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鳌拜明知康熙对付他,手里握有40万重兵,为何不敢在紫禁城造反?

 格林书屋 2022-10-26 发布于广西

乾隆56年,79岁的愉妃被翻了牌子,太监瞬间脸懵,以为乾隆年纪大眼睛看花了,小声地提醒:“皇上,愉妃娘娘79岁了,要不咱换一个20岁的?”乾隆听完大怒,一定要愉妃侍寝。太监立马跪地掌嘴,随后把愉妃抱着送进了养心殿。

年迈的乾隆搂着迟暮美人,嘀咕了一晚上。说着说着,乾隆忍不住地叹息道:“若是永琪还在,我也不用这么辛苦,如今黄土淹没了脖子,也不知道永琰能不能扛起大旗。”

愉妃欲言又止,最后说了一句:“祖父康熙帝登基时,鳌拜是皇权的大隐患。如今这朝廷,我听说都是和珅一人说了算。”

“放心吧,永琰没问题的!”愉妃说完这句话后,沉沉睡去。

时光回到1663年,康熙生母佟佳氏病入膏肓,太医们束手无策,十岁的康熙坐在母后的宫殿外,一个人在台阶上抽泣。突然殿门打开,佟佳氏身边的嬷嬷来到康熙身边:“皇帝,不要哭了,年纪轻轻的小心哭瞎双眼。”

时光回到1663年,康熙生母佟佳氏病入膏肓,太医们束手无策,十岁的康熙坐在母后的宫殿外,一个人在台阶上抽泣。突然殿门打开,佟佳氏身边的嬷嬷来到康熙身边:“皇帝,不要哭了,年纪轻轻的小心哭瞎双眼。”

嬷嬷摸着康熙的头,轻声说道:“进去看看太后吧,她找你。”然后带着康熙来到佟佳氏的病床旁,屏退了周围侍候的宫女。佟佳氏抬起虚弱无力的手,招呼康熙上前来。

“玄烨,你今年有10岁,是个大孩子了,母后不能再陪伴你,剩下的路你要自己走下去,母后有几句话你一定要听。”

佟佳氏拽着康熙瘦弱的小手,眼神坚定有神:“孩子,你知道为何当初在顺治爷的孩子中,皇太后选中你了吗?不是因为母后的族人多么强大,也不是你父皇看重你,而是因为我们的福报都是皇太后给的。”

“你一定要记得,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尊重你的祖母,听她的话,这样你才能安全地活着。还有就是...咳咳..……”

佟佳氏说了好多话,气丝明显不足了,但是她还在支撑着,在临死之前交代遗言。

“虽然你年少继位,你父皇给你安排了四位辅臣,但你要知道的是,他们可以帮助你,也可以毁了你。索尼为人稳重,有他很放心。但是他年纪大了,恐怕并不会陪你很久。”

“还有一个人,你一定要小心,鳌拜。先帝病重期间,他极力讨好,如今虽然在四位辅臣排末尾,但是我料定他早晚会专权,你一定要小心。”

年少的康熙满心都是母后的病情,对其说的话只听进去一半。这次见面后没多久,佟佳氏就去世了,10岁的康熙自此之后,性格改变了很多。后来的结局大家也都清楚,少年天子打败朝中重臣,来了一个大反转。

鳌拜早就知道康熙终究会收拾他,按照他睚眦必报的性格,为什么在手握重兵的时候,没有造反呢?

01,“满洲第一勇士”鳌拜,凭战功一路开挂

鳌拜出身的瓜尔佳氏是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将门少年,自然是勇猛无敌的。青年时期,就投身军营,为皇太极效力,前后在征讨朝鲜族、蒙古察哈尔部都立下了赫赫战功。

(1):皮岛之战,初露锋芒

1637年,皇太极派人攻打一直被满清视为心腹大患的皮岛。皮岛易守难攻,满清将士从努尔哈赤时期就开始攻打此地,但是一直到皇太极时期,也没能拿下。

后来英郡王阿济格接管此项任务,鳌拜主动请缨加入队伍,负责在背后偷袭皮岛。也就是在这次战争中,鳌拜靠着聪敏的心思,勇猛的战斗力,在满清将士中“一举成名”。

鳌拜受命在后背偷袭时,没想到明军早已做好埋伏,清军损失惨重,鳌拜在紧急关头冲在前面,在战火硝烟中与敌人进行肉搏,为主力部队赢取了关键时机,清军一举攻下皮岛。

为此,皇太极非常高兴,认为自己终于可以给死去的父亲一个满意的交代。同时,下令嘉奖前方勇士。鳌拜在这次战争中的表现有目共睹,皇太极非常高兴,赐予“巴图鲁”勇士称号。

(2):松锦会战再立军功,名声大噪

取得了“满清第一勇士”的称谓之后,鳌拜受命安于郑亲王济尔哈朗手下,1641年参加攻打锦州的战争。

在济尔哈朗指挥的清军右翼失利的情况下,鳌拜没有听从指挥等援军到达再战,而是率领将士弃马步行,冲锋陷阵,五次战役都取得了胜利。

因为卓越的功劳,鳌拜受封一等梅勒章京。也正是鳌拜的这次打击,为清军日后攻打锦州打下基础。而经过了松锦会战,明军溃败,大明王朝名存实亡,败局早定。

在满清入关之前,鳌拜便已经立下汗马功劳。此时,他手中的势力虽不及当时很多的重臣,但是在同龄将士中,也算是佼佼者了。

(3):皇太极利用鳌拜,牵制多尔衮

要说皇太极为何如此看重鳌拜,除了他本人带兵打仗确实是一把好手外,他也是皇太极用于制衡多尔衮的棋子。

皇太极还在世的时候,发觉多尔衮的实力太突出了,这会对自己的孩子们造成威胁,况且要不是当年多尔衮的母妃殉葬,这皇位也许轮不到皇太极了。

所以,为了防止多尔衮日后造反,皇太极一直重视鳌拜,借以打击多尔衮的发展速度。

而在皇太极去世之后,多尔衮果然“不负厚望”,与大皇子豪格之间的皇位斗争愈演愈烈,两虎相争,皇位最后却到了6岁的顺治手中。

但是作为摄政王的多尔衮,却没有放过豪格以及追随者。鳌拜是豪格的拥护者,自然也是被排挤的重要人物。在顺治亲政之前,鳌拜多次被多尔衮等人陷害,险些丧命。

不得不说鳌拜属实是能力强者,几次下来,反而越来越强。后来多尔衮去世,顺治开始亲政,对鳌拜、索尼等老臣视为心腹。后来更是因为孝庄太后病重,鳌拜日夜守在宫内等候安排之事,深受顺治的称赞。

但是人就是容易贪得无厌,鳌拜在此时已经位列朝臣前列,本可以世代尽享荣华,奈何他一步错步步错。

02,鳌拜虽忠,却贪权,幼年天子皇权被压制

顺治一直非常看重鳌拜,所以在去世之前,将鳌拜也拉入四大辅臣的队伍中,但是因为其他三位大臣都是出身名门,且位高权重,鳌拜在四人中排在最末。

四人之首索尼是清朝开国元勋硕色的儿子,在努尔哈赤时期,就受封一等侍卫。但是在顺治继位后,索尼因不满多尔衮专权,不肯依附于他,后受到其报复惨遭抄家。而索尼也被安排前往昭陵,直到顺治亲政了,索尼才官复原职。

所以,等到顺治去世的时候,索尼因为年老加上之前的遭遇,心性早已改变,遇见麻烦总是躲避。更是因为当时鳌拜和苏克萨哈的明争暗斗,经常称病不上朝,所以即使为四人之首,却万事做不了主。

虽然晚年的索尼早已没有了年轻时候的意气风发,但是他临死之前,提议让14岁的康熙得以亲政,这也算是功劳一件了。

康熙在索尼去世之后的第二月就开始亲政了,但是鳌拜怎么可能让他如愿。在很多事情上,康熙根本无法做主,比如说亲政同一年,鳌拜执意处死苏克萨哈一事。

在四大辅臣排第二的苏克萨哈,原为多尔衮的亲信,却因为在多尔衮死后三个月向朝廷举报多尔衮“早有二心,已准备谋反”之事,受到孝庄的提拔。而后在镶黄旗与正白旗圈换土地上,与鳌拜多有摩擦,后因鳌拜离间,其他二人也渐渐疏远苏克萨哈。

苏克萨哈势单力薄,于是自请前往驻守孝陵,这就为鳌拜找到了机会。

而后鳌拜列举了苏克萨哈二十四大罪状,铲除了劲敌。当时索尼已经去世,苏克萨哈也除掉了,剩下一个遏必隆完全不是鳌拜的对手。

就像是我们在电视剧看到的那样,鳌拜在朝廷上趾高气扬,康熙根本无法亲政。在朝臣的管理上,鳌拜向来都是谁不听自己的,就除掉谁。

《啸亭杂录》:“国初鳌拜辅政时,凡一时威福,尽出其门。”

康熙的皇权受到绝对的压制,心里自然对鳌拜非常怨恨。而年少的康熙也是一个决不妥协的性子,他与鳌拜一战是早晚的事情。但是当时朝廷上鳌拜的党羽众多,自己也无法保证身边的人可以相信。

所以他决定先不动声色,任凭鳌拜在朝中呼风唤雨,为所欲为,而自己“扮猪吃老虎”。整日与一群少年们练习布库玩耍,令鳌拜等人认为他还是一个孩子,只顾上玩乐。

其实鳌拜这么多年经历风风雨雨,他不可能不知道康熙一直在想办法除掉他,即使现在康熙没有那个能力,但是随着皇帝成熟长大,对自己以后绝对是个重大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鳌拜没有提前对康熙下手,难道是别有隐情?

03,鳌拜手握大权,却从没有想过造反,主要有2个原因

据说,鳌拜权势最盛时期,手握40万重兵,这并不是骇人听闻。

鳌拜在皇太极时期就已经有自己的队伍了,而后历经多次战役,他又是镶黄旗的护军统领,手下自然是不缺人的。但是他却没有造反,根据史书记录,原因大概有两个:

1、造反违背道德,鳌拜不敢轻易尝试

鳌拜手下的人,祖上都是跟随努尔哈赤打天下的满清义士,骨子留着忠烈的血液。他们可以攻击那些妄图侵占皇位的人,比如当年的多尔衮,却不会对当今的皇帝下手。

况且鳌拜只是镶黄旗的护军统领,并不是旗主,不能调动全部的镶黄旗人。加上除了镶黄旗,还有归皇帝直接统领的正白、正黄旗,一旦发生兵变,鳌拜并不能保证自己可以胜利。

再者就是这些大清士兵,总的来说是国家养的,虽然在鳌拜队伍中,却也不能保证全都会服从他。当时的鳌拜可以说得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若是举兵造反,恐怕他将进入万劫不复之地,不说性命不保,家族世代都会因此遭殃。

所以,造反这件事本身就属于不义之举,况且当时的皇帝并不是昏君,造反有违道德,并不会获取大部分人的支持,鳌拜也不敢冒这个风险。

2、鳌拜只贪恋权力,并不想大逆不道

鳌拜青年时期就立志报效国家,他的父亲官至八门提督。但是他并没有安于现状,反而投身军中。在皇太极时期屡次获得战功,足以看出他当时是非常忠于满清朝廷的。

可以说,满清可以快速入关,鳌拜功不可没。后来皇太极去世,他当时已经是手握兵权了,却没有趁机夺取皇位。而是站在效忠皇太极的立场上,坚决反对多尔衮当权。

至于他后来有没有真的想扶持顺治,这就无从考量了,因为他当时是豪格的追随者,根据当时的情况,转为支持顺治,应该也是为了打击多尔衮的权宜之计。

再者说,鳌拜自从最开始为清廷效力,也没有做过什么叛国之事。所以后期即使他权力再大,他可以在朝廷上不给康熙“面子”,时刻以自我为中心,单却从来没想过造反。

一旦鳌拜造反,他就会背上不忠不义的骂名,让那些背地里反对他的人,随时可以按照“扶持正统”的理由讨伐他。这就会让他奋斗多年的努力付之东流,得不偿失。

况且当时的鳌拜早已权倾朝野,康熙在他的眼里只不过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并没有放在心上。所以,鳌拜安于当时的现状,只贪权,却不想造反。

后记:

康熙自从14岁亲政,就一直被鳌拜压制着,他明白自己尚且无力与其争斗,于是假意顽皮,将朝政事务交予鳌拜处理,自己每日与多位少年练习摔跤游戏。时间久了,鳌拜信以为真,也不再处处提防着康熙。就这样,康熙和几十个少年勤于练习,除掉鳌拜的时机到来了。康熙开始部署一切,就等鳌拜上钩了。

康熙先将鳌拜的亲信都调离京城,换了侍卫部队,确保鳌拜在宫内没有支援。于是,一代重臣鳌拜,就在大意轻敌中,被16岁的康熙顺利逮捕了。

在鳌拜伏法后,康熙下令收集了鳌拜的30条大罪,但念在其曾经有功的份上,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最后鳌拜在监禁中死亡。

纵观鳌拜的一生,验证了那句话:无限风光在险峰。在那个年代,清廷中恐怕无人出其右。作为一位战士,他对故主皇太极可谓是一片赤诚、忠心耿耿,所以他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成为一代名臣。

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形象多是后期的鳌拜,专权、霸道等弊端尽显,所以大家对鳌拜的印象非常不好。但其实他为人忠贞不二、耿直倔强的有点,后世之人就很少知道了。

综上所述,鳌拜为了心中的那份忠义,也不会造反。别说鳌拜手里有40万人,就算是有100万人,他也不会在紫禁城做出这等出格之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