国民党的“对日不抵抗政策”不满,所以王林和8名好友一道抵制日货,坚决不当亡国奴,结果他连中学都没毕业,便和好友们一起被开除了。

唐山不能呆了,他被迫到北平的中华中学上学。在此期间,王林参加了反帝大同盟组织的一些革命活动。1933年初,王林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

同年4月,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王林参加了为李大钊烈士出殡的活动。王林记得,这次活动庄严隆重,李大钊的子女及成千上万的青年学生、工人、士兵前来参加。王林他们胸前佩戴白花,手拿花圈,组成长长的送葬队伍,将李大钊的灵柩送到香山万安公墓安葬。

文章图片2

图 | 李大钊

1933年夏天,王林从中华中学毕业。因为年龄小,家庭经济困难,北平是呆不下去了,他只好回到唐山,和党组织取得联系。

到了唐山后,王林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活动。王林他们破坏敌人的铁路,使敌人的火车3天不通车。同时,王林他们还扒日本军队的小炮楼,使他们难以安宁。

那时,中共河北省委成立了东北军工作委员会,书记是刘澜波,还有宋黎等人组成3人小组,负责做东北军工作。1933年下半年,王林转为中共党员,1934年被调到天津,担任中共河北省委秘书长。

王林去延安向毛主席汇报工作

1936年6月,河北省委派王林前往延安。当时,王林在北平和东北军有些关系。于是,他先到西安东北军的第67军军部找王以哲,写了一个到陕北的证明,以便于路途方便。

文章图片3

图 | 王林

在去延安的路上,王林碰见了解放后当过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黄火青。黄火青问他到哪儿去?王林说,到边区,去找中央。黄火青兴奋地说:“那好啊,我也要去找中央,咱们一块走,也可以谈谈。”

于是,他们相约来到了一个叫凉水湾的地方,见到了毛主席、周恩来、洛甫、张浩等人。王林激动不已,比见到自己的家人还亲热。

毛主席见到他们也很高兴,说:“你们来了就好啊!咱们谈谈吧!”

张浩打断说:“主席,让他们休息休息吧!他们一两天都没睡觉了,看这个样子,狼狈不堪的!”

毛主席笑着说:“那好吧,明天谈!”

文章图片4

王林没有带来河北省委的全面工作报告,也没有带别的文件,单凭着脑子的记忆,很匆忙但很认真地做了准备。

第2天中午吃过饭后,中央领导就让王林去汇报华北的形势,汇报地点在一间大屋子里。王林记得,那天炕上炕下坐了一屋子的人,除了毛主席、周恩来、张浩外,还有郭洪涛等西北的几位同志。

王林详细地介绍了华北的情况,特别是刘少奇平安到达天津的情况。会上,有人提问:“你看到少奇同志了吗?”王林回答:“就是我接他到天津的,我们把他安排住在北洋饭店。那是日租界的一个旅馆,比较阔气,大概一天房钱是一两块大洋,便于掩护。”

文章图片5

图 | 王林(右二)与斯诺(右一)等人谈话

王林去接刘少奇时,因为他们不认得,过去没见过面。只是王林耳闻过刘少奇在南方领导过煤矿罢工。那时,天津还有点冷,王林记得刘少奇穿了一件皮棉袄,领子带毛的大长袍。

王林他们那时可以说是最艰苦的时候,同上级失掉了关系,这次总算是跟中央接上关系了,大家心里都很踏实。以后红军东征到山西打了几仗,分了几个土豪的财产,才有些金子捎到天津,送到刘少奇那儿。因为那时河北省委很困难,没有经费来源。

大家最关心的是华北的局势,学生运动以后北平的情况,以及华北党组织的情况等问题。王林不知道有些问题在这种场合该不该讲,一时显得有些犹豫。

文章图片6

毛主席鼓励说:“你讲!我们连报纸都看不见,好久都没有看到新书了!”主席着急得很,很想知道外面的情况。毛主席还追问:“现在华北党的组织怎么样?”

王林汇报说:

“河北党组织比较健全,应当说差不多每个地方都有消息沟通着,从河北南部到北部,都有区党委,唐山更不用说了,开滦矿务局也有我们的组织,冀南地区已经开展了一些武装斗争。担任河北省委书记的刘文中,已经带了一支部队到冀南打土豪分田地。可以说,河北省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组织,有的大一点,有的小一点,北边的开滦、唐山、遵化等地都有我们的活动。”

毛主席听了王林的汇报很高兴,说:“给我们送点报纸来,拿点书,我们现在就缺这个!”

毛主席旋即问王林他们有什么困难?王林说,河北省委的同志们生活困难,没有人接济,离陕北很远,同上海又断了关系,就靠一些同志当小学教员,或者是在哪里做点事儿,有点收入,经济上很困难。

文章图片7

图 | 王林去延安前,与妻子的合影

毛主席听后吩咐说:“赶快给他们送点钱去,现在我们有钱。”

汇报工作以后,洛甫、博古他们几个人要转移到保安,周恩来对王林说:“你晚去几天,我还有些事要问你,你跟我们到边界上活动几天。”于是,王林跟周恩来活动了几天。

这时,河北省委致电中央,说是跟一个苏联的代表接上了头。这个人说他是共产国际的,要见中共负责人,主要问题是苏联的远东军想了解有关日军的情报,要求我们供给情报。苏方还提出可以在经济上给予支持。

柯庆施致电延安,延安研究后,让王林回天津一趟,请示刘少奇怎么办?毛主席考虑再三,也有个意见,即不跟苏方联系。王林回到天津不久,又返回了延安,奉命来到中央组织部工作。

王林当选为七大代表

来到组织部,一共有5个科,王鹤寿是第1科,王林是机要科长,对外就讲第2科。2科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接待来延安的地下党员,进行谈话,了解本人的情况,考虑以后派到什么地方工作最合适,然后想法把他们送出去,使其安全地到达要去的地方。

文章图片8

图 | 王鹤寿

在陕北交通很不方便的情况下,王林组织往外派送出去了一些人,有的是学生,有的是干部,也有个别的外国记者。经过王林送出去的就有上百人。

1939年以后,各地选举的七大代表已经陆续来到了延安。任弼时、蔡畅等人,做审查代表工作。他们常常找一些同志谈话,了解家庭及本人情况,能不能起代表的作用等等。王林记得,有时来谈话的人多,屋里没有地方,他们就在窑洞外边的太阳地里,放个小板凳,两人就开始谈起来。

王林当选七大代表是在1939年到1941年间,也是任弼时和蔡畅负责找他谈的话。当时,他已经从中组部调到中央出版发行部任副部长,李富春任部长。他们在延安出版了好几百种书,主要是马恩列斯的,毛主席的。

文章图片9

出版部没几个人,王林管的队伍,有排字工人、开机器的工人、还有搬书的,保管书的。他们有个很大的印刷厂,王林总负责,有个名叫祝志澄的厂长具体负责。

祝志澄是上海人,业务熟,活动能力强,几次到白区采购各种机器,工具,曾当选为延安的劳动模范。重要的是纸张,陕北没有,主要从外边买,买了运进来就印书。

但从外面买纸太贵,买不起。以后王林他们用马兰草造纸,用这种纸印出来的书质量不太好。很薄的书,印出来却很厚,所以大家开王林的玩笑说:“你印出来的书,越念越厚。”

延安整风运动时,王林除了印发整风文件外,也参加了整顿“三风”,即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学习《改造我们的学习》等文件。

七大开会时,发了正式通知给王林。王林记得,发给他一个证,一个笔记本,笔记本上写着“实事求是”四个字。然后就是发的会议文件,一个是毛主席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最长的是刘少奇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文章图片10

七大的会场在杨家岭的中央大礼堂。杨家岭是个比较好的地方,当时有好多窑洞,一个窑洞住8个、10个人都可以。小组会讨论,有时就在窑洞里进行。开会期间,王林就住在组织部旁边自己的家里。平时礼拜六晚上有舞会,开七大的时候也有,毛主席跳、周恩来跳、朱老总,还有陈毅等等。王林去看过舞会,但不喜欢,也没有跳过舞。

七大结束不久,抗日战争已经取得胜利,党中央高瞻远瞩,决定派大批干部和部队,经过冀察热辽挺进东北。部队还没有到承德,就收到毛主席从重庆来的电报,让部队在冀察热辽扎根,开展斗争。

王林跟随部队住了20天,等待中央的最后决定,这时候,李富春、林彪和好多的中央委员都到了东北。王林就留在冀东,没去成东北。

文章图片11

1948年,王林担任冀东第13分区的专员。第13分区管六七个县,北戴河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区,这个地方虽然小,但很富裕,粮食打得最多。那时,正是城市里闹饥荒的时候,一些地主官僚把金圆券换成银子,做成小元宝,然后逃跑,王林就率部截住搜查。

开始,王林的主要任务是打仗、拆毁铁路,不让国民党往东北运兵打内战。王林带着一个连有100多人,还有不少民兵参加活动。之后,王林率部进行土改,扩充军队,尽量扩军送到东北,补充第四野战军。编成部队,就开出山海关参加辽沈战役了。

1949年,王林被分配到了家乡唐山,担任中共唐山市委委员、开滦煤矿党委书记、矿区军代表。

王林协助刘少奇开展工作

1949年,刘少奇到开滦以后,首先听取唐山市委和开滦党委的汇报。刘少奇询问工人的生活情况,询问中外资本家的动向,询问矿上发生的一些事情。

文章图片12

王林详细地汇报了开滦英国代理主管寇斯祥向军管会要求停产,以及王林等人断然拒绝的经过情况。刘少奇问道:“中国资本家的态度怎样?”

王林回答说:

“中国资本家持消极观望态度。他们一方面不甘心英国人操纵大权,当他们的太上皇;另一方面,解放了,他们高兴,但也唯恐共产党没收企业。他们和英国资本家一唱一和,也是屡屡要求救济,要求减产。”

刘少奇急切地问:“工人的生活怎么样?”王林回答:“由于国民党的破坏,美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海运停滞,加上开滦运输管理落后,煤场存煤100多万吨。煤炭销路不畅,资方长期拖欠职工工资,工人生活严重恶化。”

听到这里,刘少奇若有所思地问:“你们军代表吃些什么?”

王林等人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一天吃三顿高粱米稀饭。”

刘少奇听后,严峻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说:“这很好。”

刘少奇在开滦期间,几次把王林等人找去,商量问题,并不时地提出一些精辟的见解。

在座谈中,刘少奇总是用慈祥、谦逊的眼神望着每一个人,直到你把心里的话讲完。这给王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文章图片13

图 | 王林(中)与刘少奇(右一)的合影

当时,开滦矿工有23000多人是文盲,有近1万多人是半文盲,只有2500多人粗通文字。刘少奇非常关心职工的文化教育工作。他提出,要号召工人学文化,学技术,学政治,要提高工人阶级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和政治素质。

开滦党委根据刘少奇的指示,迅速建起了职工夜校、扫盲班、识字班等学习组织。各矿区军代表担任教师,王林就是其中的一员。

刘少奇非常强调对知识分子的团结工作,同时也注意他们的思想改造工作。一次,刘少奇拿起电话耳机,只听到一声:“哈喽”,他就气愤地把耳机放下了。

刘少奇找来了开滦矿区军代表王林,说:“为什么打电话要哈喽?在中国的国土上办企业,不使用中国语言,是对中国人的侮辱!”

文章图片14

原来,在开滦的职员中,自上而下使用英文,相沿已久,中文在开滦反而不是合法文字。刘少奇告诫那些职员说:“中国人,在中国的土地上,为什么不使用中国的语言文字?民族自尊心哪里去了?煤矿是在中国土地上开设的,要使用中文,不能让多数中国人服从少数外国人。”

王林能够听得出来,刘少奇显然是因为中华民族受到的侮辱而激怒了。

刘少奇一方面注意发挥知识分子的积极作用,一方面耐心地帮助他们改正崇拜洋人,轻视体力劳动,蔑视体力劳动者的错误思想。

王林与刘少奇在开滦这段时期的相处,从刘少奇的身上,王林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和道理。

1950年后,王林历任燃料工业部办公厅主任、副部长、电力工业部副部长、水利电力部副部长等职。

文章图片15

1976年任西安市委第一书记,陕西省委书记等职。

2004年逝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