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4年:徐聂粟三位总参领导都在,中央为何让黄克诚代理总参谋长

 数字人生6688 2022-10-26 发布于山东

1954年2月,毛主席收到一份报告,这是一份关于让黄克诚同志代理总参谋长职务的请示。毛主席毫不犹豫地批示:同意。

请大家注意,这是我军总参历史上最有意思的时刻,因为当时的总参不管是名义上的领导,还是实际上的领导,竟然多达四位。哪四位呢?总参谋长徐向前,代理总参谋长聂荣臻,副总参谋长粟裕,再就是黄克诚。

为何有这么多领导的情况下,还要排位稍微靠后的黄克诚代行总长之责呢?原来,当时徐聂粟各位,都有各自的难处。

徐向前是新中国成立后首任总参谋长,但是他在革命战争中积劳成疾,身体状况很不好,担任总长后大半年都没有到位,一直处于养病状态。1951年5月,抗美援朝形势紧张,徐向前拖着病体到苏联进行谈判,请求苏方提供一些军事援助。这趟异国之行加重了徐向前的疾病,回国后又病倒了,直接无法工作。总参谋长之职就由聂荣臻代理了。

聂荣臻代理总长期间,正好赶上抗美援朝。打仗可不光是作战指挥,征兵、训练、补充装备、军事工业、各个方向国防等事务,责任极重,事务极繁。聂荣臻那两年多时间里忙到没有时间休息,经常连续两三天不能睡觉。有一段时间,聂荣臻一到星期天(那时是星期天单休),就闭门谢客,除非有极其重大的事务,其余一切人都不见,小事由秘书代为处理。他呢?吃完早饭后倒头就睡,一睡就睡到下午四五点钟。后来因为抗美援朝军事事务实在太过繁重,中央军委取消了各大机关的公休,白加黑,连轴转。高强度的劳累摧毁了聂总的身体,有一次他吃完饭回到办公室,想坐下来休息一下,还没坐下,眼前一黑就摔倒了。

经检查,聂总的病是脑平衡神经失调、高血压、心脏病,必须严格卧床休息。聂荣臻半休息半工作,又坚持了一年多,到1953年春,朝鲜战场的压力减轻了,毛主席亲自过问,强令聂荣臻去休养治病,聂荣臻这才去杭州进行疗养。

粟裕呢?华东战事完成后,粟裕的身体也不行了,各种病,而且作战指挥压力常年超标,大事一毕,粟裕也进入休养状态了。到了1951年12月,因为总参缺少一位精于作战指挥的领导,毛主席和朱老总一直寄希望于徐向前,但徐向前身体迟迟不见好转,便请粟裕到军委工作,让他出任第二副总参谋长。1952年年初粟裕上任后,主管作战、训练及海空军和各特种兵的工作。那时,黄克诚是第三副总长。

粟裕虽说是第二副总长,但他主管的领域是总参排位靠前的,按照一般惯例,聂代总长因病无法到职,应该顺位由粟裕负责。但粟裕的身体健康仍然不乐观,去苏联治了半年病,仍然无法坚持长时间工作。

所以,1954年2月总参召开了一次关于调整领导分工的会议,对几位副总长的分工进一步做了明确,粟裕仍然分管原来的工作,但在聂荣臻休养时,并不代理总长工作。而由黄克诚代理。

黄克诚一听连连叫苦,对聂荣臻说聂老总我不行我不行。黄克诚不是谦虚,他在1953年6月时就已经向毛主席上书,请求再调一些年富力强的同志到总参协助聂、粟二位,毛主席不知何故,并没有回复黄克诚。

聂荣臻却知道其中的缘故,他胸有成竹地打了一个申请,经彭总同意后报给中央军委,呈毛主席审批,毛主席果然很痛快地就答应了。这样一来,总参排名前三的领导都没实际负责全面工作,而由排位第四的黄克诚代理,属实挺有意思。

个中什么玄虚呢?其实毛、彭、聂都有比较深远的考虑,只不过没有告诉黄克诚。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也能大致猜到,徐聂粟三位因病无法履职,固然是请黄克诚负责的一大原因,但并非全部原因,甚至连50%都占不到。

那么另一多半的原因是什么呢?这还要从黄克诚离开湖南说起。

1952年7月,黄克诚在湖南主持工作快三年了,这段时间大概是黄克诚人生中幸福感最高的,结束了战争,人民总算开始过上了和平稳定的生活,社会各界欣欣向荣。尤其是在故乡主持工作,尽自己所能为家乡父老做一些贡献,这大概是每个人的心愿。

就在黄克诚干得热火朝天时,中央突然来了调令,让他赴京担任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长。黄克诚之前都没有接到任何中央领导打招呼,突然就要走,心里难免不舍。但黄克诚是一位极有组织纪律性的好干部,上级一声召唤,立即从命。

调动省一级负责人是非同小可的,会给一省一地的工作带来极大影响。中央肯付出这样的代价,自然有其道理。

原来,50年代初,我军后勤保障工作正处于历史性转变的时刻,需要一个极有担当、极有眼界、极会组织协调的人来担任总后勤部长。

什么历史性转变呢?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军的后勤保障工作有几个特点:穷、散、破。小就是系统小盘子小,后勤系统人力物力都很弱小,没有钱,也搞不起来军事工业。组织后勤供应也是分区筹措,比如华东野战军的后勤物资,就由华东局自己想办法,中央管不了,也管不起,没钱。而且那时中央和各大野战军的作战区互相隔绝,就算有钱有粮也送不过去,所以不成系统,各大军区有各大军区自己的办法。

当年华野纯粹靠老百姓、靠民工,所以陈毅元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而四野因为占据了东北发达的工业区,辽沈战役时已经可以依靠铁路运输进行后勤保障了。

破就更不用说了,大部分武器装备都无法制造,重型武器全都取之于敌,新中国成立时搞阅兵,部队用的枪械都是万国造,有的甚至还是抗战时缴获的,破破烂烂。

新中国成立后,后勤保障不能还是这个样子,毛主席、朱老总和彭总商量,不会可以现学,就照着北方老大哥的模式来,人家有什么系统、有什么部门,咱们先照猫画虎,一步一步把现代后勤系统建立起来。这件事情几乎从零起步,很难,很累,也肯定会得罪人,这种事谁来干最合适?中央寻摸了一圈,还真就得黄克诚来干。

黄克诚战争年代坚持原则、敢于直言是出了名的,最主要的是,他极富有洞察力,能够先于别人判断出一件事的规律,先于别人提出正确的方略,这一点优长是毛主席极为看重的。

黄克诚到任之后,不急不躁地按照调研、判断、整合、破立的步骤,一步步把总后勤部的工作规范起来,他明白,这是新中国开创性的事情,并不比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轻松,越是形势严峻任务繁重他越沉得住气,周恩来尤其称赞他会办事、会抓总。

上任不久黄克诚就开始干得罪人的事了。

旧的后勤保障模式与新的后勤系统建设,运行起来有不少问题,比如物资重新归类、归属,原来属于某军区的要上调给中央,原来某军区富余的要调拨给紧缺的军区,很多军区领导不舍得给。黄克诚花了极大精力找他们做工作,都是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老同志,出生入死走过来,大家有交情,但越是有交情越是不好说,这个过程黄克诚没少得罪人。

最得罪人的是处理浪费问题。1953年初,黄克诚拿到一份报告,报告中说华东、华北、中南、装甲兵司令部下发的单位,存在木材遭水浸泡报废、油料存储不当变质、炸弹和水雷生锈、家具损坏等普遍性问题。

黄克诚很明白,一个两个问题或许是底层保管人员的责任,但大量的、普遍性问题出现,就是领导的责任了。该怎么办?很棘手。华东、华北、中南大区的领导人,都是位高望重的一方之帅,黄克诚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给各大局、各大区司令员政委致信,提醒他们一定要好好整治自己的系统。尤其是各区普遍存在的重财轻物的问题,不管那些东西是不是从国民党军手是缴获过来,现在都是人民的财产,不能随意浪费。

经过他大力整治,这种现象得到有力扭转。

对总后卫生部的整治,更是凸显了黄克诚的担当精神。一直以来,卫生部有双重隶属关系,既向军委报告业务工作,平时又隶属于总后勤部建制。双重隶属其实本身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对错,这是革命战争年代长期形成的指挥关系。但总后建立起来正规系统之后,卫生部再多头请示,就容易出现打乱仗的情况。

黄克诚有一次检查部队工作时发现,部队正在组织一项全军性的卫生评比竞赛活动,其中有部队营房一百米不准有草、人均灭鼠一至三只、夏秋捕杀昆虫人均五千到八千只等等,战士们起早贪黑搞这些活动,对军事训练中心工作有一定影响。

黄克诚奇怪地问这项工作是谁部置的,下面部队说是卫生部。黄克诚很是恼火,因为彭总已经指示过,全军今年不必搞卫生大竞赛评比活动,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军事训练上,搞卫生清洁工作可以作为日常工作。

回去一问,原来是卫生部搞双重汇报习惯了,有时有些业务工作不经过总后勤部同意就下发命令了。卫生部的出发点是好的,搞搞卫生也有利于官兵的健康,但做什么事都要讲究统一,否则就乱了。黄克诚当即向军委和毛主席建议,必须彻底理清卫生部的隶属关系,否则越这样下去越乱。

毛主席亲自审阅了黄克诚的报告,对他的远见深表同意,此后,卫生部就专门归到总后勤部之下,不再是双重隶属。类似的问题迎刃而解,再也没有出现过。

破旧立新是得罪人的活,也是水磨工夫的活计,一般人真的干不了。所以1954年总参确定代理总长人选时,毛主席和聂荣臻不约而同选择了黄克诚。

明眼人可能看出来了,黄克诚的主要任务不是抓总后的工作吗?怎么又让他负责总参工作,顾得过来吗?顾不过来是肯定的,毛主席另有深虑。

原来,1954年前后,全军各大军兵种、各个系统都在搞大规模的建设,各大军兵种、部门的负责人都是身经百战的将军,他们都很有雄心、很有信心,决心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本系统本领域的建设推向很高水平。

这是好事,但好事需要一个最大的支持:财力。

当时各军兵种、各部门都拟定了雄心勃勃的建设计划,向中央军委呈报。毛主席看了之后很感为难,拿去问过黄克诚问能不能干得过来,黄克诚摇摇头说经费额太大。又问周总理,周总理也感为难,短时间绝对办不了这么多大事。

但总得办。比如说海军提出的尽快发展成规模的海军舰队,这是必须要办的。但花钱太多,预算报到军委,都感觉太难下手。

类似的事情当时比比皆是。毛主席让黄克诚负责总参工作,同是负责总后,其实就是给黄克诚身份加持,让他以更强有力的资格去解决、平衡这些难题。

黄克诚很快就明白了。代理总参后,不久即召开各军兵种、各大区负责领导的高级会议,讨论建设任务。他的核心思路就是,花最小的钱,办最快的、最容易见效的事,同时还要兼顾长远,该打基础的事也要开始办。

这种事比整治几个部门、升罢几个干部的难度,相去不可以道里计,既要有统筹大局的眼界和头脑,也要有敢于得罪人的担当。纵使是惯于开山破石的黄克诚,也感觉十分为难。压缩谁的预算呢?太难了。

正在这时,彭总意外地给黄克诚来了个助攻。

原来,彭总视察辽东、山东的边防建设之后,感觉比较薄弱,不符合国防基本要求,于是指示各部门对辽东、山东、上海、舟山、海南等地国防工事进行大修,计划五年内完成。

黄克诚得知这一计划后,感到这个工程太过浩大,于是责成总参、总后相关部门进行综合调研和评估,主要是拿出准确的预算和工期。黄克诚这样做是顶着风险的,因为彭总已经定了调了要干,这个时候去调研,显然是不同意彭总的意见。但黄克诚还是坚持做完了调研,后来形成一个综合报告,呈给彭总看。彭总一看,果然太大太急,也怪自己当初没有好好估计,五年之内若是把这么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国防工程上,其他领域怕是连锅都揭不开了。

彭总也是非常务实的人,马上命令有关部门,压缩减小建设项目,延长时间,量力而为。

这件事传开,赢得了全军的交口称赞。有了这件事打底,黄克诚找各军兵种、各部门压缩预算、调整控制建设项目,就更加顺利了。

此后黄克诚兼理总参、总后两个部门的工作,尤其是掌管全军财政,谁再也说不出什么了。毛主席用黄克诚当这个“官”,真是对极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