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年浅读《悠悠岁月》:唤醒了90后的我很多的记忆

 芳酱说 2022-10-27 发布于浙江

从此刻起,我们一起酱汁啃读吧

让我们读的每一本书都有用

《悠悠岁月》

☆ 安妮·埃尔诺 著

文 / 芳 酱 · 图  / 网 络

全文277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分钟

导读

八十多岁的法国女作家安妮·埃尔诺著的这本《悠悠岁月》,我花了一周的时间,终于完完整整地看了一遍。来聊一聊我的真实感受吧。

我为什么会第一时间入手这本书来看呢?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她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很好奇这本书的内容,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都非同一般。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对这本书的作者的景仰。安妮·埃尔诺,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奶奶,她笔耕不辍,能在这个高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令人心生敬畏,并且深受鼓舞。

第三个原因,是因为听说她创造了“无人称自传”、用旧照片来反映时代变迁的新的创作手法。这一点强烈引起了我的好奇心,这是一种怎样的新奇写作手法呢?

作为无名之辈的我们这些小小写作者而言,拜读大佬的作品,无非就是想从中吸取他们的人生或写作经验,获取精神价值或者情感共鸣等等。

不管是哪种原因、哪种目的开启的阅读,每一次都是一场奇妙的探索之旅。

记忆的引子

全书二百一十三页,才十三万多字,按道理来说阅读起来不难,但实际阅读起来比较吃力,有些“事件”的叙述,我们只能看懂单纯的文字。

因为她是以法国为大背景写的,对于我们低法国了解甚少的人来说,她的内容涵盖面越广,我们的黑洞就越大。

但是我阅读的时候,并没有去纠结她的时代背景,而是只摄取对我有用的内容,或是我感兴趣的文字表达方式。

比如这句:

真实的或者虚构的印象,直至在睡梦里都连续不断的印象

让我想起曾经自己反复做的那个梦。好像给了我某种暗示,但是我至今也没有找到某种关联,但它连续不断地出现在我梦里。

还有这句:

记忆是永远不会停止的。它使死者与活人、真实的与虚构的人、梦幻与历史相互对应

就让我产生了某种共鸣。想起了我总是在无意中想起那栋古旧的老房子,想起柴火饭,想起那个伛偻的背影。

记忆或许会出现中断,但永远不会停止的,那些逝去的亲人的相关联的断断续续的记忆会永远在我们的脑海里浮现。

人们说时代对每个人是不一样的。

九零后的我,记忆里还会有插秧、割稻谷、采猪草的记忆。那种被镰刀割伤手指的痛感,现在回忆起来,依旧那么真实。

我还会想起我的母亲,用她那小小的身躯,背着沉重的老式的杀虫器,在长得比她身高还高的禾苗稻田里杀虫。

而零零后的孩子们,大部分都没有这样具有时代意义的记忆了。他们的记忆或许都将被网络、电子游戏、直播、视频等填满吧。

这些都是我在阅读的时候,脑海里出现的一些属于我自己的和我自己的祖国的时代记忆。

作者安妮·埃尔诺的记忆成了我的记忆的引子。

我撇开了书中作者的时代记忆,或者说,我是跳脱出她的那些对我而言陌生的时代记忆,沉迷于寻找我自己的记忆,同时也在寻找我们伟大是祖国的时代记忆。

从某种层面来说,这也是阅读此书的意义所在。

记忆的责任

我并不想故作高深地说自己看懂了书中的内容,而去夸赞这本书如何如何好。我不会轻易去评论一本书的好坏。

每一本书都是作者的思考力作,经过了他的几番思索和推敲而诞生。

同样,获得诺尔贝文学奖作品的书籍,对于我们这样才疏学浅的读者来说,自然是“高深莫测”。

但是,无论是谁的评价,都不会影响我们的阅读兴趣。千人千面,我们在自己的阅读世界里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和思考方式去理解和欣赏书中的有趣或无趣。

几年后,我们再来读同一本书,感受都会不一样,更何况是不同的人呢?

这样独有的体验感,是无人可替代的,亦不必人云亦云。我们只需要保持自己的清醒的判断和觉知力。

在个人的生活进程里,历史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只是根据日子的不同而感到幸福或者不幸福。

这是一种看似非常狭隘的自我主义,但客观来说,我们普罗大众确实只是根据日子的不同来感受当下的喜怒哀乐。

我们在回顾历史的时候,或惊叹,或感慨,或悲戚,或振奋。而在当下,我们感知到的是外界的气温、体内的温度、耳边的声音以及眼前的事物。

但我们又不能忘记历史,我们要在时代的洪流中,保住那些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记住那些辉煌的时刻,也要铭记那些痛心的时刻。

比如建军节,建党节;又比如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我们铭记历史,是为了缅怀先烈;铭记历史,是为了记住教训;铭记历史,是要警醒我们:吾辈当自强。

就像作者说的:

记忆的责任,这是一种公民的义务,一种良心公正的标志,一种新的爱国主义。

写作的记忆

诚然如作者所说,“思考、说话、写作、工作,不一样的存在:我们觉得什么都尝试一下不会有任何损失。”

我也因此句意识到,我读完一本书,写下一些文字,尝试着做某件事情,亦不会有任何损失。但如果不去做,损失的风险或许会更大。

在当今网络时代,很流行的一句话是“网络是有记忆的。”

这种记忆,同样千人千面。但有一点不变的是,任何不符合社会价值观、不符合道德规范的东西,终将会受到排斥、谴责和纠正。

没有难以描述的、通过有灵感的咒语突然出现的世界,她也从来都只在她的语言、所有人的语言里写作,这是她打算用来对反抗她的一切施加影响的唯一工具。于是要写的作品就代表着一种斗争工具。她没有放弃这种雄心。

看得出来,作者在很“用力”地写作。她要使她的创作代表某种斗争工具。她的写作是有雄心的。

她通过写作来使未来的缺失写成文字,开始写这本现在还只是草稿和许多笔记的书,它复制了她二十多年来的生活,应该同时覆盖一个越来越长的期限。

这就是“写作的记忆”。她可以将她二十多年甚至更长的记忆用文字串连起来。未来还有更多的读者将读到她的记忆,然后引领着读者找到属于自己的记忆。

就像书中结尾写的那句一样:

挽回我们将永远不再存在的时代里的某些东西。

我们作为普通的写作者,或许不能创作出这么高尚的价值,但至少,也可以用文字,锁住属于我们的记忆,不被与我们有关联的人遗忘,也不被我们自己遗忘。

写作,是我们的超强记忆。

在这悠悠岁月里,希望我们都能有属于自己的“记忆”,关于自己的和整个时代的,狭隘的或高尚的。

诚如作者所说:

所有的印象会消失。

但记忆是永远不会停止的。

点个“在看”,让我们的记忆在此刻产生某种奇妙的关联。

晚安❤

作者介绍

芳酱,90后写作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曾从事日语翻译多年,现汉语言文学在读。在最深的夜写最真的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