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凉鞋 “世上没有完美的婚姻,只有让人舒服的关系”,司马先生如是说。婚姻是什么?婚姻是因何而为,因何而生,世间的每一种婚姻都是相似的,又是完全不同的,婚姻的本质或许在扑朔迷离的过程中去感悟,去取舍。 婚姻因人而异,却大都类同。从千年至今,婚姻成为人类通过完整过程的必然洗礼,或是繁衍生存的一种手段,是异性合法相处的方式。但进入到21世纪的今天,繁衍不再是人类主要的生活方式,悦己与育人本就是相悖的两种生活,大多数人却逃不开这个命题,直到今天,这两者在逐渐融合。婚姻成为悦己悦人的一种方式,但这种悦己的代价又是残酷的。 婚姻的本质是让性合法化,或者在如今性自由的时代让性符合程序。人是肉体凡胎,总是布满七情六欲的枷锁,这些枷锁在一出生就跟随终生。大多数年轻人的婚姻都为冲动婚姻,在性与情的驱动下取得一个合法合理的手续,从而忽略了婚姻带给人的巨大隐形负担,这种负担在失去了激情与性的加持下,迅速恶化,成为大多数的枷锁,这就是不成熟的婚姻基础。古人婚姻为何大多稳固,实则因为封建礼教的禁锢,并讲求“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极少有“私定终生”之念,“私定终生”相比“媒妁、父母”之方式,稳固期极短,在私定终生之后,媒妁、父母之命都是后补手续。 故而,人说婚姻是性的合法化,其实在当下社会,婚姻是性的保护伞已经是一纸空文,在性自由甚至泛滥的当下,婚姻一纸之文的仪式感变的岌岌可危,无人专注于计较是否有一纸约束,而在于短暂取乐,这就给婚姻埋下了危亡的伏笔。当众人早已在一纸之外体验过“洞房”之欲,而婚后则无可期待,婚姻便成了到了该进入的一道手续而已,这亦是当代婚姻的可悲与现状。 大多数人终其一生,将婚姻视为生命的全部,但回头发现遍体鳞伤。婚姻无法试验,婚姻无法模仿,婚姻是两个陌生人休戚与共数十载的分分秒秒。人的一生日子最长的伴侣除了父母就是婚姻赋予的另一半,到底多么相配的两人才能携手共眠几十年,可见极少有人做到,那些银婚金婚的人相伴几十年,最重要的是欲望相减,退却期望,如阳说做一普通人即可,而婚姻是学会把对方当成普通人,而非理想中人,当成理想中人的最大痛苦则是欲求不满,常表达琐碎,常与常人比较,如此则婚姻不久立。将对方当成普通人前提是将自己当成普通人,两个无欲无求的凡人,互相看着没气才能实现数十年的相安无事,否则,婚姻短亦。 将婚姻视为生命的一部分,而非全部,是婚姻持久的必然。全力身心投入的婚姻必然发现瑕疵无数,进而寻求更大的期待,最终发现寻寻觅觅几冬轮回,又回到寻觅的起点。婚姻是度化,也是驯化,但不是服从,婚姻是点缀,是休憩的场所,但不是生命持之以恒声嘶力竭的驯鹿场,婚姻是试验田,是耐心长跑的见证者,婚姻是平凡路上的伴手礼。因人而异,婚姻最大的风浪不是外界性的诱惑,而是三观的融合,融合的过程是困难与绝望的,故而是否在婚姻的选择中寻找契合的灵魂,但在冲动婚姻下,大部分人是需要融合而非一开始的契合。 当然,婚姻有国界的区分。因国度文化与经济的差异,婚姻的概念与存在有巨大的差异。对于国人来讲,大部分婚姻依旧是受传统思想的干扰,方式也依旧维持,此受经济、城市、地域、家族等因素限制影响,只有少部分人洞察了婚姻的本质,并能给予清醒可观的选择性人生。大多数人陷入结婚生子的怪圈,然后终其一生不可自拔,这是社会环境所赋予的,亦或是文化基因所决定的,直到终点时刻,大多数人亦或是没有想明白婚姻为何物,生活为何物。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婚姻是自己选择的唯一性并且排他性的生活方式,并且这种生活方式将会伴随着一生。很多人走出来一段婚姻主宰的生活,又马上进入另一端婚姻主宰的过程,不断重复着他认为这是悲剧的生活,但自己视为悲剧,又为何重复进入,他本人也没有想清楚,这或许是一种所谓的婚姻安全感给予的虚无缥缈的身份认证。这种身份认证将会伴随着大多数痛苦油然而生。婚姻其实就是在取舍间生存,大多数人被婚姻所绑架,而非享受婚姻所带来的幸福感或者那种虚无的安全感。婚姻应该成为生活方式,人可以驾驭婚姻,尊重婚姻,经营婚姻,但不能成为婚姻的奴隶。 无数中年男女深夜在问,婚姻的本质是什么,终其一生追求的婚姻内的虚无,那些婚姻固有的有形物品如房、车、经济或是增添家庭成员等,而那婚姻应该所持有的精神、家、爱、欢乐却成了稀有品,如此则穷尽一生而图之为何物,可尽悲哀至极乎。婚姻应是成长的第二梯队,推动人的不断上扬,推动精神的不断富足,推动下一代的良好健康塑造,推动人之来世的欢乐之体验,尝尽人间幸福之感,若无此,则婚姻无味,可尽弃之。 婚姻为枝,我为树。思考是婚姻的平凡之旅,降低欲望与诉求,寻一异子,亦能成就安然之生活,何求婚姻之锁乎。做一个普通人,做一个凡人,才能领略人间烟火之乐趣,才能食得酸甜苦辣之生活,才是婚姻之道,活着之道,授人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